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利刃出鞘》最新觀后感影評5篇精選
《利刃出鞘》圍繞著一個不甚完滿的家庭展開,這一家人聚在一起慶祝家里長輩(克里斯托弗·普盧默飾)——也是一個知名犯罪小說作家的85歲生日。但小說家在派對舉行不久之后就死了,這場聚會也從這一刻開始變得越來越糟。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利刃出鞘》的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2019《利刃出鞘》觀后感
《利刃出鞘》是近年來難得的懸疑片。
雖然它的結構很復古,也不像正統(tǒng)阿加莎小說改編的17版《東方快車謀殺案》那么星光熠熠。
但這部電影在表演和劇作上,實在太卓群。
無論是英國演員丹尼爾·克雷格,迷人的藍色瞳孔和毫不違和的美國南部口音;
還是《銀翼殺手2049》中全息AI女友安娜·德·阿瑪斯,多意的眼神和骨子里的不卑不亢。
影片編導萊恩·約翰遜絕對是當代類型片的頂級工匠。
這一點,在他近期的作品中都有證明。
《利刃出鞘》乍一看屬于本格推理。
在案件的解謎過程中,所有的事件環(huán)環(huán)相扣,探案過程驚險離奇。
雖說一開始老頭哈蘭的死,稍微有些爭議,但鮮明的人物特征和巧妙的情節(jié)設計,依然能抓住不少推理迷們的注意力。(討厭阿加莎這個派系的,當然另當別論)
這次跟我同行的,還有一個從事醫(yī)療工作的朋友。
他說從未聽說嗎啡有100mg的劑量,另外致死劑量應為250mg。
核心的情節(jié)不成立了,后續(xù)的劇情他也沒太看進去。
散場時聽到朋友的專業(yè)分析,進場前還在一頓神吹的我,還真有點難為情。
不過這些專業(yè)問題,并沒有影響我對整部電影的評價。
因為結合整個故事來看,《利刃出鞘》更偏向于社會派推理。
注:相比本格派的注重解謎,懸疑派的注重氣氛,社會派推理則更注重的是對于人性的描繪與剖析,以及各種值得思考的社會問題。
想要論證,《利刃出鞘》為啥不是一部靠情節(jié)取勝的懸疑片,我們還得從男二克里斯·埃文斯的選角談起。
以下內容有劇透,建議看完正片再閱讀。
追過漫威電影/漫畫的朋友都知道,美隊在美國文化里代表了什么。
拳打希特勒,腳踩紅骷髏,身穿紅白藍三色的星條緊身衣,時常出沒于校園禁閉室的愛國教育短片。
即使大銀幕上的美國隊長,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膚色的更替,但他一以貫之的核心精神從未改變。
美隊所代表的不僅是“美國夢”,更是正統(tǒng)的美式愛國主義。
選擇克里斯·埃文斯出演《利刃出鞘》的終極反派,我覺得不會是一種巧合。
在影片的前半段,爺爺哈蘭經(jīng)常提及:
藍森(克里斯·埃文斯飾)跟自己年輕時很像,有時很聰明,有時很愚蠢,在意愿相悖時,即使是自己的長輩也直言不諱。
他似乎并不執(zhí)迷于財產的爭奪,即使全家人都對哈蘭把遺產傳給保姆的行為不理解,藍森也愿意在關鍵時刻出手相助。
與自私自利的家人相比,藍森活得更灑。
在大家為遺產歸屬爭得不可開交時,只有他坐在角落里開懷大笑。
但隨著劇情的推進,藍森崩壞得越來越快。
在真面目揭曉時,我們發(fā)現(xiàn)整部電影真正能算得上邪惡的,只有他一個人。
《利刃出鞘》擁有推理的外殼包裹,可它真正想表達的,是對美國人和所謂“美國夢”的諷刺。
保姆瑪塔(安娜·德·阿瑪斯飾)是個拉美移民。
盡管所有人對她的評價很好,但瑪塔的出身卻被從厄瓜多爾,說到巴拉圭、烏拉圭,甚至是巴西。
難道是瑪塔平時愛開玩笑,每遇到一個人就撒一個謊?
