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哈利波特》讀后感500字范文
《哈利波特》這本書中最吸引人的是那充滿懸念的故事情節(jié),每一次的結局都如此讓人意猶味盡,拍案稱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哈利波特》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供您參考。
哈利波特讀后感1
暑假,媽媽給我買了一套《哈利波特》。我非常喜歡這套書,一口氣就讀完了。
哈利波特的父母在哈利小的時候被伏地魔給殺害了,小哈利自己僥幸逃脫了伏地魔的黑魔法,但是在他的頭上留下一道閃電形的傷疤,從此他成了魔法界人人可知的“大難不死的男孩”。哈利的父母被殺了,可憐的哈利沒有一個完整的家。他住在他唯一的親人姨媽家里,在那里受盡折磨,度過了一個悲慘的童年。哈利十一歲生日的那天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是一名巫師,現(xiàn)在要到魔法界去學習。就這樣哈利不平凡的一生開始了……和羅恩﹑赫敏成為朋友,和馬爾福成為對手,誤解斯內普教授,認識和藹﹑可親的校長鄧布利多教授,當然還少不了殺死哈利父母、哈利最痛恨的人—伏地魔……在充滿愛又充滿惡的世界里哈利度過了一生。哈利殺死了伏地魔并為自己的父母報了仇。
讀完這本書我不禁贊嘆:哈利是一個多么勇敢﹑果斷的人,自己和兩個伙伴對付一個法力高超的伏地魔(又稱神秘人﹑黑魔頭等),伏地魔有很多食死徒為他效力,有些已經年紀大的巫師都怕他。哈利一年級還是一個小孩子的時候卻敢于與他戰(zhàn)斗,六年級的時候與伏地魔面對面地戰(zhàn)斗,那時雖然他已經長大了,可是論法力還是不如伏地魔。七年級的時候,他和他的兩個伙伴一起在外面沒有上學,尋找著可以打敗伏地魔的魂器(他們的校長鄧布利多教授在哈利六年級的時候因為尋找魂器而死的)……
從這本書中我知道了對不幸的命運越是抱怨,就會越覺得痛苦,不如勇敢地去面對困難、克服困難。山中沒有筆直的路,然而,有彎曲,才有雄壯,正如溪流有阻礙,有不平,才有歌聲!
哈利波特讀后感2
我與故事打了十年交道,還從未見過這樣的書。一拿起來就放不下手,仿佛它有魔力,全套不到兩個月就看完了。
我喜歡這個神秘的故事,不得不追著往下讀。它確實使你感到驚奇。每章末尾都帶著問題,使你牽腸掛肚。
書中的小哈利波特幾次從伏地魔手中大難不死,被人們看成怪胎。但他一直都認為自己只是個平凡的小孩兒。直到他十一歲,收到來自一個魔法學校的入取通知書,他的人生才有了巨大的轉變。
文章作者羅琳也許和一般的作家文筆一樣,但可真正吸引人的,是讓我們在一個不道德的時代,看到了德行的力量。故事對個人的責任、勇敢、忠誠和忍耐等性進行了探索,并贊揚了這些品質。
哈利那勇敢、堅強,遇到困難不屈服的品質令我十分欽佩。我想,有千千萬萬的青少年都和我一樣。想想自己平時在生活和學習上遇到一點點困難就畏難卻步,總習慣躲在爸爸媽媽溫暖的懷里。比起哈利,我真是無地自容。雖然在家,他受德思禮夫婦的打罵,被比他強幾倍的表哥欺負;在學校,被不喜歡他總想讓他出丑的斯內普教授刁難,被可怕、恐怖的伏地魔追逐------但他仍然鼓起勇氣,勇敢地面對一切。
他還有著強烈的集體榮譽感,為自己的學院爭光;也有著很強的正義感,喜歡打抱不平,當他為了追回朋友納威的記憶球而跳上自己從未騎過的飛天掃帚去追馬爾福時,我看到了;當他真心為自己的好朋友羅恩當上級長而高興時,我看到了他對朋友的深厚友誼;當他為了不讓自己的教父――小天狼星擔心,而獨自忍受傷疤的疼痛時,我看到了他對親情的珍惜以及為他人著想的可貴精神。他對友情的忠誠,他在妒忌者面前的紳士風度,他對待挫折的積極態(tài)度,他在困難面前的毫不氣餒,讓我深深為此折服。
哈利波特讀后感3
