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歷史的古代中國俗語合集
反映人民生活經(jīng)驗和愿望。俗語,也稱常言,俗話,這三者是同義詞。俗語一詞,已經(jīng)普遍用作語言學的術(shù)語;常言一詞,帶有文言的色彩;俗話一詞,則有口語的氣息。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關(guān)于古代俗語合集,歡迎大家閱讀.
1、有眼不識泰山
“有眼不識泰山”作為一個成語,常常用來表示自己的見識太少,有名望的人在自己眼前也認不出來。但是這個泰山可不是指的五岳泰山,它其實指的是一個叫泰山的人,關(guān)于這句俗語的來源,倒是一個很有趣的故事。
話說木匠的祖師爺是魯班,手藝巧奪天工,非常高明。傳說他曾用木頭做成飛鳥,在天上飛三天三夜都不下來。可就是這樣一位高人,也有看走眼的時候。魯班招了很多徒弟,為了維護班門的聲譽,他定期會考察淘汰一些人,其中有個叫泰山的,看上去笨笨的,來了一段時間,手藝也沒有什么長進,于是魯班將他掃地出門。幾年以后,魯班在街上閑逛,忽然發(fā)現(xiàn)許多做工精良的家具,做得惟妙惟肖,很受人們歡迎。魯班想這人是誰啊,這么厲害,有人在一旁告訴他:“就是你的徒弟泰山啊。”魯班不由感慨地說:“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啊!”
2、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原為“嫁乞隨乞,嫁叟隨叟”。意思是一個女人即使嫁給乞丐或者是年齡大的人也要隨其生活一輩子。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一俗語轉(zhuǎn)音成雞和狗了。
3、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皮匠”實際上是“裨將”的諧音,“裨將”在古代是指副將,原意是指三個副將的智慧合起來能頂一個諸葛亮。流傳中,人們將“裨將”說成了“皮匠”。
4、不見棺材不落淚
本是“不見親棺不落淚”,并不是見了任何棺材都落淚。訛變?yōu)椤安灰姽撞牟宦錅I”,如果不管誰的棺材,只要見到就落淚,那就有點莫名其妙了。
5、不到黃河心不死
本是“不到烏江心不死”。烏江,項羽自刎的地方。烏江訛變成黃河,真是讓人無從解釋了。
6、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費鞋。因為四川話管鞋叫孩子。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
7、狗屁不通
這個成語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沒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頭來散發(fā)體內(nèi)的燥熱?!肮菲げ煌ā本褪侵腹返纳眢w這個特點?!捌ā笔俏蹪岬南笳?,對于文理不通的東西,以屁來喻。此屬諧音訛傳。
8、王八蛋
這是民間的一句罵人話。實際上,這句話的原來面目是“忘八端”。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記了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來卻被訛變成“王八蛋”了。
9、倒楣
“倒楣”一詞本是江浙一帶的方言,指事不順利或運氣差。大約在明朝末年,那時“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嚴重限制了知識分子聰明才智的發(fā)揮,加之考場舞弊之風甚盛,所以一般的讀書人要想中舉是極為不易的。為了求個吉利,舉子們在臨考之前一般都要在自家門前豎起一根旗桿,當?shù)厝朔Q之為“楣”。考中了,旗桿照豎不誤,考不中就把旗桿撤去,叫做“倒楣”。
10、吹牛皮
用“吹?!毙稳菡f大話,意思非常明白。那為什么不用“吹豬”、“吹羊”來形容呢?從前殺豬宰羊,血放完了以后,屠夫會在豬羊的腿上靠近蹄子處割開一個小口,用一根鐵條插進去捅一捅,然后用竹管使勁往里吹氣,直到豬羊全身都膨脹起來。這樣,剝皮的時候就會很方便,用刀輕輕一拉,皮就會自己裂開。這叫“吹豬”或“吹羊”。如果用這種方法對付牛,就叫“吹?!?。
“吹牛皮”這一俗語,來源于陜甘寧和內(nèi)蒙古一帶。以前,這些地方的人過河,靠的是皮筏子。當?shù)厝擞谜谎蚱窀善嵘嫌推幔瞪蠚馐顾钠饋?,再把幾只羊皮扎在一起,就可以渡河了。把小筏子連在一起,可以成為大筏子,大筏子連在一起,可以承載千斤重物過河。羊皮筏子較小,人們常用嘴把它吹鼓起來。有個人說他不僅會吹羊皮筏,而且還能吹起牛皮筏來,后來有人真的將牛皮拿給那人去吹,因牛皮太大,那人怎么吹也吹不起來。從那以后,人們就用“吹牛皮”來形容愛說大話的人。
