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怎么死的
李密怎么死的
隋朝李密出身貴族。曾祖父為西魏八柱國將軍之一的李弼。那么他是怎么死的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李密怎么死的的解答,供大家閱讀!
李密怎么死的
李密歸唐,李淵大喜,拜李密為光祿卿,封邢國公,還將表妹獨孤氏嫁給了李密,稱呼李密為弟。但李密不甘居于人下,對自己的處境非常不滿。
同年年底,李淵派李密去黎陽安撫昔日的部眾,左武衛(wèi)將軍王伯當隨同前往。李密率部東行至稠桑驛的時候,李淵突然反悔將其召回,李密大為恐懼,決定叛亂。王伯當試圖勸阻,但李密不聽。李密率部襲破鄰近的桃林縣(今河南三門峽市西南),掠奪畜產(chǎn)向南進入熊耳山,前往襄城(今河南省汝州市)投奔舊將張善相。
李密的所作所為被熊州副將盛彥師得知,盛彥師率兵埋伏在的陸渾縣南邢公峴,臘月三十(即公歷619年1月20日),李密率部經(jīng)過,被盛彥師全部殺死,傳首長安。李淵派人將李密首級送往黎陽招撫其余部。徐世勣獻黎陽投降,請求收葬李密的尸首,得到李淵的允許。隨后徐世勣將李密葬于黎陽山西南五里處,墳高七仞。
留存詩一首:
淮陽感懷
金風蕩初節(jié),玉露凋晚林。
此夕窮涂士,郁陶傷寸心。
野平葭葦合,村荒藜藿深。
眺聽良多感,徙倚獨沾襟。
沾襟何所為,悵然懷古意。
秦俗猶未平,漢道將何冀。
樊噲市井徒,蕭何刀筆吏。
一朝時運會,千古傳名謚。
寄言世上雄,虛生真可愧。
李密人物生平
出身貴族
李密(582-619),字玄邃, 一字法主,漢族,隋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祖籍遼東襄平(今遼寧遼陽南)。出身貴族。曾祖父為西魏八柱國將軍之一的李弼。祖父李曜,為北周的邢國公。父親李寬為隋朝的上柱國,封蒲山郡公。李密襲父爵,為侍從官。
起兵反隋
越國公楊素途經(jīng)李密隱居之處,看見李密在勤奮讀書?;馗髼钏貙鹤訔钚刑峒按耸拢瑮钚兴炫c李密傾心相交。后因?qū)λ宄⒉粷M,于大業(yè)九年(公元613年)參與楊玄感起兵反隋。他曾向楊玄感獻上、中、下三策:上策是襲據(jù)涿郡,扼臨榆關,使隋軍潰散關外;中策是攻占長安,占據(jù)關中和隋煬帝對抗;下策是攻打洛陽。楊玄感恰恰采取了必敗的下策,攻打洛陽。失敗后李密被監(jiān)禁,不久在押送途中逃脫。大業(yè)十二年(公元616年),翟讓在東郡(今河南滑縣東)發(fā)動農(nóng)民起義,因以韋城瓦崗寨(滑縣南)為根據(jù)地,故稱瓦崗軍。李密投奔于翟讓軍中,向翟讓進獻“攻取滎陽,爭雄天下”之策。在李密的全力幫助下,翟讓很快實現(xiàn)了奪取滎陽的目標,隨后又在滎陽大海寺?lián)魵⑺宄麑堩毻?,李密因此深得翟讓的賞識和重用,他的實力和威望在起義軍中大增。李密曾擴修、占據(jù)金墉城,并以此作為與隋朝廷對抗的大本營,金墉城位于今洛陽城東北大約15公里、孟津翟泉村東、漢魏洛陽故城西北角。多年來,考古工作者已多次進行重點發(fā)掘,部分夯土城墻仍保留在地面之上,最高者可達6米。
屢破隋軍
