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寒衣節(jié)是鬼節(jié)嗎_寒衣節(jié)的由來
寒衣節(jié)是祭祀已故之人的節(jié)日,在節(jié)日期間還有著吃面條、送寒衣等習俗活動,畢竟寒衣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那么寒衣節(jié)是鬼節(jié)嗎?小編就給大家解答一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閱讀!
一、寒衣節(jié)是鬼節(jié)嗎
寒衣節(jié)是鬼節(jié)
寒衣節(jié)是中國的三大鬼節(jié)之一,另外還有清明、中元節(jié)。
寒衣節(jié)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燒寒衣這一傳統(tǒng)民俗,要特別認真細致。這種行動反映了生者對亡人的哀思與崇敬,屬于一種精神上的寄托,寄托著人們美好的祝愿跟向往。
同時,這一天也標志著嚴冬的到來,人們會在這一天,給心愛的人還有父母、孩子送去暖和的衣服,準備過冬。
冬天來臨之前給你的先人送去一份溫暖,你的先人會有很多欣慰,不枉他們對后代的辛勤栽培,實際上也是向你的后人傳遞一份孝老敬老的美德。俗話說:百善孝為先,長大后雖然離開了父母,但父母永遠是對我們很重要的人。
二、寒衣節(jié)由來
1、因先秦的迎冬禮儀脫胎而成
據(jù)《禮記·月令》記,農歷十月是立冬的月份。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舉行迎冬禮,禮畢返回,要獎賞為國捐軀者,并撫恤他們的妻子兒女。已經死去的人怎么受賞呢?為他們“送寒衣”當是題中應有之義,上行下效,遂相沿成習。
2、朱元璋“授衣”傳說
農歷十月在古代是一個重要的月份,此時正是稻谷收獲進倉之際,“是月也,天子始裘”(《禮記·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儀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經來臨。相傳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稱帝,為了顯示順應天時,在十月初一這天早朝,行“授衣”之禮,并把剛收獲的赤豆、糯米做成熱羹賜給群臣嘗新。南京民諺說:“十月朝、穿棉襖,吃豆羹、御寒冷?!薄昂鹿?jié)”由此而來。
3、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相傳,秦時江南松江府孟、姜兩家,種葫蘆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后來,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長城,孟姜女千里尋夫送寒衣,尋到長城腳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筑城墻里。孟姜女悲憤交加,向長城晝夜痛哭,終于感天動地,哭倒長城,露出丈夫尸骨。孟姜女哭倒長城八百里,秦始皇垂涎其美貌,欲納為妃。孟姜女不畏強暴,懷抱丈夫遺骨,縱身跳海殉夫。由于孟姜女千里尋夫送寒衣的故事,長城內外便將農歷十月初一這天,稱作“寒衣節(jié)”。
三、寒衣節(jié)習俗
春夏秋冬往復循環(huán),十月為孟冬。十月一日是進入寒冬季節(jié)的第一天。由生者的御寒加衣,想到死者的防冷需要。
晉南地區(qū)送寒衣時,講究在五色紙里夾裹一些棉花,說是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
晉北地區(qū)送寒衣時,要將五色紙分別做成衣、帽、鞋、被種.種式樣。甚至還要制作一套紙房舍,瓦柱分明,門窗俱備。這些紙制工藝品除體積縮小之外,看上去比真房院還要精致漂亮。
凡屬送給死者的衣物、冥鈔諸物,都必須燒焚,只有燒的干干凈凈,這些陽世的紙張,才能轉化為陰曹地府的綢緞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銀銅錢。只要有一點沒有燒盡,就前功盡棄、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燒寒衣,要特別認真細致。這種行動雖然看來好笑,卻也反映了生者對亡人的哀思與崇敬,屬于一種精神上的寄托。
民間送寒衣時,還講究在十字路口焚燒一些五色紙,象征布帛類。用意是救濟那些無人祭祖的絕戶孤魂,以免給親人送去的過冬用物被他們搶去。
焚燒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墳前進行,講究在太陽出山前上墳。有的地方習慣在門前焚燒祭物。雁北許多地方及晉中的平遙等縣,傍晚婦女要在門外放聲大哭。臨縣舊日傳有一詩:“粘紙成衣費剪裁,凌晨燒去化灰埃。御寒泉臺果否用?但聞悲聲順耳來!”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對其傳說效應提出了質疑。
兒女們守孝,穿三年孝服。孝滿之年的十月初一日換穿常服。
先人的遷墳合葬等儀式,民間也總是習慣在十月一日進行。
民間在十月一日,不僅要為亡人送寒衣過冬,就是生者也要進行一些象征過冬的傳統(tǒng)活動。婦女們要在這一天將做好的棉衣拿出來,讓兒女、丈夫換季。如果此時天氣仍然暖和,不適宜穿棉,也要督促兒女、丈夫試穿一下,圖個吉利。男人們則習慣在這一天整理火爐、煙筒。安裝完畢后,還要試著生一下火,以保證天寒時順利取暖。
十月一日,婦女忌出行。民間改善生活,山區(qū)興吃蕎面、莜面。
2020寒衣節(jié)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