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yǎng)生運動健脾秘訣
冬季寒冷,脾胃最容易受傷害,其實有很多方法可以讓你的脾胃更健康,那么冬季我們應該如何健脾呢?跟著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冬季健脾秘訣
1、合理飲食
一日三餐要定時,早上吃飽,中午吃好,晚上吃少。對于老年人,由于脾胃功能已趨虛弱,消化能力逐漸減退,更要注意吃得適度,不吃少吃生冷、粘硬食物。
2、多蹲少站
對于脾胃虛弱者多做些蹲的運動,尤其是在進食時蹲著,可使食物通過胃的速度減慢,使胃下方的臟器對胃起墊托作用。
3、控制食量與吃飯速度
在把食量減下來的同時,再把吃飯的速度慢下來。這樣,雖然你吃的東西少了一些,但你吸收的東西卻沒有減少,甚或有所增加,而且大大減輕了脾胃的負擔,好處很多。
4、保暖
脾胃虛寒患者還要注意保暖、避風寒,尤其不能讓腹部受涼,即使炎夏,睡覺也要用薄被護腹。
5、捏脊
捏脊就是涅脊梁骨。從尾椎骨一直捏到脖子。捏的時候,不必拘泥于穴位,因為脊柱兩側正是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的行走路線,捏脊可以刺激到兩條經絡。事實上,捏脊的好處非常多,能起到全面的保健作用,它可以健益脾胃,督一身之氣;還可以調理臟腑、疏通經絡、升降氣機。
6、艾灸
在家可用艾條箱,把艾條放進箱中,放在肚臍上,正好把肚臍(神闕穴)、上脘穴(臍上5橫指)、中脘穴(臍上4橫指)、下脘(臍上2橫指)全覆蓋,用艾條藥力和熱力健脾益胃。
7、腹部按摩
腹部按摩也是一種非常不錯的方法,在早晨起床或晚上睡覺前,仰臥在床上,雙手掌重疊,放在肚臍部位,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各按揉60次,直到腹部覺得發(fā)熱為止。然后,再用手指點按足三里穴,此法有補脾健胃之功,不過需要長期堅持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8、溫脾
可用較厚的紗布袋,內裝炒熱的食鹽100克,置于臍上三橫指處,有溫中散寒、止痛之功。
9、適當運動
可以常做一些類似太極、八段錦、五禽戲、扇舞以及各式各樣的養(yǎng)生功等具有中醫(yī)養(yǎng)氣功能的運動,此外,像慢跑、廣播體操、踢毽、打桌球、廣場舞、交誼舞等項目也是不錯的選擇。
冬季健脾食物
1、山藥
中醫(yī)認為,山藥是健脾益腎極好的食物。從現代營養(yǎng)學分析,山藥富含淀粉酶,可促進消化,因此無論老人、孩子都非常適合。山藥的做法可以煮粥,也可燉各種肉類,還可燉菜、炒菜,方法多多。但如果作為健脾之用,不要燉食或煮食時間過長,淀粉酶容易破壞,降低其食療效果。
2、香菇
香菇也是健脾益氣的很好食物,可炒菜、做湯,包餃子等。平時消化不良的人經常吃香菇,慢慢即可增強脾胃的消化功能。
3、粳米
粳米性平,味甘,有補脾益氣之功。“粳米,皆能補脾,益五臟,壯氣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為第一。”脾虛之人,最適合吃粳米了。
4、花生
花生的健脾效果也很好,吃時最好嚼得碎一些,這樣不至于堅硬劃傷脾胃。另外可以和豆?jié){一起打,既增加了豆?jié){的口感和香氣,還可起到很好的健脾作用,而且吸收好,不會增加脾胃負擔。
5、糯米
糯米性溫,味甘,有補脾益氣的作用,脾虛者宜用之煮粥服食。(體經逢原》中說:“糯米,益氣補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滯。若作糕餅,性難運化,病人莫食。”
6、番薯
番薯俗稱甘薯、紅薯。性平,味甘,有補脾和血、益氣通便的作用?!毒V目拾遺》認為番薯能“補中,暖胃,肥五臟”。脾虛之人,可用番薯當主糧,常食之。
7、薏苡仁
薏苡仁俗稱薏米、苡仁,有補脾健胃的作用。體草經疏》中有“味甘能人脾補脾”的記載。脾虛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效果更佳。
8、白扁豆
白扁豆性平,味甘,能補脾胃虛弱?!侗静菥V目》中說:“白扁豆其性溫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瀉,暖脾胃。”對于脾虛嘔逆,食少久泄者,最宜食之。
補脾的方法
1、不忘脾胃是首要
