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單元知識點
每一日所付出的代價都比前一日高,因為你的生命又消短了一天,所以每一日都要更積極。今天太寶貴,不應該為酸苦的憂慮和辛澀的悔恨所銷蝕,抬起下巴,抓住今天,它不再回來。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單元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主要造巖礦物和三大類巖石
化學元素——礦物——礦產
造巖礦物——巖石
主要的造巖礦物:石英、云母、長石、方解石等
按成因分為三大類巖石:
巖漿巖:
分為侵入巖(如花崗巖——長石、石英、云母組成)和噴出巖(如玄武巖)
花崗巖是優(yōu)良的建材和裝飾材料
沉積巖:由外力作用形成;如石灰?guī)r;形成巖層(其中往往有化石)
石灰?guī)r是燒石灰和制水泥的重要原料
變質巖:如大理巖(主要由方解石組成,是優(yōu)良的建材和裝飾材料)
板塊構造學說的主要內容,以及板塊運動對地表的影響
內容:
地球巖石圈由一些斷裂構造(如海嶺、海溝等)分成6大板塊 P97圖4-11
板塊不斷運動,板塊內部較穩(wěn)定;
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帶)
板塊運動對地表的影響——形成海陸分布、陸地地貌格局
板塊張裂邊界(生長界):形成裂谷與海洋,如東非大裂谷、大西洋
板塊擠壓邊界(消亡界):常形成山脈
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擠壓——海溝;島弧、海岸山脈
陸陸板塊擠壓——巨大山脈,如喜馬拉雅山脈是亞歐板塊與印度
洋板塊擠壓形成
地殼物質循環(huán)的組成、過程及其對地表的影響
(1)地殼物質循環(huán)——自然界四大循環(huán)之一(其余為大氣環(huán)流、水循環(huán)、生物循環(huán))
其組成和過程圖示:
外力作用(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
沉積巖巖漿巖(噴出巖和侵入巖)
變質巖巖漿
熔化
(2)地殼物質循環(huán)對地表的影響
概括:
內外力不斷相互作用,地內與地外的能量轉化和物質交換,特別是由大氣、水、生物界
直接參與并起重要作用的地表物質循環(huán),對地表形態(tài)有深刻影響,地表巖石的形成、地貌的
變化、土壤層的發(fā)育與此密切相關。
具體表現(xiàn):
地質作用:引起地殼及其表面形態(tài)變化的作用(長期來看以內力為主)
地質作用分類主要來源作用結果主要表現(xiàn)形式其它
內力作用地球內能使地表高低不平地震、火山地殼運動(水平運動為主和垂直運動)巖
漿活動變質作用
外力作用太陽輻射使地表趨于平坦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其中風力和流
水的作用圖要求會識別:P99—P100圖)
水蝕地貌(水流使溝谷加寬加深;瀑布、峽谷、黃土高原表面溝壑縱橫)水積地貌(山
麓沖積扇、河流中下游沖積平原及河口三角洲)風蝕地貌(風蝕溝谷、風蝕蘑菇、戈壁)風
積地貌(沙丘、黃土高原)
其中地殼運動的結果——地質構造
地質構造基本形態(tài)地貌表現(xiàn)與人類生產關系
褶皺背斜、向斜(要求會依據(jù)傾斜形態(tài)判斷)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地形倒置及成因:背
斜成谷,向斜成山
背斜頂部:油、氣背斜適合修地下隧道向斜槽部:水
斷層沿斷裂面兩側巖塊錯位東非大裂谷、華山北坡大斷崖;上升巖塊:華山、廬山、泰
山下降巖塊: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工程建設遇斷層加固或避開
陸地水體類型及其相互關系
陸地水體類型
分類備注
空間分布地表水:河水、湖沼水、冰川水等地下水:潛水、承壓水(圖4.21要會判斷)
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體,分布于兩極與高山地區(qū),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體,
但主要為深層地下水,開發(fā)難度較大;動態(tài)水是人們開發(fā)利用的重點,其中以河流水最為重
要
水循環(huán)周期靜態(tài)水:冰川水、內陸湖泊、深層地下水等動態(tài)水:地表水、淺層地下水
利用程度易利用: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其它
陸地水體的相互關系(以河流為例)
其中大氣降水是陸地水最主要的補給
注:課本 P103的兩幅圖要會判別各是哪種補給。
補給類型汛期時間影響因素在我國的分布
雨水雨季(我國為夏秋)雨量東部季風區(qū)
冰川融水夏季氣溫(冬季斷流)西北地區(qū)
河、湖、地下水間有水源互補關系(決定于水位是否更高);自然界水資源不斷運動更
新和相互循環(huán)轉化湖泊水和水庫可調節(jié)河流徑流季節(jié)和年際變化(如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
鄱陽湖和洞庭湖)
