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全國1卷語文答案(3)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尋找屬于自己的句子
1942年夏,陳忠實出生在陜西農村。上中學時,陳忠實讀趙樹理的《三里灣》和柳青的《創(chuàng)業(yè)史》,得到滋養(yǎng),萌發(fā)了文學夢。也許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畢業(yè)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學讀中文系。這個20歲的青年,常常一個人坐在家鄉(xiāng)的灞河邊,想著文學,想著尋找屬于自己的句子。
三年之后,陳忠實的散文《夜過流沙溝》在 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報》文藝副刊上發(fā)表,他的文學生涯由此正式開始。但直到1979年小說《信任》獲得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他才確立了文學上的自信。他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文學愛好者和業(yè)余作者了。是年9月25日,他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又一個三年之后,陳忠實40歲,他的第一個短篇小說集《鄉(xiāng)村》出版,贏得“小柳青”的名聲,工作單位也換成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他終于是一名專業(yè)作家了。
隨著年歲的增長和時代的變化,陳忠實越來越覺得要從趙樹理、柳青的文學中剝離出來。他將這個愿望寫進了小說《藍袍先生》中。小說寫于1985年,一個認知作者的標志性年份。這年的最后10天,他隨中國作家代表團出訪泰國。
第一次走出國門的陳忠實特意置辦了一套質地不錯的西裝。當他第一次穿上西裝打上領帶站在穿衣鏡前的時候,腦海里浮現出剛完成的小說的主人公藍袍先生。藍袍先生多年以來一直穿著藍色長袍,受到同學譏笑以后才脫下藍袍,換上“列寧裝”。陳忠實認為那是擺脫封建殘余桎梏、獲得精神解放的象征。脫下了幾十年的中山裝、換上西裝的那一刻,他切實意識到自己就是藍袍先生。
1985年的泰國之行讓陳忠實深受刺激,他聯想起家鄉(xiāng)人自嘲的稱呼。相比那些見多識廣的城市人,他們把自己稱作“鄉(xiāng)棒”。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樓,看著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服裝,作家覺得眼花繚亂。那一刻,他覺得不僅自己是“鄉(xiāng)棒”,教他觀察服裝的北京作家鄭萬隆也是“鄉(xiāng)棒”。面對世界,1985年的中國人大都是“鄉(xiāng)棒”。他痛感自己需要從什么地方剝離出來,將自己徹底打開,不僅要在生活上打開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開自己。
在剝離的愿望中,陳忠實認識到必須寫一部史詩般的長篇小說,才能在文學上確立自己。這時,各種新近閱讀過的長篇小說縈繞心頭,作家備感困惑,又備感啟發(fā)。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結構像網一樣迷幻,王蒙《活動變人形》的結構自然隨意,卻儼然大手筆,張煒《古船》的結構完全不同,有一種精心設計的刻意……而結構背后似乎還有更深的東西。陳忠實最終發(fā)現,不是作家先別出心裁弄出一個新穎駭俗的結構來,而是先要有對人物的深刻體驗。尋找到能夠充分描寫人物獨特的生活和生命體驗的恰當途徑,結構方式自然就出現了。恰巧此時興起的“文化心理結構”學說給了他決定性的影響。他相信,人的心理結構主要是由理念支撐的,而結構一旦形成,就會決定一個人的思想、道德和行為,決定一個人性格的內核。如果心理結構受到社會沖擊,人就將遭遇深層的痛苦,乃至毀滅。陳忠實感到自己終于從侍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說中剝離出來,仿佛悟得天機,茅塞頓開。多年以后,作家回憶往事,認為自己就是在1985年開始重建自我,爭取實現對生活的獨特發(fā)現和獨立表述的。