人的一生,飲食決定體質,體質決定健康和幸福。要想健康養(yǎng)生,首先要不忘脾胃。有益脾胃食物,首推紅棗、山藥和薏苡仁,堪稱“脾胃三寶”。
大棗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李時珍稱“棗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大棗是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倦怠無力、失眠等患者良好的健康飲食佳品。脾虛便溏、胃弱食少、氣血不足之人,最宜服用大棗。
山藥具有補脾養(yǎng)胃、補肺益腎的功效,是脾胃虛弱者的良方。薏苡仁具有健脾、補肺、清熱、利濕的作用,而且特別容易消化吸收,是很好的食療食物。
現代醫(yī)學研究表明,經常吃山藥、大棗和薏苡仁,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如果將其一起煮粥,不僅可以預防胃炎、胃潰瘍的復發(fā),還可以減少患流感等傳染病的概率,因此非常適合脾胃虛弱之人食用。
2、認清自己再進補
一些藥食兩用的中藥,是不能當作食品隨便食用的。例如人參(包括西洋參、黨參)大補元氣、生津止渴、調榮養(yǎng)衛(wèi)。
但是運用不當,就會“上火”;長期、過量服用,還有可能中毒。也許有人會說:我既弄不清自己身體狀態(tài)的寒、熱、虛、實,也搞不明白食物的寒、涼、溫、熱,這咋辦?這樣的話,還是悠著點兒,別熱衷于食養(yǎng)。因為這樣的人很容易上套兒,或者犯錯。
還有一個保險的辦法,就是盡量多樣化地飲食,不要聽說哪樣東西好就使勁兒地吃。日常食物大多數是性質溫和的,只要不偏食、盡量多樣化地合理搭配,食物之間會協調互補,長期食用也不會有問題。所謂“藥補不如食補”,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3、辨證施膳是前提
中醫(yī)學認為辨證是治療疾病的前提,即使是藥膳這樣的輔助治療,也必須符合中醫(yī)辨證論治的規(guī)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人體質虛弱,有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的不同。氣虛體質的人常見氣短聲低、少氣懶言、精神疲憊、體倦乏力,或有頭暈、自汗的癥狀,可在烹制食物中適當選擇加入人參、黨參、黃芪、白術、白扁豆、山藥、西洋參、太子參等補氣藥,以增強補氣強身的效果。
血虛體質的人,則主要表現為面色淡白或萎黃,眼瞼、口唇、指甲的顏色淡白,有頭暈、眼花、兩目干澀、心悸多夢、健忘、神疲乏力等癥狀,婦女可見月經量少、色淡、延期甚至閉經。這些人就適合食用當歸、熟地、阿膠、白芍、何首烏、桂圓、桑椹、黑芝麻、大棗等具有養(yǎng)血補血作用的中藥。
總之,食用藥膳的目的在于調整人體氣血陰陽的平衡,預防疾病,輔助治療以保持身體的健康。在藥膳的選擇上,一方面要了解材料的寒熱溫涼之性,另一方面也要認清自己的體質分型,以及所患疾病屬于什么證型。
4、“混搭、輪換”才平衡
絕大多數的食品,即使再好都不適宜天天食用,只能作為調節(jié)補充,以增加營養(yǎng),豐富生活,滿足口福。人類所需要的營養(yǎng)成分為六大類,水、蛋白質、淀粉、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
中醫(yī)講究辨證施治、辨證施食,重視個體差異,就是要針對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的體質和不同的病情,食用不同的食物和中藥。中醫(yī)將藥性、食性分為寒、熱、溫、涼、平五大類,溫性、熱性的食物可以溫陽,怕冷的人可以多食;寒性、涼性的食物可以清火,怕熱的人可以多食;平性的食物,一般人都可以食用。
除了糧食和水之外,是不是還有可以經常服用的食藥?回答是:有,但只有少數。首先,它必須是食物,含主要營養(yǎng)素成分;其次,它可能可當藥物,含較少藥物成分,但必須無毒無害。再者,它不但適合正常人長期食用,而且慢性病患者也不需要忌口或者禁忌比較少。這些食物包括茶葉、山藥、蓮子、百合、紅棗、枸杞子、菊花、芝麻等。
看過冬季健脾秘訣的人還會看:
1.冬季如何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