抱歉,片中瑪塔的人設是只要說謊就會嘔吐。
說白了,這個純正的美國家族根本不在意移民來自哪,只要是南邊來的,就叫墨西哥佬。
還有一個代表性的情節(jié)。
一家人在客廳討論美國的移民問題,這里就涉及到了美國打擊“非法移民”的雙標行為。
在這個宣揚平等自由、注重人權的國度,拉美非法移民的人權不僅沒得到尊重,未成年移民甚至被強制安排與監(jiān)護人分開,關進專門的收容所。
在談到這個問題時,個別人表示了對孩子的同情,但更多人表現(xiàn)出的是對政府暴行的默許。
哈蘭最小的孫子雅各,每天在推特上發(fā)表右翼言論。
即使所有人都意識到他的思想極端,卻沒有一人會主動的教育和開導他。
畢竟美國人尊重個體意志嘛,在這片土地上推特都能治國,這些設計也算是符合國情。
還有一點是大女兒經(jīng)常對外宣稱,自己是白手起家。
可隨后的劇情立馬打臉,原來她的成功靠的是父親100萬美元的啟動資金。(這里在影射誰就更明顯了)
在藍森露出真面目時,他說這棟房子就應當屬于美國人。
然而偵探一語點破,這棟房子其實是巴基斯坦人建造的。
影片中的家族看似謙和友善、風光無限,但浮華背后隱藏的是手足相向、婚外戀情、后繼無人等諸多能與現(xiàn)實社會直接掛鉤的問題。
我們回過頭再看看,哈蘭不讓小兒子繼續(xù)管理自己的公司,還設計將遺產傳給保姆,為的是什么?
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自食其力,不活在自己的保護和陰影里。
換藥的事情,或許他早就知道,讓保姆順利的繼承遺產,只是對自己養(yǎng)活的“寄生蟲們”的一次懲戒。
在偵探查明真相,瑪塔看清一家人的真面目后,他們才真正的理解了哈蘭,讓美國人遭受了應有的懲罰。
在我看來,《利刃出鞘》在北美之所以獲得一邊倒的好評,絕不僅在于劇作和表演的優(yōu)秀。
它更像是影片編導萊恩·約翰遜,向所有美國人拋出的一個警示:
你們并不配擁有現(xiàn)在的一切,趕快撒泡尿好好照照,自己是個什么樣子!
2019《利刃出鞘》觀看心得
推理故事并不是很容易創(chuàng)作的。盡管有一個約定俗成的模板可參考——尸體出現(xiàn),隨后各種偵查推理并揭曉真兇——但如果要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而獨樹一幟的推理故事,那絕非易事。不過,最近的《利刃出鞘》卻推陳出新,講了一個很棒的推理故事。接下來,我們暫且不贅述詳細的推理過程,而將重點轉向《利刃出鞘》的故事技巧,好好的聊一聊《利刃出鞘》獨特之處。
(一)大膽采用全知敘述視角
畫面淡入,映入眼簾的是一棟頗有“犯罪現(xiàn)場”味道的豪宅,并且布景也處處傳遞著“這是一部懸疑推理電影”的信息。隨后,一具割喉的老人尸體出現(xiàn),可謂是經(jīng)典的推理故事開篇。這濃厚的推理懸疑氛圍,頓時讓人警惕起來。人們會在心中暗示自己,別留神,別錯過每條可能的線索和細節(jié)。也即從第一個畫面開始,《利刃出鞘》就開始操縱觀眾的注意力了。
推理故事是一場博弈,究竟是創(chuàng)作者將真相埋得更深,還是觀眾搶先迷云?大多數(shù)推理故事都免不了這般博弈。但沒想到的是,《利刃出鞘》卻奇招險出。當觀眾還在記憶并分析各家族成員基本信息和潛在的犯罪動機,企圖率先找出老人是否他殺、誰會是兇手的時候,《利刃出鞘》直接在第一幕揭曉了老人死亡的真相——居然是因為主角女護士注射錯藥劑,導致老人死亡。這意味著,老人死亡只是意外,而不存在蓄意殺人的惡徒。
《利刃出鞘》這般大膽處理,直接讓觀眾懵掉。尤其是《利刃出鞘》采用的是全知敘事視角,在其他人物(包括偵探警察)還不清楚真相的時候,觀眾已然知曉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利刃出鞘》這么設計目的何在?
