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馬人》經典電影觀后感范文4篇_牧馬人最新觀后感
牧馬人是一部老電影,最近因為抖音而重新在人們的輸液當中火了起來,因為這里有人們內心最純凈的感情,小編整理了《牧馬人》經典電影觀后感范文4篇_牧馬人最新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
《牧馬人》經典電影觀后感范文一
雖然自己不是“右派”許靈均,但我也想當牧馬人。說實話,我贊賞敕勒川魅力無窮的自然風光,我被許靈均和李秀芝的獨特的感情生活而感動不已,我更加敬佩牧民的質樸和熱情的高尚的品格。因此,多少次在酣夢中,我都成了在大草原上揚鞭馳騁的牧馬人。
就在前天晚上,我又一次觀看了《牧馬人》這部老電影。在將近兩個小時的觀賞過程中,我時而手舞足蹈,時而潸然淚下。是啊,我完完全全被故事主人公那種彎彎曲曲的命運而震撼了。回想那個年代,追憶自己飄逝了的青春歲月,我同樣覺得老牧民們說的“吃飽飯,不想家,住到一起就和一家人一樣”很有道理。我害怕自己遭遇坎坷,也渴望著自己有朝一日能夠幸運地騎馬奔馳在美麗而遼闊的草原上。
善良,讓一群本土人與一個外地人的命運緊密地連在了一起。在許靈均身處孤獨絕望之境,是董大爺和董大娘以及草原上牧民們給他送來了關愛與溫暖。于是,我深深懂得了:善良就是一縷縷溫暖的陽光,善良就是一棵棵充滿著生機的大路小徑旁的綠樹,善良就是一朵朵在歲月長河中奔騰不息的潔凈的浪花。一個人沒有了善良,他(她)無疑會成為孤家寡人;倘若一群人通通喪失了善良,這群人肯定會集體走向萬劫不復的地獄。許靈均的妻子李秀芝是善良真誠的,對于丈夫是否離開中國去美國的抉擇,她說了一句發(fā)自內心的話語——“你舍不得學校的孩子,舍不得這里的鄉(xiāng)親”。正是因為這句話,許靈均最后選擇了把根深深扎在了這片多彩多姿而飽經滄桑的國土上。
我也是農村人,也是個土生土長的農民的兒子,看了這些感人肺腑的電影畫面,自然就情不自禁地把自己融入某些場景之中。真的,我的父老鄉(xiāng)親們同樣是淳樸善良而熱情大方的人,盡管我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但大家對這片土地的愛戀始終依然如故。
要是說到愛情,哪怕沒有當今的“試婚期”,只要聽到女主人公李秀芝說的“他們說你不是壞人”就應該對你的戀人知根知底了。俗話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當一大群人都齊聲說“X或X不是壞人”的時候,我們對“這個人”就應該產生百分之百的信任了。只有互相尊敬和信任,兩顆原本距離遙遠的心靈才能相互碰撞出炫麗的愛情之花,有了愛,有了尊重,有了真誠的泥土,一棵不高也不矮的愛情之樹就會永葆長青。試想:我們那個年代成長的人,哪里有什么“試婚期”?未婚同居,那是違法違紀的;有了子女而拋棄不養(yǎng),那是犯法犯罪的;身居吾國而對他國常有非分之念的,那是“叛黨叛國去投敵”……
看完這部影片之后,我的思緒常常陷入無限的感慨之中。我銘記了許靈均的父親說過的話——“婚姻本身是一種條約和義務,不管有沒有感情,都要把感情守候到底”。我也把許靈均的話語鐫刻到了腦海——“在我的生活中,突然闖進了這樣一個善良的人,好像彼此等待多年了,我們之間沒有一點陌生的感覺”。我更是把李秀芝的心語永遠永遠當做自己的人生信條——“他就是當上了官,我也不稀罕;再放二十年馬,我也不嫌棄,我把心交給他了”。真的,這就是愛情的力量,這就是人生的真諦,這就是澆灌愛情之花須要的永不干涸的滴滴清泉。一個人把自己的心交給了另一個人,那就是愛情的誓言;一顆心緊緊地依偎著另一顆心,那就是愛情的故事;一個家有兩個人一生一世來共同守護,那就是愛情最完美的結局。
倘若,沒了房,沒了車,沒了沉魚落雁的容顏,就一輩子都結不了婚,讓我來悄悄地告訴你——那不是愛情,那僅僅能說是一種騙婚,僅僅是行尸走肉的一種物質追求。
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上,那份埋藏得太久太久了的天然而真誠的感情,我們侗鄉(xiāng)苗寨的這片土地上有,被浪花洗刷了千秋萬世的沿海村鎮(zhèn)里有,茫茫無際的“風吹草地見牛羊”的敕勒川草原上同樣有。我們向往純真的愛情,我們追求幸福的生活,我們渴望如意的命運,就應該時刻牢記崇尚天然,就應該永遠提倡守衛(wèi)真誠,就必須在任何一種逆境中都要學會自強不息的奮然崛起。
