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語錄經(jīng)典散文精選
余秋雨語錄經(jīng)典散文精選
余秋雨的一系列“文化散文”中,始終貫徹著一個鮮明的主題:對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問。一起來看看余秋雨語錄經(jīng)典散文吧!!以下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余秋雨語錄經(jīng)典散文,希望你喜歡。
余秋雨語錄經(jīng)典散文
1) 要對一些復(fù)雜的問題作出選擇時,首先要給自己減壓,先讓自己放松下來。在沉重的壓力下,連空氣都是扭曲的,最容易作出錯誤的決斷。——余秋雨《霜冷長河》
2) 最大的悲劇,莫過于把并不存在的文明前提當(dāng)作存在。文明的傷心處,不在于與蒙昧和野蠻的搏斗中傷痕累累,而在于把蒙昧錯看成文明。——余秋雨《歐洲之旅》
3) 莫高窟被那些文物拉得很長很長,幾乎環(huán)繞了整個地球。那么,我們的心情也被拉長了,隨著唐宋元明清千年不枯的笑容,延伸到整個世界。——余秋雨《文化苦旅》
4)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護(hù)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選擇和文化選擇。那么反過來,真正能傷害你的,也是一樣,自己的選擇。——余秋雨《借我一生》
5) 任何一個真實的文明人都會自覺不自覺地在心理上過著多種年齡相重疊的生活,沒有這種重疊,生命就會失去彈性,很容易風(fēng)干和脆折。——余秋雨《文化苦旅自序》
6) 我輕輕地嘆息一聲,一個風(fēng)云數(shù)百年的朝代,總是以一群強者英武的雄姿開頭,而打下最后一個句點的,卻常常是一些文質(zhì)彬彬的凄怨靈魂。——余秋雨《山居筆記》
7) 美,不是外在的點綴,而是人性、人情、熱的精選形式。在社會上,政治和經(jīng)濟(jì)是在爭取生命的強大和自尊,而美,則在爭取生命的品質(zhì)和等級。——余秋雨《北大授課》
8) 世間真正溫煦的美色,都熨帖著大地,潛伏在深谷。君臨萬物的高度,到頭來只構(gòu)成自我嘲弄。我已看出了它的譏謔,于是亟亟地來試探下削的陡坡。——余秋雨《文化苦旅》
9) 大地所負(fù)載的精神流向,比它所負(fù)載的其他一切都更難判斷和預(yù)見。但我們已經(jīng)看到,大地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決定力量,那么,就讓我們先來閱讀大地。——余秋雨《千年一嘆》
10) 面對誣陷,不要反駁,不要申訴。不要企圖與誣陷者對話,不要企圖讓旁觀者憐憫。沒有陰影的高樓,一定還未曾建造;沒有藤纏的大樹,一定還氣節(jié)未到。——余秋雨《北大授課》
余秋雨作品語錄經(jīng)典
1) 惡濁的煙塵全都融入了晨霧,恒河彼岸上方,隱隱約約的紅光托出一輪旭日,沒有耀眼的光亮,只是安靜上升。我看著旭日暗想,對人類,它還有多少耐心?——余秋雨《千年一嘆》
2) 魏晉名士的高貴,正在于他們抵抗流俗,保持著純潔的孤獨。寧肯獨自打鐵,寧肯單車漫游,寧肯鳴嘯山林,寧肯放聲大哭,卻不肯降低自己、貶損自己、耗散自己。——余秋雨《霜冷長河》
