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v爽在线免播放观看,日韩欧美色,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软件,亚洲综合色网站,国产欧美日韩中文久久,色99在线,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學習啦>原創(chuàng)作品專欄>讀后感>

了凡四訓讀后感精選4篇

時間: 思思0 分享

《了凡四訓》共分為四個部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雖然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深刻,內(nèi)涵豐富,兼融儒道佛三家思想,體現(xiàn)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深邃與渾厚。下面是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了凡四訓讀后感

看了老法師《了凡四訓》精彩講述前五集,心靈震撼極大!原來,人皆有定命,但并非一成不變。得知自己的命數(shù)運數(shù),如果我們對自己的命運感到不很滿意,不想聽從命運的安排,那么我們可以改造命運。只是,必須通過合理合法的途徑,掌握正確的方法,才能確保行之有效。

具體怎樣操作呢?我們不妨借鑒了凡先生的成功經(jīng)驗

了凡先生童年喪父。母親勸其學醫(yī),長大后行醫(yī),“可以養(yǎng)生,可以濟人”。而且成為名醫(yī),也是他父親的遺愿。所以在學齡期,他走的不是大眾化的發(fā)展之道:上學讀書,博取功名,而是另辟蹊徑,當學徒,學醫(yī)術(shù)。15歲那年,他遇到了一個孔姓老人,在慈云寺。老人道貌岸然,飄飄欲仙,對他說,你有做官的命,為什么不去讀書呢?了凡于是告之原委。孔老便隨其到家,對其母細述其通達好命,奉勸其讀書,說是明年考中秀才,即可做官:縣考14名,府考71名,提學考(即省考)第9名。于是他開始讀私塾。第二年,16歲的他赴考了,果然考取秀才,三處名次完全相合,絲毫不差??梢?,孔老是位功夫相當了得的命理專家。于是乎了凡請其為他掐算一生流年,吉兇禍福,得知自己官可至四川一位縣長。只是在位3年半時,最好告老還鄉(xiāng),因為他享年53歲,10月14日丑時壽寢命終。命中無子。

然而,了凡先生后來高壽,功成名就,而且生一兒子,取名天賜。

他是怎么做的呢?他尊從了大師的教誨:佛氏之門,有求必應(yīng)。只要你以真誠心反省懺悔改過,以實際行動去行善積德,那么,求功名得功名,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只要你能改過自新,修善積功累德,就能超過命數(shù)。于是,他決定痛改惡習,充實德行,仁義道德、功名富貴雙修,爭取雙豐收。每發(fā)心許愿一樣,就積極做滿3千善事,然后告知大師,大師就稟告佛菩薩,讓他了卻一樁心愿。如此,日復一日,不虛度每一天,不空許一個愿,終至趨吉避兇,事事圓滿。

所以,我們不要做命運的奴隸,要做命運的主人!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因為命運可以改變!凈空法師說得好,破迷開悟,改惡從善,是不二法門。摒棄自私自利,損人利己,樂于助人,大公無私,愿為社會做貢獻,為大眾謀利益,就是行善積德,就是菩薩的心地,佛的行為。人生有限,宇宙空間無限,做好人好事無限。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wù)為大眾謀利中,改正不良習氣,博愛寬容,慈悲為懷,從善如流,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是改命的關(guān)鍵。我們身處三界天,舉頭三尺有神明。四界、五界……直至11界天的那些高級生命,都能看到我們?nèi)祟惖?a href='http://m.zbfsgm.com/liyizhishi/yanxingjuzhi/' target='_blank'>言行舉止,如同我們能夠清楚看到第一、二界的蟲鳥畜生在做什么一樣。每一天,我們起心動念就是加減乘除,動善念行善事,福德就會加一分;反之,則會減一分。出入不大則改變不大,脫離不了命數(shù)的擺布,但如果懸殊大,愿力大大超出了業(yè)力,那你就成了大善之人,厚德載物,命運已經(jīng)拘束不了你,機緣一到,福報厚重,焉能不超越命數(shù)?反之,若作惡多端,業(yè)力遠遠超出了你應(yīng)得的福報,得德不配位,甚至壞事干盡,成為大惡之人,那么功名富貴財利,來得快去得也快,天生再厚重的福,也會資不抵債,甚至于災(zāi)禍發(fā)生。天災(zāi)地劫,猶可免,自作孽,不可活。

利人,才能利己;損人,必定害己,這是恒古不變的定律。斷惡從善,你的命是上好尊貴,則會錦上添花,若是中等,甚至不幸遭遇了下等命,我們豈能屈從命運的安排,只能挑戰(zhàn)命運,轉(zhuǎn)變命運。如此將修善改過落實在言行上,來求證轉(zhuǎn)好命行鴻運,效果殊勝。

