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紀行閱讀題及答案
在《阿里山紀行》這篇閱讀中,你了解作者想要描述的情感嗎?讓我們來一起做一做寫題目!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收集整理的《阿里山紀行》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歡迎閱讀!
《阿里山紀行》閱讀原文
?、贊M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潭無魚鱉,林無鳥獸,偶或有如蟬、如蠅、如蚊的聲音,側(cè)耳諦聽、分辨、捕捉,卻又沒有。那是靜謐的世界、凈潔的世界,甚或是禪的世界。偶有人聲也是靜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間的安寧。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氣,仿佛要把整個阿里山的空氣都吸進去,不再吐出來。
?、谏介g的曲徑幽路全被青苔染綠,茸茸的、毛毛的、蒙蒙的。這是濃陰遮蔽下的青苔路,離開了那森森萬樹,離開了那濃濃團陰,決計長不出這么密、這么厚的青苔。它真像一條條綠地毯,緊緊地貼在地表上、臺階上,甚或依附在樹干上。
?、凵智∷埔黄粞?,無邊無際。其盤曲之勢,如幢頂,如傘蓋,又如古寺寶塔,真不知樹軀有多少圍、樹身有多么高。它們排列之整肅,如孫武之軍陣、秦皇之兵馬。樹干都是濕漉漉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間霧氣之中了。雖是盛夏亭午時分,正是驕陽噴焰,卻透不進日光來。我們的身上也分明有點薄濕。忽然間,我覺得,這不就是唐詩中所說的“入云深處亦沾衣”嗎?
《阿里山紀行》閱讀題目
1:第①段運用了“明鏡”和“水墨畫”兩個比喻,說說這兩個比喻的表達效果。(2分 )
2:第①段描繪的阿里山林區(qū)有什么特點,用一個雙音節(jié)詞來加以概括: ;(1分)
3:作者寫“偶或有如蟬、如蠅、如蚊的聲音”對表現(xiàn)以上特點有何作用?(1分)
4:品讀文章,根據(jù)第①段中劃橫線句分析人們的思想感情。(1分)
5:在感悟理解的基礎上,比較下面句子在語言運用和表達效果上的不同:(3分)
A、這是濃陰遮蔽下的青苔路,離開了那森森萬樹,離開了那濃濃團陰,決計長不出這么密、這么厚的青苔。
B、這是濃陰遮蔽下的青苔路,離開了萬樹,離開了團陰,決計長不出這么密、這么厚的青苔。
6:從運用修辭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③段中劃橫線句子的表達作用和語言效果。(3分)
《阿里山紀行》閱讀答案
1:用“明鏡”比喻潭水“清澈透亮”,用“水墨畫”比喻山林與潭水相映成趣,形象生動。
2:寧靜
3:這里寫若有若無的聲音,反襯了林區(qū)環(huán)境的寧靜,會使人感覺更加寧靜。
4:劃線句子流露出人們對林區(qū)環(huán)境的濃濃愛意,因為愛,所以不忍大聲;因為愛,所以要“深深的吸氣”“仿佛吸進去以后不再吐出來”。
5:兩句話的區(qū)別是第一句話在描寫中運用疊詞“森森”來修飾“萬樹”,用疊詞“濃濃”來修飾“團陰”,疊詞的運用不僅突出了樹木之多、團陰之濃,體現(xiàn)了環(huán)境的清幽,而且使語言節(jié)奏鮮明,具有音樂美和情韻美。
6:這段文字用了3個比喻,句式整齊,結(jié)構(gòu)勻稱,節(jié)奏鮮明,和諧動聽,生動活潑地寫出了森林之廣和盤曲排列之勢,引發(fā)人的豐富聯(lián)想和審美體驗。
看過阿里山紀行閱讀題及答案的人還看了:
阿里山紀行閱讀題及答案
上一篇:阿里山紀行節(jié)選閱讀答案
下一篇:阿慶基造反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