大業(yè)十三年(公元617年)春,李密率精兵七千,攻取興洛倉(即洛口倉,因地處洛水入黃河之口而得名),占據(jù)倉城,打開糧倉,賑濟災民,百姓紛紛歸附義軍,李密的隊伍很快壯大,并多次打敗隋軍,步步逼近東都洛陽。不久,在洛口倉城建立了政權(quán)。由于眾望所歸,李密被翟讓和眾將領擁戴為主,稱“魏公”,年號“永平”。接著,李密率兵攻克鞏縣(今鞏義市境),輕取回洛倉(在隋唐洛陽城北七里),兵臨洛陽城,雙方戰(zhàn)于東都郊外。在此期間,李密大量起用隋朝的降官降將,和翟讓之間因處理隋降官、分配軍資等問題,發(fā)生火并,李密殺翟讓及從者數(shù)百人,從而取得了瓦崗軍的絕對領導權(quán),然瓦崗軍的軍事實力也因此受到重創(chuàng)。
攻宇戰(zhàn)王
大業(yè)十四年(公元618年)正月,李密率三十萬大軍,進占金墉城,加緊修復城門、城墻和其他防御設施,并兵屯邙山,直逼上春門(隋東都城東垣北門),洛陽城告急。正在這時,政局突變,宇文化及在江都用練巾勒死隋煬帝,立秦王浩為傀儡皇帝,自率十萬大軍北上,消息傳到東都洛陽,被稱為“七貴”的大臣們(段達、王世充、元文都、韋津、皇甫無逸、盧楚、郭文懿和趙長文)擁立留守洛陽的越王楊侗即位,改元皇泰。時王世充專橫跋扈,楊侗欲借李密之手除之,遂派人冊封李密為太尉、尚書令、東南道大行臺行軍元帥、魏國公,聲稱平定宇文化及之后便讓李密前來東都輔政。李密為避免兩面作戰(zhàn),腹背受敵,接受了冊封,七月出兵東討宇文化及。兩軍在童山激戰(zhàn),宇文化及兵敗北走。
正當李密和宇文化及竭力拼殺之時,王世充趁機滅掉了異己,獨攬洛陽隋廷朝政。李密得知王世充專權(quán),拒絕入朝朝見,回到了瓦崗軍的根據(jù)地金墉城。當年九月,王世充趁李密戰(zhàn)后疲憊之機發(fā)動進攻,率精兵兩萬、戰(zhàn)騎兩千,威逼偃師,在通濟渠南岸安營扎寨,在洛水上架設浮橋,準備決戰(zhàn)。
此時的李密驕傲自滿,不再體恤將士,府庫中沒有什么積蓄,甚至打了勝仗李密都不把戰(zhàn)利品分給將士們,使得瓦崗軍將領離心離德。賈閏甫、徐世勣等人數(shù)度相勸,遭到李密的疏遠;李密反而對貪財?shù)内嫜月犛嫃摹?/p>
618年(唐武德元年),王世充乘勢襲擊瓦崗軍,敗瓦崗軍數(shù)員驍將。李密得知后命王伯當據(jù)守金墉城,邴元真守洛口倉城,親率精兵到偃師迎戰(zhàn)。裴仁基建議李密偷襲東都,但李密不聽。王世充強渡洛河,雙方大戰(zhàn)于邙山腳下,王世充大破李密。瓦崗軍的裴仁基、祖君彥、程知節(jié)等被王世充所擒,邴元真、單雄信等人久不滿李密,相繼投降王世充。瓦崗軍遭到重創(chuàng),李密東逃虎牢關,王伯當退守河陽。再后李密西逃長安,投奔李淵。當年瓦崗軍的戰(zhàn)將秦叔寶、徐懋功、羅士信、程咬金等也都先后降唐。
李密軼事典故
李密的傳說
白楊鄉(xiāng)栗豐村,有一座鳳凰山,鳳頭南北兩條紅色土嶺蜿蜒恰似二龍戲鳳。山下順陽河清澈見底,“興禪寺”依山而造,景色迷人。傳說,唐初瓦崗寨的李密即生于此地。
一天初夜,突然石破天驚,一時瑞氣縹緲,彩霞滿天,兩條金龍從天徐徐飛進寺院,緊緊纏著“大雄寶殿”兩根玉柱,霎時馨香滿院罄鐘叮咚,佛托夢于方丈道:“煬帝無道,殺父殺兄欺娘奸嫂嫉賢害忠,不齒于人。明日貴人臨世,重整社稷,望乞打掃寺院,敬重鋪排,日后面南登極,為民除害,定然修寺報恩。”
方丈心慈一覺醒來,憶夢三思,心中默然。次日,早功作罷,急忙分咐管事僧眾,打掃寺院,遍灑圣水,擺開供獻,披上袈裟等候迎接貴人。傍晚一個中年孕婦,披頭散發(fā),衣服襤褸,面容憔悴,提著破籃,從鳳凰山小路往寺院走來,頭上一片祥云罩著。方丈慧眼識主,趨步向前道:“阿彌陀佛,女施主仙鄉(xiāng)何處?夫家貴姓?因何一個人到此?”孕婦哭訴道:“我家離此很遠,丈夫姓李,不幸戰(zhàn)死。因年荒討飯于此……”方丈唯唯連聲“罪過罪過”,迎接入寺院。用罷晚膳,小和尚讓孕婦安歇于寺前窯洞內(nèi)。
