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第3課小池塘教學設計(2)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第3課小池塘教學設計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第3課《小池塘》教學設計2
設計理念
蘇教版國標本一年級下冊《小池塘》一課,是一篇形象生動、內(nèi)容新穎、意境優(yōu)美的散文,描寫了春天到來時小池塘的明麗景象。課文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展開了豐富的想象,給人一種美的愉悅,賦予靜態(tài)的池塘以動態(tài)和生命。我運用多媒體課件和表演、畫圖等多種手段來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在感興趣的具體語言實踐活動中,感受課文意境、積累課文語言、提高思想認識。
教學流程
一、設境激趣,導入課文
上課起立,老師故意安排一位學生趴在課桌“呼呼”地睡覺。當其他同學感到奇怪,要去喊他(她)時,老師搖搖手,然后,走到這位同學面前,輕輕地朝他吹一口氣,用柔和的聲音說:“春天來了,該醒醒啦。”睡覺的同學在老師的呼喚下,睜開了眼睛,并朝四周張望。這時,老師及時引導:“呀,春風姐姐把這位同學吹醒了。現(xiàn)在,同學們朝窗外看看,柳樹被春風姐姐吹醒了,發(fā)出了嫩芽;桃花也被春風姐姐吹醒了,開出了紅花……一天,春風姐姐看到一個小池塘還結(jié)著薄冰,還在睡覺呢。春風姐姐是怎么做的呢?小池塘有什么變化呢?同學們想知道嗎?那趕快讀一讀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小池塘》吧。”這樣,學生的興趣被有效地激發(fā),迫不急待地進入到課文的閱讀中去。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以學生自讀為主??勺屗麄兺ㄟ^朗讀,初步感知課文: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了解意思;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對照插圖,體會意境;畫出不明白的地方,提出問題,準備質(zhì)疑。學生初讀后,可進一步開展小組合作式學習:交流一下閱讀的感受,討論一下提出的問題,探究一下不懂的地方,讓每個學生都有互助學習、表現(xiàn)的機會。這樣,通過兩個層次的自主學習,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整體的感知,對課文中精彩的語句有了一定的體味,對課文的意境也有了形象性的感悟,這些都為下一步的精讀品味打好了基礎。
三、讀演結(jié)合,放飛想象
老師請那位“睡覺”的同學說一說,剛才老師一口氣吹在臉上的感覺。再請他(她)扮演小池塘,老師扮演春風姐姐,演一演。老師引導學生體會春風姐姐為什么要“輕輕”吹一口氣。(體現(xiàn)著愛心)然后,多媒體展示:池塘里的冰融化了,水動了起來。讓學生想一想:為什么水波“一閃一閃”的?(春風吹的結(jié)果)再把景拉遠,讓學生感受小池塘的整體形狀:圓圓的,亮亮的,像一只大眼睛。之后,請學生觀察一下周圍同學的眼睛,看看有什么共同點。(都長著眼睫毛)接著,啟發(fā)學生:那么,小池塘的眼睫毛在哪兒呢?老師邊用多媒體展示,邊動情地說:“春風姐姐把小池塘周圍的蘆葦也吹醒了,蘆葦也長起來了,同學們看,像不像給小池塘這只大眼睛鑲上了睫毛?小池塘美不美?你能把它的美讀出來嗎?”指導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
在學生有了鮮活的感受后,老師激發(fā)學生探究:“現(xiàn)在,小池塘這只大眼睛要看東西了,它是怎么看的呢?”老師讓學生一起參與做試驗:端來幾盆水,讓每位同學就近湊上去看一看,發(fā)現(xiàn)水中就會有自己的倒影,以此來理解“倒映”的意思。
接著,老師進一步啟發(fā):“小池塘看到些什么呢?它不會說話,但只要看一下它的眼睛就能知道了。請同學們讀讀課文,把小池塘看到的東西畫下來。”老師隨著學生的回答,用多媒體分別展示動態(tài):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鵝;太陽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鮮紅的氣球。月牙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彎彎的小船。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許多閃亮的珍珠。老師點撥:“同學們,它們能一起出現(xiàn)在小池塘的大眼睛里嗎?”讓學生明白:在不同時間,小池塘倒映的東西是不同的。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水中倒影:白鵝在悠閑地游動,鮮紅的氣球似乎正要放飛;彎彎的小船在輕輕搖蕩,顆顆珍珠在閃閃發(fā)亮……老師還要提示學生:前兩句要讀得明快而響亮,表現(xiàn)白天的熱烈;后兩句則要讀得柔和而緩慢,體現(xiàn)夜晚的幽靜。
