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海外稅收政策
什么是海外稅收,海外稅收的政策是什么,關于海外稅收有哪些相關的政策。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2017年海外稅收政策,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2017年海外稅收政策
一、美國的全球征稅,針對的是個人收入而非資產
乍一看“全球征稅”這幾個字,的確有些令人發(fā)毛。不少人會產生這樣的疑問,難道我辛苦在國內打拼下的資產,在移民美國后也要繳稅嗎?要弄明白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收入和資產的差別,在美國國稅局的眼中,資產與收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收入就是工作收入,投資所得利息、分紅或者資本利等;資產則是指個人擁有的房地產、土地、車子或奢侈品、古董等。美國的全球征稅政策,針對的是個人收入,而不是個人資產,因此,已有資產是不需要繳稅的。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征稅針對的是個人收入,注意只針對個人。這意味著,如果你在國內有一家公司,公司的利潤是不需要向美國交稅的,因為公司作為一個實體,產生的利潤是公司的,不是美國全球征稅的應稅范圍,只有當公司的利潤以紅利的形式發(fā)放給你時,這部分紅利是需要交稅給美國的。
為了更直觀的闡述明白美國全球征稅的征稅范圍,我們舉例來說明,比如你在國內有1000萬的置業(yè)和一家工業(yè)企業(yè),置業(yè)用于出租每年租金收入為100萬,企業(yè)每年的利潤300萬,其中100萬以分紅的形式發(fā)放給你本人。在此情況下,當你成功申請到美國移民身份,成為美國稅務公民后,你的價值一千萬的置業(yè)作為你的資產是不需要繳稅的,公司的利潤也是不需要交稅的,而每年100萬的租金收入以及企業(yè)發(fā)放的100萬的分紅收益作為你的個人收入是要繳稅給美國的。有人可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我的100萬的租金收入以及100萬分紅收益在中國已經繳稅了,難道還要再在美國繳稅一次?當然不會,不重復繳稅是美國全球征稅的一個重要原則。
二、全球征稅基本原則:
不重復征稅 美國全球征稅制度有一個原則,不會重復征稅。意思即美國納稅人給別的國家或者地區(qū)所交的稅都可以用來充抵美國境內的稅。以上文所提到100萬租金收入為例,如果你在國內置業(yè)的這100萬租金收入已經在中國繳稅,稅率為10%,繳稅額為10萬,那么這10萬元可以用來抵扣美國的應稅額。如果美國的此項稅率為12%,應稅額為100*12%=12萬,抵扣掉已經在中國繳稅的10萬,你只需向美國政府繳稅2萬元。若美國此項稅率只有8%,也就是你在美國的應稅額為8萬,這樣一來你的可用抵扣額度(10萬)比在美國的應稅額度還多出2萬,那么,你不僅不用交稅給美國政府,多出的2萬抵扣額度可以在未來十年的任何一年繼續(xù)去抵稅。所以在某些情況下,作為在中國工作的美國稅務公民,你所交的稅可能會比普通中國公民所交的還要少。
三、海外收入每年享有一定額度免稅額
美國針對海外收入每人每年有超過9萬美元的免稅額。舉例來說,如果夫妻兩人都拿到綠卡,每年從中國獲得10萬美元的收入,如果分別報稅,扣除每個人9萬美元的免稅額,那每人每年只需要就1萬美元的收入來報稅。而這1萬美元如果在中國已經繳了稅費或者在美國有其他生意費用的支出,還可以享受一些抵免,經過一些費用抵扣之后,每人每年只需要繳1000到2000美元的稅就夠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免稅額的海外收入是指主動的收入,如工資是勞動所得收入,但不包括公司分紅、銀行利息、投資回報或者賭博的獲利、社保的福利金、退休金還有年金等等。意思就是買賣房子或者股票所得來的收入,是不能包括在每年超過9萬美元的海外收入免稅額當中。