陳忠實后來尋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1992年開始在《當代》雜志連載的長篇小說《白鹿原》已經成為我們的文學經典,他在中國當代文壇的位置也隨之奠定。此后,功名成就的作家繼續(xù)在文學的園地里辛勤耕耘,尋找屬于自己的句子。
2016年春天,陳忠實走了,屬于陳忠實的句子永留人間。
(摘編自陳忠實《尋找屬于自己的句子》、李清霞《陳忠實年表》等) 相關鏈接:
?、訇愔覍嵉摹栋茁乖肥巧鲜兰o90年代中國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的重要收獲之一,能夠反映那一時期小說藝術所達到的最高水平。把這部作品放在整個20世紀中國文學的大格局里考量,無論就其思想容量還是就其審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獨特的、無可取代的地位。即使與當代世紀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鹿原》也應該說是獨樹一幟的。(何西來《關于(白鹿原)及其評論》)
②陳忠實常講,創(chuàng)作到了一定階段,不一定是拼生活、拼藝術,而是拼人格。好一個拼人格!這正是作家自身博大的人格魅力的反應。這就不難理解他最終被公認為描摹巨大民族悲劇的圣手,成為當代中國文學的大家之一。(李滿星《陳忠實:回首六十五載風雨人生》)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 )
A. 趙樹理《三里灣》和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是陳忠實最初的文學營養(yǎng),使他萌發(fā)了文學夢,后來則成為他創(chuàng)作上必須突破的對象。
B. 小說《信任》獲得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使陳忠實在文學上確立了自信心。這是他從業(yè)余作者走向專業(yè)作家的重要轉折。
C. 陳忠實認為“面對世界,1985年的中國人大都是‘鄉(xiāng)棒’”,這與其說是他的一種覺悟,不如說是他受刺激后的錯誤判斷。
D. 陳忠實善于學習前人并感知時代,不僅拼生活、拼藝術,而且拼人格,不斷地提升思想境界,獲得對人和生命的獨特理解。
E. 從發(fā)表第一篇作品到被人稱為“小柳青”,再到被人稱為“當代中國文學的大家”,陳忠實的整個文學生涯可謂一帆風順。
(1)D得3分,A得2分,B得1分【解析】B項,“這是他從業(yè)余作者走向專業(yè)作家的重要轉折”不準確,真正標志陳忠實走上專業(yè)作家的是“第一個短篇小說集《鄉(xiāng)村》出版,贏得“小柳青”的名聲,工作單位也換成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C項,“錯誤判斷”錯; E項,“一帆風順”屬于無中生有,材料并未提及他是否一帆風順。
(2)為什么說1985年是認知陳忠實的標志性年份?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6分)
(2)①他意識到要像自己筆下的藍袍先生一樣接受時代的變化,在生活和思想上打開自己;②他認識到必須寫出史詩般的長篇小說,才能在文學上確立自己的往置;③他認為自己是在1985年開始重建自我,產生對生活的獨特理解和表述。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本信息的篩選與概括能力。涉及題干意思的是材料中的第3-5段,1985年寫了小說《藍袍先生》,使自己的創(chuàng)作從趙樹理、柳青的文學中剝離出來,確定自己的風格。1985年出訪泰國,開拓視野,使他從家鄉(xiāng)剝離出來,從認識與思想上打開自己。同時認識到必須寫一部史詩般的長篇小說,在文學上確立自己,并重建自我,實現對生活的獨特發(fā)現和獨立表述。概括時要從認識與思想、確立文學地位、重建自我三個方面進行概括。
(3)文中認為“屬于陳忠實的句子永留人間”,為什么?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3)①他的小說藝術達到了當時的最高水平;②他的文學作品的思想容量和審美境界在20世紀是無可取代的;③他的作品是當代世界文學中獨樹一幟的文學經典。
