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最新觀后感心得總結5篇精選
《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根據(jù)王獻青小說《大國工匠》改編,以“追夢”為主題,以巍巍太行、壯美紅旗渠為元素,以“重走紅旗渠”為線索講述了一位曾經參與紅旗渠建設的老人,多年后在孫輩的陪伴下重返紅旗渠,一路騎行、克服困難,終于和老朋友匯合,一起完成夢想的故事。影片故事跨越幾十年,再現(xiàn)了60年代修建紅旗渠的艱苦卓絕,也展現(xiàn)了新時代林州的嶄新面貌。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2019《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觀后感
由呂侯生總顧問、王寶玉總策劃、孫建鐸策劃、王獻青編劇、張惠民總監(jiān)制的電影《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今日全國上映!這部由李正偉導演,白志迪、吳迪、孫蘇雅、恩美主演的電影講述了一位曾經參與紅旗渠建設的老人,多年后在孫輩的陪伴下重返紅旗渠,一路騎行、克服困難,終于和老朋友匯合,一起完成夢想的故事。影片力求打造有情懷又勵志的年度燃片,故事橫跨幾十年,再現(xiàn)了60年代先輩們修建紅旗渠的艱苦卓絕,細致刻畫了當年興建紅旗渠的場景,全民投入、全民興修的場景十分“激燃”,同時也展現(xiàn)了新時代林州的嶄新面貌。
展現(xiàn)國人智慧結晶 紅旗渠鑄就世界奇跡
電影根據(jù)王獻青小說《大國工匠》改編,整個故事是圍繞一條影響新中國幾代人的水渠講述的。這條水渠叫作“紅旗渠”,它始建于上世紀60年代,有著“人工天河”的美譽?!跋髌?250座山頭,架設152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挖砌土石達1515萬立方米”,“把這些土石壘筑成高2米,寬3米的墻,可縱貫祖國南北,把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這條建國后修建的人工水渠在當初修建時就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壯舉,“愚公移山”似的精神鼓舞了新中國幾代人。
這條水渠是在云霧繚繞的太行山山腰上硬生生鑿出來的,當年的修渠民工在峭壁高聳的山頂,腰系大繩,下到山腰,再用蕩秋千的方法到達渠線,并在堅硬的石英巖構成的懸崖上掄錘打釬,劈山鑿石,紅旗渠之險,可見一斑。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建設的紅旗渠,不僅經受了50年歷史工程質量的檢驗,也為林縣培養(yǎng)了大批能工巧匠,成為全國各地城市建設的生力軍。這條讓全世界驚嘆的水渠凝聚了太多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發(fā)生了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電影《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取材于斯,不僅僅想向觀眾呈現(xiàn)紅旗渠的壯觀景象,也想要通過其中一些感人的故事,贊頌我國勞動人民的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的精神。
大情懷勵志電影首映 為中國造“燃片”打call
隨著中國電影的持續(xù)發(fā)展,以及觀眾口味的越來越多樣化,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展現(xiàn)國家國力強大的電影,此類電影在提高國民自信心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國電影逐漸展現(xiàn)出了在民族文化上的自信?!都t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正是這樣一部“燃”片,相信觀眾看完電影之后,不僅僅會被那些為紅旗渠建設奉獻生命和青春的先輩們感動,也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我們中華民族真的太偉大、太頑強了!
這是一部極富教育意義的勵志電影,對傳承和弘揚紅旗渠精神具有重要的意義。極為難得的是,電影并沒有進行一板一眼的說教,而是很多時候通過一些爺孫之間詼諧幽默的對話和情節(jié)展開,充滿趣味性。“石頭哥、鐵錘、葉兒、水蛋兒、栓柱……”電影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性格迥異、有血有肉,相信觀眾看完電影一定會對他們留下很深的印象。毫不夸張的說,影片不僅好看,還為進一步發(fā)揚紅旗渠精神,讓紅旗渠精神在新時代煥發(fā)新的光彩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希望這部國產良心電影能被更多的人看到,創(chuàng)造票房佳績!
