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誦讀文章
中學生誦讀文章
誦讀是我國傳統(tǒng)語文教學和當代閱讀教學中普遍運用的重要方法。誦讀在感知言語聲音形態(tài)的同時,實現(xiàn)對文本的感悟理解,以達到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語感的目的。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中學生誦讀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中學生誦讀文章:生活需要適度緊張
維 明
挪威人喜食新鮮沙丁魚。而漁民們每次捕魚歸來時,魚在途中就死了,只有個別船能帶著活魚返港。這其中有個奧妙:有的船主為了使魚活著抵港能賣個好價錢,在魚艙里放了幾條鯰魚。鯰魚入艙后因環(huán)境陌生而驚恐亂竄,挑起摩擦和碰撞;而大量沙丁魚發(fā)現(xiàn)這些個頭大的“異己分子”就會緊張起來,加速游動,避免了因窒息死亡,從而保證了一條條沙丁魚活蹦亂跳地抵達港口。人們稱此現(xiàn)象為“鯰魚效應”。這個生活中的例子告訴我們:生活需要適度緊張。
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和競爭劇烈,人們普遍有一種緊迫感、危機感,心理壓力加大,容易出現(xiàn)精神緊張。持續(xù)的緊張通常是神經(jīng)衰弱、潰瘍病、高血壓等多種身心痰病的誘因。任何事物都有兩重性,緊張并非都有害無益。適度的緊張不僅能增添生活情趣,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而且有利于健康。
現(xiàn)代生活中,人們無時無刻不感受到時代氣息——緊張。精神緊張一般分為弱、適度、強三種。筆者所提倡的是適度的緊張。生活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積極進取就必須有健全、飽滿的情緒和適度的緊張感。適度的緊張情緒,能增強大腦的興奮過程,提高大腦的活動功能,使人思維迅速,反應敏捷。醫(yī)學家們提出,當一個人保持一定緊張的工作和生活節(jié)奏時,心臟往往要通過加強收縮并排出更多的血液,以供給全身各器官組織,而血管的舒縮功能也隨之而改善,從而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避免或減少心血管病的發(fā)生。研究人體健康與長壽的專家們還認為,適度緊張是一種經(jīng)常性的健身運動。這是因為人們在生活或工作緊張時,往往需要手動得勤一些,腿跑得快一些,身體各部位的肌肉活動也隨之增多。而這些活動本身可以使肌肉發(fā)達,體力增強,使各關節(jié)的功能活動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從而對健康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國外心理學家通過對數(shù)百名大公司經(jīng)理進行觀察、分析后發(fā)現(xiàn),處于適度緊張狀態(tài)下的經(jīng)理,其生病和生重病的機會比工作輕松的同事要少得多。美國心理學博士雷米曾作過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適度忙碌而緊張的名人們,通常要比普通人的壽命高出29%。著名的心血管病專家懷特說,生活本身就是緊張。你最好以緊張為樂,因為,人若善于對待生活中的干擾和緊張,它便不是健康的威脅,而恰恰是健康的促進劑。美國科學家認為,人類并非象想像的那樣脆弱,緊張確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多不得也缺不得。適度的緊張可使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處于戒備狀態(tài),使疾病難以發(fā)生擴展。前蘇聯(lián)科學家對此也作過研究,他們發(fā)現(xiàn),生活在戰(zhàn)爭期間的人,發(fā)病率明顯低于生活在和平環(huán)境中的人。他們認為,這是由于人們在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精神緊張、生活積極、進取心強,因而長期充滿活力,抗病能力也隨之增強。相反,如果長期生活松懈,缺乏進取心,就會削弱人體抗病和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促使衰老。
長期過度緊張能使大腦神經(jīng)系統(tǒng)處于持久性的興奮狀態(tài),對身體有害。但過于松弛和散漫的生活也不利于健康。古人說得好:“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現(xiàn)代生活中的人們,尤其是離、退休后的老年人,在安排日常生活中,既不要過分緊張,也不要懶散,要有所追求,要建立多種興趣與愛好。要根據(jù)自己的健康狀況,把生活內(nèi)容安排得盡可能充實一些,保持一定的緊張度,這對促進身心健康是頗有裨益的。
中學生誦讀文章:生命啊,生命
“生命”這個詞人人都懂??墒牵嬲刮叶?ldquo;生命”并使我內(nèi)心受到震撼的是我親身經(jīng)歷的一件小事。
秋日的一天,我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忽見山坡上滿目枯黃中有一抹醒目的翠綠。定眼看時,原來是幾簇野花,長得蓬蓬勃勃的。我叫不上名字。細看劍狀的葉子泛著油光,在花的四周片片豎起。有的根部還長出一枝和葉片同樣翠綠油亮的莖來,莖的頂端是一束淡藍色的花蕾。我想,名苑華園之外并非皆下賤之物,這生長于荒郊野外的無名花不正在一片肅殺中獨領風騷嗎?世間萬物風流百代的豈只是“金枝玉葉”?我忽而想起我的花瓶來,便信手采了幾根花蕾,回家后把它插在瓶里。
每天照樣上學,放學;每天匆匆做作業(yè),復習功課,只是偶爾瞥一眼桌角那瓶中的花蕾,它好像不愿開放,一副很疲憊的樣子。這樣不覺過了十幾天,等我再瞥它時,哎呀!它已經(jīng)蔫了!我這才猛然想起,那天插到瓶子里時根本就沒有給它加水!我不禁感到歉然。不過,我慶幸我沒有把這花蕾扔到窗外去,因為奇跡就在這幾天以后發(fā)生了。
天清晨起來,我只覺有一縷馨香幽幽襲來,猛一轉頭,頓時驚得目瞪口呆--桌角花瓶里,那早被我遺忘的無名花悄悄開放了!蔫得成了黑藍色的皺巴巴的花瓣間露出一星花蕊,有的已經(jīng)干癟,卻仍緊緊咬著同樣干癟的枝頭不甘落下。整束花不見一絲綠意。蜷曲的黃葉默默地守護著復生的花朵,猶如一息尚存的士兵在曙光中高舉著那遍布彈痕的、神圣的戰(zhàn)旗!
