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讀后感范文500字
《資治通鑒》是北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歷時十九年編纂的一部規(guī)??涨暗木幠牦w通史巨著,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實。
資治通鑒讀后感1
暑假期間,我認真拜讀了青少版《資治通鑒》,受益匪淺,讓我愛不釋手。
一段段歷史情節(jié),猶如身臨其境,歷歷在目。然而,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歷史教會了我一個為人處事的道理----謙虛。
“韓趙魏三家分晉”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智伯一表人才,箭術高明,騎術精湛,身懷絕技,無所不通,文筆優(yōu)美,思維敏捷,還有意志堅強、勇敢果斷的品質。但他卻妄自大,目中無人,當著韓、魏兩家說:“汾河、綘河原來可以象晉水淹沒趙一樣淹沒你們兩家啊!”結果卻是韓趙魏三家聯(lián)合滅亡了智家。同此可見,做人一定要謙虛謹慎,一旦狂妄必將招來殺身之禍。
唐太宗與貞觀之治的故事,從另一面告訴了我們,唐太宗貴為天子,卻能以謙虛的態(tài)度,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胸懷,治理國家。他任人為賢,知人善用,廣開言路,虛心納諫,重用魏征,以謙和之心應付他人的勸諫,創(chuàng)造了唐朝初期的太平盛世,他的豐功偉績載入史冊,被后人稱道。
驕傲使人落后,謙虛使人進步,這雖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年愒~濫調,卻是為人處事的至理名言。從(資治通鑒)中許多故事可以看出,為人處世謙虛,可以使前路平坦,免去不必要的紛爭與憂擾,是人生的智慧。
今年暑假期間,我報名了星樂培訓學校的奧數(shù)尖子班。因為前幾次測試,我都得了滿分,所以我有點飄飄然,驕傲了起來,結果最后幾次測試我只得了90分??吹嚼蠋熢谠嚲砩洗虻拇蟠蟮摹?times;”,我懂得了謙虛的重要性。
以史為鑒,面對當今復雜的社會,謙虛依然是一種美德。我們應該懷著一顆謙和的心,在平凡中懂得感恩,對社會的感恩,在淡泊中,不忘對別人的感謝。
資治通鑒讀后感2
《資治通鑒》成書以來,非常受人追捧,列舉一二:
南宋史學家王應麟:“自有書契以來,未有如《通鑒》者?!?/p>
宋末元初胡三?。骸盀槿司恢锻ㄨb》,則欲治而不知致治之源,惡亂而不知防亂之術;為人臣而不知《通鑒》,則上無以事君,下無以治民;為人子而不知《通鑒》,則謀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p>
清代顧炎武:(《資治通鑒》和《文獻通考》)“皆以一生精力成之,遂為后世不可無之書”。
清代曾國藩:“竊以先哲驚世之書,莫善于司馬文正公之《資治通鑒》,其論古皆折衷至當,開拓心胸?!?/p>
近代學者梁啟超:“司馬溫公《通鑒》,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結構之宏偉,其取材之豐贍,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勢不能不據(jù)以為藍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溫公亦偉人哉!”
如此多的美譽,似乎《資治通鑒》已成為君臣治國不可或缺之書,但我卻納悶:“自北宋神宗以來,至清末溥儀為止,卻沒有發(fā)現(xiàn)誰因《資治通鑒》而使一國大治的例子?!眴栒邿o心,聽者是否啞口無言呢?
我本來就無知淺陋,當然不敢非議某些人心中的圣賢,也無能誹謗某些人熟讀的經(jīng)典,若此書真能“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為何北宋亡于金,南宋亡于元,明亡于清?難道那些身居廟堂之上的人不明白圣賢經(jīng)典的道理嗎,何至于讓“蠻夷之族”侵我中華,戮我妻子,毀我家園?這顯然就有點讓人無法理解了。
從內容上看,《資治通鑒》包羅萬象,有政治、經(jīng)濟、制度、軍事等方面的涉獵。特別是關于政治和軍事,是此書的重中之重,條理清晰,精彩紛呈,對此我也是不吝贊美。但這仍然不能改變這部書只是司馬光等人的一家之言,是對歷史的一種經(jīng)驗總結,到底能對后人有多大裨益,這恐怕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了。
當然我并非否定此書的價值,只是希望不要迷信此書,畢竟現(xiàn)實社會不是武俠世界,憑借一部寶典抑或一把神劍,就能縱橫江湖唯我獨尊。如果有人將一本書與一國的盛衰聯(lián)系起來,這簡直就是風馬牛相及的神邏輯,也好比有人把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故事拿出來洋洋得意一番,這種阿Q似的故事還是少相信為妙。
我不敢否定《資治通鑒》是一部好的歷史書,我只是質疑將它推上無以復加的神壇。從史學價值來看,此書確實罕有其匹,但從一種歷史總結的角度來說,它時至今日亦難擔此大任。我們暫時放棄對此書的迷信,回歸到一個原本的問題:我們學習歷史到底是為了什么?