11、無商不奸
“無商不奸”是后人杜撰的,原意為“無商不尖”?!盁o商不尖”,出典為舊時買米以升斗作量器,故有“升斗小民”之說。賣家在量米時會以一把紅木戒尺之類削平升斗內(nèi)隆起的米,以保證分量準足。銀貨兩訖成交之后,商家會另外在米筐里氽點米加在米斗上,如是已抹平的米表面便會鼓成一撮“尖頭”。量好米再加點添點,已成習俗,即凡是做生意,總給客人一點添頭。這是老派生意人一種生意噱頭,這一小撮“添頭”,很讓客人接受,故有“無商不尖”之說?!盁o商不尖”還體現(xiàn)在去布莊扯布,“足尺放三”、“加三放尺”;拷油拷酒都有點添頭。
客觀來講,商業(yè)是一種交易行為,商人的精明往往給消費者一種“奸詐”的印象。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法律不健全,制度不規(guī)范,尤其是從業(yè)者的職業(yè)道德和素質(zhì)低下、誠信缺失、唯利是圖,造成擾亂市場的行為頻頻發(fā)生,因此更加印證了“無商不奸”的說法。
12、十八年后又是一條好漢
古人受佛教影響,相信靈魂不死,并會在人世間轉(zhuǎn)生輪回。十八年后又是一條好漢就是說,現(xiàn)在死了不要緊,轉(zhuǎn)世投胎后,過十八年長成人了又是一條好漢。
也許這句話是從佛教中傳出來的吧。
13、八拜之交
八拜是方位,即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表示無論何地我們都生死與共,也有向古代八個結(jié)拜兄弟學習的意思。
羊角哀 左白桃——生死之交
于伯牙 鐘子期——知音之交
廉 頗 藺向如——負荊之交
孟 良 焦 贊——永伴之交
劉 備關(guān)羽 張飛——桃園之交
管 仲 鮑叔牙——同命之交
忽 子 公子壽——患難之交
程 櫻 公孫杵臼——拖孤之交
14、丑八怪
“丑八怪”用以形容外貌丑陋的人。它來源于“揚州八怪”。
揚州八怪指的是趣味相投、畫風相似的一批人,他們是:李蟮、汪士慎、高翔、金農(nóng)、鄭燮、黃慎、李方膺、羅聘、高鳳翰、華巖、閔貞、邊壽民、陳撰、楊法、李勉等諸人。(在中文里“八”往往用作虛數(shù)詞,表示數(shù)量多,并不意味“揚州八怪”只有八個人。)其中尤以鄭燮、金農(nóng)、汪士慎更著名。這些人在當時所謂的正統(tǒng)畫派眼里,一是做人不合時宜、我行我素;二是作畫我從我法、推陳出新。所以被篾成為“丑八怪”。然而,他們的怪異又入情入理,很被廣大百姓喜愛,因此,一方面被主流畫家和上層社會所攻擊、不容,一方面又深受大眾喜愛,名氣大振。
15、六圣
史圣:西漢歷史學家司馬遷,自幼讀書,博文強識,著有《史記》,他被后人稱為“史圣”。
草圣:人稱漢朝書法家張芝是“草圣”,他擅長草書,對章草(舊隸的草體)造詣更深。
醫(yī)圣:漢未時期著名醫(yī)學家張仲景,勤奮學習古人治病經(jīng)驗,寫出著名的《傷寒雜病論》一書,這本書被后代醫(yī)學家視為必讀經(jīng)典,張仲景也就成了“醫(yī)圣”。
書圣:東晉王羲之的書法“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稱他為書圣,當之無愧。
畫圣:被尊稱為“畫圣”的吳道子,是唐代著名畫家,他最擅長人物畫,他筆下的人物栩栩如生。
詩圣:唐代偉大詩人杜甫,一生寫下了大量現(xiàn)實主義詩篇,代表作品是“三吏”、“三別”。他被世人稱為詩圣。
另一些稱謂:
酒圣:杜康,即少康。傳說為酒的發(fā)明者。
文圣:孔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的創(chuàng)始人。
武圣:關(guān)羽,字云長,東漢末期蜀國大將,重義氣,精武藝,后人稱其為“關(guān)圣”、“關(guān)帝”。
茶圣:陸羽,唐朝人,以嗜茶著名,著有《茶經(jīng)》三卷。
16、二百五
國人常把傻瓜或說話不正經(jīng)、辦事不認真、處事隨便、好出洋相的人叫做“二百五”。據(jù)考證,大致有以下幾個可能的來源:
版本一:戰(zhàn)國時期,有個歷史人物叫蘇秦,是個縱橫家.他說服韓、魏、趙、齊、燕、楚六國聯(lián)合起來,結(jié)成同盟,對付共同的敵人——秦國,從而受到了大國君王的賞識,被封為丞相,史稱“六國封相”。
正當蘇秦在齊國積極效力的時候,遇上了刺客.蘇秦被當胸刺了一劍,當天晚上,就不治身亡了.齊王聽到這個消息,非常生氣,立即下令捉拿兇手??墒谴炭鸵烟拥脽o影無蹤,到哪里去捉呢?
