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冊歷史現(xiàn)代中國的對外關系試題及答案
高一下冊歷史平時要怎樣做練習呢?還很迷茫的話,那不妨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做份現(xiàn)代中國的對外關系試題,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高一下冊歷史現(xiàn)代中國的對外關系試題及答案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5分,共50分)
1.新中國成立之初,為打破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封鎖,我們實行的主要政策是( )
A.“一邊倒”
B.“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C.“另起爐灶”
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解析】 所謂“一邊倒”就是新中國站在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方面,以此打破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封鎖。
【答案】 A
2.它“之所以歷久彌堅,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從根本上說,就是因為它符合《聯(lián)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符合國際關系發(fā)展的本質要求,符合世界各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下列選項符合上述材料宗旨的是( )
A.“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B.“求同存異”
C.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D.反對霸權主義
【解析】 本題考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從材料中“歷久彌堅,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符合國際關系發(fā)展的本質要求,符合世界各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看出只有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符合題干要求,故選C。
【答案】 C
3.“遺留在中國的外國使領館,除社會主義國家外,我們一概不承認其外交地位。此后建交工作,要通過談判進行,他們必須表明與臺灣斷絕一切‘外交’關系,我們才予承認。”對此材料解讀正確的是( )
A.清除外國在華的侵略勢力和特權
B.用和平共處的方針指導外交工作
C.承認國民政府建立的一切舊的屈辱的外交關系
D.使中國改變了過去半殖民地的地位
【解析】 材料反映了新中國的外交政策,即不承認國民政府建立的一切舊的屈辱的外交關系,而要在新的基礎上同各國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關系,即“另起爐灶”,使中國改變了過去半殖民地的地位。
【答案】 D
4.周恩來1949年11月在《新中國的外交》中指出:“外交工作有兩面:一面是聯(lián)合,一面是斗爭。”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外交工作的“聯(lián)合”主要表現(xiàn)在( )
①推行“一邊倒”政策?、诜钚胁唤Y盟的外交政策?、弁菩信c亞非拉國家友好合作政策?、苤匾暭訌妳^(qū)域合作的外交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冖馨l(fā)生在新時期,不合題意。
【答案】 D
5.“和諧世界”新理念是對新時期我國外交政策目標的新概括,是指導我國對外工作和處理國際關系的新方針。它繼承了新中國外交的傳統(tǒng)。這一傳統(tǒng)應該是( )
A.“一邊倒”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C.不結盟原則
D.“另起爐灶”
【解析】 “和諧世界”理念注重國家間的對話、協(xié)調與合作,強調國家間的平等、相互依存和遵守國際規(guī)則的重要性,體現(xiàn)了和平共處的意愿。它實際上高度概括地回答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建立和平穩(wěn)定、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jīng)濟新秩序,這是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和發(fā)展。
【答案】 B
6.“大會上他既沒有去刻意爭取對共產(chǎn)主義的支持,也沒有做或鼓動他人做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論……但他達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相當成功地使人相信了中國共產(chǎn)黨奉行和平的政策。”文中的“他”在大會上闡述的基本方針是( )
A.“求同存異” B.互不侵犯
C.平等互利 D.和平共處
【解析】 “沒有做或鼓動他人做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論”表明這是一次東方國家召開的會議;“相信了中國共產(chǎn)黨奉行和平的政策”既表明會議有中國代表參加,又表明“他”代表中國提出的方針對會議成功所產(chǎn)生的作用和影響。可知這次會議指萬隆會議。
【答案】 A
7.下列關于20世紀70年代中國的外交成就,說法正確的是( )