3) “成功”這個偽坐標(biāo)的最大禍害,是把人生看成“輸贏戰(zhàn)場”,并把“打敗他人”當(dāng)做求生的唯一通道。因此,他們經(jīng)過的地方,遲早會變成損人不利己的精神荒路。——余秋雨《北大授課》
4) 一切偉大的藝術(shù),都不會只是呈現(xiàn)自己單方面的生命。它們?yōu)橛^看者存在,它們期待著仰望的人群。一堵壁畫,加上壁畫前的唏噓和嘆息,才是這堵壁畫的立體生命。——余秋雨《文化苦旅》
5) 他們腳下的這塊土地給了他們那么多無告的陌生,那么多絕望的辛酸,但他們卻無意怨恨它,而用溫?zé)岬氖终茡崦屗惺芪拿鞯臒崃?,使它進(jìn)入文化的史冊。——余秋雨《文化苦旅》
6) 應(yīng)該告訴好人:我們的生命來得遙遠(yuǎn),因此任何行為不求當(dāng)世回報。真正的善良不求感謝,因為我們要感謝千百年來的善良帶給今天的人類尊嚴(yán),還忙不過來。——余秋雨《余秋雨人生哲言》
7) 最恣肆的汪洋直逼著百世干涸,最繁密的熱鬧緊鄰著千里單調(diào),最放縱的游弋熨帖著萬古沙漠,竟然早已全部安排妥當(dāng),不需要人類指點,甚至根本沒有留出人的地位。——余秋雨《千年一嘆》
8) 一連串無可超越的絕境,一重重?zé)o與倫比的壯美,一系列無法復(fù)制的偉大,包圍著你,征服著你,粉碎著你,又收納著你。你失去了,好不容易重新找回,卻是另一個你。——余秋雨《文化苦旅》
9) 大地默默無言,只要來一兩個有悟性的文人一站立,它封存永久的文化內(nèi)涵也就能嘩的一聲奔瀉而出;文人本也萎靡柔弱,只要被這種奔瀉所裹卷,倒也能吞吐千年。——余秋雨《文化苦旅自序》
10) 山河間的實際步履,使一切偉業(yè)變成了尋常風(fēng)景,因此也使我們變得輕松。人類本應(yīng)把一切都放下,放下在山河之間。因此我們也就找到了終點,價值的終點和生命的終點。——余秋雨《文化苦旅》
11) 再也讀不到傳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龍飛鳳舞的楹聯(lián)。再也找不見慷慨的遺恨,只剩下幾座既可憑吊也可休息的亭臺。再也不去期待歷史的震顫,只有凜然安坐著的萬古湖山。——余秋雨《文化苦旅》
12) 水,看似柔順無骨,卻能變得氣勢滾滾,波涌浪疊,無比強大;看似無色無味,卻能揮灑出茫茫綠野,累累碩果,萬紫千紅;看似自處低下,卻能蒸騰九霄,為云為雨,為虹為霞……——余秋雨《文化苦旅》
13) 人世間最有吸引力的,莫過于一群活得很自在的人發(fā)出的生命信號。這種信號是磁,是蜜,是渦卷方圓的魔井。沒有一個人能夠擺脫這種渦卷,沒有一個人能夠面對著它們而保持平靜。——余秋雨《文化苦旅》
14) 人這個字倘若總被大寫,寬大的羽翼也會投下陰影。時代到了這一天,這群活活潑潑的生靈要把它析解成許多閃光的亮點。有多少生靈就有多少亮點,這個字才能幻化成熙熙攘攘的世界。——余秋雨《文化苦旅》
15) 我不敢對我們過于龐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卻希望自己筆下的文字能有一種苦澀后的回味,焦灼后的會心,冥思后的放松,蒼老后的年輕。讓唐朝的煙塵宋朝的風(fēng)洗去了最后一點少年英氣。——余秋雨《文化苦旅》
關(guān)于余秋雨語錄經(jīng)典散文
1) 有些文人,剛流放時還端著一副孤忠之相,等那一天圣主來平反昭雪,有的則希望自己死后有一位歷史學(xué)家來說幾句公道話。但是,茫茫的塞外荒原否定了他們,浩浩的北國寒風(fēng)嘲笑著他們。——余秋雨《文化苦旅》