了凡四訓讀后感

《了凡四訓》,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訓。這本書是他用來教戒他的兒子袁天啟,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積德謙虛種.種的效驗。書中他以自己改造命運的經(jīng)驗來「現(xiàn)身說法」,讀了使人心目豁開,信心勇氣倍增,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轉(zhuǎn)移社會風氣不可多得的好書。

全書共分為四章,開篇的第一章【立命之學】中袁先生就講述了自己從“被命數(shù)所困”到“努力改變命運”的真實經(jīng)歷,讀了之后我深有感觸。

從他的故事,讓我們切實的了解到,【立命】之意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創(chuàng)造命運,改變命運,而不是被命運所束縛、禁錮。

因果之中,每個人的命運都有定數(shù),但是也并非不可改變。關(guān)于命數(shù)已定,云谷禪師這樣描述:“但惟凡人有數(shù);極善之人,數(shù)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shù)亦拘他不定?!蔽业睦斫馐牵喝说拿鼣?shù)雖定,但要看我們對待它的態(tài)度。行極善的人們,命運是固然拘束不住他的,因為他不斷的累積善果和福報,這極大的福報可以消抵原本命里的不吉變?yōu)榧?而行惡的人,命數(shù)同樣不能確定的,因為如果做了極大的惡事,這極大的惡果也可以使原本的福報變成禍事。

我們的命運終究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可以通過我們的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而改變,我們才是它的主人。

正如書中袁了凡追問命數(shù)是否可改時云谷禪師說的第一句:“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边@句的意思是說:個人的命數(shù)是由自己造就,而福澤也是需要由自己去求得;個人造惡,就自然折福,個人修善,就自然得福。緊接著禪師又列舉出佛經(jīng)里的句子--“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來證明個人可以通過自己的行為來改變命運的事實。但要注意,這句并不是鼓勵大家為求功名富貴、子嗣美色而去做善事,這樣單純只為一己貪念而為善,沒有真心誠意,反而是造了更大的業(yè)障。

我覺得,在現(xiàn)代的社會當中,知識改變命運,機會改變命運的例子有很多,他們都是經(jīng)過不斷的自我提升、努力才能達到的。要想有所改變,我們就應(yīng)該從現(xiàn)在起在平日里有所積累。有這樣一句古語--“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我們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多讀書、多學習,多做有意義的事、多做善事,不要學習不良嗜好,不做惡人。要心存善念、積德行善,無貪念、無惡念。只要這樣每時每刻的累積,就可以真的效法了凡先生那樣,來改造自己的命運。

正如《了》文后面章節(jié)中所說的:“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p>

了凡四訓讀后感2000字

這本書雖然不是佛經(jīng),但很多高僧大德卻把它當作佛經(jīng)一樣尊重。如在民國初年,印光大師對這本書極力提倡,他的弘化社先后印送這本書達百萬冊以上。細細品讀《了凡四訓》,我有如下感想:

一、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也能夠被創(chuàng)造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這是《了凡四訓》中關(guān)于“立命之學”的直接詮釋。何謂“立命”?即是指創(chuàng)造命運、改變命運,不為其所束縛、禁錮。我們的命運不是上天注定的,它始終掌握在我們的手中,我們才是命運的主人,命運是可以創(chuàng)造和改變的。了凡先生在少年時,遇到一位孔先生替他算命,算他一生的壽命到五十三歲,命中無子,當官的話可以做到縣長。他每年拿國家多少待遇,考試第幾名,都算得很準,了凡先生一對照,一點都沒錯,所以就深信不疑。既然一生的命都已定,所以心就定了,沒有妄想。世間人追求功名、財富,而了凡先生沒有這個念頭,因為他曉得命里沒有的,求也求不到,所以干脆就不想了。

后來,他和云谷禪師在禪堂里,坐了三天三夜,沒有打一個妄想。禪師很佩服他,說道:“你的功夫了不起,一般人做不到?!彼卮鹫f:“我的命被人算定了,打妄想也沒有用?!痹乒榷U師聽了哈哈大笑說:“我以為你是圣人,原來你還是個凡夫。”隨后,云谷禪師的一番教導,使得他頓悟。于是,他立志改變自己的命運,不但考取了進士,而且還有了兩個兒子,活到了74歲。

現(xiàn)在呢,知識改變命運、機會改變命運的事情太多了,放牛郎能夠成為政府高官,貧困戶能成為百萬富翁……這正如《了凡四訓》所講,“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