齊王靈機一動,想出了“引蛇出洞”的妙計.他下令把蘇秦的頭割下來,還讓人用鞭子抽打他的尸體,弄得滿頭滿臉都是血.然后把血淋淋的人頭懸掛在城門口,張貼出黃榜,上面寫著:“蘇秦是個大內(nèi)奸,死有余辜.齊王一直想殺了他,卻沒想到什么好的辦法.今幸有義士為民除害,大快人心.齊王下旨重賞,獎勵黃金千兩,請義士來領(lǐng)賞?!?/p>
此榜一出,果然有人上了鉤.竟有四人前來領(lǐng)賞,而且他們都一口咬定:蘇秦是自己殺的。
于是士兵把他們“請”到齊王跟前.齊王見到他們四個人,恨得咬牙切齒.可他還是煞有介事地問:“這一千兩黃金,你們四個人怎么個分法?”
這四個人不知道中了計,還高興得立即回答說:“這好辦,1000÷4=250,每人二百五。齊王一聽他們還樂滋滋地想著賞金,拍案大怒:“把這四個二百五推出去斬了!”這四個人就成了替死鬼被殺了.而真正的刺客,據(jù)說是秦國派來的殺手,早就逃回秦國去了。
從此民間便留下了二百五的說法,人們常用它來形容傻瓜、笨蛋。
版本二:源于唐朝故事。唐朝的長安“市長”京兆尹權(quán)勢很大,出巡時有龐大的儀仗隊伍。在最前開路的小吏官名叫“喝道伍佰”,他手拿一根長竿趕開路人。后來,喝道伍佰增為二人,但長安群眾并沒有以兩個伍佰稱他們,反而說他們是共稱伍佰,于是每人就被稱為二百五,又因為他們每人手中持一長竿,所以又稱他們?yōu)槎捵?。這說明了長安群眾對作威作福的官吏的反感。流傳至今,二百五與二稈子都成了莽撞、無禮、粗魯之人的代名詞。
版本三:源于民間傳說。從前有一個秀才,為了考取功名廢寢忘食、發(fā)奮苦讀,可是終其一生都不曾中舉,連兒子都沒有生。到了晚年,老秀才終于心灰意冷淡泊名利了,反而喜得貴子,添得雙丁。秀才回想一生成敗,不由得感慨萬千,于是給兩個兒子起名:一個叫做成事,一個叫做敗事。從此秀才在家閉門課子,日子過得其樂融融。一天,秀才吩咐妻子道:“我要去集市上逛逛,你在家督促二子寫字,大兒子寫三百,小兒子寫二百。”秀才趕集回來之后詢問二子在家用功如何,老妻回答道:“寫是寫了,不過成事不足,敗事有余,兩個都是二百五!”
版本四:源于推牌九。牌九系一種賭具,其中有“二板”(四個點)和“么五”(六個點)兩張牌,這兩張牌配在一起就是十個點,在推牌九這一賭博活動中,被稱為“斃十”。它在牌九里是最小的點,誰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后來人們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簡稱)這個詞來戲稱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時間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在香港,習慣上又稱為“二五仔”。
版本五:據(jù)某中學語文書記載,古代人用銀子按兩劃分,一般五百兩是個整數(shù)單位,用紙包好,當時包五百兩是為“一封”,而二百五十兩就是“半封”銀子,因為跟“半瘋”諧音,所以后來人們也把瘋瘋癲癲的人做“二百五”。
版本六:從前有一個傻瓜,家道中落。有一天他去賣傳家至寶,寶物上寫“賣盡二百五十八兩”,結(jié)果他賣的時候有人和他討價還價,硬是只給250,他想250就250,于是賣得金子250兩,很多人笑話他少要了8兩金子,笨蛋一個。從那以后人們就把做事糊涂的人稱為二百五。
17、半吊子
半吊子、二百五流行甚廣的俗語。常指那些憨傻、缺心眼或行為魯莽之人。那么,為什么稱這些人半吊子、二百五呢?
原來這種詼諧的稱謂與古錢幣有關(guān)。古錢幣外園中間有方孔,曰“孔方兄”。古人為了便于數(shù)錢、付錢和攜帶方便,就用繩子從孔中把錢串起來,一千枚為一貫,后來叫一串,到了清朝,一串又稱一吊。一千枚錢稱一吊,一枚錢又稱一個子,那么五百錢就是半吊子,用半吊不夠一吊的數(shù),比喻心眼不夠數(shù)。五百即半吊,半吊的一半是二百五,比喻心眼更不夠數(shù)。所以一般人都很忌諱二百五這個數(shù),如商品價格應(yīng)為250的,標價249或251也不標250,發(fā)補助該發(fā)250的,發(fā)260也不發(fā)250等等。
由此可見,半吊子、二百五都是從錢引出來的,用來嘲諷那些智商低、行為魯莽做錯事的人。如某某半吊子,誰做了不應(yīng)該做的事就:“你二百五呀!”等等。
18、店小二
“店小二”是指古時候飯店、旅店里的服務(wù)員。那么,為什么要稱他們?yōu)椤暗晷《蹦?