國際稅事看點
1、BEPS將完成最后一塊拼圖
2016年11月24日,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公布了《落實租稅協定相關措施避免稅基侵蝕與利潤移轉的多邊公約》(以下簡稱多邊公約)。這標志著舉世矚目的稅基侵蝕與利潤轉移(BEPS)行動計劃在歷經近三年半之后,其全部15項內容終于逐一推進完畢。
2016年12月31日,該多邊公約正式開放給各方簽署,而首次高層簽字儀式也將于2017年6月舉行。作為BEPS行動計劃中的最后一項,這個多邊工具是由超過100個國家參與協商而來,主要設計目的,就是方便參與國能盡快落實BEPS行動計劃中與租稅協定相關的建議事項。
可以預見,作為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主導的BEPS行動的最大背書方,二十國集團(G20)將在2017年7月德國漢堡峰會上,繼續(xù)以公報形式呼應G20杭州峰會上的有關內容,以促進BEPS15項行動計劃最終成果的轉換。
應該說,從政府立場出發(fā),BEPS行動計劃為國際稅收事項的處理提供了創(chuàng)新性方法,構成了國際稅收合作史上的一個轉折點。然而,從企業(yè)立場出發(fā),這一計劃的未來顯然并非那么值得期許。據近期均富會計事務所對全球36個國家2600家企業(yè)進行的一份調查顯示,BEPS行動計劃對企業(yè)納稅計劃的影響很小,78%的企業(yè)并未因BEPS項目而改變他們的納稅計劃。調查稱,很多企業(yè)被最近幾年法律法規(guī)的變化搞得神經緊張,在法規(guī)明確之前,他們的行動會特別謹慎,而BEPS項目目前的模棱兩可正是他們所不愿意看到的。
從這個意義上說,BEPS行動計劃今年步入的落實階段至關重要,必須在此過程中反映出全球經濟瞬息萬變的特性,以及迅速適應這種變化的客觀需求,才會迎來真正的前景。
2、主要經濟體競相消減公司稅
由于全球范圍內的經濟增長放緩,多年來過度依賴寬松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增長后,主要發(fā)達經濟體的宏觀經濟政策重點正轉向適度財政擴張,2017年將有越來越多的政府準備以減稅提振經濟成長。
對即將上任的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來說,減稅早已構成其競選綱領的一部分,美國超高的公司稅稅率以及過時的稅制設計是媒體常年批判的對象,也成為其承諾的改革重點。特朗普在競選中和當選后都表示,將把美國聯邦公司稅率從目前的35%大幅降至15%,同時將對跨國企業(yè)匯回國內的海外利潤只征收10%的所得稅,盡管目前尚無具體方案,但考慮到特朗普不懼放大招的特性,這一堅如磐石的稅改說不定真將在今年有所斬獲,而美國一旦大幅消減公司稅,可能造成的全球連鎖反應也不容小覷。
對急于擺脫“脫歐”不利影響的英國首相梅而言,用為企業(yè)降低稅負來增加經濟競爭力的做法似乎早已成為英政府的“撒手锏”。據傳,如果歐盟拒絕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或者阻止英國金融服務進入歐洲大陸市場,首相的智囊團會考慮將公司所得稅從20%直接降到10%。目前,首相梅的公開承諾是使英國公司稅率于2020年下調到17%,甚至是全球20大經濟體中的最低水準15%以下,以吸引在英國退歐公投后不敢前來投資的企業(yè)。
