高一語文《奧斯維辛沒什么新聞》教案設計
高一語文《奧斯維辛沒什么新聞》教案設計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收于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新聞與報告文學單元,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guī)淼母咭徽Z文《奧斯維辛沒什么新聞》教案設計,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一語文《奧斯維辛沒什么新聞》教案
學習目標
1、品味作品中的細節(jié)描寫。
2、理解新聞寫作中記者的感情傾向。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方法
教授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新聞寫作中將情感蘊含于敘事之中的寫法,學習作者將正面敘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的方法,引導學生在鑒賞中學習本文的寫作技巧和方法,提高鑒賞水平。
2、使學生在感受本文思想的基礎上,提高思考的層次;聯(lián)系歷史知識,結(jié)合當前的國際形勢,喚起對戰(zhàn)爭惡魔的憎惡,教育他們牢記歷史教訓,珍惜和平,珍惜幸福,抵制邪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所謂的新聞是指社會上發(fā)生的新事情。從新聞工作者的角度來說,還必須是有價值的。如1939年納粹德國對鄰國發(fā)動突然襲擊,悍然發(fā)動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這在當時是新聞;1945年,法西斯德國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中終于舉起了雙手,宣布無條件投降,這在當時是新聞;2005年,德國克勒,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舊址前虔誠下跪,代表德國政府向受害國和人民請罪,這驚世一跪在當時也是新聞。
還有德國法西斯戰(zhàn)敗后,法西斯在奧斯維辛建造殺人魔窟,殘酷殺害400萬無辜者的罪行暴露于天下,引起世人的極大憤慨,這在當時也是新聞。而且是重大的新聞。但十三年后,當《紐約時報》記者邁克爾·羅森塔爾到奧斯維辛集中營采訪時,昔日德國法西斯鐵蹄下的大屠場已沒有什么重要事情發(fā)生,有的只是每天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以及在和煦、明亮陽光下那一排排高大的白楊樹,似乎奧斯維辛沒有新聞發(fā)生。然而邁克爾·羅森塔爾卻以一篇題為《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的新聞報道獲得了美國新聞界的最高獎——普利策新聞獎。美國普利策獎主席稱它是羅森塔爾寫得最好的作品。這是什么原因呢?
二、學生帶著老師所提的問題閱讀課文,并且找出生詞的讀音
毛骨悚然(sǒng) 和煦(xù) 廢墟(xū) 不寒而栗(lì)
踉蹌(liàng qiàng) 祈禱(dǎo) 呆滯(zhì)
三、師生互動,理解課文。
1、教師提問:文章題目為《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沒有新聞”在這里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
啟發(fā)學生從三個方面回答:(1)“沒有什么新聞”其實是講,這里發(fā)生的臭名昭著的納粹法西斯行徑,世人早已知道,沒有什么好說的;(2)“沒有什么新聞”,是講這里除了世人皆知的法西斯惡行之外,沒有什么值得張揚的事;(3)雖然這里沒有什么新聞,但是我還要寫,要繼續(xù)揭露納粹法西斯的罪行,讓世人永志不忘。
2、老師再啟發(fā):在一個或許被人認為沒有新聞的地方,作者卻執(zhí)著地偏要去寫,而且果真寫出了大新聞,反映了“以史為鑒,反對戰(zhàn)爭、珍惜和平”這樣一個大主題,從而獲得了新聞界的大獎。那么這篇文章肯定有成功之處,你認為這成功之處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結(jié)合實例來分析。
(盡量啟發(fā)學生主動發(fā)言說自己的見解,如果學生一時打不開思路,教師可作如下指導。)
問:面對這種情景,善良的人們會懷著什么樣的心情?學生自然會指出:應該懷著悲憤的心情。文中第二段即表達了這種感情。但除了與這種情景相吻合的悲情描寫外,文章的開頭和結(jié)尾卻都寫了歡樂的情景。這種樂情描寫不是與悲景不協(xié)調(diào)嗎?