這個夜,我再次在極度興奮中做夢。夢中,我確實已經躍馬揚鞭,以牧馬人的身份在一望無垠的草原上,沐浴著燦爛的陽光一如既往地縱情放歌……
《牧馬人》經典電影觀后感范文二
《牧馬人》中國大陸出品的一部電影,由上海電影制片廠攝制于1982年,根據(jù)張賢亮《靈與肉》改編;由朱時茂、叢珊領銜主演。其主要劇情為:1980年,老華僑許景由從美國回來,找到了在西北牧場工作的兒子許靈均,決定帶他去美國繼承遺產。而三十年來,許靈均經歷了孤兒到右派分子的痛苦,他是在牧民的關懷下鼓起了生活的勇氣,結婚生子,走上了教師的講臺。這一段無法忘懷的往事,使許靈均留在了祖國的大草原,而許景由最終理解了兒子,找到了他并重溫父子之情。該片為謝晉導演代表作,播出后引起強烈反響,該片獲1983年第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牛犇)、最佳剪輯獎,第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獎、最佳男配角獎(牛犇),文化部1982年優(yōu)秀影片獎。影片根據(jù)張賢亮小說《靈與肉》改編,圍繞主人公許靈均的命運。展示出普通人身上真善美的光輝,并用深沉的筆觸挖掘出深刻的生活哲理,歌頌了勞動者的質樸、純真,抒發(fā)了對祖國對民族的深情。
影片以嚴峻、深沉的筆觸描繪了主人公多年的命運,從扭曲的時代中挖掘出美,從普通人身上迸射出真與善的光輝,凝聚在主人公命運中的傷痕與甜蜜,痛苦與歡樂,蘊含著深刻的生活哲理。勞動者質樸、純真的、感情與雄渾壯美的草原生活圖景相交融,抒發(fā)了對祖國對民族的深情。影片對李秀芝和郭蹁子兩個形象的塑造,具有深刻的思想與鮮明、生動的個性相統(tǒng)一的特點,因面有較高的美學價值。
影片為特定時代的產物,它抓住了“笑中含淚”的特點,讓人們在酸甜苦辣之中去深思和回味。在細節(jié)表現(xiàn)、影調和色彩的把握、音樂和配合等方面也都努力追求新意,深化了主題。影片根據(jù)張賢亮小說《靈與肉》改編,圍繞主人公許靈均的命運,展示出普通人身上真善美的光輝,并用深沉的筆觸挖掘出深刻的生活哲理,歌頌了勞動者的質樸、純真,抒發(fā)了對祖國對民族的深情。
《牧馬人》經典電影觀后感范文三
《牧馬人》這部電影的鏡頭穿梭于過去的回憶和現(xiàn)今的生活,敕勒川天山下的草原和北京繁華景象,對比許靈鈞的家國情懷和父親許景由的西化,展現(xiàn)了父與子價值觀的差別,而這價值觀的區(qū)別源于東西方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影片讓我真正感動的是許靈鈞,這個因為背負政治污名的右派分子在摧殘中歷盡磨難,仍然深深愛著他的人民和祖國,正是這份相信和堅持,他終于等來了污名的洗脫,得到了國家的認可。
這部影片拍攝于1980年,當時粉,文,中國熬過了動蕩混亂的十年時期,人們開始反思文化得一場由領導者錯誤指揮,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利用的錯誤革命。無數(shù)無辜的人被打為右派,被發(fā)放到邊遠地區(qū)進行勞動改造。就像電影里許景由說的:“中國是講究出身背景的。”許靈鈞因為父親逃到美國,被認定是資產階級,被無情地打為右派,并被派到敕勒川草原改造。電影一開始音樂:“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首詩所描繪的場景成為許靈鈞小半輩子的生活背景。
