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耳鳴的原因及治療方法
耳鳴是累及聽覺系統(tǒng)的許多疾病不同病理變化的結果,病因復雜,機制不清,主要表現為無相應的外界聲源或電刺激,而主觀上在耳內或顱內有聲音感覺。接下來就和學習啦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左耳耳鳴的原因
1、工作壓力大:快節(jié)奏的生活,快節(jié)奏的步伐,但是有很多人趕不上這樣的步伐。工作壓力等等壓迫著人們的神經,精神壓力加大,變得經常性失眠,使得很多人患上了耳鳴。
2、愛挖耳朵:有外耳道炎的人耳朵會很癢,所以人們就會用手指去挖耳朵,還有的人喜歡掏耳朵,專家介紹,掏耳朵的次數不宜過多,否則很容易損傷耳朵內部組織。
3、噪音傷害:長時間接觸較大的聲音,如操作機械的作業(yè)員,或是瞬間巨響,如打靶,都會造成聽力受損,同時產生耳鳴,此時聽到耳鳴聲往往與受損的聽力頻率相同。
4、耳部疾病引起:如外耳疾?。和舛姥?、耵聹栓塞、外耳異物等,中耳的急慢性炎癥、鼓膜穿孔、耳硬化癥及內耳的美尼爾氏綜合癥、聽神經瘤,都能引起耳鳴。
左耳耳鳴怎么辦
1、帶助聽器。佩戴助聽器雖然可以暫時性的緩解耳鳴癥狀,但是特別不適合在夜間使用。因為助聽器能夠接收到外部的聲音,使外部聲音遮蓋住耳鳴聲,從而不會干擾到正常工作和生活。但是一到了寂靜的深夜,耳鳴聲還是存在的,影響正常休息。
2、從根源治療耳鳴,首先要找出導致耳鳴的原因,比如說藥物引起的耳鳴,必須及時停藥。長期工作在噪聲環(huán)境下的人,要采取具體的辦法進行噪聲的控制,避免影響加重。
3、用按壓頸總動脈方法緩解老年波動性耳鳴。耳鳴不僅僅只是耳部的疾病還有可能是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以及血管病造成的,治療時應該考慮到這些因素,從根本上患者病情,才能盡快解決耳鳴。
4、注意勞逸結合。如果長時間處于一個精神高度緊張,勞累的環(huán)境,也很容易導致耳鳴。此時應該注意勞逸結合,保持良好的生活心態(tài)和作息制度。飲食上多補充一些維生素和鋅,對于預防和緩解耳鳴都有一定的好處。
中醫(yī)治療耳鳴方法
1、補腎填精法
中醫(yī)認為腎與耳關系密切,腎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上通于腦,開竅于耳。
《靈樞·脈度篇》云:“腎氣通于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
內經: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上氣不充,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
《諸病源候論》:“勞動經血而氣血不足,宗脈則虛,隨脈入耳,與氣相擊,故為耳鳴”。
腎虛耳鳴多發(fā)于年逾4旬之人,多見于年老體弱或虛羸之人。
內經:“年四十,陰氣自半,起居衰矣”這與人體器官衰老、功能減退有關。
耳鳴多為耳聾先兆,《雜病源流犀燭·卷23》云:“耳鳴者,聾之漸也”。腎精不足,則耳竅失養(yǎng),輕則耳鳴,重則聽力下降甚至耳聾失聰。
此外兼有須發(fā)早白,腰膝酸軟,舌淡白,脈沉細無力。
治法補腎填精,方用耳聾左磁丸、杞菊地黃丸、六味地黃湯等。
加減:熟地30g,黃精20g,山藥20g,鹿茸3g,龜板12g,河車3g,山芋12g,枸杞子15g,牛膝12g,菟絲子15g。
2、清熱化痰法
多數耳鳴、耳聾中醫(yī)主張從腎入手,從虛論治,但部分患者療效不佳,筆者總結了前人理論及臨床表現,從痰論治。
《名醫(yī)雜著》所云:“耳鳴之癥或鳴甚如蟬,或左或右。時時閉塞,世人多從腎虛論治,殊不知此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為鳴,郁甚則閉矣。若遇此癥,但審其平昔飲酒厚味,上焦素有痰火,只用清痰降火治之”。