2019《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觀看有感
以追逐夢想為主題,以崇高行為為背景,以重返紅旗渠為線索.電影《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于6日在全國發(fā)行,讓觀眾重溫了20世紀60年代修建紅旗渠的難忘時光。這部電影高度體現(xiàn)了紅旗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團結合作、無私奉獻的精神,震驚和鼓舞了觀眾。
紅旗運河位于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這是一個由建設者建造的項目,目的是在困難的條件下把漳河引入太行山腰部的森林。它被稱為“人工天河”。紅旗運河工程始于1960年2月,完成于1969年。它持續(xù)了將近十年。
電影《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改編自王先慶的小說《大國工匠》,并于2016年開始籌備。經過四年的精心打磨和實景拍攝。它不僅展示了中國人民艱苦奮斗的精神,也展示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取得的成就。
記者在湖北首映式上看到,這部電影以林州方言的一首歌和一聲“叮當”的錘打聲開始,這立刻把觀眾帶到了激情燃燒的時期。同時,這部電影交織了時代戲劇和現(xiàn)代戲劇的兩條主線。紅旗運河的精神在“隧道坍塌”、“空中除險”、“鐵娘子隊”等大型運河修復活動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雨夜營救》等現(xiàn)代戲劇也讓觀眾哭了好幾次。通過新舊時空的平行編輯,這部電影實現(xiàn)了傳統(tǒng)紅旗渠精神與當代紅旗渠精神的結合導演李說,作為林州人,拍一部關于紅旗渠的電影一直是他的夢想。他希望紅旗渠的精神能夠通過這部電影傳播到全國和全世界。
觀眾來自河南林州的郭小亮說:“我爺爺是紅旗渠的建造者。我在紅旗渠腳下長大。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和使命是弘揚紅旗渠精神。我希望這部電影上映時,能吸引更多的人來我的家鄉(xiāng)?!?/p>
紅旗運河不僅是水利工程,也是精神圖騰和文化標志。湖北首映式組織者、湖北紅旗區(qū)紅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郝懷玉表示,在新時代,這部反映紅旗區(qū)精神的電影應該時不時地出現(xiàn)。
2019《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觀看體會
不知從何時起,影視空間在悄悄的彌漫著現(xiàn)代人的生活。美國大片、印度故事、韓國熱劇無形中影響著國人的價值觀。當《戰(zhàn)狼》、《紅海行動》、《中國機長》《我和我的祖國》一系列國產電影推出后,國人忽然找到了大國尊嚴,自己的祖國也有能力繁衍出屬于自己的影視作品。
近日在全國各地刮起了一陣新的熱風,這就是電影《歸來仍是少年》將于12月6日在全國院錢正式公映,那么這部電影到底如何?期待各位界時放下手中的工作,有你有我拉上他(她)于本周五、六相約全國影院,一同來觀看這部大片電影《歸來仍是少年》
紅旗渠,位于河南安陽林州市,被稱之為“人工天河”。該工程于1960年2月動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歷時近十年。該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5萬立方米,紅旗渠總干渠全長70.6公里。
電影《歸來仍是少年》根據(jù)王獻青小說《大國工匠》改編,由河南帝星影業(yè)有限公司出品、著名演員白志迪等主演的電影。12月6日,電影《歸來仍是少年》將要與全國觀眾見面。
該影片守正創(chuàng)新,是首部反映紅旗渠題材的歷史年代故事片,運用鏡頭語言講述紅旗渠故事,傳播紅旗渠精神和工匠精神。以紅旗渠為敘事背景,以追夢為主題,以修渠時的爺爺帶著孫子重走紅旗渠為線索,通過雙時空平行剪輯的新手法,把過去時空和現(xiàn)在時空藝術進行了完美結合。
影片講述了一位在海外長期居住的當年修渠人難忘鄉(xiāng)愁、難忘奮斗歲月、重返“人工天河”的動人故事,觀影效果節(jié)奏明快、手段新穎、對比強烈、風格獨特。該影片故事起于一場遇險,止于一場搶險:60年前的一場塌方,真實再現(xiàn)了修渠時的艱辛;60年后的一場渠畔搶險,深情刻畫了三位紅旗渠建設者對這條渠的眷戀。故事起于一場追思,止于一場懷念,開篇一段新聞,讓人們憶起已去世的老書記楊貴;結尾一抔黃土,又讓人們追念那些長眠渠畔的修渠人。故事起于一個憧憬,止于一個希望:飛石擊碎了“百雀羚”,卻不能阻擋修渠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碗渠水灑在墓碑前,就是對紅旗渠建設者的最好告慰。
其實該電影的好多場面拍攝時林州市各界群眾大力支持,拍攝現(xiàn)場周邊的村民們自發(fā)義務充當群眾演員,我們學校(林州市職業(yè)教育中心)的幾百名學生先后分批分次參與了拍攝,甚至有的教師也參與了,充分體現(xiàn)了紅旗渠精神。請看看他(她)們的參演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紅旗渠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xiàn),歷久彌新,永遠不會過時!參與《電影《歸來仍是少年》的拍攝活動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要課程,也是紅旗渠精神傳播的重要里程碑,意義十分重大。希望通過國內外更多朋友觀看電影《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讓大家可以了解紅旗渠,感悟紅旗渠精神。
