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應聘要懂的求職面試技巧
大學生應聘要懂的求職面試技巧
求職面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有些大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到不知所措,或者做得不好,使自己在求職中因小失大,達不到成功。小編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大學生應聘要懂的求職面試技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大學生求職面試技巧
一、面試中的基本禮儀
(1)一旦和用人單位約好面試時間后,一定要提前5-10分鐘到達面試地點,以表示求職者的誠意,給對方以信任感,同時也可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作一些簡單的儀表準備,以免倉促上陣,手忙腳亂。為了做到這一點,一定要牢記面試的時間地點,有條件的同學最好能提前去一趟,以免因一時找不到地方或途中延誤而遲到。如果遲到了,肯定會給招聘者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會喪失面試的機會。
(2)進入面試場合時不要緊張。如門關著,應先敲門,得到允許后再進去。開關門動作要輕,以從容、自然為好。見面時要向招聘者主動打招呼問好致意,稱呼應當?shù)皿w。在用人單位沒有請你坐下時,切勿急于落座。用人單位請你坐下時,應道聲“謝謝”。坐下后保持良好體態(tài),切忌大大咧咧,左顧右盼,滿不在乎,以免引起反感。離去時應詢問“還有什么要問的嗎”,得到允許后應微笑起立,道謝并說“再見”。
(3)對用人單位的問題要逐一回答。對方給你介紹情況時,要認真聆聽。為了表示你已聽懂并感興趣,可以在適當?shù)臅r候點頭或適當提問、答話?;卮鹬髟囌叩膯栴},口齒要清晰,聲音要適度,答話要簡練、完整。一般情況下不要打斷用人單位的問話或搶問搶答,否則會給人急躁、魯莽、不禮貌的印象。問話完畢,聽不懂時可要求重復。當不能回答某一問題時,應如實告訴用人單位,含糊其辭和胡吹亂侃會導致面試失敗。對重復的問題也要有耐心,不要表現(xiàn)出不耐煩。
(4)在整個面試過程中,在保持舉止文雅大方,談吐謙虛謹慎,態(tài)度積極熱情。如果用人單位有兩位以上主試人時,回答誰的問題,你的目光就應注視誰,并應適時地環(huán)顧其他主試人以表示你對他們的尊重。談話時,眼睛要適時地注意對方,不要東張西望,顯得漫不經(jīng)心,也不要眼皮低望,顯得缺乏自信,激動地與用人單位爭辯某個問題也是不明智的舉動,冷靜地保持不卑不亢的風度是有益的。有的用人單位專門提一些無理的問題試探你的反應,如果處理不好,容易亂了分寸,面試的效果顯然不會理想。
二、應試者語言運用的技巧
面試場上你的語言表達藝術標志著你的成熟程度和綜合素養(yǎng)。對求職應試者來說,掌握語言表達的技巧無疑是重要的。那么,面試中怎樣恰當?shù)剡\用談話的技巧呢?
(1)口齒清晰,語言流利,文雅大方。交談時要注意發(fā)音準確,吐字清晰。還要注意控制說話的速度,以免磕磕絆絆,影響語言的流暢。為了增添語言的魅力,應注意修辭美妙,忌用口頭禪,更不能有不文明的語言。
2)語氣平和,語調(diào)恰當,音量適中。面試時要注意語言、語調(diào)、語氣的正確運用。打招呼時宜用上語調(diào),加重語氣并帶拖音,以引起對方的注意。自我介紹時,最好多用平緩的陳述語氣,不宜使用感嘆語氣或祈使句。聲音過大令人厭煩,聲音過小則難以聽清。音量的大小要根據(jù)面試現(xiàn)場情況而定。兩人面談且距離較近時聲音不宜過大,群體面試而且場地開闊時聲音不宜過小,以每個用人單位都能聽清你的講話為原則。
(3)語言要含蓄、機智、幽默。說話時除了表達清晰以外,適當?shù)臅r候可以插進幽默的語言,使談話增加輕松愉快的氣氛,也會展示自己的優(yōu)越氣質(zhì)和從容風度。尤其是當遇到難以回答的問題時,機智幽默地語言會顯示自己的聰明智慧,有助于化險為夷,并給人以良好的印象。
(4)注意聽者的反應。求職面試不同于演講,而是更接近于一般的交談。交談中,應隨時注意聽者的反應。比如,聽者心不在焉,可能表示他對自己這段話沒有興趣,你得設法轉移話題;側耳傾聽,可能說明由于自己音量過小使對方難于聽清;皺眉、擺頭可能表示自己言語有不當之處。根據(jù)對方的這些反應,就要適時地調(diào)整自己的語言、語調(diào)、語氣、音量、修辭,包括陳述內(nèi)容。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面試效果。
三、應試者手勢運用的技巧
其實,在日常生活交際中,人們都在自覺不自覺地運用手勢幫助自己表達意愿。那么,在面試中怎樣正確地運用手勢呢?
