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初一讀后感
認(rèn)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國演義初一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國演義初一讀后感1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想著杜甫的《蜀相》詩,懷著激動的心情,我又一次翻開了古典文學(xué)名著《三國演義》。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諸葛亮的忠貞智慧、關(guān)羽的神威勇武……,每一個人物不同的性格,都被作者羅貫中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來。
諸葛亮是我最敬佩的一個英雄。他足智多謀,有膽有識,忠心耿耿。他的軍事才能無與倫比?;馃乱啊⑸鄳?zhàn)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智算華容、定計捉張任、智取漢中、巧布八陣圖……偉大的戰(zhàn)役赤壁之戰(zhàn),諸葛亮立了大功,“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fēng)”,正因為他熟知天文地理,這場戰(zhàn)役才以如此懸殊的力量取得勝利?!笨粘怯嫛备墙^唱,他知道司馬懿了解自己“生平謹(jǐn)慎,必不弄險”,從而利用對自己長期形成的認(rèn)識,采用了十分“弄險”的疑兵之計,解除了危機(jī)。諸葛亮不僅智慧而且忠貞。他忠于劉備,劉備死后,繼續(xù)盡忠于阿斗(劉禪),為了報答“三顧茅廬”和“臨終托孤”的知遇之恩,他“親理細(xì)事,汗流終日”,以至于“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比龂鴷r期既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又是一個英杰忠于主公的時代,多少英杰為了自己的國家獻(xiàn)出了一生,諸葛亮更是一個代表。掩卷沉思中我不禁想起了我們的國家,作為祖國的花朵的我們從小應(yīng)該好好學(xué)習(xí),刻苦鉆研,長大以后為祖國奉獻(xiàn)自己的力量。
三國演義初一讀后感2
茫茫亂世出豪杰,能給華夏歷史添上一筆,在思維中,那也是永恒的。
當(dāng)劉備三兄弟在桃園磕頭對著天地發(fā)誓那時,就注定在這中原大地上會有這三人大鬧天下的轟動。還記得那年石亭,曹操、孫堅與兒子孫權(quán)、劉備三人,因氣不過眾好漢謀反時所做決定,三人決定分道揚(yáng)鑣。
“今日一別,不知以后再見是敵是友??!”曹操無奈地說道。
“我只希望再見時,都是朋友!”劉備說道。
“若日后再相見,我定不為各兄臺為敵!”孫堅堅定說道。
可,孫權(quán)不是孫堅。
劉備三人、曹操、孫權(quán)。最終不還是打得熱熱鬧鬧嗎?還不是以失敗為結(jié)局嗎?也告訴著自己:很多事,當(dāng)初做的決定可能以后就往日就如煙不在,雖然存在過,但由于某些原因不得不去改變當(dāng)時的意愿。這也是世俗,不能被思想左右的世俗。
看濮陽之戰(zhàn)曹兵的誓死攻城,見封丘追擊戰(zhàn)中曹兵瘋狂追擊的堅持,再贊劉備借荊州的機(jī)智,又思貂蟬美貌閉月羞花,哪得一壺濁酒談笑古今中事,在今日雖已成為歷史,但那時赤壁之戰(zhàn)的計謀與英勇成了后人追憶的贊嘆。
不同水滸的好漢,三國人物是各有大志,都有軍隊,但為何還是失???依稀記得在戰(zhàn)爭面前不能被復(fù)仇、愛恨與美人沖昏了頭腦,即使你喝完酒上沙場殺敵也好,那更是瀟灑。但最終失敗就敗在了這七情六欲,在戰(zhàn)爭面前要會忍耐、把持。最終的勝利是給那些忍辱負(fù)重的人,而不是復(fù)仇中的瘋子、愛恨中的多情、美人的誘惑。
這是三國,更像是多種人生與社會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