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修改語意重復
病句修改語意重復
修改病句,指對一句有語病的句子進行修改,使其不改變原意,句子更通順。病病句修改語意重復具體有哪些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病句修改語意重復,歡迎欣賞
病句修改語意重復1
1、今天是除夕之夜。
“除夕”是指“農歷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已包含“晚上”之意,后再加“之夜,則構成了語意重復。
類似的說法還有“凱旋而歸”,“過慮的想法”等,須注意。
2、近幾年,常有報紙對明星大肆吹捧,過分的溢美之詞,助長了某些明星的驕傲情緒。 “溢美”本身的意思就是“過分地贊美”,再加上“過分”,語意就重復了。
3、自從傍上李福貴后,她就暗暗竊喜:出人頭地的時候終于來了。
“竊”含有了“暗暗”的意思,可改為“心中竊喜”
4、馬征夫婦相敬如賓,但有時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不乏有唇槍舌劍的場面。
“乏”本身意思是“缺少”,含有了“有”的意思,本句可將“有”去掉。
5、有一個毛筆字寫得很好的老詩人,給我寫了“烈士暮年,情高趣雅”八個精神抖擻的大字,老畫家李苦禪還給我寫下“云煙供養(yǎng),書畫延年”八個大字,這兩人寫的字力可扛鼎,我看包世臣、沈寐叟再生,也難至臻此。
“至”、“臻”都有“達到”的意思,應改為“也難至此”或“也難臻此”或“難臻此境”。
6、陳露被人們譽為是冰上蝴蝶。
“為”和“是”都有聯(lián)系兩個事物,表示判斷的動詞,一般在一個判斷句里用其中之一即可。但“譽為”是“贊揚為”的意思,詞義比“是”豐富,所以應把“是”刪去。
7、群眾們大清早就跑到車站,等待著志愿軍的凱旋歸來。
“凱旋”是“勝利歸來”的意思,與后面的“歸來”語意重復,應刪掉“歸來”。
8、聽了小李的介紹,我在心里真是由衷的感謝小張。
此句語意重復,“由衷”就是“發(fā)自內心”、“在心里”的意思,可刪除“在心里”。
9、安秀玲和楊英是好朋友,經常倆個人在一起復習功課。
“倆”是“兩個”的合音詞,本身已經包含了數詞和量詞兩種用法了,因此應該把“個”去掉。
10、我心里一直耿耿于懷。
“耿耿于懷”包含了“心里”的意思,應該將“心里”去掉。
病句修改語意重復2
1、更令人氣憤的是,這個衣冠禽獸的家伙,連她也不放過。
“衣冠禽獸”是指卑鄙無恥、如同禽獸的人,是名詞。這里是把它誤用為形容詞,修飾“家伙”,充當定語。應刪掉句中的“的家伙”。
2、它并非是國家權威機構公布的結果,有許多人為操作的因素在內。
“并非”的意思是“并不是”,表示否定判斷,與“是”部分語意重復。
3、海內外聞名遐邇的景德鎮(zhèn)陶瓷,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聞名遐邇”是指“遠近聞名”,與“海內外”語意部分重復,可刪去“海內外”。
4、坐在記者身旁的一位外國人突然忍俊不禁地笑了起來。
“忍俊不禁”就是“忍不住笑了出來”的意思,與“笑”部分語意重復,可改為“突然忍不住笑了出來”。
5、他們一起收拾東西,就各自分道揚鑣了。
“分道揚鑣”是“各自分開”的意思,與“各自”部分語意重復,可刪去“各自”。
6、他只不過正在做自己的事情的時候,順便幫了一下別人,沒想到卻受到了不虞之譽。
“不虞之譽”中的“虞”就是“想到”的意思,與“沒有想到”部分語意重復,可刪去“沒想到”。
7、轉眼到了第二年夏天,一場不幸的厄運突然降臨到王家的頭上。
“厄運”是“不幸的運氣”與前面“不幸的”語意重復,可以去掉“不幸的”。
8、我逐漸發(fā)現我與他的差別相差懸殊。
“懸殊”的意思是“相差很大”,可把“相差懸殊”換成“很大”。
類似的句子還有“這兩個球隊實力懸殊。”
9、1945年,在廣島附近的加山又造親眼目睹了原子彈爆炸的恐怖。
“親眼”在句中作狀語,但是和后面“目睹”部分重復,使得成分多余,應刪除“親眼”。
10、這次高考中的七個科目,他一人囊括了少年班新生中的四個單科成績第一名。
“囊括”是“全部包羅在內”的意思,而此句中只有“四個單科成績第一名”,可以修改為“……他一人獲得了……”。
11、 紀念孫中山誕辰一百二十一周年。
“誕辰”作名詞,是“生日”的意思,名詞誤作動詞,可將其改為“誕生”。
12、這座房屋的產權問題應該訴諸于法律。
“諸”在文言文中可作兼詞,相當于“之于”,和句中的“于”部分語意重復??蓜h去“于”。
13、安史之亂造成了人民的生靈涂炭,杜甫一家也展轉流離,漂泊南方。
“生靈涂炭”中的“生靈”包含了“人民”,可刪去前面的“人民的”。
14、我們精選了部分獲獎作品集萃登載,請讀者朋友跟隨我們的妙語美圖,和我們一起欣賞美麗的世界。
“萃”,聚也,匯也。“集萃”是由這兩個詞構成的合成詞。有重疊之嫌。可將“集粹”改為“精粹”。
15、校長在行政會上所講的問題,總共涉及到四個大方面,七個小方面。
“涉及”的意思就是“關涉到”,及相當于“到”,語意部分重復,可刪去“到”。另外,像“波及、提及”等詞在使用的時候也常會出現這些錯誤。
例如:討論集中在“文”和“道”的關系問題上,所以后來被人們稱為“文道之爭”,這場廣泛的討論,波及到全國許多省市。
16、對有些人所持的讓經濟開發(fā)區(qū)“遍地開花”的觀點,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早在10年前就提出過質疑。
“質疑”本來就表示“提出疑問”,與前面的“提出”語意重復,可將“質疑”改為“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