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八年級會考復習提綱
初中生物八年級會考復習提綱
對于初二年級的即將到來的生物會考,教師們應該準備怎么樣的復習提綱去促進學生們的復習工作呢?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生物八年級會考復習提綱,歡迎閱讀!
初中生物八年級會考復習提綱:科學探究
1.生物的特征有應激性、生長、繁殖、新陳代謝(注意:應用生物的基本特征判斷生物和非生物)。
2.實驗法研究一般包括發(fā)現并提出問題、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作出假設、設計并完成實驗、記錄和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等重要步驟(注意:假設的完整性,設計實驗的科學性,實驗現象描述的準確性和結論歸納的正確性)。設置實驗時應注意a設置對照實驗b設置單一變量c實驗材料達一定數量(避免偶然性引起的誤差)
3.科學家與其相應的研究成果:林奈---生物分類系統(tǒng);達爾文---物種起源與生物進化的理論;哈維---血液循環(huán);沃森和克里克---DNA分子雙螺旋結構。
4.生物學是研究生物的科學,是自然科學中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基礎科學。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分類、生理、遺傳和變異、進化、生態(tài)的科學。
初中生物八年級會考復習提綱: 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1.顯微鏡的基本結構和作用;使用顯微鏡和模擬制作臨時裝片。
顯微鏡:放大、物像(倒像)、對光(低倍鏡、大光圈、白亮視野)、安放裝片、調焦、污點(有可能在物鏡、目鏡、裝片上,移動其中的兩個,如果污點都不動,就在第三個上)、注意:要將標本移至視野中央時,向一個方向移動標本,視野內物像則向相反方向移動,如玻片左移,視野內物像則右移。其放大的倍數是物鏡倍數X目鏡倍數。放大倍數越小視野中看到的細胞的數量越多,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的數量越少。所以有:第一次的放大倍數X細胞數等于第二次的放大倍數X細胞數
臨時裝片:注意識圖排序
植物:擦、滴(清水)、撕、展、蓋、染、吸
動物:擦、滴(0.9%生理鹽水)、刮、涂、蓋、染、吸
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將蓋玻片的一端接觸水滴,然后緩緩放下
染──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用吸水紙在另一側吸引,使碘液浸潤整個標本
2.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細胞壁──起保護和支持作用
細胞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
結構細胞質──能流動,加快物質交換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細胞核──內含遺傳物質,與遺傳有關
動、植物細胞的主要區(qū)別: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葉綠體,并且細胞質里面沒有大液泡。
(注意:葉綠體、線粒體是能量轉換器,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線粒體是呼吸作用的產所。在顯微鏡下植物細胞看不到細胞膜)
3.除病毒外,絕大多數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
4.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生物體能夠由小長大是細胞分裂和細胞生長共同作用的結果。(注意:細胞分裂變化最明顯的是染色體,分裂成體細胞染色體復制,分裂成生殖細胞染色體減半。)
5.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組織:細胞分化以后,形態(tài)結構相似,功能相同細胞連合在一起的細胞群。
A、植物組織:
⑴分生組織:(⑵保護組織:⑶營養(yǎng)組織:⑷輸導組織:
B、動物和人的主要組織:
⑴上皮組織:⑵結締組織:⑶肌肉組織:⑷神經組織:
器官:不同組織按照一定次序連合起來,共同完成一定功能。
植物器官:⑴營養(yǎng)器官:根、莖、葉;⑵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
系統(tǒng):能夠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而組成的多個器官總和。
人和多數動物:運動、消化、呼吸、循環(huán)、泌尿、生殖、內分泌、神經系統(tǒng)等八個系統(tǒng)構成。
多細胞生物組成層次:A植物:細胞→組織→器官→個體
B動物: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個體
初中生物八年級會考復習提綱:生物與環(huán)境
1.生態(tài)因素區(qū)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陽光、空氣、水分、土壤、溫度、濕度等多種因素。生物因素指生物彼此之間的關系(舉例說出同種和不同種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
2.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影響:兩者之間是一個相互作用的、統(tǒng)一的有機體。
3.在一定自然區(qū)域內,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環(huán)境共同構成生態(tài)系統(tǒng)。
4.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等。
有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光、水、空氣等,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賴以生存的物質和能量基礎)
生產者──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養(yǎng)活生物;穩(wěn)定大氣成分)
消費者──動物(直接或間接以綠色植物為食,幫助傳播花粉、種子)