在舊社會,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普通老百姓一般是沒有名字的,只有上了學才有學名,一旦做了官也就有了官名。但是,普通百姓家能夠上學或當官的只是極少數(shù),絕大多數(shù)沒有這個機會。因此,他們的名字多是用行輩或者父母年齡合算一個數(shù)目作為稱呼。如明代常遇春的曾祖父叫“五四”,二哥叫“重六”,三哥叫“重七”,他本人叫“重八”。
古代酒店或旅店里的服務(wù)員,很顯然都是老百姓,所以,人們也要給他們?nèi)∫粋€數(shù)目符號用來稱呼。當家老板是理所當然的“店老大”,這些服務(wù)員也就隨之被人們稱之為:“店小二”了。
19、五子登科
來歷之一:五子登科講的是一個證明因果報應(yīng)、勸世勵俗的故事:
五代后晉時幽州有個叫竇禹鈞的人,因為幽州屬燕,又叫燕山。他是一個自幼喪父的孤兒,賴母親撫養(yǎng)長大,事母很孝順,對于母親的話,從來不敢違逆。在那個時代的人,多數(shù)在二十歲左右就結(jié)婚,所以如果到了三十歲還沒有兒子,就會感覺到“無后為大”的憂慮??墒怯礅x到了三十余歲,膝下猶虛,正在愁眉不展的時候,忽然有一天夜間,做了一個夢,夢見他已故的祖父對他說:“禹鈞!你前生的惡業(yè)很重,所以你今生的命運,不僅沒有兒子,并且壽命也很短促,我親愛的孫兒,希望你及早回心向善,努力多做救人濟世的善事,或許可以轉(zhuǎn)變業(yè)力,挽回命運。”他一覺醒來,把夢中祖父的話,一一銘記于心,從此立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竇家有一仆人,盜用了禹鈞二萬銀錢,恐怕給主人發(fā)覺,就寫了一張債券,系在自己小女的臂上,券上寫明:“永賣此女,償所負錢。”仆人從此遠逃他鄉(xiāng)。禹鈞發(fā)覺了這件事,把仆人所寫的債券焚毀,并且對仆人的女兒撫養(yǎng)得很好,那女兒長大后,禹鈞還替她備了嫁妝,嫁了一位美滿的賢婿。
有一年新年的元旦,禹鈞到延慶寺去拜佛,在寺中大雄寶殿的拜墊旁,拾到了白銀二百兩,黃金三十兩,他想一定是拜佛人的遺失物,就在寺中守候失主。等候了半天,果然看到一個哭哭啼啼而自言自語的人,禹鈞問他何故哭泣,那人說:“我父親給綁匪擄去,將被處死,我好不容易向親友們東借西湊,得到白銀二百兩,黃金三十兩,預(yù)備把這筆金銀贖回我父親的死。哪知我一摸錢袋,黃金白銀都沒有了,這樣我的父親就難免一死,剛才我到這里來進香拜佛,不知是否遺失在寺中?!庇礅x知道那人是失主不誤,就將黃金白銀如數(shù)歸還,并且還贈給他一筆路費,失主歡天喜地的道謝而去。
竇先生一生做的好事很多,例如親友中有喪事無錢買棺者,他出錢買棺葬殮;有家貧子女無法婚嫁者,他出資助其婚嫁,使外無曠夫,內(nèi)無怨女。對于貧困得無法生活的人,他借錢給他們,使他們有做生意的資本,因此各地的窮人,由他幫助而得以維持生活的,不可勝數(shù)。他為了要救苦濟人,所以自己的生活很儉樸,絲毫不肯浪費,每年量一歲的收入,除了供給家庭的必要生活費用外,都作救苦濟急之用。他還建立書院四十間,聚書數(shù)千卷,禮聘品學兼優(yōu)的老師,教育青年,對于無錢的貧苦子弟,代為繳納學費,先后造就了很多學問高深的優(yōu)秀人才。
有一天,竇先生又做了一個夢,夢見祖父對他說:“你多年以來,做了不少的善事,上天因為你陰德很大,給你延壽三紀,并且賜給你五個貴子,來日都很顯達,你將來壽終之后,可上升天堂?!弊娓刚f完以后,又繼續(xù)諄諄的對他叮囑:“因果的道理,確實而無虛妄。善惡的報應(yīng),或見于現(xiàn)世,或報于來世,或影響子孫。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絕對沒有疑問的?!?/p>
從此以后,竇先生更加努力修身積德,后來果然生了五個兒子。因為他家教很嚴,所以兒子們都很循規(guī)蹈矩,和睦雍熙,滿門孝順。五個兒子都先后中了進士,大兒子竇儀,官至尚書,次兒竇儼,位至翰林學士,三兒竇偁,官參知政事,四兒竇侃,任起居郎,五兒竇僖,位左補闕,還有八個孫子,也都很貴顯。當時侍郎馮道贈詩一首云:“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樁一株老,丹桂五枝芳?!碑敃r的士紳人家紛紛傳誦,并且稱贊竇家五子為“竇氏五龍”。竇禹鈞本人,也做到諫議大夫的官職,享壽八十二歲,臨終前預(yù)知時至,向親友告別,沐浴更衣,談笑而卒。
善惡的報應(yīng),有的現(xiàn)世獲報,有的子孫獲報,有的來世獲報,雖有遲速的不同,但報應(yīng)不爽,是毫無疑問的,像竇禹鈞公,不僅現(xiàn)世獲享高壽厚祿,后代子孫昌盛顯達,且觀其臨終瑞相,亦可證明來世必能獲生善地。宋朝范文正公仲淹,曾將竇禹鈞的事跡,訓示其子孫,廣修善事,因而范公的后代,亦很昌盛發(fā)達??墒鞘廊酥じ]禹鈞事跡的很多,不止范文正公一人,但大多聞而不行,如入寶山空手回,豈不可惜!