一般來說,全知敘事視角是推理故事非常避諱的,因為觀眾知道的比偵探多,還怎么塑造偵探智力超群的形象?回想一下那些經(jīng)典的推理故事,大都采用外視角。比如《基本演繹法》的夏洛克、《名偵探柯南》的工藤新一,這些偵探都是知道的比觀眾多,唯有神探將來龍去脈解釋清楚,大家才能得知真相。但《利刃出鞘》卻反其道而行之,大膽采用全知視角。
正如之前大部分推理故事?lián)牡哪菢?,這么做的一個后果是《利刃出鞘》中的偵探看起來“不夠神探”。有意思的是,《利刃出鞘》很清楚這一后果,并將主角定為女護士,從根本上化解了這一難題——偵探連主角都不是,神不神探也就顯得沒那么重要了。另一個后果是,如果真相被觀眾知道了,推理故事最大的懸念就消失了。真相都揭曉了,難道還有必要看推理過程?這也正是大多數(shù)推理故事將真相埋藏到最后的原因。恰恰因為大家對于推理故事的固有印象如此,《利刃出鞘》的奇招才顯得出奇。
《利刃出鞘》之所以這么設計,為的是打亂局面,從而操控觀眾的注意力,掌握自己的敘事節(jié)奏。一方面,盡管老人死亡真相大概揭曉了,但依舊留有很多懸念。起初《利刃出鞘》故布疑云,在警察詢問老人家族各成員的時候留下了很多伏筆和懸念。哪怕知道老人死亡始末,但在那些懸念沒有得到解答之前,觀眾就會繼續(xù)看下去。另一方面,由于老人死亡事件始末揭曉的太早,觀眾潛意識里會猜測“這肯定不是最終的真相”,但卻又不知道接下來的劇情會怎么發(fā)展。如此一來,《利刃出鞘》就將觀眾從一個熟悉固有的推理模式,帶到了一個全新的道路上。這條路會有什么?只有看下去才知道。換言之,《利刃出鞘》所采用的全知視角并沒有在實際上讓觀眾全知,反而引發(fā)了更大的懸念——接下來四分之三的劇情會怎么發(fā)展?
(二)高明的懸念設計
如果說四分之一處的真相揭曉是出奇制勝,那么接下來的四分之三就更顯《利刃出鞘》故事設計的精湛。
老人死亡是一場醫(yī)療意外,但有意思的是老人在臨死前居然指導主角女護士如何逃脫罪責。由此引發(fā)了一個新的懸念,主角女護士能否順利的躲過一劫?同時,《利刃出鞘》還為主角女護士設計了一個“說謊就會嘔吐”的體質,這進一步增加主角女護士躲過一劫的難度。有意思的是,這個“必然不說謊”的特性還能讓主角女護士的遭遇更讓人同情,她是那么善良正直,卻遭遇了這種飛來橫禍。我們總希望無辜之人免于禍事。另外,主角女護士這一段飛來橫禍也讓人生疑。她的醫(yī)療包里為什么忘了解藥?她為什么會不看瓶子就注射?這些懸念更讓人深信,一定還有幕后黑手,真相不止于此。
推理故事的主角之所以是偵探,是因為偵探最具行動力去挖掘真相。有趣的是,女護士被定位主角,并不只是為了化解全知視角的困局,然后借她之眼講完故事。相反的,她本身也是一個非常有行動力的角色。當老人死亡始末揭曉后,主角女護士面臨選擇,究竟是自首還是隱瞞真相?她猶豫,隨后堅定的做出選擇。當她回憶老人不惜割喉以逼迫她照做時,她很痛苦,但考慮到家人和老人的決絕,她也堅定下來。在之后的劇情中,她蹩腳卻又努力的遮掩線索。主角女護士演技很不錯,猶豫躊躇的表情讓人心中搖擺,甚至一時間還讓人一度懷疑,她之前是否蓄意密謀此事?說謊就嘔吐到底是真是假?——尤其是在得知她被宣布為遺產繼承人的時候。
主角女護士被宣布為遺產繼承人,這發(fā)生在影片的中點。這一事件使得《利刃出鞘》的懸念進一步豐富。
- 她會不會交出遺產?
- 這會對她的生活造成什么影響?
- 對她的家人會有什么影響?
- 家族成員為了遺產會做出什么?