在2017年處于大選的法國,目前領跑的總統候選人菲永也在其競選綱領中承諾為納稅人減稅。據研究機構稅務基金會近日公布的調研報告,在經濟與合作發(fā)展組織中,法國因企業(yè)所得稅征收高達33.33%的稅率,財產稅稅率高且結構不良,個人所得稅稅率高且采取累進稅制,而在“稅收制度體系最具競爭力的國家”排名中最末一位。因此,菲永的400億歐元企業(yè)減稅計劃,以及取消富人稅的主張,難免不被視為人們對于法國稅制之怨的一種釋放。
在日本,法人稅實際稅率也在不斷下降。從2016年4月起,日本的法人稅實際稅率已由32.11%下調至29.97%,到2018年4月,這一數字還將進一步下調至29.74%。但與此同時,為緩解消費稅的累退性,日本自1989年引入該稅以來一直采用的單一稅率將于2017年4月1日結束,消費稅稅率屆時將上調至10%,目前8%的稅率則作為一檔輕稅率存在,預計此變化將給日本國內經濟帶來一定影響。
針對多國的“減稅共識”,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于提前公布的半年度經濟展望中表示,各國政府的確需要拋卻對債務水平的執(zhí)著,加大對成長利好型政策的支持,并在可能的情況下減輕稅務負擔,但該組織同時強調,并不鼓勵各國盲目超前消費和全盤下調企業(yè)稅,額外的公共支出應該放在基建、教育和研究等提振生產率的政策上,而減免政策應該將目標指向阻礙增長的特定稅項上。
3、歐盟繼續(xù)向稅收一體化邁進
對于成員國競相把稅率降到最低,歐盟財政部長們表示擔憂。這恐怕也是擱置數年的“統一企業(yè)所得稅稅基”(CCCTB)改革方案被歐委會重新擺到桌面上的一個原因。
其實,作為歐盟稅收一體化進程中最為大膽的企業(yè)所得稅改革方案,CCCTB早在2001年就已產生理念,2011年獲正式提案,因英國、愛爾蘭等成員國反對而失敗后,2015年又以歐委會《打造公平有效的企業(yè)所得稅體系的行動計劃》的方式卷土重來。2016年10月,歐委會再次提出CCCTB提案。有評論認為,脫歐公投結果甫出,歐盟就建議實施英國長期反對的統一企業(yè)所得稅稅基主張,正是其多項立法動議因英國脫歐而加快推出的一種體現。因此,有理由相信,到了2017年,原定的歐盟輪值主席國因英國棄任而改為馬耳他,再加上德國人馬丁·舒爾茨一直掌舵歐洲議會,統一企業(yè)所得稅稅基的進程會明顯加快。
當然,在脫歐工作尚未終結,真正離開歐盟之前,英國仍有參與立法討論的權利。如果英國繼續(xù)保留單一市場成員資格,則新法也會對其造成影響,所以英國仍有可能對CCCTB構成威脅。但毋庸置疑,眼下,公司所得稅稅率僅為12.5%的愛爾蘭依然是CCCTB立法的主要障礙之一。作為蘋果、谷歌等眾多知名企業(yè)的“母國”,這個高度依賴境外直接投資的小國相當擔心歐盟境內稅基的統一最終會發(fā)展為稅率的統一,因此也會堅決捍衛(wèi)歐盟成員國自主確定稅率的權利。
4、印度是否會推行更激進稅改
如果說,眼下有哪個國家全然是因政府的翻云覆雨手而引發(fā)了全世界的關注,那一定非印度莫屬。2016年8月,印度先是爆出重大稅改新聞:一項旨在為印度全境實施統一貨物與勞務稅制掃平道路的憲法修正案終獲通過。按計劃,政府將于2017年4月出臺新的貨物與勞務稅制,屆時,印度各邦分散實行了幾十年的間接稅將得到廢除,全國統一市場形成。應該說,這個十幾年才求得的改革成果是占據天時地利人和的莫迪政府化解了許多矛盾,做出了許多妥協才得到的。
然而,就在此項稅改正排除萬難,艱難前行的同時,莫迪卻突然于2016年11月下達了一紙令全世界嘩然的廢鈔令,目標即針對國內的影子經濟,通過一夜之間廢止占印度貨幣流通總量85%的鈔票等一系列金融手段,以及配套的稅收法規(guī),迫使印度人一步納入“銀網”與“稅網”,從而加強政府對整個經濟的掌控。
無可避免地,在經歷了最初的兌換亂象以及接下來的洗錢較量后,以現金交易為主的印度經濟開始受到影響。實體經濟的現金短缺抑制了生產計劃和新訂單的增加,打壓了企業(yè)的采購活動和招聘計劃,商業(yè)活動帶來的現金因此減少,進而又使州政府的收入相應下降25%~40%。經濟學家分析,廢鈔令造成的現金短缺將至少影響到今年上半年,隨后印度央行可能通過降息進一步刺激實體經濟,印度經濟將緩慢恢復。