《宋史·竇儀傳》記載:宋代竇禹鈞的五個兒子儀、儼、侃、偁、僖相繼及第,故稱“五子登科”。
《三字經(jīng)》也以“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的句子,歌頌此事。寄托了家人期望子弟都能像竇家五子那樣連袂獲取功名。體現(xiàn)了父母望子成龍,登科及第的,為國之棟梁的美好愿望。
20、身懷六甲
來歷之一:
為什么女人懷孕了叫身懷六甲?“身懷六甲”通俗來講,“古稱女子懷孕。傳說中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六個甲日,是上天創(chuàng)造萬物的日子,也是婦女最易受孕的日子,故稱女子懷孕為身懷六甲。”這是一些詞典中對于“身懷六甲”通俗的解釋。
要詳細地來解釋這個詞,確實很復雜。因為很少有人能搞明白天干地支不斷演變的過程。
甲 甲 甲 甲 甲 甲
寅 辰 午 申 戌 子
乙 乙 乙 乙 乙 乙
卯 巳 未 酉 亥 丑
丙 丙 丙 丙 丙 丙
辰 午 申 戌 子 寅
丁 丁 丁 丁 丁 丁
巳 未 酉 亥 丑 卯
戊 戊 戊 戊 戊 戊
戊 申 戌 子 寅 辰
己 己 己 己 己 己
未 酉 亥 丑 卯 巳
庚 庚 庚 庚 庚 庚
申 戌 子 寅 辰 午
辛 辛 辛 辛 辛 辛
酉 亥 丑 卯 巳 未
壬 壬 壬 壬 壬 壬
戌 子 寅 辰 午 申
癸 癸 癸 癸 癸 癸
亥 丑 卯 巳 未 酉
有人做出這樣的解釋,其中“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分別領(lǐng)起一豎行,稱為“六甲”,這是一個時間觀念。上面強調(diào)了一個五、六為變化之道的思想。在甲骨的刻辭中,前五甲所領(lǐng)豎行中,皆有子日,唯獨第六甲“甲寅”不含子日,所以《漢書》說:“日有六甲,辰有五子”,這樣就合于五六為變的趨勢了。變化帶來的是化生,古代傳說天帝造物,也當依循此理,所以六甲所代表的是一種演化趨勢。
“六甲”源自天干地支: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從表中可見,每一個天干都有六種配合,稱為六甲、六乙、六丙、六丁、六戊、六己、六庚、六辛、六壬、六癸。
“甲”屬木屬陽,為陽木。
“六丁六甲”:
六丁為陰神,“六甲”為陽神。六丁六甲放在一起,剛好是陰一半,陽一半。
六丁為陰神玉女、丁卯神司馬卿、丁已神崔巨卿、丁未神石叔通、丁酉神臧文公、丁亥神張文通、丁丑神趙子玉。六甲為陽神玉男、甲子神王文卿、甲戌神展子江、甲申神扈文長、甲午神衛(wèi)玉卿、甲辰神孟非卿、甲寅神明文章
“身懷六甲”可能是房中術(shù)和道教發(fā)展起來以后,人們求子說的祝福之語,類似中國人觀念中常有的“生個男娃”或“生兒子”好傳宗接代之類,希望懷個男嬰。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及語言的演變,這類“專指”就慢慢演變成“泛指”,懷孕也就通稱為“身懷六甲”了。
不過“《隋書·經(jīng)籍志三》中的《六甲貫胎書》。謂婦女身懷胎兒。傳說中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六個甲日,是上天創(chuàng)造萬物的日子,也是婦女最易受孕的日子。故稱女子懷孕為身懷六甲”這種說法也不能排除其正確性。
來歷之二:
因為六甲在古代是六十年的意思,身懷六甲很痛苦,就像過了六十年。
以前都是用天干與地支相配合來記錄年份的,如甲子、丙寅等。甲排天干的第一個,六十年里面有六個帶甲的年份,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六個甲日,所以六甲代表六十年。從前的人壽命都不長,一般也就五、六十歲,六甲過后人的一輩也就過得差不多了。懷孕叫身懷六甲喻意著孕婦肚中孕育著一個新的生命。
21、馬大哈
現(xiàn)在人們習慣上把工作上馬馬虎虎、生活上大大咧咧的人稱做“馬大哈”。那么,“馬大哈”又是什么人呢?