在隨后的故事中,我們看到《利刃出鞘》有條不紊的回答以上幾個問題。同時,《利刃出鞘》還一步步將主角女護士推向一個兩難選擇——救人而暴露真相 or 隱瞞真相而間接害死人?這是一個兩害擇其輕、兩善擇其重的選擇,非常有力度。最終,善良的主角選擇救人,不惜承擔坐牢等惡果。
《利刃出鞘》的精彩之處還在于高潮的設計。當一切似乎大局已定的時候,劇情來了個大掉頭,原來主角女護士并沒有輸錯藥,也即她并沒有過失害死老人。同時,偵探總算發(fā)揮價值,將真相解釋清楚,兇手另有其人。如果只是這樣,那還不至于讓人拍案叫絕,精彩更在后頭。主角女護士利用信息差成功的誘導兇手說出口供證據(jù),充分體現(xiàn)了她身為主角的行動力,同時還引發(fā)了最高潮的場景——兇手一不做二不休,將利刃捅向主角女護士的胸口,難道悲劇終究無法避免?
Boom!居然是一個魔術道具的利刃!利刃出鞘,無功而返!看到這一場景,我當場拍手鼓掌尖叫。還有什么比這一幕更棒的呢?
結語
縱觀全片,《利刃出鞘》將「懸念」二字運用得爐火純青。它在很多方面顛覆了典型推理故事的模板——全知視角的運用、非偵探的主角、真相第一幕揭曉等;同時它不似經(jīng)典推理故事那般追求最大懸念「兇手是誰和真相是什么」,而是進一步豐富拓展更多懸念的可能性,并緊緊把握住所有故事的核心懸念「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
說實話,對經(jīng)常看推理劇的朋友來說,《利刃出鞘》的兇手、作案手法、動機等都顯得很普通,但《利刃出鞘》也并未真的將重點放在推理上。甚至,老人為什么會提前告訴孫子遺囑內容,這一懸念我刷了兩遍也沒找到答案。但某種程度來說,《利刃出鞘》更像是帶著懸疑推理特色的主流故事類型,并未過分強調推理過程,而是將重點放在主角形象塑造、事件對主角的影響以及主角怎么做。要知道,在推理故事中不以偵探為主角,是很束手束腳的做法,很容易陷入“推理銜接”的困難。但事實證明,從第一幕到高潮,《利刃出鞘》每一處都在對推理故事推陳出新,確實是非常不錯的電影。
2019《利刃出鞘》觀看體會
說到西方經(jīng)典的懸疑片,我們總是會立刻想起那些根據(jù)“偵探小說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改編的電影,尤其是由比利時大偵探赫爾克里·波羅出手解決的那些疑案,比如《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陽光下的罪惡》等。既然是經(jīng)典,就少不了被反復搬上銀幕和熒屏。作為觀眾來說,因為早已對案情了然于心,面對炒冷飯,有時也就難免覺得索然無味。如果你想看帶著濃厚“阿婆味”的懸疑新作,又不希望重溫已經(jīng)爛熟的劇情,那么正在院線上映的《利刃出鞘》(Knives Out)無疑是絕佳的選擇。
要說《利刃出鞘》的“阿婆味”有多重,從劇情就可見一斑:在馬薩諸塞州的一個莊園內,居住著富甲一方的偵探小說暢銷作家哈蘭·司隆貝(克里斯托弗·普盧默飾演)。就在他過完85歲生日的第二天清晨,被發(fā)現(xiàn)以割喉的方式在自己的房間自殺。然而,私人偵探伯努瓦·布朗克(丹尼爾·克雷格飾演)不知受誰人所托,來到莊園探究哈蘭的死亡背后是否另有玄機。他與哈蘭的女兒、兒子、兒媳等親屬一一談話,但他們卻都對他有所隱瞞。好在哈蘭的看護、年輕移民瑪爾塔(安娜·德·阿瑪斯飾演)幫他厘清了家族成員與哈蘭的關系以及他生日當晚的情形,但瑪爾塔似乎也并非人畜無害,深受哈蘭信任的她或許才是案件的關鍵……
群戲、擁有法語名字的偵探、矛盾重重的人物關系、與被害人有關的每個人似乎都有殺人動機等等,就在這些熟悉的元素一一蹦出,你以為劇情要朝著阿婆式的深挖每個人的背景和心理層面發(fā)展的時候,影片的畫風一轉,“兇手”被觸不及防地“劇透”給觀眾,接下來似乎要看偵探布朗克如何與之斗智斗勇。可是,先等等,這個“兇手”好像又不能算是兇手,也許一切只是意外……如此接二連三,一波三折,即便熟讀阿加莎的名作,恐怕也猜不透劇情走向,畢竟《利刃出鞘》并非是改編自她的哪部作品,而是由導演兼編劇萊恩·約翰遜(Rian Johnson)原創(chuàng)而成。
