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的換位思考的方法
對于學生來說,想要學好歷史不僅僅知道學習的方法就行,還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那么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中歷史的換位思考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歷史的換位思考的方法
1.設身處地法,就是設想自己是生活在某個特定環(huán)境中的某一歷史人物,讓自己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以此“角色”來想象、推斷事物發(fā)展的可能軌跡的一種學習方法。
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等總是有其時代特色的,也有一定的差異性。怎樣才能把這種情境再現出來,讓我們回到歷史中看歷史應如何發(fā)展下去才符合當時發(fā)展趨勢呢?
(1)應借用圖片、音像材料等直觀教具,創(chuàng)設歷史事件發(fā)生的社會“情境”,以此來增強我們的“歷史感”,為實現“換位”,即由現實角色進入歷史角色提供條件。
(2)面對此情此景,揣測當時的國人面對這樣的問題,會怎么辦?會有什么樣的感想?比如日本明治維新:當時日本處于日益落后的封建幕府統治時期,資本主義經濟水平有一定的發(fā)展,外國侵略不斷加深,階級矛盾、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銳等等。針對這些情況,以明治天皇為首的維新派想把日本建成一個強大的國家,“跳出內憂外患的圈子”,應該怎樣著手呢?
(3)結合此發(fā)展情況思考,如果我是當時的某某,我會采取哪些方法,從哪些方面著手改革?如日本明治維新,如果我是日本天皇,如何進行改革才會使我的政府站住腳根,才不會被外國侵略?
(4)歸納、總結教材,把歷史人物的做法提煉出來,看看真正的史實是什么,歷史人物到底是怎樣做的,從而驗證鑒別自己的設想。然后進一步思考:歷史人物的這些措施,哪些是我沒有想到的?有沒有應該做到而明治天皇等沒有做到的?明治天皇等的做法有沒有不足之處?為下一步的評價改革措施打下了基礎。
(5)評價判斷,形成結論。
2.角色換位法,就是將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正反兩方面的特征全部或部分換位后進行思考。
我們以學習“美國內戰(zhàn)”為例。美國內戰(zhàn)爆發(fā)的根本原因是美國獨立后南北雙方兩種不同經濟制度的矛盾。我們將南北雙方換位,進行逆向設問:假如南方是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經濟,北方是奴隸制種植園經濟,那么南方能否允許北方奴隸的存在?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經濟需要市場、原料和自由勞動力,此其一。其二,北方取勝的主要原因是實力強大和人民支持。我們仍將南北雙方換位后進行逆向設問:假如北方弱小、南方強大,那么北方還會取勝嗎?答案仍然是肯定的,只是情況要更復雜,更因難些。因為資本主義經濟順應了歷史發(fā)展的必然,北方取勝也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進而,我們還可以得出更深一層次的結論:任何逆歷史潮流而動者,任何背離民心者,都逃脫不了失敗的命運。
高中歷史的學習要注意的方面
第一、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需要,這便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基本規(guī)律。生產力就是人們在勞動過程中形成的解決社會和自然之間矛盾的實際能力,是改造自然和影響自然并使之適應社會需要的客觀物質力量。
生產力包括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和勞動者三個主要因素。生產關系指的是人們在生產勞動中結成的社會關系。它是生產力的社會存在形式,包括產品的分配、交換和消費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含有生產資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等主要內容。生產力的發(fā)展水平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
第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要適應經濟基礎的需要,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又一基本規(guī)律。社會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了社會經濟基礎。社會上層建筑指的就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的社會思想、觀點,以及相應的制度、設施和組織的復雜體系。具體說,它指的就是社會的政治、法律、宗教、藝術、哲學等觀點,以及同這些觀點相應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的總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一定的經濟基礎要求相應的社會上層建筑與之相適應。社會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有著很大的反作用。適應于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筑對社會發(fā)展起到推動作用,落后的或超前的社會上層建筑對社會發(fā)展起著阻礙作用。
高一歷史答題的方法
一、書寫到位。
要求用楷體或行楷體書寫文字,不要用草體書寫,一筆一劃、減少連筆、工整清晰,自然爽心悅目;用筆、用墨也很重要,高考要求用0.5mm黑色簽字筆,因此平時做題訓練盡量靠近高考要求,不要用鉛筆、亮度太低的藍黑墨水、藍黑色圓珠筆也少用;歷史客觀題目前都采用涂卡答題,我們在訓練中應選用合格的2B鉛筆涂卡,這樣能很好地掌握這種鉛筆的特性,以免上考場出現折斷鉛筆芯,涂得太輕、太重等不利現象;考試書寫中千萬不能出現錯誤字,否則會大煞風景,影響閱卷者對你的印象。
二、格式到位。
文科書寫的規(guī)格式樣是統一的,語文考試中作文格式應運用到歷史學科作答中來。答題應分段,每個自然段起筆必須空兩格,一行書寫不盡的文字轉行應該頂格繼續(xù)書寫,不能象做豆腐一樣,四四方方一大塊,不知頭緒;每段字里行間要均勻大方,標點符號也要準確清晰,不能從頭至尾只用“圓點”符號;同時,另一個極端也是錯誤的:有些同學將一道題的答案沒頭沒腦地分成八段、十段文字,“豆腐塊”變成了“面條”,這顯然是邏輯混亂的表現。
三、層次到位。
層次是說話、作文內容的次序,層次到位是正確分段的前提保證。每個歷史問題的解答總有主要線索,有的按時間劃分若干階段,有的按地點劃分幾個地域,有的按社會結構分為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層面,有的須要按因果關系進行從因素到結論進行論證。我們應該找準適合題目的主要線索,依據線索,整理出第一層次的若干方面,這些方面有幾個,就應用幾個并列自然段去闡述。一般來說,在第一層次(或每個自然段)內部,只需要將知識要點化就行了,不必再細化第三、第四層次為更多的自然段了。
四、語言到位。
例如說鴉片戰(zhàn)爭就是特指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不能理解為兩次鴉片戰(zhàn)爭。所以,歷史學科考試答題,不能自造歷史名詞,也不能用口頭語言,文學語言,甚至修辭手法。要充分尊重歷史學科語言的嚴肅性和科學性,采用教材中的標準概念、歷史老師講解時的正確觀點來闡述史實,分析史料,評價人物。同時,文字要簡潔,語言要精練。
高中歷史的換位思考的方法相關文章:
高中歷史的換位思考的方法
上一篇:高中歷史學好的方法
下一篇:高考歷史的試卷答題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