①實現(xiàn)了恢復新中國在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的夢想?、诤吞K聯(lián)的結盟使中國得到蘇聯(lián)的保護和支援 ③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標志著新中國外交的成熟 ④和資本主義大國美國、日本建立了外交關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解析】 恢復新中國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和蘇聯(lián)結盟是在1950年,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在1953年,和美國、日本建交分別是在1979年和1972年,所以①④正確。
【答案】 D
8.2015年3月5日,是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周恩來同志誕辰117周年。新中國成立以后,周恩來曾長期擔任外交部長的職務,在國際社會中有“紅色外交家”的美譽,下列周恩來參加的外交活動,按時間排列正確的是( )
①參加日內(nèi)瓦會議?、跁娒绹偨y(tǒng)尼克松
③會晤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艹鱿f隆會議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
【解析】?、偈窃?954年,②是在1972年,③是在1972年尼克松訪華后,④是在1955年。
【答案】 A
9.1972年2月,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發(fā)表關于中美關系的演說:“我們必須做的事情是尋求某種辦法——我們能夠有分歧而不至于成為戰(zhàn)爭中的敵人。”據(jù)此判斷( )
A.中美已經(jīng)建立外交關系
B.中美兩國仍然相互敵視
C.中美關系出現(xiàn)重大轉機
D.中美兩國成為戰(zhàn)略同盟
【解析】 本題考查中美關系的改善。主要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題干時間界定。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1月,A項錯誤。由“尋求某種辦法”可知,美國改變了過去那種敵對中國的態(tài)度,B項錯誤。1972年2月,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T儆?amp;ldquo;不至于成為戰(zhàn)爭中的敵人”可知,中美關系出現(xiàn)轉機,C項為正確答案。中國奉行不結盟政策,D項錯誤。
【答案】 C
10.在中美兩國同時發(fā)表的某公報中寫道:“美利堅合眾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圍內(nèi),美國人民將同臺灣人民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系。美利堅合眾國政府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該公報的發(fā)表( )
A.直接促成了中日邦交正?;?/p>
B.結束了中美兩國二十多年的敵對狀態(tài)
C.有利于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進展
D.有助于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
【解析】 從材料“中美兩國同時發(fā)表的某公報”并結合所學知識判斷出,應該是1978年底的《中美建交公報》。它不是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直接因素,排除A;B項中美結束了二十多年的敵對狀態(tài)應該是尼克松訪華;D項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是1971年。
【答案】 C
11.圍繞下圖歷史場景出現(xiàn)的原因,學習小組得出四個結論,指導教師應予以糾正的是( )
第26屆聯(lián)合國大會投票通過了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一些非洲國家的代表在會場上興奮起舞,振臂歡呼
①中國國際地位逐步提高?、谒衼啞⒎?、拉國家的支持?、勖绹铝⑿轮袊咧饾u破產(chǎn)?、苤忻狸P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②③
【解析】?、诘谋硎霾徽_,應是“廣大亞、非、拉發(fā)展中國家取得獨立并日益成為國際事務中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不是“所有亞、非、拉國家”都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第26屆聯(lián)大召開于1971年10月,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臉酥臼?972年《中美上海公報》的發(fā)表,④不是其原因。
【答案】 B
12.“從某種角度看,毛澤東和尼克松都有所獲,中美雙方結束了對罵狀態(tài),都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蘇聯(lián)再也不可能竊喜于北京和華盛頓互相沒有接觸了……日本趕忙擁抱北京,并斷絕了同臺北的關系。”對此材料的理解,錯誤的是( )
A.改善中美關系是兩國的共同要求
B.日本一直謀求與中國關系正常化
C.美國需要緩和對華關系以對抗蘇聯(lián)
D.中美關系正?;欣谂_灣問題解決