2) 不帶書,不帶筆,也不帶錢,一身輕松又一身虛浮,如離枝的葉、離花的瓣,在狂風(fēng)中滿天轉(zhuǎn)悠,極端灑脫又極端低賤,低賤到誰也認(rèn)不出誰,低賤到在一平方米中擁塞著多少個都無法估計。——余秋雨《山居筆記》
3) 李白與杜甫的友情,可能是中國文化史上除俞伯牙和鐘子期之外最被推崇的了,但他們的交往,也是那么短暫。相識已是太晚,作別又是匆忙,李白的送別詩是:“飛蓬各自遠(yuǎn),且盡手中杯。”——余秋雨《霜冷長河》
4) 世間的種種定位畢竟都還有一些可選擇的余地,也許,正是對這種可選擇性的承認(rèn)與否定的幅度,最終決定著一個人的心理年齡,或者說大一點,決定著一種文化、一種歷史的生命潛能和更新可能。——余秋雨《文化苦旅》
5) 長大了知道世間本有太多的殘酷事,集中再多的善良也管不完人類自己,一時還輪不到牛。然而即使心腸已經(jīng)變得那么硬也無法面對斗牛,因為它分明把人類平日眼開眼閉的忘恩負(fù)義,演變成了血淋淋的享受。——余秋雨《行者無疆》
6) 天下有很多關(guān)鍵時刻的救援,是被救援者所不知道的。這正像,天下有很多關(guān)鍵時刻的傷害,是被傷害者所不知道的。世事繁雜,時間匆匆,重者隱之,輕者顯之,真言如風(fēng),偽言如磐,真正知道的究竟能有多少?——余秋雨《借我一生》
7) 我們對這個世界,知道得還實在太少。無數(shù)的未知包圍著我們,才使人生保留迸發(fā)的樂趣。當(dāng)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確解釋了,這個世界也就變得十分無聊。人生,就會成為一種簡單的軌跡,一種沉悶的重復(fù)。——余秋雨《文化苦旅》
8) 水寒徹骨,渾身顫抖。先砍去那些蘆葦,那些世上最美的蘆葦,那些離不開太湖、太湖也離不開它們的蘆葦。留在湖底的蘆葦根利如刀戟,大多數(shù)人的腳被扎出血來。渾濁的殷紅一股股地回旋在湖水間,就像太湖在流血。——余秋雨《文化苦旅》
9) 許多更強烈的漂泊感受和思鄉(xiāng)情緒是難于言表的,只能靠一顆小小的心臟去慢慢地體驗,當(dāng)這顆心臟停止跳動,這一切也就杳不可尋,也許失落在海濤間,也許掩埋在叢林里,也許凝練于異國他鄉(xiāng)一棟陳舊樓房的窗戶中。——余秋雨《山居筆記》
10) 長城的文明是一種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種靈動的生活。長城擺出一副老資格等待人們的修繕,它卻卑處一隅,象一位絕不炫耀、毫無所求的鄉(xiāng)間母親,只知貢獻(xiàn)。一查履歷,長城還只是它的晚輩。它,就是都江堰。——余秋雨《文化苦旅》
11) 早晨喝幾口木蘭的清露,晚上吃一把秋菊的殘朵。只要內(nèi)心美好堅定,即使便是面黃肌瘦也不覺甘苦。我拿著木根系上白芷,再把薜荔花蕊串在一起,又將蕙草纏上菌掛,搓成一條長長的繩索。我要追尋古賢,絕不服從世俗。——余秋雨《譯離騷》
12) 月光下的沙漠有一種奇異的震撼力,背光處黑如靜海,面光處一派灰銀,卻有一種蝕骨的冷。這種冷與溫度無關(guān),而是指光色和狀態(tài),因此更讓人不寒而栗。這就像,一方堅冰之冷尚能感知,而一副冷眼冷臉,叫人怎么面對?——余秋雨《千年一嘆》
13) 我在這里見到了很多的威尼斯商人,總的感覺是本分、老實、文雅,毫無奸詐之氣。由此進(jìn)一步證實了我以前的一個判斷:只有發(fā)達(dá)的商市才能培養(yǎng)良好的商業(yè)人格,投機(jī)取巧、狡猾奸詐,不是因為太懂商業(yè)而是因為不懂商業(yè)。——余秋雨《行者無疆》