【解析】本題考查對實用類文本內容的分析能力。首先要進行題干轉換,明確答題方向。“屬于陳忠實的句子”是指陳忠實的文學作品。“永留人間”是指其文學作品具有永久的藝術魅力。因此答題的方向思考為什么陳忠實的文學作品能夠具有永久的藝術魅力。答題時要從陳忠實的文學作品特點、地位、價值等方面進行思考。能夠反映陳忠實文學作品地位的內容在相關鏈接1中,如《白鹿原》“能夠反映那一時期小說藝術所達到的最高水平”,“在整個20世紀中國文學的大格局里有其獨特的、無可取代的地位”“獨樹一幟的”。
(4)陳忠實的“剝離”和“尋找”是什么關系?有哪些表現?請結合材料詳細說明。(8分)
(4)“剝離”和“尋找”是辯證關系。剝離的結果帶來尋找的可能,而尋找的沖動激發(fā)剝離的感望。表現:①從趙樹理和柳青的文學中剝離,尋找到烏爾克斯、王蒙等新的文學營養(yǎng);②從中山裝所代表的時代精神中剝離,尋找到西裝所代表的面對世界的契機;③從“典型性格”說中剝離,尋找到“文代心理結構”學說;④從自身已有的文學成就中剝離,尋找到新的文學高度,寫出了文學巨著。
【解析】本題考查對實用類文本內容的探究能力。首先要梳理陳忠實的“剝離”,材料中講了陳忠實的三個“剝離”:①從趙樹理、柳青的文學中剝離出來;②從封建殘余桎梏中剝離出來,在生活上打開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開自己,獲得精神解放;③從侍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說中剝離出來,爭取實現對生活的獨特發(fā)現和獨立表述,寫一部史詩般的長篇小說,在文學上確立自己。陳忠實又在“尋找”什么呢?材料第5段講了他在尋找新的創(chuàng)作結構、尋找“能夠充分描寫人物獨特的生活和生命體驗的恰當途徑”,并尋找到了“文化心理結構”學說,最后實現“對生活的獨特發(fā)現和獨立表述”,寫出確立自己文學地位的作品。因此“剝離”和“尋找”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剝離”促成“尋找”,“尋找”要求必須先“剝離”。答題時首先要依據文本內容確定兩者的關系,然后再用文本內容論證觀點。
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使用,全都正確的一項是(3分)( ) ①第二展廳的文物如同一部濃縮的史書,舉重若輕地展示了先民們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頑強戰(zhàn)爭、繁衍生息的漫長歷史。
?、谶@部翻譯小說雖然是以家庭生活為題材的,卻多側面、多視角地展現出那個時代光怪陸離的社會生活畫卷。
③畢業(yè)后他的同學大都順理成章地走上了音樂創(chuàng)作之路,而他卻改換門庭,另有所愛,一頭扎進中國古代文化研究中。
?、芫蛯笫赖挠绊憗碚f,我們一致認為《封神演義》雖然比不上《西游記》,但和《聊齋志異》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⑤在那幾年的工作學習中,楊老師給了我很大的幫助,他的教導在我聽來如同空谷足音,給我啟示,帶我走出困惑。
?、尬覈L畫史上有一個時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為圭臬,凡是學畫,都以他們?yōu)樽?,有的甚至照摹照搬?/p>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13.C【解析】本題考查對成語運用的辨析能力。舉重若輕:形容做繁難的事或處理棘手的問題輕松而不費力。第①句顯然不符此意,應改為“簡明扼要”。光怪陸離:形容現象奇異、色彩繁雜。改換門庭:改變門第出身,提高社會地位,或投靠新的主人或勢力,以圖維持、發(fā)展。第③句應改為“改弦易轍”。并行不悖:同時實行,互不沖突。第④句應改為“相比”。空谷足音:比喻難得的音信、言論或事物。奉為圭臬:把某些言論或事物當作準則。
1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
A.近日剛剛建成的西紅門創(chuàng)業(yè)大街和青年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同步啟動,綠色設計和“互聯網+農業(yè)”設計是本次賽事的兩大主題。
