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為主題的原創(chuàng)隨筆:尋野菜
編者按:野菜在春天里生長,我們每年都要吃幾次野菜,并不是享受其美味,我們吃的回憶,吃的感情。
接連幾天的春風,使氣溫迅速升高的同時,也使花草樹木一天一個樣地變換著衣裝。前幾天才剛剛萌發(fā)出的嫩芽,仿佛眨眼之間長成了挺大的植株——又到了春天尋野菜的時候了。每逢尋野菜,上世紀經(jīng)濟困難時期,春天人們依靠到處尋野菜艱難度過青黃不接這道坎的情景,就如影隨形般地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
那時候,填飽肚子是百姓們的頭等大事,每年春天野菜的出現(xiàn),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饑荒。像薺菜、榆錢、苜蓿菜、灰菜、掃帚菜、野莧菜、馬齒莧、洋槐花等,無毒且無難于下咽的味道,屬于野菜中的上品,但數(shù)量遠遠不夠。人們就退而求其次:只要能下咽,對人無毒害,幾乎什么都可以吃。
黃河故道那時到處是一片片沙荒,長滿雜草、灌木。其中有一種灌木,我們那里稱作“杜棵”,他的嫩葉可以吃:采下來擇洗干凈,用開水煮一下,再放進清水里泡一天,便可用來做飯。只是采摘時要注意,因為它的嫩葉緊靠針形的大刺,一不留神就會被它扎一下或拉一下,有時會流出血來。因為杜棵分布廣,嫩葉可采摘量大,所以屆時常有很多人前去。若說是成群結(jié)隊似乎有些夸張,若說三五成群、隨處可見,則是事實。其中祖孫、兄弟、姐妹、姑嫂等結(jié)伴更屬常見。采摘的人們往往帶著干糧出去好幾里遠,到黃昏時回來,有時兩人能帶回十來斤,可供一家人吃一天的。這種情景,若非親歷,實難相信。
現(xiàn)在,輕易見不到尋野菜的人了,偶爾遇見,也大多是老年人。我在威海捋榆錢時,就曾被兩青年女子問道:“這是什么,好吃嗎?”當我告訴她們“這是榆錢,好吃時”,其中一人特地摘下幾朵,放進口中嘗了嘗,還稱贊道:“還甜絲絲的呢”。這使我頗發(fā)了一通感慨。
其實,野菜還是那些野菜,還是那個味道,我們每年都要吃幾次野菜,并不是享受其美味,它們也確實算不上什么美味。就是到了這個時候,又想起了尋野菜。我自認為,我們就是吃的回憶,吃的感情。就像老朋友一樣,多時不見會有些思念;一旦見面,即使看見的依舊是老面孔,聽到的依然是老腔調(diào),但是感到親切。尋野菜、吃野菜讓我們又會了會老朋友,引起了回憶,交融了感情,我們還能更深切地感受現(xiàn)實生活的幸福。何樂而不為呢!
作者:宋擎柱
公眾號:東方散文雜志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