【解析】 本題考查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的外交成就的意義。“中美雙方結束了對罵狀態(tài),都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說明改善中美關系是兩國的共同要求,A正確,但與題意不符;C、D同樣都能從材料中得出,但與題意不符;“日本趕忙擁抱北京,并斷絕了同臺北的關系”說明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直接推動了中日關系的正?;?,并不是日本一直謀求與中國關系正常化,B理解錯誤,與題意相符。
【答案】 B
13.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中俄關系與20世紀50年代的中蘇關系相比,其不同在于( )
A.締結同盟關系
B.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結伴而不結盟
D.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解析】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一直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但不同時期具體方針是不同的。20世紀50年代主要是“一邊倒”的外交方針,20世紀80年代以來,主要奉行的是不結盟政策。
【答案】 C
14.新時期我國的對外政策有( )
①不結盟政策 ②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amp;ldquo;一邊倒”政策?、軐ν忾_放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各個時期中國外交政策的把握??捎门懦▉碜觯?amp;ldquo;一邊倒”政策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所采取的政策。
【答案】 D
15.新中國“世界觀”的發(fā)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世紀50~60年代,對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個階段是20世紀70~80年代,加快走向對外開放;第三個階段是世紀之交的前后10年,形成“和諧世界”的理念。第三個階段中國政府在“和諧世界”理念下的重大舉措不包括( )
A.提出“求同存異”方針,加強同亞非各國的聯(lián)系
B.深入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
C.加入APEC和WTO,融入全球化進程
D.倡導成立上海合作組織,維護地區(qū)穩(wěn)定和安全
【解析】 解題時應注意材料的時間信息:第三個階段是世紀之交的前后10年,即20世紀末21世紀初。提出“求同存異”方針是在20世紀50年代的萬隆會議上。故選A項。
【答案】 A
16.根據(jù)世界的發(fā)展趨勢和自身的利益要求來處理與不同類型國家的關系,不再以意識形態(tài)劃線,也不再重復劃分敵、我、友,團結一部分國家打擊某個或某些國家的策略。材料體現(xiàn)了中國某一時期的外交政策,主要表現(xiàn)為( )
A.提出“求同存異”方針
B.簽訂《中日聯(lián)合聲明》
C.重返聯(lián)合國
D.實行不結盟政策
【解析】 抓住材料中“不再以意識形態(tài)劃線”“不再……團結一部分國家”等信息判斷,可知材料說的是新時期中國實行的不結盟政策。A、B、C三項均與材料不符。
【答案】 D
17.近年來,中國政府積極響應聯(lián)合國號召,多次舉辦以不同文明對話為主題的國際會議;遵守《聯(lián)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積極參加聯(lián)合國的維和行動。如以《中國外交交出“和諧”答卷》為主題,這屬于“答卷”中的哪個要點( )
A.發(fā)展大國關系 B.建設和諧周邊
C.優(yōu)化國際秩序 D.汲取人類成果
【解析】 “積極參加聯(lián)合國的維和行動”和倡導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和發(fā)展模式的多樣性,對國際關系的和諧發(fā)展至關重要,這都是基于國際秩序的優(yōu)化。
【答案】 C
18.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為現(xiàn)代化建設爭取良好的國際環(huán)境,對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作出了貢獻,表現(xiàn)在( )
①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②參與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墼贏PEC等地區(qū)性國際組織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④積極發(fā)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于1953年12月,不符合題目時間限定,可排除。
【答案】 D
19.觀察下面圖片。圖片反映出我國新時期外交的活動是( )
上海合作組織成立
A.中國奉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
B.中國加強與第三世界的團結和合作
C.開展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
D.活躍在地區(qū)性國際組織中
【解析】 抓住“圖片反映”“新時期”“外交活動”,并理解“上合組織”。
【答案】 D
20.對下面幾幅圖片所反映的共同信息概述最準確的是( )
A.中國積極加強與第三世界的交流與合作
B.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中國積極開展多邊外交活動
D.正逐步形成以中國為核心的新型區(qū)域合作