很顯然我們學習歷史不是照貓畫虎,把今日當作歷史的重演,假若執(zhí)意生搬硬套,恐怕只會鬧畫虎不成反類犬的笑話。學習歷史,重要的是內涵,了解其中的精神、文化、制度,認清社會的狀況,人性的本質。至于那些明君的憂國、昏君的庸聵、忠臣的耿直、奸臣的媚骨、戰(zhàn)爭的詐謀、和平的可貴、權力的血腥、平凡的真實如此等等,但愿都留在書中,別拿出來沾沾自喜。它們只是體現(xiàn)歷史的厚度,并非今天炫耀的資本。
我們從歷史中而來,面向未來而去。前方才是我們的道路,而不是轉身向后看,羨慕那些三王五帝,否則我們的歷史可就真成了陳年流水簿子了!
記住了,未來在前方,別回頭!
資治通鑒讀后感3
司馬溫公《通鑒》,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結構之宏偉,其取材之豐贍,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勢不能不據(jù)以為藍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溫公亦偉人哉!——題記
歷史上有一位大臣名叫司馬光,他遵照宋英宗的命令,用十九年時間編寫了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其內容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后周顯德六年,囊括了十六朝,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并朝代分為十六紀,內容涵蓋了政治、軍事、民族等等。不管是在史學史上還是文學史上,它都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
閱讀完這部偉大的史書,讓我最記憶猶新的是“安史之亂”:開元后期,唐玄宗整天過著縱情聲色的生活,楊貴妃一家勢傾天下,任意揮霍,統(tǒng)治階級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促使社會矛盾不斷加劇。朝廷是奸臣當?shù)溃蠈拥膬炔棵芏窢幰埠芗ち?。李林甫尸骨未寒,楊國忠就誣告他與人謀反,因而剝奪了其官爵,清洗了其黨羽。楊國忠與安祿山也勢若水火,他奏請哥舒翰為河兩節(jié)度使,以與安祿山相抗衡。均田制己破壞,官僚、商人大地主的勢力進一步發(fā)展,土地兼并嚴重,安祿山得到皇上皇后的寵愛后,由于害怕楊國忠對自己不利,于是拉起造反的大旗,以“討楊國忠”為名,起兵反唐。
“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哀的一個轉折點,它不僅結束了盛唐的神話,讓中華民族由開放轉向保守,還使唐朝出現(xiàn)了藩鎮(zhèn)割據(jù)的局面。如果我是唐玄宗,絕不會因為安定富饒就縱情享樂,給了奸臣和小人可趁之機。但是,安祿山的反叛也很失敗,和他一起反唐的史思明竟投降了唐軍,雖然史思明最后回來了,但是安祿山還是被自己兒子殺了,起義終究難逃失敗的命運。不過,唐朝要是不滅亡,那么今天說不定就會換個樣子呢!
通過“安史之亂”,我想起了宋朝的岳飛和三國時期的趙云。岳飛不顧生死,在前線英勇抗擊金軍,但是卻因朝廷奸臣當?shù)溃チ耸諒椭性淖詈脮r機,他明知回去后定難逃一劫,卻還是回到了朝廷忠于君王的命令,最后岳飛死在了秦檜的手里。而趙云在一場混戰(zhàn)中和劉備等人走散了,他走出陣后又殺回陣中,從曹軍的層層包圍之下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救出了劉備的老婆和兒子。與趙云、岳飛這種臣子對君主的忠心耿耿相比,安祿山為了不死于楊國忠之手而反叛的行為,簡直豬狗不如。我想:也許很多人都認為安祿山起兵反唐是為了當皇帝的利益,因為他反叛后自立為大燕皇帝,建立燕國。但其實不然,剛開始奸臣楊國忠想殺死安祿山,導致安祿山反叛,在反叛的過程中,安祿山開始為利益所誘惑,才會在洛陽稱帝。如果沒有奸臣當?shù)?,也許安祿山也不會反叛吧!
一部偉大的史書,不僅能記載過去,還能像一面明鏡一樣,讓人們從中學到好品質,舍棄壞習慣,可真是不同凡響!
資治通鑒讀后感4
我從小以書為伴,以書為友,自然讀了不少好書:有伴我成長的童話;有讓我知人情懂事故的文學名著;還有令我知識豐富的科普讀物……總之我博覽群書,讀過的書數(shù)不勝數(shù),但我最愛的還是史書《資治通鑒》。我從小與眾不同,喜歡別人眼中所謂枯燥的歷史。自從一次在書店里獨具慧眼的挑中了《資治通鑒》后就愛不釋手。自己時常沉醉于書中,看得廢寢忘食也是常事?!顿Y治通鑒》的作者是北宋宋神宗時期著名的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
主要講敘了三強分晉到五代十國的滄桑歷史,其中的改朝換代,人文風云令我感慨萬分。
書中的人物不少,其中令我敬佩的人也不少。蜀國的諸葛亮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一手締造了蜀國;唐太宗李世民,勵精圖治,文韜武略,使封建王朝達到鼎盛;女皇武則天,有治國之才,用人之術,可謂巾幗不讓須眉,還有完璧歸趙的藺相如,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的張良。令我敬佩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更重要的是我應該學習他們的優(yōu)點來充實自身,將來才能像他們一樣有一番大作為!