8月23日,我打開了《哈利·波特與密室》——一部風靡全球的幻想小說,對我當然也有著魔力般的吸引力。那跌宕起伏,充滿了神秘色彩的故事情節(jié),總能使我回味無窮。
這本書講述的是:哈利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上學的第三年,學校接二連三地發(fā)生學生遭襲事件,而狡猾的兇手幾乎沒有留下任何蛛絲馬跡。哈利果敢決定要找到兇手,他通過兩位好朋友的幫助,和精通蛇語的本能,克服了重重困難,終于在一個湖底密室里找到了無惡不作的兇手—一條碩大無比的怪蛇和它的控制者,并最終將其殺死。學校又恢復了往日的安寧。
哈利做任何事情時的果敢值得我們贊揚和學習。不管你怎么看,我覺得從這方面來說,我與哈里有著很多相像之處。
有一天晚上,爸爸出差了,爺爺、奶奶、媽媽和我正安靜地吃晚飯。突然衛(wèi)生間的暖氣管一聲巨響,我們還沒反應過來,高壓水便怒吼著向天花板噴射出去,又反彈到地面——暖氣爆管了!這時,衛(wèi)生間里像一個巨大的洗衣機滾筒,到處都是水。媽媽被這前所未有的事故驚呆了。如果這樣下去,天花板上新的圓頂燈肯定會被水沖壞的,而且,我們家裝有吊頂,吊頂上方有許多電線,雖然那些電線都有絕緣套,但還是最好不要受潮,得想方設法擋住高壓水。我沒想太多,哈利的勇敢和不怕困難的精神激勵著我身上的每一根神經,促使我趕快行動。
我用手試了一下水溫,不燙。于是,我不顧媽媽的阻攔,“深入”衛(wèi)生間,找來一大塊毛巾,疊成三層,試圖堵住水柱,但高壓水柱仿佛是一支長矛,而毛巾則仿佛是一個大盆,反扣在水柱上,水柱終于被我“馴服”了,乖乖地往地下流去,新的吊燈不會澆壞了,我終于解決了燃眉之急。但此時,我已經成了只“落湯雞”。
果敢并不是魯莽或冒失,而是在短時間內快速思考并做出決定,而且在遇到困難時能夠隨機應變。果敢是一種優(yōu)秀的技能。擁有這種技能的人往往關鍵時刻總能脫穎而出,而那些做事前用很多時間把事情考慮的天衣無縫的人,機會有時就會從身邊悄悄溜過。
哈利波特讀后感4
我讀了j.k.羅琳所著的《哈利·波特與密室》。使我受到感觸的人不僅有哈利,還有他的許多伙伴與老師,如赫敏·格蘭杰、金妮·韋斯萊和獵場看守海格等,他們曾多次熱心地幫助哈利渡過難關。
本書主要寫了哈利在女貞路打點行裝準備返校時,家養(yǎng)小精靈多比前來發(fā)出警告:讓哈利不要返回霍格沃茨,否則會有災難降臨。但哈利心意已決。于是多比便阻止哈利登上霍格沃茨的特快列車,但他和他的好朋友羅恩用一輛會飛的汽車堅持飛到了霍格沃茨。但他的學校生活過得并不順利:新黑魔法防御術課老師裝腔作勢,令人作嘔;小男生科林“追星”式的跟蹤,常常讓他落荒而逃;馬爾福還是和他處處作對。
哈利在決斗俱樂部里無意發(fā)現(xiàn)自己是蛇佬腔。(可以和蛇對話的人,一般是黑巫師)這時,學校里傳出了噩耗:學生接二連三地變成石頭。大家都認為是哈利干的。當他終于通過一本魔法日記本知道了密室的秘密時,羅恩的妹妹金妮被密室里的蛇怪抓走了!于是,哈利進入了密室,與日記本里五十年前的記憶,十五歲的湯姆·里德爾(少年伏地魔)周旋。最終從分院帽里拔出了格蘭芬多的寶劍,殺死了蛇怪,摧毀了日記本,救出了金妮。
在這本書里,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哈利和他的兩個好朋友,羅恩和赫敏。哈利在大家都認為自己是兇手時毫不在乎,依然在研究密室。在密室里時,湯姆·里德爾拿走了哈利的魔杖,他十分冷靜,臨危不亂,終于拯救了霍格沃茨;羅恩勇敢地和哈利一起進入密室;赫敏熱心地幫哈利和羅恩熬制復雜的復方湯劑,以便他們潛入斯萊特林打聽線索。
而金妮在被湯姆·里德爾逼著干了許多壞事后,仍然準備誠實地告訴哈利一切。哈利的堅持與冷靜,羅恩的勇敢,赫敏的熱心以及金妮的誠實。這些高尚的品質與精神,一次又一次地幫助哈利度過難關,擊退伏地魔,保護霍格沃茨。
這整套書,不論是驚險刺激的劇情,還是人物一波三折的心理活動,又或是最后要告訴我們的道理,都讓我百看不厭,我成了永遠的哈利迷!