這個問題是要使學生理解文章第1段與最后一段的含義與作用。文章寫了布熱金卡太陽和煦、樹木繁茂、兒童嬉戲的祥和景象,這是寫實景。但作者覺得這種祥和之景出現(xiàn)在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是“一場噩夢”。這是以樂寫悲,以樂襯悲。雖然今天的奧斯維辛早已是“太陽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楊樹長勢喜人”,“在并不遠的草地上”,“兒童在嬉笑、打鬧”。這是一幅歡樂的景象。但在作者和了解法西斯暴行的人眼里,這里曾是血流成河、尸骨成山的地方,是善良的蒙難地。眼前雖然是一幅陽光明媚、歡樂祥和的景象,但是人們心頭的陰霾難除,總覺得在此地出現(xiàn)此景,是難以令人接受的,是使人更感“毛骨悚然”的。這是以樂寫悲,更增其悲。
(2)文章第15段寫參觀地下窒息室。“喉嚨就像被人扼住了一樣。又有一個參觀者走了進來,她踉蹌地退了出去,在胸前直畫十字。”第16段:參觀者懇求似的你望著我,我望著你,然后對導游講道:“夠了。”此外,文中還有許多這樣的描寫,如他們“默默地邁著步子”,“腳步就逐漸放慢,簡直是在地上拖著走”,“目瞪口呆”、“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等等,作者為什么要用較多的篇幅寫參觀者的表現(xiàn)呢?
要使學生理解:寫參觀者的表現(xiàn),是從參觀者的角度來寫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恐怖、這是從側(cè)面來寫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狀況,從而襯托德國法西斯的暴行。文章從第8段開始,基本上把參觀者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所見與參觀者的感受交織在一起寫,或在寫實中滲透著作者的感情,或在寫集中營某一狀況后,直接寫參觀者的感覺,這種感受是參觀者在受到震撼后的自然流露,這種感受是從側(cè)面反映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恐怖。
(3)文章對奧斯維辛集中營總體情況以及地理位置和人口的介紹的恰當穿插,這也是增強文章表現(xiàn)力的一個重要原因。
3、在整體感知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之后,接下來仔細分析文章
本新聞的主要事件是:參觀者沿毒氣室——焚尸室——女監(jiān)房——試驗室——紀念墻——絞刑室參觀。
根據(jù)參觀者的視線來逐漸分析每段,并且做好板書如下:
毒氣室——焚尸室——女監(jiān)房——試驗室——紀念墻——絞刑室
品讀細節(jié):“對另外一些人來說,這樣一個事實使他們終身難忘:在德國人撤退時炸毀的布熱金卡毒氣室和焚尸爐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
毒氣室和焚尸爐 → 納粹滅絕生命的地方
雛菊花 → 生命不息 頑強抗爭
怒放 → 諷刺納粹永遠無法阻礙生命之花的綻放
品讀細節(jié):“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間,有一張?zhí)貏e引人注目,發(fā)人深思。這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長得豐滿,可愛,皮膚細白,金發(fā)碧眼。她在溫和地微笑著,似乎是為著一個美好而又隱秘的夢想而微笑。”
溫和的微笑 → 對生死的超脫,生命的堅韌
為夢想而微笑 → 絕境之中不泯滅內(nèi)心對美好希望的向往
美好而又隱秘的 → 深藏內(nèi)心的一份信念和信仰
四、教師總結(jié)。
從1945年至1958年,十三年間,奧斯維辛一派和平景象,沒有什么新聞,從1958年到現(xiàn)在四十多年又過去了,奧斯維辛仍是一派和平景象,沒有什么新聞,但那默不作聲的毒氣室、焚尸爐、窒息室、女囚絕育室在警示著人們:為了明媚的陽光、兒童快樂的嬉鬧不再讓人毛骨悚然,請不要忘記歷史!同樣,六十多年過去了,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的細菌實驗室也在靜靜地躺著,河北盧溝橋上的石獅子仍然蜷伏著,南京大屠殺紀念碑前每天都會迎來許許多多的參觀者,在那里,也沒有什么新聞。但那些地方的一草一木時時都向我們發(fā)出吶喊:以史為鑒,建設我強盛之中華!這就是重大的新聞!
布置作業(yè):課后查找一些關于二戰(zhàn)中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史實,與這篇文章進行比較。寫一篇200字的感想,內(nèi)容不限,課下與同學交流。
看了“高一語文《奧斯維辛沒什么新聞》教案設計”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