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考試知識點
天才就是勤奮曾經有人這樣說過。如果這話不完全正確,那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確的。學習,就算是天才,也是需要不斷練習與記憶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三年級數(shù)學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知識點
有余數(shù)的除法知識點:
1、余數(shù):在整數(shù)的除法中,只有能整除與不能整除兩種情況。當不能整除時,就產生余數(shù),取余數(shù)運算:1。指整數(shù)除法中被除數(shù)未被除盡部分。
例如27除以6,商數(shù)為4,余數(shù)為3。
2、余數(shù)的性質:余數(shù)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質(a,b,c均為自然數(shù))
(1)余數(shù)小于除數(shù)。
(2)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余數(shù)
除數(shù)=(被除數(shù)-余數(shù))÷商
商=(被除數(shù)-余數(shù))÷除數(shù)
余數(shù)=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
3、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通過平均分一些物體,有時有剩余,就出現(xiàn)了余數(shù)。
如:一共有23盆花,每組擺5盆,最多可以擺幾組,還多幾盆?
23÷5=4(組)……3(盆)
其中,被除數(shù)23,除數(shù)5,商4,余數(shù)3
4、余數(shù)與除數(shù)的關系:
在有余數(shù)的除法中,每一次除得的余數(shù)必須比除數(shù)小。(余數(shù)<除數(shù))
如:23÷5=4……3,其中(余數(shù)3<除數(shù)4)
5、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余數(shù)
或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知識點
年月日:
(一)年、月、日部分
1、一年有12個月;一年有4個季度(1、2、3月為第1季度;4、5、6月為第2季度,;7、8、9月為第3季度;10、11、12月為第4季度)。
2、記大小月的方法:1、3、5、7、8、10、臘,31天永不差;4、6、9、冬,30整,只有2月二八.九。7個大月,4個小月,二月平年28天,閏年29天。
3、平年全年有365天,平年2月是28天,平年的上半年有181天,下半年有184天。平年全年有52個星期零1天。
4、閏年全年有366天,閏年2月是29天,閏年的上半年有182天,下半年有184天。閏年全年有52個星期零2天。
5、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shù)的一般都是閏年;但公歷年份是整百數(shù)的,必須是400的倍數(shù)才是閏年。如:1900、2100等不是閏年,而1600、2000、2400等是閏年。
6、連續(xù)兩個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
一年中連續(xù)兩個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
7、一個人今年20歲,但只過了5個生日,他是2月29日出生的。
8、計算周年的方法是用現(xiàn)在的年份減去原來的年份得的數(shù)就是周年。如:到2008年10月1日,是中國成立(59)周年。用2008-1949=59周年
(二)24時計時法部分
1、年月日、時分秒都是時間單位。
2、在一日里,鐘表上時針正好走兩圈,共24小時。所以,經常采用從0時到24時的計時法,通常叫做24時計時法。
3、1日(天)=24小時;1小時=60分;1分=60秒
4、求經過的時間。如:一輛汽車上午8:20出發(fā),到下午5:50到達終點,一共行使多長時間。第一步要先進行換算:把下午5:50變成24時計時法的形式5:50+12=17:50,第二步用17時50分-8時20分=9時30分,就求出了經過的時間。
5、認識時間與時刻的區(qū)別。
如:火車11:00出發(fā),21:30到達,火車運行時間是10小時30分,注意不要寫成10:30。正確的列式格式為:21時30分-11時=10時30分,不能用電子表的形式相減。
再如:火車19時出發(fā),第二天8時到達,火車運行時間是13小時。像這種跨越兩天的,可以先計算第一天行駛了多長時間:24-19=5(時),再加上第二天行駛的8個小時:5+8=13(時)。
又如:一場球賽,從19時30分開始,進行了155分鐘,比賽什么時候結束?先換算,155分=2時35分,再計算。
6、經過的天數(shù)的計算:
公式:結束時間—開始時間+1=經過的天數(shù)
例如:6月12到6月30日是多少天?(30-12+1=19天)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應用題解題技巧
具體來說,三年級數(shù)學應用題的解題的步驟可以細分為以下幾步:
①讀題,即把握題意,準確理解題目的設置的方向以及考察的內容。
②說題,說提就是要厘清題目中給出的已知條件以及所要求解決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應當將題目中的關鍵詞進去圈注。如表示數(shù)量的“一共”、“幾倍”、“平均值”等,此外也應當特別注意單位的統(tǒng)一。
③析題。就是要將題目中的數(shù)量關系進行分析,這也是正確解答數(shù)學應用題的關鍵所在,這一步驟中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特別高。一般來說,三年級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最基本的兩種思路分別是綜合法以及分析法。而所謂綜合法,就是根據(jù)題目的已知條件,根據(jù)已知的運算知識或者運算法則,分步驟的分析問題,最后求得答案。較為常見的引導式用語有“已知……和……,可推得……?”而與綜合法相反,分析法是從應用題的問題出發(fā),分析要得出答案需要什么樣的已知條件。若所需的已知條件,題目中全部具備,則可以直接作答,否則還要先求出所需條件。這種分析法常見的引導語有:“若要求得這個問題的答案,那么我們還需要什么條件呢?”“題目中給出了什么已知條件?例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生通過兩步計算實際問題時,有這樣一道應用題:“小紅疊了23個飛機,小明比小紅多疊了4個,小李比小明少疊了5個,問小李疊了多少個?”若是用分析法解答上述問題,可以問:“若要求得小李疊了多少個,那么必須知道誰疊的個數(shù)?”“小明疊了多少個不知道,那求小明疊的飛機的個數(shù)該怎么列式?”通過以上分析后得出:要想知道小李疊了多少個分級就必須先知道小明疊了多少個,而要求得小明疊了多少個,就必須知道小紅疊的飛機的個數(shù),小紅的個數(shù)題干中已經給出,便可開始解答。
④答題。根據(jù)上述分析列出算式,最后算出答案,若有單位一定要注意寫明單位。⑤思題。即分析題目的解答思路以及考察的知識點,若該題做錯,那么一定要分析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所在。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考試知識點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