學生誦讀第二自然段之后,老師再作啟發(fā):“小池塘的大眼睛里就倒映了這四樣東西嗎?”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用水彩筆也來畫一個小池塘,并給它倒映更多美麗的東西。注意必須是同一時間出現(xiàn)的。當學生繪出了一幅幅多彩的倒影圖后,老師讓學生模仿課文中句式,用“()倒映在池塘里,像()”來練習說話。在學生充分描繪的基礎上,老師聲情并茂地誦讀課文最后一段:“明亮的小池塘,美麗的大眼睛,映出一個五彩的世界。”再啟發(fā)學生:“五彩就是五種顏色嗎?”(是泛指有很多種顏色)“小池塘里的倒影僅僅是色彩多嗎?”(事物的姿態(tài)也很多)“誰能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多姿多彩)指導朗讀最后一段,注意讀出贊美的語氣。
四、背誦積累,升華感情
在學生對課文有了較深的體味后,讓他們朗讀全文,教師再作適當指點。接著,引導學生選擇背誦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段落,再把它們摘錄到自己的好詞佳句本里,這樣,從背誦、選摘兩方面進行積累,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之后,教師提示學生觀察課文插圖:“圖中一條小魚在池塘里游動,嘴巴也在快樂地張合著。它在說些什么呢?”引導學生積極揣摩小魚的心理,說說小魚的心里話。接著,再觀察想象:“看圖中小池塘邊也有兩個小朋友在拍手、歡呼,他們又在說什么呢?”在學生充分想象、發(fā)表見解后,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小池塘是美的,大自然是美的,它們的美是要靠我們明亮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的,而且,還要靠我們像保護自己的眼睛那樣去保護它們。同學們來談談,我們該如何去保護它們呢?”讓學生展開討論,以加深認識,升華感情,受到環(huán)保教育。
五、開展活動,拓展延伸
課后,老師可組織學生去郊外活動,并帶好筆和紙,觀察一下池塘、小河、山林、田野等等,把自己看到的景色畫下來(或描寫出來),還可以把活動中的所見所聞以及自己的感受記下來?;貋硪院?,作一次交流活動,這樣,從課堂上的描摹體味,到自然中的真實感受,學生真正體會到語文與生活是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的,有利于其認識的提高。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第3課《小池塘》教學反思
上完了,不知是一種內(nèi)心的空洞,還是裝的太多被一下子“宣泄”完的感覺,總不是個味。
回憶課堂上,腦海里除了死命地“搬”教案,幾乎不知道該用什么語言來組織。只記得我不停地講,不停地導,跟著是不停地緊張……
靜下心來,細細地體會這節(jié)課的得失,體會著沈榮老師的話,要說的確實很多。
一、語文教學最主要的不是教學方式,而是教學內(nèi)容。
這陣子學校正在為各科教學征集游戲活動,腦海里幾乎溢滿了游戲,溢滿了活躍。也是,
印象中,低年級的課堂要是沒有幾個游戲,幾個活動來組織教學,孩子怎會對所學的內(nèi)容感興趣?搜集、整理、實用,然后就是等著收獲“喜悅”。為此,樂次不彼。然而,這正如沈老師所說“無謂的、與教學內(nèi)容無關緊要的,與教學目標脫節(jié)的游戲、活動能有多大的實用?能給小朋友帶來多大的促進作用?反而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時間。”確實,反復體會其實效除了增添一點“躁動”,所剩無幾了。記得在上課前,對于《小池塘》的這課教學設計,我作了很多的工作。我曾構想著為任何一個詞語,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的“閃亮”尋找可能的機會,然而,目標中所說的實實在在地理解詞語,認讀課文,我又作了怎樣一番努力呢?似乎可以用“沒”來回答??磥砣魏翁摰亩际羌俚?關鍵的不是教學方式的五花八門,而是心有內(nèi)容,心有學生。
二、學習的過程是學生需要付出努力的過程。
孩子原本都是些聽話的小精靈。老師讓他說,他就說;讓他做,他就做。對于低年級的
孩子來講,簡直不是簡單地順從,而是盲從了。但是有時他們也失去了“聽話“這一本領,那時就會讓你――教師心情煩躁。今天的課堂就是這樣。此時在煩躁之余,靜下心來追尋他們“失控”的原因,“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原理總在我耳邊回響。我的設計出了問題,原本要講的,課前他們通過多渠道的讀全明白了,或者都有了淺層或深入的了解,那這課對于他們來講還有什么吸引力呢?孩子善于發(fā)現(xiàn),喜歡成為一個發(fā)現(xiàn)家。他們樂于把他們熟知的,他人未發(fā)現(xiàn)的講出來。他們喜歡漫無邊際地“瞎”扯。這是孩子用來吸引他人的方法。然而課堂上一旦這成為了主題,那還要課文干什么呢?文本的深入體會就很難落實。而在此學生的認知就很難得以提高,他的想法還是從前的。學習這一需要付出努力的過程就成為了“空中樓閣”??傊瑸榱撕⒆诱_的發(fā)展,我們在設計教案上必須落到實處,以孩子原有認知為基礎,好好地考慮該教些什么。讓自己的每一節(jié)課都成為有效的好課。
惟有懂得思考的老師才能教出善于思考的學生!時刻牢記著!
我想此刻的感覺應該等著我去落實行動了……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