B.最近幾年,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車扶持政策,節(jié)能環(huán)保、經濟實惠的新能源汽車逐漸進入老百姓的生活。
C. 實時性是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新媒體的重要特點,是通過圖片、聲音、文字對新近發(fā)生和正在發(fā)生的事件進行傳播的。
D. 廣西傳統(tǒng)文化既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響下形成的其他特點。
14.B【解析】本題考查對語病的辨別能力。A項,“西紅門創(chuàng)業(yè)大街”不能與“啟動”搭配。C項,中途換主語,后一句的主語應是“新媒體”,而不是“實時性”。D項,句式雜糅,“受„„影響”和“在„„影響下”雜糅一起。
15.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 ) 我們曾說,中學生初學文言文時 ① 不要依賴譯文。 ② 并不是說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絕對不去參看譯文。其實, ③ 肯動腦筋, ④ 不盲目機械地看待譯文, ⑤ ,只要譯文不是太差,看著譯文也無妨。有時
15.A【解析】本題考查詞語的運用,具體表現為對虛詞的考查,本質上體現為語言與思維能力的考查。做此題一般采用排除法。通讀全句,首先排除B項,第①處不能填“最好”,因為第一句顯然是全語段的總結句,而后面內容沒有涉及哪個“最”的意思。C項,第①處不能填“一定”,與后文“有時候把譯文跟注釋對照起來揣摩學習”矛盾,即使填了“一定”第②處也不能填“也”(“也”表示并列),因為前后是轉折關系。所以排除C項。D項中,原因不能夠成“因為”與“所以”的關系。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5分)
花青素是一種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內的細胞液中,能夠決定花的紅色、藍色、紫色等顏色的差別。這是因為花青素___①___:在酸性溶液中呈現紅色,在堿性溶液中變?yōu)樗{色,處于中性環(huán)境中則是紫色。更令人驚奇的是___②__ ,比如一種牽?;ㄇ宄渴欠奂t色,之后變成紫紅色,最后變成藍色。究其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細胞的液泡內PH值發(fā)生了變化,__③___,從而形成花的顏色的變化。
16.① 在不同環(huán)境中會形成不同顏色 ② 在些花的顏色可以一日數變 ③花青素也就隨之發(fā)生變化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考生正確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準確表達的能力。解答本題要從語法、語境、邏輯、連貫等方面進行思考。第①處答題的關鍵是看清冒號后面的內容,所要填的句子是對冒號后面內容的總領句。由“酸性溶液”“堿性溶液”“中性環(huán)境”可以,應填“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表現出不同顏色”之類的句子。第②處從“比如牽?;?rdquo;句,所填的句子的主語是“有些花”,再結合“清晨”“之后”“最后”可知,應填“有些花的顏色隨時間而變”之類的句子。第③處是填“花的顏色變化”的原因,前面已經有半句,結合整個句子,PH值導致花青素發(fā)生變化,所以應填“花青素也會隨之而變”之類的句子。
17.下面是某校“中華文化體驗”計劃的初步構思框架,請把這個構思寫成一段話,要求內容完整,表述準確,語言連貫,不超過85個字(6分)
17.本次“中華文化體驗”計劃開設旗袍、圍棋、國畫三個講座,并開展三項活動:利用體育課體驗太極拳,利用手工課體驗中國結和剪紙藝術,年終舉行太極拳表演和作品展示。
【解析】本題考查圖文轉換能力,具體考查示意圖轉換成文字。題干中已經明確敘述的對象是 “中華文化體驗”計劃,所以敘述主語是“中華文化體驗”計劃。然后從下到上進行分層敘述,整個體驗活動由“活動”和“講座”組成,在具體表述時可以把第三層的內容分別作為“活動”與“講座”的定語,最后按活動的時間順序,把“年終太極拳表演和作品展示”作為結束語。