原來,“馬大哈”是風行于50年代時的相聲《買猴兒》中塑造的一個藝術(shù)形象。此人馬虎成性,有一次竟然把“到(天津)東北角買猴牌肥皂50箱”的通知,錯寫成了“到東北買猴兒50只”。結(jié)果,官僚主義和盲從作風助長了“馬大哈”的錯誤,致使采購員跑遍了大半個中國,掀起了一場買猴兒風波?!顿I猴兒》的成功使其成為著名相聲作家何遲的“內(nèi)部諷刺相聲”的代表作,“馬大哈”這一形象也由于具有廣泛而準確的概括意義,同中外文藝作品中的阿Q、堂吉訶德等典型形象一樣,成為現(xiàn)實生活中某種人的代名詞。
22、古人為啥將太監(jiān)稱作公公
太監(jiān)應(yīng)稱作“宮公”,就是被閹割的男人,受過宮刑,由于讀音相同而念成“公公”。
23、五音不全
來歷之一:
唱歌時,有人唱得不搭調(diào),常常走音,把握不住do、re、mi、fa、sol、la、ti七個音階,唱歌變成絕無優(yōu)美旋律可言的“念歌”或“喊歌”了。
明明是“七音”卻叫“五音”,是怎么回事呢?
這要說說“五音”概念。中國是個文明古國,音樂的發(fā)展也有悠久歷史,但古樂曲是五聲音階,同西方有別。如用西樂的七個音階對照一下的話,古中樂的“五音”相當于do、re、mi、sol、la少去了半音遞升的“fa”和“ti”。當然,古中樂的五音唱名,不可能同西樂的“哆、來、咪、索、拉”叫法一樣,唐代時用“合、四、乙、尺、工”;更古則用“宮、商、角、徵(讀zhǐ音)、羽”了。所以,如果我們稍加留意,正宗中國古樂曲,是沒有“發(fā)(fa)”和“稀(ti)”兩個音階的。比如,現(xiàn)在還時有聽到的江南小調(diào)《茉(蟹)莉(蟹)花》即是古曲之一,它全曲若用唱名哼出,只有“哆、來、咪、索、拉”,全無“發(fā)、稀”兩音;名古曲,岳飛詞的《滿江紅》亦然。
五音是中國古樂基本音階,故有“五音不全”成語了。
來歷之二:
《禮記》說:“聲成文謂之音。音之數(shù)五?!蔽逡簦侵笇m、商、角、征、羽五音。《律歷志》說;“宮者,中也,居中央暢四方,唱始施生為四聲之徑。商者,章也,物成事明也。角者,觸也,陽氣蠢動,萬物觸地而生也。征者,祉也,萬物大盛蕃祉也。羽者,宇也,物藏聚萃宇復之也?!边@是對五音其義的解釋,并從自然生化角度予以說明、從聽覺感覺來說。則是宮音渾厚較濁。長遠以聞;商音嘹亮高暢,激越而和;角音和而不戾,潤而不枯,征音焦烈燥恕。如火烈聲;羽音圓清急暢,條達暢意;五音又與五行有密切的聯(lián)系。
《樂緯》說“孔子曰;丘吹律定姓一言得上曰宮,三言得火口征,五言得水曰羽,七言得金日商,九言得木日角,此并是陽數(shù)?!眲t進一步明確了宮為土、征為火、羽為水、商為金、角為木的配比關(guān)系。
宋朝沈括說:“一律含五音,十二律納六十音也、尾氣始于東方而左行。音起于西方而右行,陰陽根錯而生變化、所謂氣始于東方者。四時始于木,右行傳于火,火傳于土,土傳于金,金傳于水、所謂音始于西方者,五音始于金,在旋傳于火,火傳于木,木傳于水。水傳于土?!睂嶋H上,五行是順四季之氣而生,五音剛逆五行之序而傳。相反相成,錯綜變化。
《蠡海集》說“萬物之所為以生者,必由氣。氣者何?金也。金受光順行則為五行立體,逆行則為五行之用。順行為五行之體者,金生火,水生木,木生火?;鹕?,冬至起歷元,自冬而春。春而夏,夏而長夏,長夏而歸于秋。返本歸原而收斂也。逆行為五行之用者。金出礦而從革。于火以成材,成材則為有生之用。然火非木不生,必循木以繼之,木必依水以滋榮,水必托上以止畜。故木而水,水而土,是則五行之類,土以定位?!边@是從取類比象的角度來說明五音逆行之因。
其實,五音逆行之理,是祖還易象之意,亦即先后天八卦之理、下面,可以從先天圖及后天圖中予以說明。
先天八卦圖中,乾兌居首屬金,次以離屬火。又次震巽屬木,又次之以坎屬水。終于艮坤屬土。為什么開始于金結(jié)束于土,是取乾始坤成之意。金取天之剛,土取地之柔,火附于天,水附于地,而未以生氣居中、所以五音逆五行本于先天八卦之序。