14) 放縱的結(jié)果只能是收斂,揮灑的結(jié)果只能是服從。就連凱撒,也不能例外。當(dāng)他以死亡完成最徹底的收斂和服從之后,他的繼承者、養(yǎng)子屋大維又來了一次大放縱、大揮灑,羅馬帝國橫跨歐、亞、非三洲,把地中海當(dāng)作了內(nèi)湖。——余秋雨《行者無疆》
15) 最讓人動心的是苦難中的高貴,最讓人看出高貴之所以高貴的,也是這種高貴。憑著這種高貴,人們可以在生死存亡的邊緣上吟詩作賦,可以用自己的一點溫暖去化開別人心頭的冰雪,繼而,可以用屈辱之身去點燃文明的火種。——余秋雨《山居筆記》
16) 這里正是中華歷史的荒原:如雨的馬蹄,如雷的吶喊,如注的熱血。中原慈母的白發(fā),江南春閨的遙望,湖湘稚兒的夜哭。故鄉(xiāng)柳蔭下的訣別,將軍咆哮時的怒目,丟盔棄甲后的軍旗。隨著一陣煙塵,又一陣煙塵,都飄散遠(yuǎn)去。——余秋雨《文化苦旅》
17) 據(jù)我自己的經(jīng)驗,幾乎沒有遇見過一個喜歡遠(yuǎn)行的現(xiàn)代流浪者是偏激、固執(zhí)、陰郁、好斗的。反之,那些滿口道義、鄙視世情的書齋文人如果不得已參加某種集體旅行,大多連誰推扛行李、誰先用餐、誰該付款等瑣碎問題也無法過關(guān)。——余秋雨《行者無疆》
18) 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這么多嘆息的吹拂,陽關(guān)坍馳了,坍馳在一個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終成廢墟,終成荒原。身后,沙墳如潮,身前,寒風(fēng)如浪。誰也不能想象,這兒,一千多年之前,曾經(jīng)驗證過人生的壯美,藝術(shù)情懷的弘廣。——余秋雨《陽關(guān)雪》
19) 熟悉也有毛病,容易失落初見時驚艷的興奮,忘卻粗線條的整體魅力,目光由仰視變?yōu)槠揭?,很難說是把握得更牢了,還是松弛了把握。這就像我們交朋友,過于熟悉就變成尋常溝通,有時突然見到他翩然登臺或宏著面世,才覺得要刮目相看。——余秋雨《行者無疆》
20) 部分文人之所以能在流放的苦難中顯現(xiàn)人性、創(chuàng)建文明,本源于他們內(nèi)心的高貴。他們的外部身份可以一變再變,甚至終身陷于囹圄,但內(nèi)心的高貴卻未曾全然銷蝕。這正像有的人,不管如何追趕潮流或身居高位,卻總也掩蓋不住內(nèi)心的卑賤一樣。——余秋雨《文化苦旅》
21) 羅馬的偉大,在于每一個朝代都有格局完整的遺留,每一項遺留都有意氣昂揚的姿態(tài),每一個姿態(tài)都經(jīng)過藝術(shù)巨匠的設(shè)計,每一個設(shè)計都構(gòu)成了前后左右的和諧,每一種和諧都使時間和空間安詳對視,每一回對視都讓其他城市自愧弗如,知趣避過。——余秋雨《行者無疆》
22)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聲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喧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需聲張的厚實,一種能夠看的很遠(yuǎn)卻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山居筆記》
