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的起源于什么朝代
行書的起源于什么朝代(漢代)
行書在運筆的時候講究輕松、便捷的方式,線條流暢,極具動感,雖然在點畫上沒有草書的飄逸,但是自由舒展,比楷書更加靈動。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行書的起源于什么朝代,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行書的起源于什么朝代
行書起源于漢代。
行書是以正書為基礎(chǔ),簡化演變而來的一種字體。它的發(fā)展歷經(jīng)了階段變化。其中漢末年間是行書的創(chuàng)始階段,魏晉時期為黃金期,唐朝為發(fā)展期,而宋朝則是高峰期,在當(dāng)時各個書體中占主流地位。
行書起源于漢代,張懷瑾的《書斷》中記載行書是后漢潁川劉德升創(chuàng)造的,而在王僧虔《古來能書人名》中記載行書是漢末著名書法家鐘繇所創(chuàng),是以正書為基礎(chǔ),簡化演變而來的一種字體。
行書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多個階段的變化,漢末年間是行書的創(chuàng)始階段,魏晉時期是行書的發(fā)展黃金期,唐朝是行書的發(fā)展期,而宋代則是行書的高峰期,在當(dāng)時各個書體中,行書占據(jù)了主流地位。
行書與楷書起源的時間比較接近,它是介于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按照其特點,又可分位行楷和行草,行楷指的是行書楷化的,接近楷書的行書。而行草指的是行書草化,接近草書的行書。
行書特點
1、筆法多變
行書的用筆與楷書大同小異,但由于行書的書寫節(jié)奏比楷書快。下筆、收筆、轉(zhuǎn)折多順勢而為,靈活多變、各有千秋。其主要表現(xiàn)在藏露結(jié)合,露鋒居多。
2、活潑有神
寫楷書,一筆一畫,起止分明。而寫行書的節(jié)奏比楷書要快,往往會隨著筆勢很自然而然地帶出一些附鉤或者連接前后筆畫的牽絲。
3、書寫便捷
楷書筆畫一筆不茍,橫就是橫,豎就是豎。而行書為了書寫便捷和美觀,對楷書的某些筆畫或某些部位可以進行簡省或變化?;蛞渣c代橫,或以點代豎,或以點代撇,或以點代捺。
4、結(jié)體多姿
結(jié)體多姿又是行書的一個特點。工整的楷書也最忌“上下方整、前后齊平、大小雷同”,更何況是書寫自由、活潑有神的行書。
行書是什么意思
行書,是一種書法統(tǒng)稱,分為行楷和行草兩種。
它在楷書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源的,是介于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于辨認(rèn)而產(chǎn)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zhì)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ǘ嘤诓莘ǖ慕小靶锌保莘ǘ嘤诳ǖ慕小靶胁荨?。
行書實用性和藝術(shù)性皆高,而楷書是文字符號,實用性高且見功夫,相比較而言,草書則是藝術(shù)性高,但是實用性顯得相對不足。
按照現(xiàn)在我們對書法的分類來看,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的五種書體,行書是其中的一種。行書是介于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在書寫速度上來看,行書要比楷書快一些,卻比草書慢一些;在字形區(qū)別上來看,行書要比楷書潦草一些,但要比草書工整一些。
行書和草書有什么區(qū)別
一、草書,就是寫得草率、快速的字體。它是從秦隸的草率寫法發(fā)展而來的,大約在西漢中期形成,東漢時廣泛流行。早期的草書還帶有隸書意味,稱為章草。從東漢后期到魏晉時期,草書脫去了隸書筆畫的痕跡,大量使用連筆,稱為今草。到了唐代,草書進一步發(fā)展,寫起來龍飛鳳舞,奔放不羈,稱為狂草。
二、行書,是介于草書和正體字之間的一種字體。為了不浪費時間,人們在書寫不很重要的東西時,往往就寫得自由一點,草率一點,因而也快一點,但又要保持正體字的形體,這就是行書。它的特點是在保持楷書形體輪廓的前提下,適當(dāng)?shù)剡\用連筆,省減筆畫。行書沒有嚴(yán)格的書寫規(guī)則,楷書成分多草書成分少的叫行楷,楷書成分少而草書成分多的叫行草。
三、由于草書大量使用連筆,只存字的輪廓,以求書寫神速,所以普通人難于辨認(rèn),影響了它的交際功能。因此,盡管草書出現(xiàn)較早,卻始終沒能成為通用字體,但它作為書法藝術(shù)之一種,一直為人們所喜愛。擅長草書的書法家有張芝、張旭、懷素等。
四、我國古代有很多傳世的行書精品,比如,王羲之的《蘭亭序貼》,歷來被譽為行書第一,可惜原本沒有流傳下來(據(jù)說酷愛王氏書法的唐太宗得到《蘭亭序貼》之后,曾命侍臣臨摹,而把真品秘藏,留待自己去世時殉葬了),現(xiàn)在我們只能見到書法家的臨摹本。不過,由于臨摹者水平很高,它的娟秀規(guī)矩、清雋明潔的風(fēng)格還是保留下來了。顏真卿的《祭侄稿》,神采飛動,姿態(tài)橫生,有人稱之為行書第二。
行書的代表人物
行書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前人以“龍?zhí)扉T,虎臥鳳闕”形容其字雄強俊秀,贊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唐代顏真卿所書《祭侄稿》,寫得勁挺奔放,古人評之為“天下第二行書”。而蘇軾的《黃州寒食帖》則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行楷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暢達而腴潤。
還有如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的趙孟頫、鮮于樞、康里巎巎,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李待問、王鐸,清代的劉墉、何紹基,近現(xiàn)代的于右任、啟功、沙孟海、張辛等,都擅長行書或行草,有不少作品傳世。
天下三大行書,因為有諸家的稱賞贊譽,世人遂將《寒食帖》與東晉王羲之《蘭亭序》、唐代顏真卿《祭侄稿》合稱為“天下三大行書”,或單稱《寒食帖》為“天下第三行書。”
還有人將“天下三大行書”作對比說:《蘭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風(fēng)格,《祭侄稿》是圣哲賢達的風(fēng)格,《寒食帖》是學(xué)士才子的風(fēng)格。它們先后媲美,各領(lǐng)風(fēng)騷,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書法史上行書的三塊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