后天八卦圖中,也是乾居首而逆轉(zhuǎn),自韓兌之金旺于西方,次轉(zhuǎn)為離火旺于南方,又次轉(zhuǎn)為震巽之木旺于東方,再次轉(zhuǎn)為坎水旺于北方,而土旺于四季,所以退艮坤以后終、因此五音逆五行亦合于后天八卦之序。
24、“做東”的來歷
之一:
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結(jié)束19年的流亡生涯回國登基,想到曾逃亡到鄭國,鄭國對他極不友好,他就聯(lián)合秦國攻鄭。鄭國老臣游說秦國:如果秦國不打鄭國,把鄭國留著做秦國東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國向東用兵路經(jīng)鄭國時,鄭國像主人一樣,很好地接待秦國的兵將,做秦國的根據(jù)地。后世就把“東道主”作為了“主人”的代稱,請客叫“做東”,把房子的主人也叫作“房東”。
之二:
我國古代建造的房屋大都是坐北朝南的,有地位或富裕的人家,房子的正中是客廳,在廳中朝南放置兩個座位,一東一西。接待客人時,主人總是先把客人迎到西邊的座位上,然后才在東邊的座位上落座。
還有的人家更講究,他們在廳門上修東、西兩條并排的路,進廳門的臺階也分東、西兩處。迎接客人時,將客人引到西邊的道路,由西處的臺階進廳;主人則與客人并排走在東邊的道路上,由東邊的臺階走進客廳。
在我國一本古書《禮記》上,就寫明了這樣的規(guī)定:“主人就東階,客就西階?!彼灾魅擞直环Q為“東道主”或“東道”,簡稱為“東”,爭著做“主人”,當然就變成爭著“做東”啦。
25、“兩肋插刀”的典故
“為朋友兩肋插刀”,其來歷是秦叔寶為救朋友,染面涂須去登州冒充響馬,路過兩肋莊時,在岔道想起老母妻兒,猶豫片刻,一條路去歷城,一條路去登州,一條路回家門,最終還是為朋友,視死如歸去了登州,兩肋莊岔道體現(xiàn)出秦瓊的深重義氣,就被人們傳為“兩肋岔道,義氣千秋”,而今卻因誤傳成了在肋上插刀。
26、為什么舉白旗是代表投降
在一些用戰(zhàn)爭作為題材的影視片中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這種鏡頭:當陷于重圍走投無路的防衛(wèi)者覺得再繼續(xù)抵抗已沒有希望時,就打出白旗投降。
因此,人們一般把白旗認為是投降的標志。其實在戰(zhàn)爭法規(guī)嚴格意義上說,白旗只是要求暫時停戰(zhàn)的標志。
早在遠古時期,戰(zhàn)斗的雙方為了向?qū)Ψ奖硎菊勁械恼\意,通常借白色為象征,因此逐漸形成了一個習慣:白色旗幟表示要求休戰(zhàn)談判。在交戰(zhàn)的一方拿出白旗時,對方就知來意,下令停止任何進攻行動。握白旗的一方要派遣出軍使、號手、旗手與翻譯到對方指揮部說明條件與意圖。在軍使展示白旗起直到回到本方所必需的時間終止,他獲得不被侵犯的權(quán)利。
這種習慣幾千年來一直沿用下來,至今沒變。
27、“買東西”的來歷
在平時,經(jīng)常會聽到“買東西” 這三個字眼。這三個字是從東漢時期遺留下來的,因為在東漢時,商人們開店交易大多集中在東京洛陽和西京長安。人們到那兒去采購物品,就說“買東”、“買西”。時間一久,就統(tǒng)稱為“買東西” 了。
28、“壽比南山”的來歷
在給老年人祝壽時經(jīng)常會聽到“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這一句話,其中的“壽比南山”有什么含義?南山指的是山東的云門山,因在城南,所以稱作南山。這山上刻著一個大紅的“壽”字,字首直指云端,字腳踏在壁底。真是山象一個“壽”字, “壽”字是一座山。
29、“太太”的出處
周太王古公亶父有賢妃曰“太姜”,即季歷等三兄弟之母。太姜有美色,而且性情貞靜柔順,并且極有智慧。教導諸子,至于成人,從來沒有過失。古公謀事,必與太姜互相商量。隨便古公要遷徙到什么地方,她都不辭勞怨,順從追隨。由于太姜品德賢正,教子相夫有功,因此《史記·周本紀》稱她為“賢婦人”。