(1)表示關注的手勢。在與他人交談中,一定要對對方的談話表示關注,要表示出你在聚精會神地聽。對方在感到自己的談話被人關注和理解后,才能愉快專心地聽取你的談話,并對你產(chǎn)生好感。面試時尤其如此。一般表示關注的手勢是:雙手交合放在嘴前,或把手指擱在耳下;或把雙手交叉,身體前傾。四、應試者回答問題的技巧
(1)把握重點,簡捷明了,條理清楚,有理有據(jù)。一般情況下回答問題要結論在先,議論在后,先將自己的中心意思表達清晰,然后再做敘述和論證。否則,長篇大論,會讓人不得要領。面試時間有限,神經(jīng)有些緊張,多余的話太多,容易走題,反倒會將主題沖淡或漏掉。
(2)講清原委,避免抽象。用人單位提問總是想了解一些應試者的具體情況,切不可簡單地僅以“是”和“否”作答。應針對所提問題的不同,有的需要解釋原因,有的需要說明程度。不講原委,過于抽象的回答,往往不會給主試者留下具體的印象。
(3)確認提問內(nèi)容,切忌答非所問。面試中,如果對用人單位提出的問題,一時摸不到邊際,以致不知從何答起或難以理解對方問題的含義時,可將問題復述一遍,并先談自己對這一問題的理解,請教對方以確認內(nèi)容。對不太明確的問題,一定要搞清楚,這樣才會有的放矢,不致答非所問。
(4)有個人見解,有個人特色。用人單位有時接待應試者若干名,相同的問題問若干遍,類似的回答也要聽若干遍。因此,用人單位會有乏味、枯燥之感。只有具有獨到的個人見解和個人特色的回答,才會引起對方的興趣和注意。
(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面試遇到自己不知、不懂、不會的問題時,回避閃爍,默不做聲,牽強附會,不懂裝懂的做法均不足取,誠懇坦率地承認自己的不足之處,反倒會贏得主試者的信任和好感。
求職面試心態(tài)技巧
(1)要樹立自信心。
求職面試要敢于推銷自己。
自信是自我推銷的前提,一個人如果沒有自信心,就不可能成功地推銷自己。
與人交往中的膽怯心理、緊張情緒,大都因為缺乏自信。
實際上,并不是自己不行,而是自卑心理作怪。
因此要戰(zhàn)勝自卑感,增強自信心。
(2)要加強行為訓練。
造成緊張的另一個原因是某些畢業(yè)生缺乏這方面的鍛煉。
歷屆美國總統(tǒng)在發(fā)表國情咨文記者招待會之前,都 要進行"行為預演",把他們的新聞助理、政策顧問找來,讓他們提出各種問題,由總統(tǒng)回答,再由顧問們進行補充、校正,這樣才能在記者招待會上給人留下對答如流、詼諧瀟灑的良好印象。
由此看來,行為訓練是必不可少的。
現(xiàn)在一些學校舉辦"模擬招聘面試"的行為訓練活動,實為一種好方法。
(3)要善于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氣質(zhì)、愛好,都有優(yōu)勢與不足。
面試中爭取主動,揚長避短,可以收到出奇制勝的效果,這樣不僅可以引起"考官"對你的好感,而且容易實現(xiàn)心理平衡,消除緊張情緒。
求職面試的禁忌
一、夸夸其談
面試中可以適度包裝自己,但千萬不能夸夸其談,更不能主次不分地“以我為主”。求職者在面試環(huán)節(jié)中要誠實,言簡意賅,不能過度自吹自擂,喋喋不休會引起面試官的不滿。
二、迫不及待地搶話或爭辯
有時候求職者為了凸顯自己的能力,會試圖用語言攻勢來征服對方。在面試時根本不管面試官究竟買不買他的賬,沒說上三句兩句話,就迫不及待地拉開“陣勢”,賣弄口才,力求自己在“語機”上占上風,在事理上征服對方。主要表觀在搶話、插話、爭辯等方面。
求職者千萬要注意,面試的目的不是為了在語言上戰(zhàn)勝面試官,也不是去開辯論會,而是得到工作機會。你沒必要在面試中跟考官較真,讓面試官以為你不是來面試的,而是來找茬的就大事不妙了。
三、好為人師
所謂的新點子當中或多或少含有忠告成分,而大部分忠告都是批評,批評對于某人而言是難以接受的,尤其是來自陌生人的批評,不可能受到欣賞、遵從,更不可能產(chǎn)生好感。你是求職者,在面試官面前說這想法,提那建議,你要是不受排斥,那么就證明這個面試官也太沒主見了。
在面試官眼里,讓求職者談想法、提建議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考察你的思維,同時也為你挖了一個陷阱,它會立馬使你變成“好為人師”“好耍嘴皮子”的家伙。所以,在面試中,最忌諱提些帶忠告性質(zhì)的建議。不管你的建議多么中肯、多么優(yōu)秀,最好留著,到錄用后再說,不要在面試時急于賣弄。
四、提低級問題
求職者在面試的后半段都會有向面試官提問的機會,這是展現(xiàn)你綜合素質(zhì)的最佳時機。你可以問一些跟你專業(yè)知識相關的問題,可以問一些企業(yè)工作制度的問題,但千萬不能問諸如“午飯怎么解決,公司有食堂,還是自己訂外賣”這種白癡問題,低級的甚至是幼稚的問題肯定會讓你的面試砸了鍋。
五、目中無人
“厚積薄發(fā)”“深藏不露”,才是能力資本的真正積淀。縱然你有再大的資本,在應聘時你也是處在屈于人下的地位。在面試官面前大談自己的閱歷有多么豐富,恰恰說明你這個人缺乏教養(yǎng),根本不把別人放在眼里,誰都敢得罪。
六、亂倒苦水
你只能通過展現(xiàn)自己的能力獲得工作機會,妄想通過訴苦來獲得工作那是too young to simple,遇到面試時大吐苦水的求職者,HR們會一言不發(fā)地聽你裝逼,心里已經(jīng)把你當成傻逼鄙視了一萬八千次。等你終于結束你了聲淚俱下的言論,HR會熱情而禮貌地跟你說,請您回去等通知吧。這一“等”,不定是何年哪月呢?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