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和白茯苓的區(qū)別
土茯苓和白茯苓的區(qū)別主要有功效、作用、禁忌等方面的不同。白茯苓,為藥材茯苓塊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通常為中藥飲片。土茯苓,為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的干燥根莖,其為多年生常綠攀緣狀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
土茯苓和白茯苓的區(qū)別
1、功效
土茯苓味甜、性平,具有排毒、除濕的功能,對于關節(jié)的治療效果比較好,主要用于中毒引起的肢體彎曲、筋骨疼痛、腳癬等。白茯苓藥性平和,利水滲濕而不傷正氣,可以有效緩解小便不利、水腫、體內濕寒等癥狀。白茯苓還可以幫助安養(yǎng)心神,臨床上中醫(yī)常常使用茯苓來幫助病人調理心神不定、心悸失眠、抑郁、多夢等癥狀。
2、作用
土茯苓有解毒散結的作用,可以治療瘡癰,包括皮癬等。利用除濕的功能,對于女性白帶增多,白帶有氣味,以及生殖道感染,使用土茯苓都有比較好的療效。白茯苓中膳食纖維的含量比較豐富,可以幫助腸胃蠕動,促進消化,加快體內代謝廢物和毒素的排出,排毒清腸。并且含有的一些藥物成分可以有效治療因炎癥引起的一些腸胃疾病,對腸胃有較好的保健作用。
3、禁忌
肝腎陰虧者慎服土茯苓煲湯。服用土茯苓后出現(xiàn)過敏的現(xiàn)象,如周身皮膚瘙癢,并起散在性大小紅斑丘疹,應停止用藥并立即前往醫(yī)院檢查治療。如果是腎虛的人,盡量不要食用白茯苓,肝膽濕熱以及血瘀痰濁也要慎用。
土茯苓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
土茯苓的適應力強,對于種植地無過高的要求,山地和平地均可種植,但是如果想獲得高產(chǎn),建議選擇土質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有助于產(chǎn)量。在頭年冬季時將土壤深翻幾次,使其充分風化,開春后結合翻耕施入基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搭配適量的化肥。整形耙平后,做畦或起壟,等待播種。
2、繁殖方法
土茯苓采用種子進行繁殖,播種時間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左右,也就是清明節(jié)前后,這時溫度適宜,雨水充沛,有利種子發(fā)芽和幼苗生長。采用條播法,在畦面上按行距20厘米開溝,將種子均勻的撒入溝內,覆土1厘米左右,澆水保持土壤濕潤,約兩周即可出苗。在出苗后做好除草工作,適中耕,促進幼苗根系生長,當幼苗生長到10厘米左右時即可進行移栽。
3、移栽
移栽起苗時對起苗澆一次透水,保持土壤濕潤,以利起苗,移栽時在地塊上按株行距25×25厘米開穴。每穴移栽一株壯苗,栽種后澆一次透水,在移栽成活后及時除草,如果發(fā)現(xiàn)缺苗現(xiàn)象要及時補栽。病根據(jù)幼苗的生長狀況適量的施肥,一般每畝澆施稀薄的人畜糞水1000根公斤,能促進其快速生長。
4、田間管理
土茯苓為生常綠攀緣狀灌木,所以在幼苗生長到30厘米時,要及時搭架引蔓,以利其生長,同時要注意松土除草,并追肥1-2次。當植株生長枝繁葉茂,導致植株間通透性不佳時,及時的修剪掉密枝葉、病蟲枝葉,增加通透性,加強植株的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養(yǎng)分,提高產(chǎn)量。
5、病蟲害防治
蟲害主要是白蟻,危害嚴重。接種后當年7~9月和第二年5-6月份地溫高,白蟻繁殖快。
6、采收
茯苓一般在接種后8~10個月內成熟,成熟茯苓的一個特征是外皮帶黃褐色,屆時可以控;另一個特點是長菌核的段木變疏松呈棕褐色,一捏就碎,表示養(yǎng)料已盡,應立即采收。通常是小段木先成熟,大段木后成熟。宜成熟一批收獲一批,不宜拖延。一般每窯15-20公斤段木約收鮮茯苓2.5~15公斤,高產(chǎn)可達25~4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