但無論如何,經濟發(fā)展還是受到了威脅,不期而至的廢鈔運動給貨物與勞務稅的改革帶來了嚴重打擊,據悉,目前由印度各邦參與的相關稅改談判已陷入僵局,莫迪政府恐怕將不得不推遲此項計劃的實施時間。
此外,由于廢鈔已脫離傳統的經濟政策,且造成極大沖擊,主流經濟學家懷疑莫迪會再推激進改革。日前,一個稱“莫迪有意對股市投資人征收長期資本利得稅”的傳聞就曾造成印度股市的震蕩。如今又有新消息傳出,稱莫迪考慮的不是對股民課稅,而是更激進的稅制大變革——政府將借由限制現金使用,以銀行交易稅的單一稅制取代當前所有稅種,也就是說,廢除所得稅等課稅,政府稅收全靠對每筆銀行交易征收2%的稅款。姑且不論這種顛覆稅制的方式是否可行,恐怕單是“莫迪廢鈔是為了給更激進的稅改鋪路”這種說法就已經讓人不寒而栗。對此,我們只有拭目以待。
5 新興經濟體力圖海外資產回流
印度正經歷瘋狂,但并不意味著那里發(fā)生的一切不具備參考性。金融危機結束后,全球資本數年間不斷涌入新興經濟體,但如今趨勢發(fā)生逆轉,外國資本開始向發(fā)達經濟體回歸。因此,雖然各個新興經濟體情況各異,但2017年將不得不面對同一個致命威脅——資本流出,以及隨之而來的債務超速積累,據路透社報道,新興國家的政府和企業(yè)2017年應還外債超過3000億美元,比2016年多1/3。
而與此同時,數據顯示,過去10年中,亞洲的私人財富急劇上漲。新財富占亞太地區(qū)(不包括日本)總財富的60%,到2019年,這些財富預計將占全球金融財富的26%。這種情形下,不少亞洲新興經濟體國家的政府更加重視對私人藏匿財富的挖掘,希望以此增加稅收。
和印度一樣,為吸引被隱藏的海外資產重新回流,印度尼西亞政府2016年6月也頒布了一項稅務特赦法案,無論對公司資產還是個人資產,只要在2017年3月底之前,主動申報資產或將海外資產轉移回國保留至少3年,只需繳稅2%~5%;若是將申報資產留在國外,稅率則是4%~10%,無論如何都遠低于頂級收入者在正常情況下所面對的30%稅率,而且越早申報,特赦稅率就越低。
在韓國,政府則希望通過繼續(xù)落實BEPS行動計劃而進一步強化國際稅收征管。2016年年中,韓國國稅廳通報2015年通過對企業(yè)和個人海外所得及財產進行調查所征收的逃稅金額高達1.29萬億韓元(1美元約合1189.05韓元)。國稅廳表示一方面將通過提高專業(yè)性、設立專門機構加強應對力量,另一方面要開展國家間金融、稅收信息交流,加強國際相關領域合作。
其實,對于稅收的渴望,政府無須遮掩。因為即使是那些曾經“不以稅收為意”的海灣國家,局勢也發(fā)生了逆轉。為應對近年油價下跌而不斷擴大的財政赤字,2016年6月,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的六國(阿聯酋、阿曼、巴林、卡塔爾、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在歷經兩年協商后,終于達成增值稅框架協議。這個擬于2018年1月1日開征的增值稅,稅率暫定5%左右,仍為世界較低水平,預計帶動GDP提高2%,不過長遠看,海合會國家的目標將是建立一個財政體制,促使收入來源多元化,增值稅之外,未來還可能征收個人所得稅等。
而在政治及經濟形勢都不太穩(wěn)定的巴西,接任羅塞夫上臺的新總統特梅爾也毫無例外地將稅改列為頭等大事。特梅爾承諾將實施結構性改革,從而帶領巴西擺脫數十年來最為嚴重的一次衰退,2017年簡化稅法是當務之急,預計此次改革將會包括精簡石油和天然氣行業(yè)稅收制度、金融業(yè)征稅體系的改變,以及總體制度的簡化。
>>>下一頁是中國開始全球征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