許靈鈞在文肆虐中,也絕望過,試圖自殺過。在那個年代,許多知識分子因為不堪忍受身心屈辱而自殺,這是人民對國家的失望和放棄,許靈鈞也是如此,但他最終沒有自殺,他曾說:“為什沒有選擇自殺?因為我相信我們的古老中國具有扭轉乾坤的力量。”這是一種對中國莫大的信任,何況是在最艱難的處境中,愛國情懷仍然沒有泯滅,以至于最后當他的右派頭銜被平反之時,他竟淚流滿面,不僅是苦盡甘來的欣慰,更是對黨,對中國沒有辜負自己信任的欣慰之情。許靈鈞對祖國愛在電影中有許多的展現(xiàn)。當他問妻子秀芝自己會否去美國時,妻子斬釘截鐵地說:“不會。我知道你舍不得她,你每天都看著她。”這個“她”就是地圖上的中國,許靈鈞熱愛的中國。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成為老師的他在上第一節(jié)課時講的就是中國,而他激動地連粉筆都寫斷了。這一腔炙熱的愛國情懷不是沒來由的,這也源于許靈鈞對那些幫助他的西北人民的感激和愛。
《牧馬人》經典電影觀后感范文四
由謝晉導演,朱時茂和叢珊主演的《牧馬人》成為中國電影史上深受歡迎的影片,影片改編自張賢亮的《靈與肉》,張賢亮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作為“右派作家”復出的,他的小說《綠化樹》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成為當代文學史上的經典著作。謝晉選擇了張賢亮的小說《靈與肉》是由特定的原因的。演員朱時茂和叢珊在影片中塑造的許靈均和李秀芝也成為觀眾喜愛的熒幕形象,2007年兩人再度聯(lián)手,出演了由路學長導演的《兩個人的房間》。值得一提的是,《牧馬人》中由牛奔塑造的郭口扁(piǎ)子的形象更是光彩奪目,牛奔也曾獲得金雞獎和百花獎的最佳配角獎。
謝晉可以說是跨越了“十七年”和“新時期”的名導演,五六十年代曾經拍攝了《青春之歌》和《紅色娘子軍》,新時期以來著名的就是《芙蓉鎮(zhèn)》、《天云山傳奇》、《牧馬人》等?!肚啻褐琛泛汀都t色娘子軍》可以說那個時代的樣板電影,人物形象單一單薄,好與壞之間涇渭分明,階級之間森嚴并且對立,林道靜和吳瓊花是成長中的女英雄。《芙蓉鎮(zhèn)》、《天云山傳奇》、《牧馬人》則取材于“傷痕文學”,講述的是個人的遭遇以及個人的信仰與信念。
如果從女性主義的角度看,前者多遵循一種“英雄救美”的模式,林道靜和吳瓊花分別是在盧嘉川、江華和洪常青的引導下成為堅定的革命者,她們的成長與男性分不開,那個時代特定的氛圍就是“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這其實是泯滅了性別差異,女性仍然屬于從屬地位,男女之間不是平等的,而是用男性來領屬女性,這才是真正被遮蔽了的東西。后者則遵循了“美救英雄”的模式,胡玉音之于秦書田,馮晴嵐之于羅群,李秀芝之于許靈均,無疑都是男性在女性的溫暖中找到了生活的信心,男主人公大都是“右派人物”,在特定的政治環(huán)境中遭了難,但他們并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只是生活和精神受到了暫時的挫折,而此時一位美貌的善良的沒有政治偏見的女性正是男性生活下去的支撐與勇氣來源。
這種模式的轉變跟謝晉本人有莫大的關系,他在“十七年”中可以說是大紅大紫,幾番運動都沒有波及到他,他拍攝的影片屢次獲獎,成為了特定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代言,謝晉曾經受到批判與迫害,新時期的電影不僅是反思“中人性的扭曲,同時也是記錄自己的心路歷程,例如他曾經認為《天云山傳奇》中的宋薇身上就有自己的影子,這與文學領域內的“傷痕文學”和“反思文學”是相適應的。
《牧馬人》講述的是一個歸去來的故事,許靈均受到旅居美國的父親的邀請來到北京飯店,面對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許靈均陷入了深深的回憶中,現(xiàn)實與回憶交相輝映,回憶總是美好的,這里面不僅有鄉(xiāng)親們的淳樸,更有妻子的溫暖和家庭的溫馨,而現(xiàn)實的原則則是金錢式的,父親并沒有給他多少愛,而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給許靈均設計前途與未來,于是一種家庭的溫情戰(zhàn)勝了由金錢支配的父子親情,許靈均最后回到了熟悉的草原,甘愿當一位牧馬人和教師。因此,這部影片不僅僅是一個“美救英雄”的故事,同時也是一個男人的心理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