生命啊,生命!
我的血猛地躁動起來。一種從未有過的愧疚瘋狂地咬嚙著我的心。二十天啊,它沒有得到一滴水的滋潤,這個身受重傷的生命卻至死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把最后的微笑和溫馨留給這個世界。我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伏尼契筆下的牛虻,正捂著涌血的胸口,一步步搖晃著向我走來,而我正是那個向他射出罪惡子彈的兇手!
我懷著沉重的心情,虔誠地給它澆灌了水,這如饑似渴的水。我在無言中心里涌起一種感奮,一種沖動;啊,生命!一介小花尚能如此,作為“萬物之靈”的人,又該如何呢?
中學生誦讀文章:生命的暗示
歐陽斌
清涼的秋雨送來了一個燥熱的苦夏,燥熱的心總算靜默下來了。在這秋蟲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驟然從昏睡中驚醒。遠方的鐘樓上,響起了悠長的鐘聲。又一列火車隆隆馳過--
這一切意味著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嗎?
我在想,秋蟲因何要晝夜而鳴?是因為它強烈的生命意識嗎?是因為它深諳生命的短暫,而必然高密度地顯示自己的存在么?是因為它生命的全部價值,都隱含在這微弱卻令人感泣的生命絕響里么?那么人呢?僅僅因為生命比秋蟲千百倍的綿長,就可以以生理需求為由,將千百個最美麗最令人激動的黎明慷慨地遺棄么?
這是一個荒誕的聯(lián)想。
惟有鐘聲,以其絕對接近精確的殊榮,當之無愧地充當了生命的量尺。它那周而復始的切切呼喚里,有一種振聾發(fā)聵的提醒。然而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間,生命就這樣一部分一部分地喪失了。
這是一個無可挽回的喪失。
有時,我們會覺得生命是一種痛苦的煎熬,當它最充分地展示黑暗、齷齪、卑鄙、虛偽一面的時候;有時,我們會覺得生命是一種快樂的享受,當它展示出光明、純潔、崇高、真誠一面的時候;生命似乎永遠是在這樣兩極之間交錯延伸的。在它延伸的每一個區(qū)段里,似乎總是喜劇與悲劇同生,苦難與幸福共存。有時,我們會覺得生命是一種渺小的存在,當物欲、情欲、貪欲在螻蟻般的人群中橫行肆虐的時候;有時,我們會覺得生命是一種偉大的結晶,當它在強暴、苦難、災害中顯示出犧牲的悲壯的時候。生命似乎永遠是渺小和偉大的“混血兒”,由此我們也就沒有理由產(chǎn)生絕對的崇拜和蔑視,再偉大的巨人也有他渺涉的瞬間,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偉大的片刻。
絕大多數(shù)的時候,我們有一種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沒有一個人來到世上就夢寐求死。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生命在心靈中會無限地增值。畢竟,生命只屬于這一個人,而且僅僅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而卻一息尚存,你就沒有絲毫理由絕望,這樣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多的。。當然,在極少數(shù)的時候,我們也渴望著悲壯的犧牲,那是因為茍且偷生已嚴重地褻瀆了神圣的生命。那時,我們會毫不猶豫地以死明志。 。這樣,死亡就變得令人仰止,生命就會因死亡而延續(xù),因毀滅而永生。
鐘聲是生命長度的量尺,卻不是生命價值的量尺。生命的價值只有在歷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顯示出它本來的刻度。一代又一代的人來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們的生命價值何在?有的人有一個轟轟烈烈的生,卻留下一個默默無聞的死;有的人有一個默默無聞的生,卻有一個轟轟烈烈的死。有的人顯赫一時,卻只能成為匆匆的歷史過客;有的人潦倒終生,卻成為歷史燦爛星空的泰斗。這一切絕然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生命價值的客觀性和歷史性,使不絕于耳的喧囂顯得極其微不足道。
一時一事的得失,似乎永遠困擾著我們,永遠是生命的煩惱之泉。倘若能真正將其置之度外,煩惱就真正超脫了。其實,真正值得煩惱的命題在于:生命的價值究竟應以何種形式作何種轉化。對于這個千古之謎,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答案,卻沒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權威的教科書能提出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實是最難認識自己的,也就更難找到自己生命的轉化方式,這正是一些人擁有一個失敗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慘的結局則在于,自以為找到了答案而其實完全是南轅北轍。所謂天才,無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認識自己的價值,從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間到永恒的有效轉化。
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生命,然而相當多的人直到瀕臨死亡也沒有弄清生命是怎么一回事,這正是人類的悲劇所在。
生命,這神秘而美麗,不可捉摸而異常珍貴的存在,你究竟隱逸著多少暗示?而哲人的終生存在,就是捕捉這樣一些暗示么?
看過“中學生誦讀文章”的人還看了:
3.初中生青春朗誦稿
5.初中生朗誦稿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