【解析】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決維護聯(lián)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積極開展多邊外交,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國際合作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三幅圖片反映了中國積極開展多邊外交活動,故正確答案為C項。
【答案】 C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1題16分,第22題18分,第23題16分,共50分)
21.(16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多邊外交是一種與雙邊外交相互補充的外交戰(zhàn)略……三個以上國家的互動與雙邊互動相比保守秘密的難度要大得多,因此多邊協(xié)議的制定和實施比雙邊協(xié)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為國際輿論所監(jiān)督……參與多邊外交的各方,其具體利益可能有較大的差異,但它們的利益總有一個交匯點……多邊外交的開展要求一個國家克制、甚至放棄某些領域內(nèi)的單邊或雙邊的利益考量,側重于有互動關系的多邊共同的利益標準。
新中國成立之初就開始涉足多邊外交舞臺,但在很長時期內(nèi)由于對多邊外交的認識的局限,對多邊外交的參與是有限的……20世紀70年代末以后,特別是“冷戰(zhàn)”結束后,中國的多邊外交逐漸活躍起來。中國不僅積極參與多邊外交,還成為了多邊外交的積極倡議國和主持國。
——《中國對多邊外交的認識及參與》
請回答:
(1)根據(jù)圖片概括中美關系發(fā)展的歷程,并從美國方面分析導致圖二中兩國關系發(fā)生變化的原因。(7分)
(2)根據(jù)材料二概括多邊外交的特點。舉例說明“新中國成立之初就開始涉足多邊外交舞臺”的重要事件。(4分)
(3)分析“20世紀70年代末以后,特別是‘冷戰(zhàn)’結束后,中國的多邊外交逐漸活躍起來”的原因。(5分)
【解析】 第(1)題考查新中國成立后的中美關系?;卮鸬谝粏栆蛛A段分析,第二問從20世紀70年代政治、經(jīng)濟、中美兩國的對外關系等方面回答。第(2)題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特點歸納結合材料中的“更加具有透明性”“利益總有一個交匯點”來概括。新中國初期的多邊外交結合所學知識聯(lián)系20世紀50年代的外交活動回答即可。第(3)題要結合新時期即改革開放后的國內(nèi)國際形勢的變化來說明。
【答案】 (1)歷程:20世紀50年代中美敵對,20世紀70年代中美關系實現(xiàn)正?;斍爸忻狸P系在合作與摩擦中曲折前進。原因:①新中國成立20多年來國際地位不斷提高;②美國長期實行“遏制和孤立”中國政策的失敗;③在20世紀70年代的美蘇爭霸中,美國處于守勢,不得不調整對華政策;④20世紀70年代美國在經(jīng)濟上受到日本、西歐的挑戰(zhàn),國力有所下降。
(2)特點:較為公開透明;具有包容性或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舉例:1954年參加日內(nèi)瓦會議;1955年參加亞非會議。
(3)改革開放后發(fā)展對外經(jīng)濟的需要;綜合國力的提高為多邊外交奠定了基礎;多極化趨勢的出現(xiàn)及“冷戰(zhàn)”的結束使國際關系趨于緩和(或和平與發(fā)展成為時代主題);全球化的迅速發(fā)展。
22.(18分)歷史上的中日、中美、美日關系是國際關系史的重要內(nèi)容。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 在陸地和海上打了敗仗的中國人將被迫歐化,全部開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鐵路和工廠。
材料二 1942年1月,日軍進攻緬甸,英軍節(jié)節(jié)敗退,英國政府正式向中國政府請求迅速派兵入緬協(xié)同英軍作戰(zhàn)。中國政府即派出10萬遠征軍入緬,后又不斷增兵。由于中國戰(zhàn)場和印、滇、緬戰(zhàn)場牽制日軍達130萬之眾,使日軍無法調往太平洋,大大減輕了美國的壓力。
1942年3月,中國和美國合作,開辟了從印度阿薩姆邦汀江至中國云貴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線——駝峰航線。此后三年中,中、美通過這條航線,將大量物資空運到中國境內(nèi),中、美都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
——摘編自軍事科學院《中國抗日戰(zhàn)爭史》等
材料三 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在1940年底說,我們現(xiàn)在竭盡全力支援保衛(wèi)自己、反對軸心國進攻的國家……我們必須成為民主國家的偉大兵工廠。……1941年12月8日,美國對日宣戰(zhàn)。
——《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紀實》
材料四:1950年1月,艾奇遜在談到美國的亞洲政策時說:“太平洋地區(qū)的安全就是美國的安全。”美國的防區(qū)“自阿留申(群島)起,經(jīng)日本直到琉球群島”,自“琉球群島起,到菲律賓”。1954年3月8日,美日簽訂《美日共同防御援助協(xié)定》,重申“要履行日本政府依照美日安全條約所承擔的軍事義務”,后又宣布美日應“采取行動以應付共同的危險”。
——黃安年《二十世紀美國史》
(1)根據(jù)材料一,“在陸地和海上打了敗仗”是指近代中國發(fā)生的什么戰(zhàn)爭?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說明中國社會對這場戰(zhàn)爭失敗的主要反應。(6分)
(2)根據(jù)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駝峰航線”的作用。指出“駝峰航線”所反映的中美關系的特征。(8分)
(3)材料四與材料三相比,美國對日本的政策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4分)