二、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發(fā)心去改,善莫大焉

縱觀古今中外歷史,再偉大的人,再有聲譽的人,也難免會犯錯誤。有些人,因為一點小錯誤,斷送了性命;有的人,因為犯下錯誤,成為千古罪人。當然,并不是所有的錯誤都是致命的,絕大多的過錯是能夠避免或是改過的。那么,如何去改呢?《了凡四訓》中提到“改過之法”,即:第一,要發(fā)恥心;第二,要發(fā)畏心;第三,須發(fā)勇心?!熬呤侨?,則有過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然人之過,有從事上改者,有從理上改者,有從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驗亦異?!奔词钦f,如果能發(fā)這三心,就能去除弊病,找回自我,重新做人。

“何謂從心而改?過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動,過安從生?學者于好色,好名,好貨,好怒,種.種諸過,不必逐類尋求;但當一心為善,正念現(xiàn)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陽當空,魍魎潛消,此精一之真?zhèn)饕?。過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斬毒樹,直斷其根,奚必枝枝而伐,葉葉而摘哉?”《了凡四訓》與佛經(jīng)有著相似之處,目的皆在“與人為善”、“護善念”。那么,又應(yīng)如何“護善念”呢?這就需要平定你的心,去掉“貪嗔癡慢疑”這“五毒”,不被名利富貴等物欲所動心,將堅定的正念、正信堅持下去。

只要一心一意地發(fā)善心,做善事,正的念頭出現(xiàn)在前,那么邪惡的念頭,自然就污染不上我們的心靈。即便是有過錯,有過失,只要發(fā)心發(fā)愿去用心改正,一樣能回歸自然,回歸到我們最真實最善良的一面。

三、虛心使人進步,謙虛是成功的助力器

“滿招損,謙受益”,這句訓誡一直成為世人的座右銘。在《了凡四訓》一書中,同樣闡釋了“謙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绊毷刮掖嫘闹菩校敛坏米镉谔斓毓砩?,而虛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時時憐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氣盈者,必非遠器,縱發(fā)亦無受用。稍有識見之士,必不忍自狹其量,而自拒其福也,況謙則受教有地,而取善無窮,尤修業(yè)者所必不可少者也?!边@是說,人若謙虛,神明相佑,人若驕滿,神明相拒。

如果說積善是自我的修行,專注于自身的話,那么,謙虛則是在人際關(guān)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態(tài)度。試想,一個不知道謙虛的人,是多么魯莽和無知啊!“無知者無畏”,不知謙虛的人肯定能捅出大漏子,后悔莫及?!兑捉?jīng)》謙卦上說:天的道理,不論什么,凡是驕傲自滿的,就要使他虧損,而謙虛的就讓他得到益處。地的道理,不論什么,凡是驕傲自滿的,也要使他改變,不能讓他永遠滿足;而謙虛的要使他滋潤不枯,就像低的地方,流水經(jīng)過,必定會充滿了他的缺陷。鬼神的道理,凡是驕傲自滿的,就要使他受害,謙虛的便使他受福。人的道理,都是厭惡驕傲自滿的人,而喜歡謙虛的人。

由此來看,不論是天、地、鬼、神,還是人,都應(yīng)該注重謙虛的效用,不能熟視無睹,一味自滿。因為謙虛,我們能放開心胸,接納他人,贏得更多的機遇;因為謙虛,我們能反躬內(nèi)省,及時發(fā)現(xiàn)弊病,極力改過,贏得新的生命;因為謙虛,我們能營造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氛圍,獲得更多的青睞和賞識,助力于成功……

縱覽《了凡四訓》一書,才發(fā)覺它不僅包括待人接物的技巧,也有安身立命的方法,還有應(yīng)對人生、處理情感、生活的策略,真不失為一本全面周到的佳作。相信各位朋友在反復品讀《了凡四訓》一書之后,定能走出生活與情感中的種.種陰霾,并能發(fā)無上慈悲心,成為生活中的強者,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當一個通情達理的智者。

了凡四訓讀后感范文

讀罷《了凡四訓》,我認為這本書主要解決了兩個問題,第一個是人的命運是否可以通過主觀的努力而改變,第二個則是如果可以改變的話則應(yīng)該采用怎樣的方式去改變他。

第一個問題讓我不禁聯(lián)想到了我初二的時候讀的歐亨利的一篇短篇小說,名字叫做《命運之路》,牧羊人翁大位為了追求詩人的夢想與心儀的姑娘而來到了人生的三岔路口,有三條道路可以供他選擇,他可以乖乖的回家,也可以去一個成就了無數(shù)詩人也毀滅了無數(shù)詩人的城市,還可以選擇左邊一條泥濘而未知的道路。他選擇了三條不同的道路,然而每次的道路走下去結(jié)果都是相同的命運:同一把刻著一個伯爵名字的手槍殺死了他。小時候只知道這是歐亨利慣常的調(diào)侃與幽默,可是讀了了凡先生的書,回想起這個略帶無厘頭的故事,我卻多體悟出一番況味。