季歷即位,又娶有賢妃曰“太任”。史載,稱其端莊誠一,德行無缺失。及有身孕,即自開始胎教,所謂“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因此而生文王。
文王又有賢妃,曰“太姒”?!妒酚?middot;周本紀》說:“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薄读信畟鳌贩Q其“生十男,親自教誨。自少及長,未嘗見邪僻之事。文王繼而教之,卒成武王、周公之德?!?/p>
因此,后世尊稱別人的妻子叫“太太”,便是從周室有三位“太”字輩賢妻良母,母儀可風的典故而來,并非是隨隨便便的口頭語。
30、七情六欲
“七情”指的是——喜 怒 哀 懼 愛 惡 欲。中醫(yī)指的是——喜 怒 憂 思 悲 驚恐。
“六欲”指的是——生 死 耳 目 口 鼻。佛家指的是——色欲 形貌欲 威儀姿態(tài)欲 言語音聲欲 細華欲 人想欲。
31、胡說八道
原指“胡人”到內(nèi)地講解佛經(jīng)。胡:中國古代對西北部少數(shù)民族的稱呼。胡說∶胡人說講。八道:胡人講解佛經(jīng)八圣道。
而不信佛的人認為,胡人講解佛經(jīng)是說荒誕之言。故后世以胡說、胡說八道,一派胡言等詞語喻不可信。今泛指一切沒有根據(jù)的說法。
32、六親不認
當今“六親”泛指親屬。其實,歷史上“六親”有特定的內(nèi)容,其代表性的說法有三種:
一據(jù)《左傳》說,父子、兄弟、姑姐(父親的姐妹)、甥舅、婚媾(妻的家屬)及姻亞(夫的家屬)。
二據(jù)《老子》說,以父子、兄弟、夫婦為六親。
三據(jù)《漢書》說,以父、母、兄、弟、妻、子為六親。
后人比較贊同第三種說法,因為此說在血緣和婚姻關(guān)系中是最親近的。
33、五毒俱全
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種動物為五毒。
34、三長兩短
“三長兩短”通常用來指意外災(zāi)禍,民間多作“遇難”、“死亡”等諱詞。
“三長兩短”和以前的人死亡入棺木有關(guān)。棺木是用六片木材拼湊的。棺蓋、棺底、左梆、右梆這四片是長木材;前頭、后尾這兩片是方形的短木材。為什么不叫四長兩短?因為尸體入棺木后才上棺蓋,所以只稱三長?!叭L兩短”作為死的別稱流傳的范圍越來越寬廣,便由俗語轉(zhuǎn)為成語了。
35、十惡不赦
指罪大惡極,不可饒恕。魏晉南北朝時期,歷代都進行了法律法典的編纂,而在這些法律法典中,比較有影響的有魏時的《魏律》,北朝時的《齊律》,而后來據(jù)說的“十惡”最早也就出現(xiàn)在《齊律》中,當時稱為“重罪十條”。
“重罪十條”把這十條罪行稱為“十惡”,并且規(guī)定絕不赦免,到了隋唐就正式形成了“十惡不赦”的說法,所以說隋唐“十惡不赦”其實原來是出自于《齊律》的“重罪十條”。它的主要內(nèi)容有:
一、謀反。被視為十惡之首。
二、謀大逆。指毀壞皇家的宗廟、陵寢、宮殿的行為。
三、謀叛。謀叛是指叛逃到其它敵對國家。
四、惡逆。指打殺祖父母、父母以及姑、舅、叔等長輩和尊親。
五、不道。無道。
六、大不敬。偷盜皇帝祭祀的器具和皇帝的日常用品,偽造御用藥品以誤犯食禁。
七、不孝。指咒罵、控告以及不贍養(yǎng)自己的祖父母、父母。祖、父輩死后亡匿不舉哀,喪期嫁娶作樂。
八、不睦。不和好。
九、不義。指毆打、殺死長官(一般指州縣長官),丈夫死后不舉哀并作樂改嫁等。
十、內(nèi)亂。指與祖父、父親的妾通奸。
唐《永徽律》所列舉“十惡”與隋同。此后,除元代將“十惡”改為“諸惡”之外,明、清兩代均將“十惡”列入刑律名例篇。
相關(guān)文章:
1.最新常用俗語合集
具有歷史的古代中國俗語合集
上一篇:富有哲理的中國老話俗語合集
下一篇:2020年幽默的潮州俗語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