2019《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觀看心得
電影《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就講述了這樣的故事,20世紀60年代,河南林縣(今林州市)常年干旱缺水,嚴重影響了當?shù)厝嗣竦纳睿拗屏水數(shù)厝嗣竦纳钭杂?,于是林縣人民在縣委書記楊貴的帶領下開始修渠,為了改變窘迫的“用水”現(xiàn)狀,轟轟烈烈的修渠事業(yè)開始了。
影片并沒有像紀錄片一樣將修渠過程無一巨細地表現(xiàn)出來,而是選取了其中的一個災難片段,
在修渠過程中,隧道出現(xiàn)了塌方,困住了幾位主人公,
在被困的這個片段里,每個人可以說都是現(xiàn)實的一種映射,隊長石頭的沉著冷靜,馮技術員的專業(yè),水蛋兒的善良耿直,葉兒的感性單純,加上演員出色的表演,將災難來臨之時的眾生相刻畫的淋漓盡致。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的災難場景,雖然比不上《泰坦尼克號》這樣的大場面,但是在精致程度上,一點也不遜色,隧道塌方的過程、隧道場面的調度以及逼真的爆炸特效,把人們一下就帶入到了塌方的情境中。
當自由和希望都消失的時候,靠什么來堅強下去呢?是愛情的力量,是親情的力量,是友情的力量,是在今天被我們稱為“紅旗渠精神”的力量,是當葉兒問石頭還有沒有希望能出去的時候,石頭堅定地告訴她“一定能”的力量。
修建紅旗渠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上面說到的塌方只是其中的一小段困難,1960年2月動工,至1969年7月完工,歷時近十年,其間的困難可想而知,林縣(今林州市)人民靠著自己的雙手,爭取來了用水自由,當水源從山間流出的時候,我想這一刻,林縣人民和《肖申克的救贖》里重獲自由的安迪,有著同樣的心境吧。
林州人民為了“用水自由”,在危機中變得強大,太行山上的“人工天河”就是他們的“見證者”,后代們都會為他們驕傲,相信“紅旗渠精神”也會在林州,在全中國發(fā)揚光大,影響更多人。
2019《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觀看感想
由呂侯生總顧問、王寶玉總策劃、孫建鐸策劃、王獻青編劇、張惠民總監(jiān)制的電影《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今日發(fā)布終極預告,影片即將于12月6日全國上映。這部由李正偉導演,白志迪、吳迪、孫蘇雅、恩美主演的電影講述了一位曾經參與紅旗渠建設的老人,多年后在孫輩的陪伴下重返紅旗渠,一路騎行、克服困難,終于和老朋友匯合,一起完成夢想的故事。影片故事跨越幾十年,再現(xiàn)了60年代修建紅旗渠的艱苦卓絕,也展現(xiàn)了新時代林州的嶄新面貌。終極預告場面宏大,再現(xiàn)了修渠過程中遇到的災難和險情,凸顯了在攻堅克難過程中紅旗渠人的團結斗志和舍己為人的人性光輝。預告片結尾重申了紅旗渠精神的深層含義,也留下懸念,留待觀眾觀看影片后,揭曉劇情謎底。
展現(xiàn)大愛精神修渠人是不能被遺忘的平民英雄
“一生只洗三次臉”,這樣的話很多人聽了一定不敢相信,可是在河南林州這個地方,老人們一定會告訴你這不是一句玩笑話。電影《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就講述了這群可愛可敬的修渠人的傳奇故事。20世紀60年代林縣(今林州市)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修建了引漳入林的“紅旗渠工程”,這條人工水渠被后人贊頌為偉大的“人工天河”。
工程歷時十余年才全面完成,在當時艱難的施工條件下,林縣人民靠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難,奮戰(zhàn)于太行山懸崖絕壁之上、險灘峽谷之中,逢山鑿洞、遇溝架橋。可能我們很少有人能記得他們的名字,但是他們用十年的青春和汗水創(chuàng)造了中國的驕傲,世界的奇跡!他們不僅僅引來了珍貴的水源,更是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無畏群像真情實感展現(xiàn)逆境中的人性光輝
《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是根據(jù)真實故事和背景改編的電影,現(xiàn)實里的紅旗渠解決了林州地區(qū)的水源問題,紅旗渠工程更是完成了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是林州人創(chuàng)造的奇跡。從預告片中可以看出修渠工作的兇險,但是不管是作為外鄉(xiāng)人的技術員、當?shù)氐某U小隊,還是鐵姑娘隊,他們始終都有一種無畏的精神。
電影為了呈現(xiàn)當年修渠場景,服化道可謂高度還原,隧道、山石、打鐵、推車、工帽、墊肩、棉襖、百雀羚香脂……將觀眾帶回了那個艱苦樸素的六十年代。從今日曝光的預告片可以看出,影片除了呈現(xiàn)紅旗渠工程外,還刻畫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和真實生動的情感故事,以此來致敬勇敢無畏的紅旗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