人無完人,金無赤金,歷代雖有雄才大略之人,但臭名昭著之人也不計其數(shù)。秦始皇雖有統(tǒng)一六國的蓋世功勛,但其兇狠殘暴也是婦孺皆知的,他焚書坑儒,荒淫無度,建造無比豪華的阿房宮,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還有隋煬帝楊廣他心機頗深,虛偽做作,又荒淫暴虐,使得原本的繁榮盛世變得民不聊生。請君入甕的來俊臣,口蜜腹劍的,李林甫。他們遺臭萬年,為世人所唾罵。我更應該牢記前車之鑒。資治通鑒的本意也是如此。
這本《資治通鑒》令我受益匪淺,它使我學會了如何做人做事。我讀它不僅豐富了知識更讓自己終身謹記前人之事。記住小人的下場,學習圣天的品質,奮發(fā)向上,報效祖國,報效人民。
歷史是輝煌的,這茫茫史海,讓我暢游其中。毛主席的《沁園春》寫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笨磥砦覀儌ゴ蟮拿飨舱J為,只要我們綜合歷史上那些所謂的英雄的優(yōu)點,真英雄還在現(xiàn)代。在如今的康泰盛世中我們更應該汲取前人的優(yōu)點,牢記前人的過失,奮發(fā)向上,成為一個“真英雄!”
資治通鑒讀后感5
《資治通鑒》,北宋司馬光作。何以寫作資治通鑒,有鑒于往事,以資于治道。
嘗聽朋友說及,中國古代并無現(xiàn)代意義上的歷史學,史學本身即帝王之學。縱觀中國史書,大多皆為帝王家傳,抑或紀傳體,多加潤色及(作者個人喜好),多以評價,部分人物充滿英雄或傳奇色彩。
自之后,唯此書以編年體記敘,以時間排序,嚴酷真相,以上帝視角,看圣賢如何以百姓為芻狗,看天地如何以萬物為芻狗。望帝王勵精圖治,治世治時。雖如此,但中國自古以來便是崇尚皇權,崇尚權威,崇尚專制的國家,可以說『幾乎』全部的思想,都源于為政治服務。故此書雖看似無所不包,實則為政治服務,用以教導天子。有些內容,仍是避重就輕,更何況司馬光乃當朝宰相,以政治家的思維寫史書,定不是以常人角度去以理解歷史。
1、縱觀中國古代歷史,歷朝歷代,換血開國,勵精圖治,鼎盛時期即旋而走向下坡路,迅速潰敗。
周而復始,不曾停息。而中國古代所崇尚的極權主義及專制統(tǒng)治是非容易讓帝王沉淪,準確來說,這個準則方之四海而皆準,好比法國路易十四只管生前享樂,不顧死后洪水滔天。享樂乃人之常情,為人之本能也,如西方現(xiàn)代心理學奠基人佛羅伊德的理論『廣義上的性乃人類全部活動的本源?!弧?/p>
而作為帝王,但這種豬欄式的理想,則絕非帝王之道,故司馬光以劉備為例,避重就輕,刪其享樂之惡習,留其沉穩(wěn)之品質,教導帝王,胸有大志,沉穩(wěn)為人。
2、正反皆有歷史,興衰成敗,共計記錄約250名皇帝或政治領袖。姜鵬老師以開國君主或承襲君主為例,細化分類。其中有一點頗為玩味,開國帝王打下江山后,須轉型為平穩(wěn)過度王朝。故以轉型進入平穩(wěn)發(fā)展為目,又對帝王進行分類。
以東漢劉秀為例,舉以昆陽大戰(zhàn),以綠林軍為主體,破王莽四十萬余部隊,直接導致新莽王朝覆滅。但并未以此為主,反以劉秀請卓茂出山為例,述以帝王。
卓茂者,西漢末年良吏,為人寬任恭愛,不與人競爭,曾為密云縣令,但其影響力僅為地區(qū),曾言『法為框架,禮為人心』。但劉秀以太傅之職授以卓茂,尊其仁愛寬厚。
司馬光特意提出此事,則為皇帝說明:
一,開國須征戰(zhàn),但征戰(zhàn)之后,則須仁人治國;
二,戰(zhàn)爭終會結束,穩(wěn)定的發(fā)展才是人心所向;
三,選人才須審時度勢,不同時期,擦亮眼睛,選擇不同人才。四、以其之才,為其擇位,不同的人才,須不同的位置,方能發(fā)揮其自身才干,為團隊發(fā)揮作用。
相關文章:
資治通鑒讀后感范文500字
上一篇:資治通鑒讀后感范300字
下一篇:資治通鑒讀后感范文800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