朱丹溪:“無痰不作眩”,“怪病多痰”,“痰生百病”。
痰郁則化熱,痰熱郁結,循經上壅,耳竅被蒙,故耳鳴不休,所謂“痰熱郁結,壅而成鳴”。
此類患者多有耳鳴突發(fā),形體肥胖,頭昏而脹,咳唾脅痛,痰多而粘,舌邊、尖紅,苔黃膩,脈弦滑數等癥,具為痰熱內郁之候。
故以清熱化痰為治則,以溫膽湯、清氣化痰丸、礞石攻痰丸為主方。
加減:瓜蔞仁12g,杏仁10g,枳實10g,制南星12g,法半夏8g,橘紅8g,獲苓10g,黃芩10g,生山桅10g,龍膽草8g,礞石30g先煎,大黃6g后下。
3、活血化瘀法
久病耳鳴中醫(yī)認為“久病在血”,“久病多瘀”,瘀阻耳竅,氣血流行不暢,耳竅失養(yǎng)所致。
現代研究認為某些類型耳鳴、耳聾與耳部微循環(huán)障礙有關。對耳鳴、耳聾患者的甲襞微循環(huán)測試,多數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微循環(huán)障礙,主要表現在襻周狀態(tài)和血液流態(tài)上。
其中,中醫(yī)辨證瘀血型患者的微循環(huán)改變較為明顯。該類患者部分是由于耳部血管遭受到刺激后,造成微血管痙攣,血流受阻所致。
患者臨床兼有頭痛如刺,部位固定,頭昏,舌質紫暗,脈細澀等瘀血表現。
治法:活血化瘀通竅。方用通竅活血湯等。
加減:桃仁10g,紅花6g,麝香0.3g,生姜5片,蔥白2根,紅棗5枚,川芎6g,赤芍10g。
4、利水逐飲法
痰、飲都是水液代謝失常,停留機體局部的病理產物,痰熱而飲寒,痰無形而飲有質,飲留體內,清陽不升可致耳鳴、眩暈等。
《傷寒論》苓桂術甘湯、五苓散證飲留中焦、下焦主癥都有耳鳴。
現代醫(yī)學認為利水消腫藥能解除內耳前庭、迷路水腫,減輕神經壓迫,促進局部淋巴回流。
辨證要點:形寒肢冷,面色晄白,痰白質稀,舌質淡白,苔白膩,脈弦滑。
治法:利水逐飲,方用《傷寒論》苓桂術甘湯、五苓散等。
加減:獲苓15g,桂枝10g,白術12g,澤瀉6g,益母草20g,防己6g,黃芪30g,車前子10g。
5、清肝降火法
部分耳鳴患者,或由于化膿菌感染所致,或素有高血壓史,加之素嗜辛辣,郁怒傷肝,肝火暴亢,循經上炎所致。
中醫(yī)辨證屬于實熱、肝火。《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云:“木郁之發(fā),甚則耳鳴旋轉”。
肝者將軍之官,性剛勁,主升發(fā)疏泄,若肝失條達,郁而化火,上擾清竅,則耳鳴暴發(fā),如潮如雷,轟轟隆隆,常伴有耳脹耳痛,流膿,發(fā)熱,頭痛眩暈,面紅目赤,口苦咽干,煩躁不寧,舌紅苔黃,脈弦數有力。
治宜平肝伐木,清肝降火。方用龍膽瀉肝湯、天麻鉤藤飲、鎮(zhèn)肝息風湯等。
加減:龍膽草9g,天麻12g,鉤藤10g(后下),懷牛膝12g,黃芩10g,菊花12g,白芍12g,生地15g,代赭石20g(先煎),麥芽9g。
6、疏風清熱法
新病耳鳴患者多由于病毒感染所致,多急性起病,兼有感冒癥狀,中醫(yī)辨證屬于風熱。
《太平圣惠方·卷36》云:“此為風邪所乘,入于耳脈,則正氣痞塞,不能宣通,邪正相擊,故令耳鳴也”。
由于外感風熱,循經上攻,清竅壅塞不利,其耳鳴如蟬,卒感聽力減退或閉塞,用手指按壓耳屏或牽拉耳廓后癥狀減緩。
常伴有發(fā)熱惡寒,頭痛,鼻塞流涕,口干,咽干,全身疲乏,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
治宜疏風清熱,方用銀翹散。
加減:銀花10g,連翹10g,竹葉6g,荊芥10g,簿荷6g,菊花10g,蟬蛻6g,石葛蒲10g,黃芩10g。
體會:中醫(yī)治療疾病強調的是辨證論治,辨證的準確性是療效好壞的關鍵。
臨床治療耳鳴、耳聾應重辨證
以上各型,臨床多交叉互見,不可執(zhí)偏以概全,痰、瘀、風、火多兼挾為患。
分虛實
實證易治,虛證難療。醫(yī)生患者都要有耐心,要保證用藥持久性,切不可倉卒停藥。
猜你感興趣:
2.突然耳鳴怎么回事
3.快速治耳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