簡而言之,就是舊瓶裝新酒。萊恩·約翰遜照搬了阿加莎的“型”,但舍棄了她招牌式的人物深度解剖,反倒是插入了許多諷刺性的喜劇元素,比如瑪爾塔有一說謊話就會嘔吐的體制;司隆貝一家時不時爆發(fā)的“狗咬狗”式的沖突;還有有錢人的偽善一面,他們一口一句把瑪爾塔當家人,可每個人口中的她來自的國家都不一樣。此外,相較阿加莎的作品,《利刃出鞘》在情節(jié)發(fā)展上設置了更多反轉,又保持著緊湊的節(jié)奏,始終把握著好萊塢商業(yè)片的要義。所以,與其說是萊恩·約翰遜在學阿加莎,不如說是致敬更合適。
事實上,萊恩·約翰遜致敬的也并非只有阿加莎,還有前后兩個版本的英國懸疑片《足跡》(Sleuth)。片中,以各種道具精心裝飾的哈蘭·司隆貝的住所,不免讓人聯(lián)想到1972版《足跡》中,由勞倫斯·奧利弗飾演的富豪偵探作家安德魯·懷克的府邸。而布朗克提到的《萬有引力之虹》的作者哈羅德·品特,恰恰是2007版《足跡》的編劇。
以懸疑類型片來看,《利刃出鞘》的導演萊恩·約翰遜在各方面都做到恰到好處。各種關鍵元素,既不是一眼見底,也不會過于復雜難解。可以說,這是出于商業(yè)性的考量,也可以說是對觀眾的一種尊重。比如角色之間的各種關系簡潔明了,與大導演羅伯特·奧德曼在《高斯福德莊園》中布設的那種即便拿張紙、拿支筆也理不清的人物關系大相徑庭。
《利刃出鞘》中各種線索鋪埋的深淺程度,也是合情合理。不像有些西班牙懸疑片把梗埋得深不見底,高明是高明,但觀眾有時會感覺自己像是受導演擺布的人偶一般。《利刃出鞘》中的那些破案的關鍵點,如果你是懸疑片或者懸疑小說的愛好者,其實多多少少會有所察覺,因此,觀看這部電影的過程,有種跟著偵探布朗克一同破案的無意識的參與感。當然,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劇情發(fā)展完全符合邏輯這一基礎上。
也正是因為故事本身并不燒腦,因此在一切真相大白之后,你不會糾結于案情,只會喟嘆于人情冷暖。最終,罪惡的掩蓋與揭曉,人間的悲與喜,都是系于人性的惡與善。而將這兩種極端又矛盾的人性畢現(xiàn),正是懸疑佳作的魅力所在。
2019《利刃出鞘》觀看有感
由“007”丹尼爾·克雷格和“美國隊長”克里斯·埃文斯領銜主演,《星球大戰(zhàn)》系列導演萊恩·約翰遜執(zhí)導的懸疑電影《利刃出鞘》今日(11月29日)公映。官方發(fā)布上映海報,揭秘懸疑案中令人細思極恐的大量細節(jié):一只破裂的咖啡杯,背后是鋒利的刀劍群象。而一副墻上神秘的富豪畫像,正被匕首戳中。圖案中暗藏著驚人真相。電影同時曝光九大看點,雙雄合體、高能劇情、現(xiàn)實共鳴,不負“年度口碑神作”絕佳口碑,值得一看。
《利刃出鞘》講述富豪小說家霍華德·斯隆比在自己85歲生日第二天,被發(fā)現(xiàn)在自家莊園離奇自殺,大偵探布蘭科受不明人物所雇前來查案的故事。目前電影已在北美上映,根據(jù)《名利場》(Variety)雜志預測,首周票房或將突破4000萬美元。
007美國隊長爆笑合體
“007”和“美隊”在影片中雙雄合體,化身莊園謀殺案中的顛覆性角色。丹尼爾·克雷格不做邦德改做名偵探,探案技能滿分。克里斯·埃文斯飾演“富三代”紈绔子弟,全程自命不凡、粗口不斷,笑點頗多。“七美CP”更是上演詼諧斗嘴,大銀幕荷爾蒙炸裂。
口碑絕佳獲權威媒體推薦
《利刃出鞘》經(jīng)多倫多電影節(jié)、倫敦電影節(jié)展映口碑大爆,爛番茄96%新鮮度、96%爆米花指數(shù)、Metascore 84分的罕見高分,被《時代雜志》評為2019年度十佳電影;而在國內權威影評網(wǎng)站豆瓣評分8.6分。著名主持人陳魯豫評價:“不自覺就沉溺其中。”《人民日報》編輯評論:“演員陣容和表演簡直了!”