當晚深夜,天鼓震響,大地顫動,雞叫狗咬,亂作一團,村里民眾,寺內(nèi)和尚俱皆驚醒。只見空中火龍飛繞,崗上金鳳展屏。霎時一切平靜,忽聽洞內(nèi)傳出嬰兒啼哭之聲。此時天已透亮,人們趨前訊視,原來一男嬰平安降生,可惜乞婆壽終幽暝,一條長蛇盤踞洞前,當天栗豐村民眾將乞婦安葬在鳳凰山前。
方丈心慈大師,將嬰兒撫養(yǎng)于寺,哺乳于村,根據(jù)嬰兒之姓起名李密。李密長至5歲,大師親自教誨,晨練武功,晝讀詩文。小李密聰慧異常,文章過目能誦,武功更是過人。李密常說:“我長大帶千軍萬馬,為民除害。”12歲那年新年,李密見別家孩子穿紅掛綠,隨父母踏青漫游,天倫之樂,闔家融融。而自己一年四季穿白納僧衣,五內(nèi)俱焚,便去問大師。心慈大師即整辦香馬冥錢帶領小李密到其母墳前祭奠。大師將12年前的事如實相告,李密淚如雨下,向大師跪倒,叩謝12載養(yǎng)教之恩。大師撫摸著李密肩頭語重心長地說道:“徒兒既知往事,此地不可久留,宜出江湖闖蕩,廣結(jié)天下豪杰,共議大舉之事,奈因徒兒年幼,遇事切記三思,出門三分小,禮義要當先。善哉,阿彌托佛。”當日大師給小李密準備行李,送出山門,小李密拜別大師一步三回首離開了寺院。
李密先后到達洛陽、山東、南陽、長安、江都等地,結(jié)交了徐茂公、王伯當、單雄信、秦瓊、羅成、邱瑞等英雄豪杰,聚義滑州瓦崗寨為王。
一天突然潁川古道塵土飛揚,從白楊古鎮(zhèn)方向飛來一彪人馬。只見旌旗飄揚,釜鉞耀日,八百御林校衛(wèi)擁簇著一頂黃羅傘,傘下棗紅馬上端坐一位金盔金甲的年輕首領,他就是十幾年前外出的李密。原來是李密帶領能工巧匠回來重修寺院,祭典母墳來了。李密在栗豐村,廣散金銀濟貧扶弱。10日內(nèi),寺、墳修葺一新,改“興禪寺”為“報恩寺”,并親書“報恩寺”3個大字,鑲嵌于山門之上。
后來李密回到瓦崗,改瓦崗寨為金墉城,下旨取五關,興兵20萬,除了封徐茂公為軍師、魏征為丞相、秦瓊、邱瑞、王伯當、程咬金、單雄信,分別為飛虎、猛虎、雄虎、螭虎、烈虎將軍外,還加封秦瓊為領兵大元帥、程咬金為先鋒,金鼓震天,軍聲鼎沸,殺上江都捉拿昏君去了。
軼事一則
大業(yè)初年,稱病自免官,閉戶讀書。李密牛角掛書:李密少年時候在宮廷里當侍衛(wèi)。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fā)現(xiàn)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喪,回家以后,發(fā)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頭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野史逸聞
原文