哈利波特讀后感5
有專家認為,《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在情節(jié)設置上其實并沒有特別的天賦,她的過人之處主要在于她在書中向讀者介紹了許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巨人血統(tǒng)的海格的寵物——挪威脊背龍,居住著許多巫師的村莊——霍格莫德;哈利的爸爸小時侯為了到廚房里偷東西吃,有了一件奇妙的“隱形衣”;驚心動魄的三強爭霸賽中恐怖的四條火龍——“中國火球龍”、“瑞典短鼻龍”、“威爾士綠龍”、“匈牙利樹蜂龍”等等,使我們的想象力有了自由翱翔的空間。
J·K·羅琳的高明之處還在于:她所創(chuàng)造的魔法世界和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得更加地緊密。就像老爸當年喜歡的《福爾摩斯探案集》一樣,他一輩子希望到英國倫敦的貝克街去一趟,因為那里有他少年時的偶像——福爾摩斯。J·K·羅琳也盡量把《哈利·波特》如此生活化,例如,倫敦真的有一座國王十字車站;而古靈閣則讓人會情不自禁地聯(lián)想到我們身邊的銀行儲蓄所網點門市。
此外,你可以在J·K·羅琳的魔法世界里看到天地人有機的結合,精氣神無處都存在,盡管災難的陰影隨處可見,但光明的曙光總是在閃現(xiàn),我們從而獲得正義的支持,擁有了無盡的希望。
同時,J·K·羅琳吸收了以前西方的民間傳奇的精華,她將最能令人感到恐懼和神秘的角色在書中一一呈現(xiàn):騎掃帚的巫婆、巫師,向動物發(fā)出的獨特咒語,人性化的幽靈和千姿百態(tài)的怪龍,然后再對這些角色進行加工,讓他們在書中變得不再令人感到恐懼和神秘,甚至賦予了他們幾分可愛的色彩。
我知道,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人都會淡忘純真的內心渴望。
三十九歲的J·K·羅琳卻像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她用自己精巧的筆使每個人都能重新進入童心未泯的魔幻世界:一聲奇幻的口令就可穿過畫上的一個洞而進入另一番天地(當然也有不靈的時候),巫師糖果店里一樣的豐富多采,琳瑯滿目,那里有“冰耗子”、“果凍鼻涕蟲”、“嘶嘶颼颼蜂”,而巫師笑話商店里還有出售“糞彈”、“飽喝糖”和“咬鼻子茶杯”,這些商品我們又好象似曾相識,又像施了魔法般飄渺不定。
那些五彩繽紛、奇妙豐富的想象——鬼魂們要開忌辰晚會啦,在二樓女生盥洗室居住的哭泣的桃金娘是個自卑的冤魂啦,還有蜘蛛阿拉戈克突然成了龐然大物,居然還能與人順利地進行交談;惡貫滿盈的伏地魔的一絲陰魂就隱藏在湯姆·里德爾的日記本里;曼德拉草是一些哇哇叫喊的小娃娃,它們長大成人了制成藥水,就能使石化的人起死回生!神奇的復方湯劑能把你變成另外一個人……
光怪陸離,詭譎離奇,同時又是這樣幽默詼諧,這樣饒有情趣,怎么不讓我們情不自禁地為作者超人的想象力而驚嘆不已。還有書中那種懸念,有的“哈迷”小讀者跟我交流說,每到書要結束的時候,簡直就是觸目驚心,驚心動魄。有時候覺得很恐怖、很陰森,但又有著希望和期待,便會不斷被吸引著我們繼續(xù)看下去。
《哈利·波特》書中的小主人公哈利·波特和他的朋友們身上所具有的英勇、友愛和誠實等優(yōu)秀品質是當今社會應當提倡的(我們要建立和諧社會);而以伏地魔為首的邪惡勢力所代表的貪婪、兇殘和懦弱則與之形成了鮮明的比。美與丑涇渭分明,善與惡是勢不兩立,故而哈利·波特們不存在妥協(xié)的可能性。
所以,在如今這個網絡連接全世界、道德觀念漸漸淪喪的社會里,這些來自異邦的可愛的小英雄自然就會受到人們的熱烈擁戴。
事實上,我們的確生活在一個世風逐漸日下、人心逐漸不古、道德逐漸淪喪的發(fā)達的社會里。人們對以前所堅信不移的傳統(tǒng)道德標準與良好文明風尚產生了懷疑及反思。真假黑白、是非曲直的界限也變得模糊起來。于是,我們這些“游戲一代”寄情于美好空泛的動漫田地,游離于頭腦中的魔法世界……
而在J·K·羅琳創(chuàng)造的魔法世界里,真善美、假惡丑、正誤對錯之間的界限是異常分明的。但專家也告誡,如何讓這些道德標準對《哈利·波特》的讀者所生活于其中的“麻瓜世界”產生影響則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那是這樣的一個道理:畢竟,哈利·波特生活的自由世界里沒有教堂、保守黨和童子軍。從大英帝國精神一脈傳承下來的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制度,以及仁慈、高尚、是非分明等價值觀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當然,這就是為何《哈利·波特》的忠實讀者討厭另一個作家伊尼德·布萊頓的原因,布萊頓的作品帶有濃厚的帝國色彩,而《哈利·波特》卻在歷史與現(xiàn)實之外創(chuàng)造出一個獨特的魔法世界。
我看了《哈利·波特》,既程門立雪,又溫故知新,人物歷歷在目,故事永不消退,那是因他有淳樸、正直、友愛的的人心,有善良勇敢、不懼邪惡的血液流淌,這些精神永遠與我們同在。
相關文章:
6.哈利波特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