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是什么意思
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是什么意思
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的意思是:
姜太公:姜尚,字子牙,西周初年幫助武王伐紂的功臣。比喻心甘情愿地上當。
用法:作賓語、分句;比喻心甘情愿地上當
相近詞:心甘情愿
同韻詞:百歲千秋、萬古千秋、雨散云收、見好就收、一葉扁舟、山梁之秋、呶呶不休、騎馬乘舟、微顯闡幽、豆分瓜剖
示例:清·邗上蒙人《風月夢》第十回:“我是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賈老爺若是愛厚我,我就不留他,他也不走;若是不愛厚我,我就再留他些,他也不在這里。”
林語堂《蘇東坡傳》第六章:“據(jù)傳說他[姜太公]心腸好人公正,魚若從水中跳出三尺吞他的餌,那是魚自己的過錯。普通說‘~’便是此意。 ”
典故
姜太公又稱姜尚,字子牙,東海上人。他是周傾商克殷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tǒng)帥和西周的開國元勛,是齊國的締造者、齊文化的創(chuàng)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杰出的韜略家、軍事家和政治家,被稱為“周師齊祖”“百家宗師”,在中國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姜尚出身低微,前半生可以說是漂泊不定、困頓不堪,但是他卻滿腹經(jīng)綸、壯志凌云,深信自己能干一番事業(yè)。聽說西伯姬昌尊賢納士、廣施仁政,年逾七旬的他便千里迢迢投奔西歧。但是來到西歧后,他不是迫不及待地前去毛遂自薦,而是來到渭水北岸的磻溪(今陜西寶雞市陳倉區(qū)磻溪鎮(zhèn))住了下來。此后,他每日垂釣于渭水之上,等待圣明君主的到來。
姜尚的釣法奇特,短干長線,線系竹鉤,不用誘餌之食,釣桿也不垂到水里,離水面有三尺高,并且一邊釣魚一邊自言自語,“姜尚釣魚,愿者上鉤。”一個叫武吉的樵夫,看到姜子牙不掛魚餌的直魚鉤,嘲諷道:“像你這樣釣魚,別說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釣不到一條魚。”姜尚說:“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魚不是大丈夫所為,我寧愿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魚鉤不是為了釣魚,而是要釣王與侯。”
后來,他果然釣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興周伐紂迫切需要人才,得知年已古稀的姜尚很有才干,他齋食三日,沐浴整衣,抬著聘禮,親自前往磻溪應聘,并封姜尚為相。姜尚輔佐文王,興邦立國,幫助姬昌之子周武王姬發(fā),滅掉了商朝。自己也被武王封于齊地,實現(xiàn)了建功立業(yè)的愿望。姜子牙釣出的可謂是一條“王候大魚”。
成語“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便源于此。
成語故事
商紂王在位期間,有個人名叫姜尚,字子牙。他飽讀詩書,滿腹經(jīng)綸,精通兵法戰(zhàn)略,胸懷壯志凌云。他曾去殷商都城朝歌求做官沒 成功。
姜子牙聽說西伯侯姬昌招賢納士、廣施仁政,年逾七旬的他便千里 迢迢來到西歧。到達西歧后,他沒有前去毛遂自薦,而是輾轉來到渭水 北岸住下。此后,他每天在渭水垂釣,等待姬昌的到來。
姜子牙釣魚的方法很奇特:魚竿短,魚線長,用直鉤,沒魚懼,釣 竿不放進水里,離水面有三尺高。他一邊釣魚一邊自言自語:“太公釣 魚,愿者上鉤。”
一個叫武吉的樵夫來到河邊,看到姜子牙用不掛魚餌的直魚鉤在水面上釣魚,便對他說:“像您這樣釣魚,就是一百年也釣不到一條魚。”
姜子牙說:“你不知道個中緣由,我不是為了釣到魚,而是為了釣王 與侯。”
后來,他果然釣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興周伐紂,迫切需要招攬人才,他斷定年逾古稀的姜子牙是棟梁之才。
于是,他齋食三日,沐浴更 衣,帶著厚禮,親自前往聘請姜子牙。姜子牙輔佐周文王興邦立國,后 又輔助周武王姬發(fā)滅掉了商。姜子牙被武王封于齊地,實現(xiàn)了建功立業(yè)的愿望。
成語啟示
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的成語訴我們要使別人臣服自己,首先必須提升自己,使自己具有很強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有才能的人來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