唐高祖報李密書曰:"天生蒸人,必有司牧。當今為牧,非子而誰?老夫年余知命,愿不及此。欣戴大弟,攀鱗附翼。唯冀早膺圖箓,以寧兆庶。宗盟之長,屬籍見容。復封于唐,斯榮足矣。殪商辛於牧野,所不忍言;執(zhí)子嬰于咸陽,非敢聞命。"密得書甚悅,示其部下曰:"唐公見推,天下不足可定。"后密兵敗,王伯當保河陽,密以輕騎歸之,謂伯當曰:"兵敗矣,久苦諸君。我今自刎,請以謝眾。"伯當抱密號叫。密復曰:"諸公幸不相棄,當共歸關中。密身雖愧無功,諸君必保富貴。"伯當贊其計。從入關者尚二萬人。高祖遣使迎勞,相望于道。密大喜,謂其徒曰:"吾雖舉事不成,而恩結(jié)百姓。山東連城數(shù)百,知吾至,盡當歸唐。比于竇融,勛亦不細。豈不以一臺司見處乎?"及至京,禮數(shù)益薄,執(zhí)政者又來求財,意甚不平。尋拜光祿卿,封邢國公。未幾,聞其所部將帥,皆不附世充。高祖復使密領本兵往黎陽,招其將士敵時者。以經(jīng)略王充,王伯當為左武衛(wèi),亦令副密。行至桃林,高祖復征之。密懼,謀叛。伯當止密,不從。密據(jù)桃林縣城,驅(qū)掠畜產(chǎn),直趨南山,乘險而東。遣人使告張善相,令應接,時史萬寶留鎮(zhèn)熊州,遣盛彥師率步騎數(shù)十追躡。至陸渾縣南七十里,彥師伏兵山谷。密軍半度,橫出擊之,遂斬密。年三十七。時徐勣在黎陽,為密堅守。高祖遣使將密首以招之,勣發(fā)喪行服,備君臣之禮,表請收葬,大具威儀。三軍皆縞素,葬于黎陽山南五里。故人哭之,多有嘔血者。(出《譚賓錄》)
譯文
李淵復李密書中說:"天生眾民,必須有人治理他們,這治理人,不是你是誰!我已年過五十,想也做不到了。我高興地依附你,唯一希望你早日接受上天的安排,以使萬民安寧。當年由于弟兄們的擁戴,我作了宗盟之長。你受封于唐,也是很榮耀的。推翻隋朝,象過去周與殷戰(zhàn)于牧野,一仗便決定了殷紂王的命運,現(xiàn)在還不能肯定;象抓秦朝的孺子嬰在咸陽那樣,現(xiàn)在還不能想。"李密得書很高興。把李淵給他的信讓大家看說,唐公推舉我。天下不愁不安定。后來李密兵敗,當時王伯當正保衛(wèi)河陽。李密領幾個隨從歸了王伯當。他對王說,我失敗了,這幾年連累了你們,我今天自刎,感謝你們,向眾位謝罪!王伯當抱著李密痛苦號叫。李密又說,感謝你們沒有嫌棄我,我們還應該同歸關中,重建大業(yè)。李密雖然無功,感覺很慚愧,但眾人保他富貴。王伯當很贊許他的計謀。重入關中的人馬還有兩萬多。李淵派使者前去迎接慰勞,在大道上相見,李密很高興,對手下人說,我雖然舉事不成,兵敗了,但百姓還是擁護我的。山東幾百個城鎮(zhèn),知道我來了,也都能歸順唐朝。我與東漢的竇融相比,功勞也不小,豈能給我一個臺司小官當呢。等李密到京后,待遇逐漸差了,有權(quán)勢的官,又向他勒索財物,他很不服氣。不久,授他為光祿卿,封為邢國公。不久,聽說他的舊部將帥,都不聽王世充的指揮。李淵又派李密領兵去黎陽,招驀他舊部的將士,來限制管轄王世充。王伯當任左武衛(wèi),輔佐李密。走到了桃林,李淵又令李密回去。李密心懷恐懼,想謀叛,王伯當勸止,李密拒絕了。李密占據(jù)了桃林縣城,搶掠牲畜糧食,驅(qū)趕馬匹,直奔南山,而后又東去,派人告訴張善相讓他接應。當時,史萬寶鎮(zhèn)守熊州,派盛彥師率數(shù)十名步騎追趕。在陸渾縣南七十里,彥師在山谷中設有伏兵,李密的軍隊走過一半,彥師攔腰出擊,斬殺了李密,李密時年三十七歲。當時,徐勣為李密堅守黎陽。李淵派使者持李密首級。去招降徐勣。徐勣為李密發(fā)喪,用君臣大禮,上表請求李淵答應收葬李密,喪儀規(guī)模很大,軍士都穿白衣戴孝,將李密葬在黎陽山南五里處。李密的舊部都大哭,有很多人哭得吐了血。
看過隋朝李密怎么死的的人還看了:
2.古代勵志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