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必修一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知識點
高一歷史必修一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知識點
高一歷史的學習重點是掌握課本知識,所以我們在學習歷史必修一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的知識時,就要理解好書上的知識點。以下是小編給你推薦的高一歷史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知識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歷史必修一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知識點
一、爭取民主: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 原因
(1)經濟:17世紀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
(2)政治:斯圖亞特王朝的專制獨裁,損害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
(3)思想:洛克、霍布斯等早期啟蒙思想家的思想影響
(4)根本原因: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專制統(tǒng)治阻礙資本主義發(fā)展
2. 過程
(1)1640年爆發(fā)資產階級革命
(2)1649年處死國王查理一世
(3)1649-1660,共和國時期
(4)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查理二世、詹姆斯二世)
(5)1688年光榮革命
3. 意義
(1)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完成。
(2)為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奠定了基礎。
(3)使英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fā)展道路。
二、確立民主:《權利法案》
1. 目的:以法律的權力限制國王的權力
2. 內容:(1)以法律限制國王的權力
(2)保證議會的立法權、財政權、軍事權等。
3. 意義:
(1)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政體)
(2)資產階級通過議會對國家實行集體統(tǒng)治, 有利于防止專制獨裁;
(3)資產階級的權益之爭,在議會得以和平方式實現(xiàn), 有利于避免暴力沖突。
三、發(fā)展民主:責任制內閣形成
1. 形成:1721年,沃波爾是第一位首相
2. 組成:內閣的首腦是首相,內閣成員是各部大臣。
3. 內閣:
(1)內閣成員集體負責,要與首相共進退。
(2)內閣名義上對國王負責,其實對議會負責。
(3)如果議會通過對政府的不信任案,內閣就要垮臺,但首相也有權解散議會,重新選舉。
4. 首相:①議會多數黨領袖;②被國王任命為首相;③首相組建內閣,掌握國家行政權;④集體負責和對議會負責;⑤首相掌握行政權,通過議會掌握立法權,從而掌握國家大權;⑥遭議會不信任案,要么垮臺要么解散議會。
【探究】中國內閣與英國內閣的比較
中國內閣是非法定的中央一級行政機構,而英國內閣則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機構。
中國內閣不能對皇權起到真正的限制作用,而英國內閣掌握實權,國王統(tǒng)而不治。
中國內閣是君主專制的產物,而英國內閣則是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產物。
中國內閣是建立在自然經濟的基礎之上,而英國內閣是建立在資本主義經濟的基礎之上。
四、完善民主:1832年英國議會改革
1. 原因:工業(yè)革命后,工業(yè)資產階級興起,要求更多的政治權利
2. 內容:降低財產資格限制;重新分配議席
3. 結果:擴大了選舉權;工業(yè)資產階級獲得了更多議席
4. 意義:
(1)為工業(yè)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提供了保障。
(2)推動了政治民主化。
五、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和影響
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是人類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過程,是英國政治民主化的過程。
1. 特點
(1)是君主制、貴族制和民主制三者融為一體的混合物
(2)議會權力至上,君主統(tǒng)而不治。
2. 影響
(1)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有利于防止專制獨裁,有利于避免暴力沖突。
(3)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君主立憲制國家,為世界其他國家樹立了君主立憲制的制度模式。
歷史必修一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練習題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夕,國王與議會的關系緊張,其主要原因是(A)
A、國王厲行專制,經常觸犯資產階級利益
B、國王經常違背議會慣例
C、國王不按與大臣協(xié)商的原則治理國家
D、國封建剝削太重導致國內證據動蕩
2、英國資產階級將1688年的宮廷政變稱為“光榮”革命的主要原因是(C)
A、政變成功趕走了詹姆士一世
B、政變是資產階級和封建貴族之間的妥協(xié)
C、沒有經過大的流血而獲成功
D、標志著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統(tǒng)治的最終確立
3.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其目的在于:(C)
A.確保王權至高無上 B.保障平民的自由民主權利
C.確立議會主權 D.保障貴族的一切特權
4. 英國責任內閣制形成于 (B)
A.17世紀末 B.18世紀 C.19世紀 D.20世紀
5、以下關于近代英國內閣制說法正確的是:(B)
A.內閣成員經國王提名,首相批準組成 B.內閣全體成員對政府事務集體負責
C.首相只有行政權,沒有立法權 D.首相無權解散議會重新選舉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