23) 就人生而言,也應(yīng)該平衡于山、水之間。水邊給人喜悅,山地給人安慰。水邊讓我們感知世界無常,山地讓我們領(lǐng)悟天地恒昌。水邊讓我們享受脫離長輩懷抱的遠(yuǎn)行刺激,山地讓我們體驗回歸祖先居所的悠悠厚味。水邊的哲學(xué)是不舍晝夜,山地的哲學(xué)是不知日月。——余秋雨《行者無疆》
24) 向往巔峰,向往高度,結(jié)果巔峰只是一道剛能立足的狹地。不能橫行,不能直走,只享一時俯視之樂,怎可長久駐足安坐?上已無路,下又艱難,我感到從未有過的孤獨和惶恐。世間真正溫煦的美色,都熨帖著大地,潛伏在深谷。君臨萬物的高度,到頭來只構(gòu)成自我嘲弄。——余秋雨《文化苦旅》
25) 拿起自己十歲時候的照片,不是感嘆韶華易逝青春不再。而是長久地逼視那雙清澈無邪的眼睛,它提醒你,正是你曾經(jīng)擁有過那么強的光亮,那么大的空間,那么多的可能,而這一切并未全然消逝;它告訴你,你曾經(jīng)那么純凈,那么輕松,今天讓你苦惱不堪的一切本不屬于你。——余秋雨《收藏昨天》
26) 即使是站在海邊礁石上,也沒有像這里這樣強烈地領(lǐng)受到水的魅力。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匯,聚匯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讓人忘記它是切切實實的水、可掬可捧的水。這里的水卻不同,要說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疊疊都精神煥發(fā),合在一起比賽著飛奔的力量,踴躍著喧囂的生命。——余秋雨《文化苦旅》
27) 不管你今后如何重要,終會有一天從熱鬧中逃亡,孤舟單騎,只想與高山流水對晤。走得遠(yuǎn)了,也許會遇到一個人,像樵夫,像路人,出現(xiàn)在你與高山流水中,短短幾句話,讓你大驚失色,引為莫逆之交。但是,天道容不下如此至善至美,你注定會失去他,同時也就失去了你的大半生命。——余秋雨《關(guān)于友情》
28) 中國文人在整體上傾向于歷史體驗,既迷醉于感同身受的歷史幻想,又迷醉于匹夫有責(zé)的責(zé)任,只可惜歷史太長,步子太慢,循環(huán)太多,經(jīng)常同意反復(fù),不能不滿心徒嘆無奈,滿嘴陳詞濫調(diào)。產(chǎn)生于羅馬的興亡感慨不會重蹈中國文人的吟詠老套,不會終結(jié)于白發(fā)漁樵、廢殿碧苔、老月青山。——余秋雨《行者無疆》
29) 萬千動物中,牛從來不與人為敵,還勤勤懇懇地提供了最徹底的服務(wù)。在烈日炎炎的田疇中,揮汗如雨的農(nóng)夫最怕正視耕牛的眼神,無限的委屈在那里忽閃成無限的馴服。不管是農(nóng)業(yè)文明還是畜牧文明,人類都無法離開牛的勞苦,牛的陪伴,牛的侍候。牛累了多少年,直到最后還被人吃掉,這大概是世間最不公平的事。——余秋雨《行者無疆》
30) 在迪倫馬特筆下,羅慕洛斯面對日耳曼人的兵臨城下,毫不驚慌,悠然養(yǎng)雞。他容忍大臣們裹卷國庫財務(wù)逃奔,容忍無恥之徒誘騙自己家人,簡直沒有半點人格力量,令人生厭。但越看到后來越明白,他其實是一位洞悉歷史的智者。如果大車必然要倒,妄圖去扶持反而是一種騷擾;如果歷史已無意于羅馬,勵精圖治反而是一種反動。——余秋雨《行者無疆》
余秋雨語錄經(jīng)典散文精選相關(guān)文章:
1.余秋雨短篇散文
3.余秋雨語錄勵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