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立志演講稿3篇
高考立志演講稿3篇
演講稿也叫演講詞,它是在較為隆重的儀式上和某些公眾場合發(fā)表的講話文稿。 演講稿是進行演講的依據,是對演講內容和形式的規(guī)范和提示,它體現著演講的目的和手段。下面學習啦小編整理了高考立志演講稿3篇,供你參考。
高考立志演講稿篇1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想借此機會跟大家談談夢想是如何激勵我奮斗的。曾經有一名文學家說過:“沒有夢想的人是一個失敗的人”。這句話一直銘記在我心里。
我為了成為一名成功的人,從小就有了一個上大學的夢想,于是“大學夢”久久陪伴著我,這個夢一直都在激勵著我奮斗。
“大學夢”讓我明白:“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的確,沒有平時的刻苦努力,辛酸苦楚,怎能踏入大學殿堂?“大學夢”讓我再次明白:“梅花香自苦寒來”的道理。××中學從一所不知名的學校變成了一所重點高中,變成了一所圓大學夢的學校,這其中究竟隱藏著什么秘密?
現在“××中學之謎”已被解出。自信是他們成功的前提,努力是他們成功的法寶,習慣是他們成功的法則,時間是他們一生的“定時炸彈”。
××中學學生潛力無窮!正是由于這響亮的口號,激發(fā)了××中學學生的潛意識,潛能由此誕生,“大學夢”由此得以實現,并創(chuàng)造了高考神話。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無窮的潛能,只是有些人的潛能開發(fā)的的早,有些人的潛能開發(fā)的相對較慢較晚一些。所以我相信,我并不比他們差,別人能辦到的我也能辦到,甚至辦的比別人更好,××中學學生能圓“大學夢”,我也一定可以!
李陽曾說過:“No one can achieve anything without effort。”沒有人能不勞而獲。的確,沒有付出,就一定沒有收獲。“If you want to succeed,always force yourself to do more”如果你想成功,總要強迫自己多做一點。只有這樣才能使人進步。李陽老師的這兩句話使我銘記在心,久久在耳邊回蕩。
“大學夢”一直在激勵著我前進,在激勵著我奮斗。
同學們!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我們是祖國的希望,國家的建設需要我們,國家的興旺富裕也需要我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圓了我們的“大學夢”!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高考立志演講稿篇2
一個女孩到南國求生,身上卻布滿了傷痕。當她站在一座二十幾層高的大樓頂上要告別這個世界時,她看到了東方噴薄而出的一輪朝陽,心跳驀然加快。在決定生死的剎那間,她發(fā)現失敗者和成功者沐浴著同一個太陽的光芒。也許,再堅持一下,她也會有成功的希望!于是,她乘著生命的彩練,又回歸到青春的起跑線上。她終于獲得了成功并成為了全國知名的人物。
是希望挽救了這個一度脆弱失望的女孩。
希望,是一種力量,是一次升華,是一個飛躍,是一架階梯。
青年人在生活中,難免會陷于一種困境而感到失望。一位哲人說,人生之路是由失望和希望串起來的一條項鏈,因此才多姿多彩。在失望時萌生希望,就會讓人驅散心中的濃霧,擁抱一片湛藍的晴空;讓人擺脫沉沉的陰影,去步入一個嶄新的天地。失望讓人壓抑、痛苦,倍受折磨;希望讓人振奮、欣喜,躍躍欲試。
生活不是一幅呆板的平面畫,而是一做立體的雕塑。所以說希望總與失望長伴,它們是雙胞胎,幾乎從不分離。愚昧的人會被壓在失望的高山下感傷和嘆息;明智的人會從失望的山下向山上攀登,看到另一片天地。
人生之路是由失望和希望鋪筑而成的,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因為人不能在人生路上跳著走,那是一種畸形的人生。希望是一種寶貴的金屬,常常要從失望里提煉出來。失望并不可怕,怕的是不會運用失望。
年輕人在希望中生活,在追求希望中成熟。青春之所以美好,是因為希望是你的錦繡,是你燦爛的前程。
希望在前,我們能不斷向前。
高考立志演講稿篇3
親愛的同學們:
從來,我就不是什么典型的好學生。我不懂為什么要讀書,也弄不懂足足背了三天仍然背不出來的英國內閣制度,干我何事。
迄今我還記得,在我上高三時,我的數學老師拿了一份歷年高考的數學考卷給我們做測驗,滿分是120分,我辛苦做完后,只得了10分。高三上個學期舉行的模擬考,在全縣1000多名考生中,我的成績排在992名。
因為考慮到升學率問題,班主任后來鄭重地找我談了一次話,她建議我干脆放棄高考趁早到社會上去學一門手藝,說這樣對我的前途會比較實在點。
當時,我自己也都想干脆放棄算了,因為念到高三的時候我感到非常地不愉快,我在精神上被推到了一個絕望的位置,這種恐懼是毀滅性的,它使我頑固地堅信像我這樣的水平是不能去參加高考的。
狀況的轉變始于那個失意的寒假。當時我的打算是高三下學期輟學,出來先做木工學徒,再開個木工廠。當我回學校拿我的成績單時,赫然發(fā)現班主任所寫下的評語,心中涌上陣陣怒氣,當場燒毀。
當時的我找不到念書的動機,或許早已麻木不仁,但我想著爸媽看了,一定會很悲傷,因為上面寫著“該生素質太差”,像一把劍刺入體內,在某個角落發(fā)作而隱隱生痛,于是我發(fā)“恨”圖強,下定決心考大學。
我每天很用功地念到半夜三四點,當時就感覺好像哪根筋不對勁,我就不信考不過。結果兩個月下來,猛然發(fā)現,我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也突然發(fā)現數學竟然也有很多樂趣,很多解不開的題一旦解開了就很有成就感,第三次和第四次兩次模擬考下來,我已經考到了400多名,忽然我覺得自己好像并沒有那么笨,這是我平生第一次有這種“聰明的感覺”。
從那時起,我才慢慢開始對做學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似乎從書海中尋回了我的靈魂。
有意思的是就在一年前的夏天,我考上大學之后,暑假回家高中同學聚會,班主任在離開時深感慚愧地說:“×××,我現在可以告訴你,我年輕時可以算是個偷夢者。那些年我偷盜了許多孩子的夢想。多虧你有足夠的勇氣抓住了自己的夢。”
每天,在學校都有不計其數的孩子被訓練成一個在夢想面前深感窮途末路的無助者,至少是暫時的。心理學家德維克和雷布其以10歲的孩子為對象做了一個試驗:孩子們從試驗老師那里得到了一條無法解答出來的數學題,當他們因為絞盡腦汁卻一無所獲而變得完全失去希望時,他們就會得到另一份較之前一份更為容易解答的習題。
可是,情況很奇怪,他們解答這些習題的成績要比其他一開始就做容易解答習題的孩子要差。只有當這些被弄得束手無策的孩子有了另外一位試驗老師后,他們才能正常地完成容易解答的習題。這樣看來,學生所謂的“蠢笨”是否也和老師有關呢?
當我們回憶起自己的求學時代時,大家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有些老師教授的課,我們總是無法取得理想的成績,在這門課上并非我們不夠聰明。
不要讓人偷走你的夢,即使是在自己對自己的信心感到窮途末路之時高考勵志演講稿4篇??礈誓繕耍还馨l(fā)生了什么。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