分解者──各種細菌和真菌(分解有機物成無機物,供給綠色植物再利用。)
5.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太陽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動的能量來源。
6.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的渠道。生物富集是指生物從周圍的環(huán)境中吸收并積累某種物質,使生物體內該物質的濃度不斷增加的現象。
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huán)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功能。
7.能量流動的特點:起點是綠色植物;單方向流動,且在傳遞過程中能量逐級遞減,一個環(huán)節(jié)只能把所獲能量的10%-20%傳給下一環(huán)節(jié),形成能量金字塔。
8.物質循環(huán):物質在生物界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的往返循環(huán)(分解者起重要作用)
9.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條件:①生態(tài)系統(tǒng)要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②克服系統(tǒng)內部的變化和外來干擾因素的影響。
[A、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指生態(tài)系統(tǒng)經過長期的發(fā)展過程,逐步形成了生物與非生物物質、能量之間、生物與生物之間相對穩(wěn)定平衡的狀態(tài)。
B、破壞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因素: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外來物種入侵。
初中生物八年級會考復習提綱:生物圈中的人
一、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糖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無機鹽、水。
糖類分為:淀粉、麥芽糖、葡萄糖。重要的供能物質。人體進行各項生命活動所消耗的能量主要來自糖類。
蛋白質由氨基酸組成,是構成組織的基本物質,也是人體生長發(fā)育組織更新生命活動調節(jié)的物質基礎。由于兒童青少年發(fā)育快,所以,需要大量的蛋白質。
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組成,作為備用能源貯存在皮下。
維生素既不構成人體細胞又不提供能量,需求量小,但作用很大。
維生素A,存在于肝臟、魚肝油中;缺乏時,易患夜盲癥、干眼癥、皮膚干
維生素D,存在于肝臟、魚肝油、蛋類中,兒童缺乏時易患佝僂病;成人缺乏時燥、易患骨質疏松癥。
維生素B1,存在于動物肝臟、糙米、全谷類種皮內,缺乏時易患神經炎、腳氣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生長遲緩。
維生素C,存在于蔬菜水果中,缺乏時易患壞血病,牙齦充血腫脹,皮膚青一塊紫一塊,抵抗力下降。它的發(fā)現標志人類能夠征服壞血病了。
水,是細胞的主要成分,占體重的60%—70%,在物質運輸、體溫調節(jié)有重要的作用。
無機鹽,構成人體組織。鈣是構成牙齒和骨骼的重要成分,兒童缺鈣易患佝僂病;鐵是血紅蛋白的組成成分,缺鐵易患貧血;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原料,缺碘易患地方性甲狀腺腫。
二.消化系統(tǒng)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左上腹部,最膨大的部位)→小腸(腹腔內,最長5—6米)→大腸(闌尾位于右下腹部)→肛門。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臟、腸腺和胰腺。肝臟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膽汁不含消化酶沒有消化作用,但可以乳化脂肪。淀粉在口腔開始被消化,蛋白質在胃開始被消化,脂肪在小腸開始被消化。小腸液和胰液能消化糖類、脂肪、蛋白質
食物的消化
(1)淀粉→麥芽糖→葡萄糖
(2)蛋白質→初步消化→氨基酸
(3)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過程:
(1)人的口腔和食道幾乎沒有吸收養(yǎng)分的功能
(2)胃:吸收少量的水和酒精。
(3)小腸: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及大部分的水、無機鹽和維生素。
(4)大腸:吸收少量的水、無機鹽和一部分維生素。
小腸的結構與小腸吸收相適應的特點:(1)小腸長(5-6米)(2)小腸內表面有許多皺襞和小腸絨毛,可增大表面積;(3)小腸絨毛中有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4)絨毛壁和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三:人體內物質的運輸
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
功能:血漿──運載血細胞,運輸養(yǎng)料和廢物。紅細胞(無細胞核)──運輸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白細胞(有細胞核)──吞噬病菌,防御保護。
血小板(無細胞核)──止血,加速凝血。
貧血:血液中紅細胞數量過少或血紅蛋白含量過少。影響血液輸氧的能力,影響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動,易疲勞;應多吃含蛋白質和鐵質豐富的食物。
發(fā)炎:血液中白細胞數量過多。
人體血量約為體重的7%-8%。一次失血10%,經一段時間調整后可完全恢復正常(一次獻血僅占總血量5%,不影響健康,應積極提倡);若一次失血超過30%,需及時補給血液。人類最基本的血型是ABO血型,輸血一般以輸同型血為原則,若血型不合,受血者體內紅細胞會凝集成團,阻礙血液循環(huán)。
動脈血──含氧豐富,顏色鮮紅的血;靜脈血──含氧較少,顏色暗紅的血。
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由心臟和血管組成。血管分為動脈、靜脈、毛細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