海水溫度和鹽度及其與環(huán)境的關系
海水溫度的分布規(guī)律:
A 北半球海洋熱量收支隨緯度的變化——P70圖3-3
(圖中熱量收支因素、盈余區(qū)和虧損區(qū)所分布的溫度帶、由盈轉虧點所在緯度)
B 表層海溫的緯度分布——P71圖3-5
由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原因在于熱量收支隨緯度的變化結果)
C 垂直海溫的變化——P70圖3-4
隨深度增加而遞減(注意圖中曲線變化趨勢) ;1000米以下深層海水保持低溫狀態(tài)
海水鹽度
A 海水中鹽類物質的質量分數(shù);世界大洋平均鹽度為3.5%
B 表層鹽度的緯度分布規(guī)律——P71圖3-5
由南北半球的副熱帶海區(qū)向兩側高低緯度減少
原因:赤道略低——赤道多雨,降水多于蒸發(fā);
副熱帶最高——副高控制,蒸發(fā)大大多于降水
向高緯減小——溫度降低,蒸發(fā)弱,降水多于蒸發(fā)
C 影響鹽度的因素
降水與蒸發(fā)的對比:外海與大洋;從低緯向高緯鹽度高低的主要因素
淡水注入:近岸(河口)
D 紅海鹽度最高——副熱帶;淡水注入少
波羅的海鹽度最低——大量淡水注入;降水多于蒸發(fā);
長江口海域鹽度夏低冬高——夏季是長江汛期
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
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三種
波浪:風浪、海嘯等
潮汐:日月引力下海水周期性漲落現(xiàn)象
洋流:流向常年較穩(wěn)定、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
洋流的成因和地理意義
洋流成因
A 大氣運動和近地面風帶——主要動力;
如風海流:
信風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西風漂流;北印度洋季風環(huán)流冬逆夏順
B 海水密度不均——局部海域洋流的原因
如密度流: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間的表層洋流
C 補償作用
如補償流:秘魯漁場的上升流
洋流的地理意義
A 污染物的自凈與擴散
B 高低緯度之間熱量輸送與交換,調節(jié)全球的熱量分布
縱向的寒流降溫減濕;暖流增溫增濕(要會根據(jù)海水等溫線判斷寒暖流—例 P90圖3-33)
(如北大西洋暖流對西歐海洋性氣候的影響;
澳大利亞西海岸和秘魯太平洋沿岸荒漠成因)
C 形成大漁場
寒暖流交匯:如紐芬蘭漁場和日本的北海道漁場(千島寒流和日本暖流交匯)
上升流:秘魯漁場
D 航海
海洋的主要環(huán)境問題以及保護海洋環(huán)境的主要措施
主要環(huán)境問題表現(xiàn)來源保護海洋環(huán)境的主要措施
海洋污染主要來源為工業(yè)排污污染物如重金屬、農藥、石油石油污染:主要來源為沿海
工業(yè)生產和海運船;目前治污重點在于石油泄漏
1、《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保障領海和專屬經濟區(qū)的權益2、防治污染3、可持續(xù)的漁業(yè)
生產;保護海洋生物資源和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4、沿海工程建設要進行科學論證、合理規(guī)劃和實
施
海洋生態(tài)破壞1、海洋污染2、人類的生產活動:圍海造田、濫捕等3、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
全球變暖和海平面上升
自然界水循環(huán)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及其對地表的影響
水循環(huán)是自然界四大循環(huán)之一
(1)圖中淺藍色箭頭表示海陸間大循環(huán)的六個環(huán)節(jié);
其意義:陸地水得到補充和更新,水資源得以再生
(2)圖中灰色和深色箭頭分別表示陸地和海洋上的各自水循環(huán)
其中由陸地循環(huán)補給陸地水體的水量很少
水循環(huán)對地表的影響
A 不斷更新淡水資源,維護全球水的動態(tài)平衡,是最活躍的物質循環(huán)之一
B 對地表太陽輻射能起著吸收、轉化、傳輸和調節(jié)的作用,從而使地表各圈層間、陸地
海洋之間實現(xiàn)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
C 影響全球氣候和生態(tài)
D 塑造地表形態(tài),如水蝕地貌、水積地貌等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單元知識點相關文章: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單元知識點
上一篇: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下一篇: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單元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