六.寫作(60分)
18.閱讀下面的漫畫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寓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簡評】首先要看清漫畫的內容,弄清漫畫的寓意。整個漫畫分別有“1”和“2”兩小組圖組成。第1小組中,左邊的小孩考了100分得到了一個“吻痕”(表揚或獎勵),而右邊的小孩考了55分得到一個“掌印”(批評或懲罰);第2小組中,左邊之前考100分的小孩這次考了98分,退步了,就被批評(或懲罰),右邊之前考了55分的小孩這次因為考了61分,進步了,就受到贊賞或獎勵。
單從第一個孩子(左邊)的“遭遇”來看,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認識:對孩子的成績(成長)不要苛責,不必追求完美,應允許孩子存在不足。
單從第二個孩子(右邊)的“遭遇”來看,我們又可以得出這樣的認識:對于孩子的進步,要予以肯定。
綜合兩個孩子的情況和“吻痕”與“掌印”的寓意,如果從教育方式的角度看,可以這樣立意: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嚴格的要求與嚴厲的責罰固然必要,但對孩子的進步,要多鼓勵肯定,尤其不能苛求完美。
從評價依據的角度看,對兩個小孩的評價依據都是分數??嫉梅謹蹈邉t表揚,考得分數低則批評;分數退步了則批評,分數進步了則表揚:這是一種完完全全的只看分數的評價方法。也可以這樣立意:批判那種唯分數論的評價方法與機制。批判的對象可以是老師、也可以家長、當然也可以是社會。
其次,讀懂寫作要求,明確寫作思路。此作文題不僅有現實性與生活性,命題人將常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事情,如唯分數的教育方式與評價方式,采用漫畫的形式呈現出來,考生閱
讀漫畫時只要看出所諷刺的社會現象,然后對這個社會現象進行分析,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因此,此作文題表面看似漫畫作文題,實則為社會現象評論型作文題,要求考生就事論事。同時,此作文題又充滿了思辨性,即要求考生一定程度上聯系現實,全面地思考“分數”的意義,思考表揚與批評的運用,思考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進步與退步問題,思考如何科學地對待孩子的成長問題。
如果寫議論文,要求就事論事,對漫畫所揭示社會現象發(fā)表看法,再分析其原因與危害,最后指出解決的辦法(建議)。如果寫記敘文,可以以“分數”的線索,記敘成長過程中的酸甜苦辣,用故事引起讀者對“唯分數論”教育方式的反思。切不可寫成漫畫欣賞式的文藝評論,或簡單地依據四幅小圖,生硬地編故事。
評分標準(非官方):
1.定義:漫畫材料作文,不是話題作文。所以必須在教育圈子里談問題,拋開教育圈以社會評價為話題是不行的。
注意細節(jié):唇印掌印暗示對孩子的評價,四張紙是考試答卷得分。
核心立意:批判唯分數論,批判教育評價單一。
一類卷(48~60):1.批判唯分數論。2.批判教育目標功利短視。3.批判教育評價單一。4.批判教育方法簡單粗暴。5.批判教育重智輕德。以上一點突出或多點論及,議論深刻的54分以上給分,議論一般的48~53之間給分。
二類卷(42~47):對細節(jié)略有忽略,但依然在教育孩子這個范圍內談問題。
1.教育寬嚴因人而異:成績好要嚴格一點,98分也要挨打;成績不好要寬容一點,61分也要鼓勵。2.好孩子未必是夸出來的:100分一夸就退,55分一打就進。
記敘文可以以漫畫寓意為主題,寫自己的經歷或見聞。
補充:1.議論必須結合漫畫內容,要么復述漫畫內容,要么分析畫中現象的原因或危害,不能撇開漫畫內容單純談評價。比如談人應該有好心態(tài),就屬于離題卷。
2.漫畫是用幽默的方式進行諷刺批判。所以立意時也必須是批判,有考生將原本批判負面的漫畫當成正面表揚來立意,談進步就該獎賞退步就該懲罰,這是不對的。這才是最貼切的立意。再不能揪著任務驅動不放了。漫畫主要任務是諷刺批評,怎么能有選擇權衡取舍?所以左邊右邊方式都不對。整體上就是批評唯分數論。
看了“2016高考全國1卷語文答案”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