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陰簡介及歷史傳說
燭陰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鐘山山神,身長千里,通體赤紅,居住于章尾山,燭龍有一子名為“鼓”,被處死于鐘山之東。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燭陰的傳說故事,供大家參考。
一、燭陰基本介紹
現(xiàn)代人在洪荒流小說中杜撰了燭龍創(chuàng)世的說法,更有甚者還無端的將燭龍吹噓成了盤古的身體部位 。實際上燭龍作為四大神龍之一,地位最高也僅僅是等同太陽,見于元初《說郛》“燭龍即日之名”,在這一等同太陽的說法里燭龍還是《山海經(jīng)》里噎鳴、石夷、鹓等神人的下屬,燭龍睜眼閉眼變換晝夜都是身不由己,聽命于噎鳴等神,遠不及青龍、應龍于古籍創(chuàng)世五億天地、一怒而滅世。
除卻燭龍等同太陽的說法外,燭龍還有執(zhí)炬、銜燭、銜火精,分別照亮幽都、無日之國的版本。在這些版本里燭龍的能力全部來自于炬、燭、火精,所照明范圍也僅限幽都或無日之國,同時燭龍又成了無名神人、應龍的從屬,就連燭龍賴以逞威的“炬”也都源于無名神人所賜。據(jù)漢代王逸于《楚辭章句》中考證無日之國即“幽都”,唐代王勃也曾稱“燭龍避堯日于幽都”。
燭龍除了躲避堯日,還有見星則懼的記載。《景星賦》載“癸丑之秋,有星麗天……燭龍不敢張炬”。
燭龍不僅在《后漢書》:“征燭龍令執(zhí)炬兮,過鐘山而中休”奉無名神人之令執(zhí)炬,還有更多職責,南朝王融稱:“仙者駕御所至,燭龍為之引導”,甚至還有《使琉球錄》記聞曰“仙瀛……長照燭龍膏”,認為仙島瀛洲用燭龍的脂膏照明。
二、燭陰概述
《后漢書》中云:“征燭龍令執(zhí)炬兮,過鐘山而中休”,燭龍被神人征召,要手執(zhí)火炬,直到到了鐘山,才能稍作休息 [13] 。唐代李賢注解到:“燭龍,北方之神也,經(jīng)曰:西北海之外有神,人面蛇身而赤其眼,及視乃明,不食不寢,是燭九陰,是謂燭龍炬,可以照明”,直接將燭龍視作與火炬一體,稱作“燭龍炬 ”。
但被神人征召的燭龍,卻又因畏懼“景星”、“堯日”,而數(shù)次怠慢“執(zhí)炬”的職責,唐代王勃就曾稱:“燭龍避堯日于幽都”?!毒靶琴x》也有載:“癸丑之秋,有星麗天……燭龍不敢張炬”。
山海經(jīng)中的燭龍
《使琉球錄》所記聞:“仙瀛……長照燭龍膏”,或許就正是神人對燭龍的懲罰。袁珂曾推測說《玄中記》載:“北方有鐘山焉,山上有石首如人首”中的石首,即燭龍所化,但也并無證據(jù)可以斷論。
《山海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有女和月母之國。有人名曰鹓……是處東極隅以止日月,使無相閑出沒,司其短長”,通常認為鹓即五鳳之一的鹓雛,與《大荒西經(jīng)》:“有人名曰石夷……處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長短”,共同司掌晝夜的長短,使日月不得有空閑,倘若燭龍等同太陽,則燭龍除了無名神人征召執(zhí)炬,應龍掌管燭龍所處天門外,于《山海經(jīng)》中也有著至少三位上司。
《大荒西經(jīng)》更有:“顓頊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獻上天,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處于西極,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章太炎與袁珂皆認為噎即噎鳴,《海內(nèi)經(jīng)》:"后土生噎鳴,噎鳴生歲十有二",“常羲生月十有二”相似。
處東極隅、西北隅司掌白晝、黑夜時間長短的鹓與石夷,以及總司日月星辰,生歲十有二的顓頊之后——噎、噎鳴,可以說是燭龍的上司和主人了。
三、燭陰歷史傳說
燭龍之說的由來,諸多古人都曾給出過自己的解釋,《楚辭章句》說“無日之國,有龍銜燭而照之也”,《山海經(jīng)校注》:“炬,可以照明,為燭”、“燭照九陰之幽隱,燭龍之稱燭陰,蓋以此矣”。而《山海經(jīng)注》說“燭九陰”意為“燭照九幽之處”,并非燭龍的名字
燭陰簡介及歷史傳說相關(guān)文章:
★ 風伯歷史傳說故事
★ 金童歷史傳說故事
★ 神荼歷史傳說故事
★ 畢方歷史傳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