了凡先生的生活何嘗不與翁大位的命運相似呢,他們的命運似乎早早的就被什么算定,以至于一切的選擇與改變好像都成為了徒勞的掙扎,人在生活的旅途中成為了傀儡,失去了自由,難免就會甘于沉淪。了凡先生在第一篇立命之學中就直指了一個問題,那便是人的命運真的是被注定的嗎,人的命運可能通過人的行為去改變嗎?如果一個人的行為是被注定的,那么他的命運也就是被決定了的,而一個人倘若可以用自己的行為去改變命運,而且那種行為的意愿來自自己而非其他,那么他的命運便決定于自己而非其他了。

從這個角度去思考,我們忽然間會發(fā)現(xiàn)佛教---------它也是貫穿了凡先生思想的宗教---------與其他很多宗教或者哲學觀點相比較,有一些不同之處,那便是自由意志論與決定論的界限貌似變得模糊不清,更接近一種相容論的主張了。

在其他人的哲學觀點中,比如斯賓諾莎,他雖然不承認自由意志的存在,認為自由意志只是人們認為自己的意志是自由的,實際上卻是被無數(shù)的條件一環(huán)一環(huán)所決定了的,但是實際上,他的唯理論在擺脫外在權(quán)威的意義上仍然是自由意志,人的意志、人的理性決定了道德,也決定了人的行為,外在的決定力量被大大的弱化。

康德則把自然的規(guī)律與自由的規(guī)律加以區(qū)分,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人的行為雖然受到了自然規(guī)律的影響,但是作為一個有尊嚴的人他有能力為自己建立一個自由的規(guī)律并且依照自由的規(guī)律去行動。

至于一些伊斯蘭教的觀點,他們則認為上帝是全知全能的,那么上帝當然可以全權(quán)的支配人的命運。人的活動,無論是精神上還是肉體上,都是被控制的,雖然這樣的觀點并不受到所有神學家的認同。

佛教則另辟蹊徑,他沒有執(zhí)著與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的爭辯上,普遍的因果論讓我們看到了決定論的影子,但是作惡與行善則完全是出于人自己的選擇,人做善事與種惡因斷然不會是被決定了的,這當然是一種自由的意志,而且這種自由意志所觸發(fā)出的行為將作為一種"因"起到改變命運的作用,我們看到,佛教實際上是提倡通過自由的意志來影響自身的命運,而反對那種完全的決定論。

因此,從了凡先生的命運中,我們看到,多做善事,種善因,可以改變命運,而且,"一息尚存,彌天之惡,猶可悔改","一念猛厲,可以滌百年之惡",了凡先生勸世行善,改變了自身的命運,可以說是佛教智慧的體現(xiàn)。

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則是了凡先生開出的改變命運的三劑良藥。

改過之法首先要端正改過的態(tài)度,所謂發(fā)恥心、發(fā)畏心、發(fā)勇心,然后要明白改過的方法,便是從事上改,從理上改,從心上改。恥心、畏心、勇心給我的觸動很大。

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只有有了恥心,才能夠主動的去反省自己的行為,然而曾幾何時我已經(jīng)將反省漸漸淡忘,以至于自己做了很多錯事,要別人的提醒才能夠自知,別人指出的錯誤畢竟有限,那些我茫然不自知的錯誤又何止千萬,對錯誤不自知,以為自己做的問心無愧,實際上卻是一點一點的墮落,這些錯誤,可能就是我煩惱的根源,可能就是我為人處世上的缺陷,任由這些錯誤存在,最后只會貽害自己。有時候我總覺得自己做的是對的,別人的處理方法或者一些行為我看不慣,然而我卻沒有認真想過,我的做法難道真的是合適的嗎,別人那么做是不是有他的道理,是不是更合乎人情,沒有思考這些,卻武斷的認為自己是正確的,想想這些,感覺自己有時候真的很鄙陋。