【解析】 第(1)題結合“陸地和海上”及“建筑鐵路和工廠”判斷這是中日甲午戰(zhàn)爭,反映從中國人民、臺灣人民、清政府、資產(chǎn)階級等角度歸納;第(2)題結合時間“1942年1月”及“中國政府即派出10萬遠征軍入緬”“大大減輕了美國的壓力”“大量物資空運到中國境內(nèi),中、美都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等信息歸納。特征結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等史實概括;第(3)題由材料三“美國對日宣戰(zhàn)”及材料四“美日簽訂《美日共同防御援助協(xié)定》”等信息歸納變化,原因結合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的史實回答。
【答案】 (1)戰(zhàn)爭:中日甲午戰(zhàn)爭。反應:臺灣人民掀起反割臺斗爭;康有為等人發(fā)起“公車上書”光緒帝支持維新變法以圖挽救民族危亡;各地民眾的反侵略斗爭更加激烈;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舉起民主革命的旗幟。
(2)作用:從物質上支援了中國抗戰(zhàn),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戰(zhàn)的士氣;有利于中國對日作戰(zhàn)并將日軍主力牽制在中國戰(zhàn)場,減輕了太平洋戰(zhàn)場的壓力;為中國抗戰(zhàn)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任答三點即可)特征:中美結盟抗擊法西斯,美國援助中國抗戰(zhàn)。
(3)變化:由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敵對關系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同盟關系。原因:法西斯勢力戰(zhàn)敗;“冷戰(zhàn)”的需要(或答對付蘇聯(lián)和中國的需要亦可)。
23.(16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幾乎每一位西方作家寫到中國社會狀況時,毫無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國人吸食鴉片的方式及其對道德和身體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國就是抽鴉片的國家。
——轉引自周寧《鴉片帝國》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國建立起美國共和政體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為它在中國的歷史、傳統(tǒng)、政治經(jīng)歷、制度、天性、信仰、觀念或習慣中毫無根基。……這種共和政體悲慘地結束了,即悲慘地失敗了。然而,失敗的并不是共和政體……而是一代人。
——N•佩弗《遠東》
材料三 1958年美國人伊羅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國關于中國與印度的形象》一書,將美國對中國的總體看法分為下列六個階段:①尊敬階段(18世紀)。②輕視階段(1840~1905年)。③樂善好施階段(1905~1937年)。④贊賞階段(1937~1944年)。⑤清醒階段(1944~1949年)。⑥敵對階段(1949~)。
——袁明《略論中國在美國的形象》
材料四 以“小球轉動大球”而作為“破冰之旅”載入新中國外交史冊的“乒乓外交”曾經(jīng)備受矚目。對此事件周恩來引用《論語•學而第一》中“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表達中國政府的心情,并開心地說“現(xiàn)在,門打開了”。
——《環(huán)球時報》
材料五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國內(nèi)發(fā)生的變化令人驚奇。中國已經(jīng)獲得尊重,地位日益提高,其在地區(qū)及國際事務中發(fā)揮的作用無疑將進一步增強。”
——新加坡內(nèi)閣資政李光耀
請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西方人對“中國形象”分別作了怎樣的描述?(2分)
(2)簡要分析材料三中美國對中國形成第④和第⑥兩個階段總體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4分)
(3)結合20世紀70年代中國的外交成就,指出“門打開”后“有朋自遠方來”的表現(xiàn)。(3分)
(4)材料五反映了新時期怎樣的“中國形象”?結合新時期中國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開展的重大外交活動加以說明。(4分)
(5)上述材料反映了近現(xiàn)代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請概括影響中國國際地位變化的主要因素。(3分)
【答案】 (1)材料一:抽鴉片的國家。材料二:美國民主政治的模仿者。
(2)第④階段: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第⑥階段:美國實施孤立、遏制新中國的政策;新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中美關系正?;?中日邦交正?;?出現(xiàn)與中國建交的熱潮。
(4)成為世界大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日益增強。外交活動:倡導聯(lián)合國常任理事國首腦首次會晤;全面參與聯(lián)合國事務(如回答裁軍、維和等方面的史實亦可)。
(5)綜合國力的強弱;政權性質的影響;外交政策的制定等。
看了"高一下冊歷史現(xiàn)代中國的對外關系試題及答案"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