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電影《城南舊事》有感:童年依稀夢里尋(2)
觀電影《城南舊事》有感:童年依稀夢里尋
媽媽給我們姐妹倆擦擦額頭上的汗,蒙上圍巾,走進了旁邊的劇院里。我們手里拿著戲票像魚一樣穿梭在一排排標著號碼的座椅間,對號入座。熄燈后,《鍘美案》開演了。隨著六個差役立定后,黑臉黑髯,額頭上帶著白色彎月的包公慢悠悠踱著步子一步三搖地上場了,開始了不知所云的咿咿呀呀的唱腔。唱罷念罷一會兒,一個婦女拉著一雙兒女急匆匆上得堂來,見到包公就地一跪,雙手呈上一張紙。爸爸告訴我這是秦香蓮,狀告她那中了狀元就不要老家的妻兒的丈夫陳世美。我似懂非懂得點點頭。我只知道爸爸不要孩子了,孩子很可憐。在那個精神生活匱乏的年代,人們能看一場戲是多么奢侈的享受啊!所以人們興致勃勃地觀看著,可我實在聽不懂戲詞,在一路辛苦奔波之后,在一頓美食滋養(yǎng)之后,我靠在座位的靠背上,漸漸進入了夢鄉(xiāng)。不知道過了多久,我被一陣陣掌聲驚醒了。爸爸笑著說:“那個壞蛋陳世美已經(jīng)被包公鍘死了,你也不慶賀一下嗎?”我揉揉惺忪的睡眼,不知所以然地跟著鼓了鼓掌。妹妹睡得熟透了,爸媽交替著抱了一路。
后來讀書、工作、成家。搬離了窯洞大院,在新城區(qū)買了樓房,三十年河東、河西的變化,誰也無法料定。再后來父母退休,葉落歸根回到了故鄉(xiāng)衡水。做了幾年無根浮萍的我,經(jīng)過思慮再三,帶著孩子回到了父母身邊。父母在哪里,那里就是家。“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啊!
最近老朋友告訴我,過去單位的房子拆的拆,扒的扒,據(jù)說窯洞已成危房,被封住了,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人居住了,人們都搬遷到新城區(qū)了。我心里頓時莫名地失落和傷感,童年時代窯洞大院里快樂的笑聲,鄰里之間端著飯碗一起吃飯拉家常的熱鬧,過年大家互相串門拜年的習俗,從此將永遠封存于記憶中了。林海音在《城南舊事——我的京味兒回憶錄》一文中感嘆:“親朋好友都勸我回北平城南的老宅子看看,我都笑而不語。北平連城墻都沒了,我回去看什么?”讀到這里,我的眼睛也禁不住濕潤了……
作者:欣然
公眾號:衡水正德國學堂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