好萊塢夢幻陣容同臺飆戲
電影擁有夢幻般的好萊塢群星陣容。女主角安娜·德·阿瑪斯(《銀翼殺手2049》)、實力派男星邁克爾·珊農(《水形物語》)、“恐怖片女王”杰米·李·柯蒂斯(《月光心慌慌》)、托妮·科萊特(《遺傳厄運》)、克里斯托弗·普盧默(《龍紋身的女孩》)等一眾戲骨“熟臉”同臺精彩飆戲。
導演十年磨一劍精良品質
導演萊恩·約翰遜執(zhí)導過科幻史詩續(xù)作《星球大戰(zhàn):最后的絕地武士》以及高分犯罪劇作《絕命毒師》,至今已獲得21項國際大獎與36項大獎提名。他是偵探類型片重度粉絲,對《利刃出鞘》身兼導演、編劇、制片三職,構思超過十年?!堵迳即墪r報》稱贊:“精心鋪陳出了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敘事情節(jié),無愧是最杰出的懸疑類型導演。”
視角獨特的新派懸疑
影片故事經(jīng)過多次修改方才定稿,最終突破了以阿加莎·克里斯蒂為代表的經(jīng)典推理形式,將“山莊兇殺案”元素與現(xiàn)當下社會背景相融合,打造了一出視角獨特的新派懸疑類型。導演同時顛覆性地使用希區(qū)柯克式的驚悚反轉,又融入喜劇元素,有傳統(tǒng)的套路,又顛覆了傳統(tǒng)的套路
復古油畫般的精致風格
《利刃出鞘》故事發(fā)生在美國的富豪莊園,古典意味濃厚;而一眾貴族氣度十足的故事主角相繼登場,穿著華麗考究;整部影片畫風盡顯復古油畫般的質感,小提琴鋼琴配樂經(jīng)典悅耳,在緊張的偵破情節(jié)之余,也能隨時帶給觀眾以美的享受。
反轉再反轉懸念叢生
《利刃出鞘》以不同人物視角推進劇情,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案情隨著講述者立場的轉變不斷反轉,尤其是后半部分全程高能,最終結局完全意想不到。電影最大的特點就是真實的沉浸感,仿佛親自參與了一場上帝視角升級版“劇本殺”。
引發(fā)現(xiàn)代觀眾真情共鳴
影片具有濃厚的現(xiàn)實意味,借著偵探片的外殼,犀利地探討了當下諸多關于移民、階級、財富、分配機制等當下社會問題。導演還談到真正想突出的是美國家庭中“缺陷”以及人性的弱點。這也是《利刃出鞘》不同于其它普通懸疑電影、能夠真正引發(fā)觀眾真實熱議并為之叫好的原因。
海量細節(jié)N刷值回票價
每一個細節(jié)、每一個道具、每一句對話,都暗藏著揭示真相的破案細節(jié)。觀眾可以一邊跟隨丹尼爾·克雷格探究現(xiàn)場,一邊享受和真兇斗智斗勇的刺激體驗。不斷出現(xiàn)的咖啡杯、撿回來的棒球、墻上掛著的詭異畫像……這些意象到底告訴了我們什么?電影值得N刷體驗。
2019《利刃出鞘》觀看感想
前幾日剛剛重溫了丹尼爾·克雷格擔綱007的第一部作品《大戰(zhàn)皇家賭場》,十三年前的克雷格扮演率性風流又魯莽的特工邦德,語聲輕緩、波瀾不驚,同《利刃出鞘》里他飾演的私家偵探布蘭科簡直有天壤之別。布蘭科目光如炬、聲音粗放,克雷格一改往日的英倫語調,大開肯塔基口音,往往出人意料擊打當事人心理防線。
在這部2019年11月29日上映的推理制作中,克雷格狀似大大咧咧的糙漢形象,固然有十多年來個人年齡變化的因素,更令人信服的解釋應該是他對角色本身的高度認同與感知。正是在聲東擊西里,布蘭科舉重若輕地化解了因為年邁的推理作家哈蘭的突然去世而引發(fā)的爭產風波及謀殺疑云,頗似阿加莎·克里斯蒂筆下的經(jīng)典偵探波羅。