發(fā)畏心則是告訴我要有一顆虔敬之心,敬畏之心,也就是小時候父母經(jīng)常教導我的慎獨。的確,很多時候雖然并沒有人去監(jiān)督我,但是這不代表我可以為所欲為,了凡先生說,我們雖然"過在隱微",但是"天地實鑒",被人看破就會一文不值,我覺得倘若排除了鬼神的監(jiān)督,排除了別人發(fā)現(xiàn)的可能,這種畏心依然是必要的,因為如果在暗中做了那些錯事、惡事,即使不被發(fā)現(xiàn)、不會損及自己的陰德,但是必然會導致人的放縱與墮落,而這種放縱與墮落實際上更為可怕,很有可能有一日人會公然做那些他們習以為常的錯事,或者他的道德品質(zhì)會明顯下降,這樣,即使人們不知道你背后真的做了什么,從人的改變中我們一樣可以窺覷人的素養(yǎng)與品德的高下了。

發(fā)勇心則是教導我要當機立斷,改變以前的種.種不端,從現(xiàn)在開始,反省自己,用道德約束自己,不給錯誤以任何可乘之機,勇猛精進,過則無憚改。

至于改過的方法,我覺得我能夠從事理上認識到自己錯誤的原因,可是卻很難從心中抹去做錯事、做惡事的想法,明白了錯誤的根源,就會在做事之前用這些標準來評判這件事是否應(yīng)該去做,但是只有從心上改正,不起心動念,才能夠避免種下惡因。的確,當人的想法專心于善時,就不會有惡的念頭涌入,正如我們專心于學習,就不會有怠惰享樂的想法一樣,從心上去改過,應(yīng)該是我勇猛精進的方向。

第三篇積善之方,則用十個小故事,告訴我們積善能夠改變命運的道理,了凡先生很強調(diào)的兩點就是積善要出于至誠之心出于利他之心,否則就是假善、小善。是非、端曲、半滿皆源于存心的不同。"隨緣濟眾,其類至繁,約言其綱,大約有十",我覺得這十點綱要中最為重要的莫過于"愛敬存心",心中不存愛敬,其他的行為則非出于真誠,自然將是一文不值的。"萬品不齊,皆吾同胞,皆吾一體",我們都應(yīng)該心存愛敬,了凡先生說"愛敬眾人,即是愛敬圣賢,能通眾人之志,才能通圣人之志",的確,圣人、先賢可能已經(jīng)不在世上,不可能通過圣人先賢本身去愛敬當今世人,但是我們應(yīng)該代圣人立言,踐行圣人之志,來幫助、愛敬萬物,通過自己的行動把圣人的愛傳播給世人,這樣既是我們愛敬了世人,同樣也是圣人愛敬了世人,這樣才是"為圣人而安之矣"的真諦。

第四篇謙德之效的內(nèi)涵則顯得更為明了了,"滿招損,謙受益",生活中我們的行為太滿,我們的欲望太滿,我們的態(tài)度太滿,我們的心太滿,這恰恰是西方文化入侵的結(jié)果。資本的本性便是去創(chuàng)造新的資本,便是去實現(xiàn)利益的最大,所以說建立在資本上的文化必定是一種滿的文化,而這也是現(xiàn)代社會浮躁不安的根源所在。追名逐利,無非是為了滿足自己,但是我要時刻的提醒自己學問上要虛懷若谷,認識到自己的鄙薄;處世上要禮讓三分,得饒人處且饒人;精神上也要保持一種永不滿足的精進之心,不斷完善自己,做到更好。謙,是虧,但也是得,關(guān)鍵看自己的態(tài)度與努力。

了凡先生用一本《了凡四訓》告訴世人,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改變的方法就是要多積善行,多培養(yǎng)善德。真的很感謝老師向我們推薦了這本書,了凡先生的每句話都是在鞭策我,提醒我要時刻的反思自己,常在有時思無時,莫在無時思有時,發(fā)恥心、畏心、勇心,多行善事,多積德行,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了凡先生的每句話,放在今天來看,也無不是對于浮躁的現(xiàn)代人的諷刺與警戒,我會把這本書推薦給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能夠聽到了凡先生的諄諄教誨,戒驕戒躁,多行善事,砥礪德行,讓我們這個社會會更友愛,更和諧。

了凡四訓讀后感精選4篇相關(guān)文章:

了凡四訓讀后感精選4篇

了凡四訓讀后感5篇

了凡四訓讀后感1000字范文5篇

了凡四訓讀后感范文4篇

了凡四訓讀后感優(yōu)秀作文5篇

了凡四訓讀后感范文5篇

《了凡四訓》讀后感范文5篇

了凡四訓讀后感范文1500字5篇

關(guān)于了凡四訓讀后感5篇

了凡四訓讀后感1000字作文5篇

了凡四訓讀后感精選4篇

《了凡四訓》共分為四個部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雖然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深刻,內(nèi)涵豐富,兼融儒道佛三家思想,體現(xiàn)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深邃與渾厚。下面是學習啦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91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