類似這樣的驚喜在《利刃出鞘》里還有很多,比如飾演哈蘭的克里斯托弗·普盧默演出的作家神思敏捷,“美國隊長”克里斯·埃文斯飾演的家族第三代子弟蘭森青春勃發(fā),像極了上世紀五十年代的美國偶像。
這部電影的推理方式帶有很明顯向克里斯蒂致敬的意味,視覺塑造上也極盡古典質感,人物造型的時代化與故事發(fā)生地——哈蘭的深宅大院中的滿目精致二位一體。墻上高掛的主人肖像畫、閣樓中堆滿的屋主著作與狀似高仿《權力的游戲》中萬劍鐵王座的匕首座等,將觀眾帶入后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氛圍,但隨時跳出來體認屬于現(xiàn)代美國的時空背景。漂亮而混雜的布景風格,仿如要牽引出影片非常重要的兩大表達系統(tǒng):希區(qū)柯克與克里斯蒂。
克里斯蒂風格在布蘭科破案過程中早已顯山露水,希區(qū)柯克味道則來自導演兼編劇萊恩·約翰遜于錯綜的哈蘭家族三代人中編排的各色人物性格,及來自異國的女護工瑪爾塔闖入的一片亂局。在對哈蘭死亡真相的探索過程中,事件發(fā)生的真相很早便已透露,余下的時間,掌控這個真相的當事人同亟待解開謎題的探案方展開智勇對陣,直接將觀眾的觀影期待放置于“兇手是否能夠脫罪”情境下,實在太容易讓人聯(lián)系起包括《陰謀破壞》《驚魂記》等在內的希區(qū)柯克作品。
但愿所有觀眾都在觀片過程中將此片直接看成是希區(qū)柯克精神的原樣復刻,因為這樣既可以造成一種愉悅的投入感,也有助于在可以預計的反轉中獲得更高層次的滿足。影片沒有太過強烈沖突的動作戲,唯一一場追車戲被處理成非常拙樸的節(jié)奏,在探案時間里制造令人忍俊不禁的冷幽默。
女護工瑪爾塔在面對質詢時的身體反應,非但構成人物本身的行動特征,更深度參與了整個敘事過程,甚至在影片的終局制造了非常意外的效果。本質上說,《利刃出鞘》既是對過往經(jīng)典文本的致敬,又是跳開經(jīng)驗豐富觀眾自設的套路陷阱的高崖危步。觸及經(jīng)典風格,但又不能夠完全依照既有路數(shù)進行。因此,觀眾在片中所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可能被敘述過千萬遍的“爭產——謀殺”的推理作品模型,更是一個建立在這種模型上的敘事雜糅。出現(xiàn)于影片中的家庭成員姿態(tài)各異,包括邁克爾·珊農、杰米·李·柯蒂斯等在內的資深技術型選手駕輕就熟地呈現(xiàn)著人物的內心外化,并將之有效融合于步步驚心的敘事情境中,幾乎每一個轉折,都調動起每個人的獨有反應。因此影片節(jié)奏雖一直保持平緩,但帶領觀眾于迷宮中迷狂亂走的吸引力卻越來越強。
相較萊恩·約翰遜之前的作品《環(huán)形使者》《星球大戰(zhàn)8》《絕命毒師》等,《利刃出鞘》實在地還原了古典推理文本的節(jié)奏,同時又以“Knives Out”分指劍拔弩張的家庭關系與最終破局的萬緒歸宗意味,手法洗練、目的明確,可以說是導演對于自身置身當代好萊塢商業(yè)環(huán)境中的一次攬鏡自照。對在影院里看過太多美式視覺大制作的中國觀眾而言,具有比較重要的年度總結意義,與彼岸觀眾幾乎同步見證好萊塢工業(yè)體系中的作者化努力(當年希區(qū)柯克亦獲此種評價),這樣的機會不太多,但重要的是,這樣的作品值得被看到更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