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談:跳出作風建設看“軟釘子”
“軟釘子”屬于典型的為官不為,主要是態(tài)度問題、作風問題。從我們收到的征文來看,這是大多數人的感受,也是主流意見。
真正落實“三張清單”
用“臉好看”遮擋“事難辦”,“軟釘子”出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宗旨意識不到位,責任擔當不上肩。也有些是政策不明,缺少遵循;有些是協(xié)調不順,只能干等;有時候,則是因為激勵和辦事效果相關性偏弱。從根本上講,權、責、利沒有對應好,就容易長“軟釘子”。
另外,有些一時確實辦不了的事情,我們也期待群眾能耐心聽解釋,并相信我們的誠意?,F在很多人都拿媒體樹立的典型當標尺來衡量我們,讓我們倍感壓力。說實話,榜樣要學,學他們身上的精神,但精神并不等于“超能力”。
講黨性、正作風,是辦好事的催化劑,但畢竟不是無所不能的發(fā)動機。對普通干部來說,有些時候只是顆螺絲釘,職責范圍之內的事情還好說,對一些政策指向不明、職責認定不清的事情,則是有心無力,很難推動。
要拔除“軟釘子”,不僅需要繼續(xù)推進作風建設,也要強化政策的頂層設計。制定政策時,就當科學民主,多接地氣,多考慮現實操作。部門職能要改革到位,真正落實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與負面清單這“三張清單”。
我對“拔釘子”有信心
前段時間,準備到基層抓些為官不為的“典型”,拔拔不作為的“軟釘子”。但在基層明察加暗訪一個多月,卻沒能完成任務——因為“證據”不那么有力。
有一次,到西寧市房地產交易服務大廳蹲守。市民反映,過去有的窗口松松垮垮,該辦不辦,也沒人管?,F在市里經常派人暗訪,只要手續(xù)齊全,不僅態(tài)度好,辦事講效率、講質量。
還有一次,湟中縣干部小李和幾個同事在山上的責任路段發(fā)現,有個農民在公路邊堆沙子,說輕了不管用,說重了人家就和你動手。小李只好借來鐵鍬自己動手,忙活一上午,手上磨出血泡,累得直不起腰。中午一口氣吃了5份干拌面。
這次采訪的經歷讓人琢磨:在西部大多數干部身上,是個別現象,還是普遍行為?有些干部是“客觀不能”,還是“主觀不為”?
多位不同層級的公務員直言,有時也動過“歇一腳”的念頭,但想歸想,還是會盡己所能去做好。“在青海這種落后地區(qū),當公務員是比較體面的,要是不珍惜崗位,對不起組織,爹媽也會罵的。”還有一位在青海經商多年的浙江老板說,也許是因為西部相對閉塞,干部沾染的“壞毛病”少。干部有能力不足問題,“主動不作為”并不多見。
改作風永無止境。對干部有更高期待而有所批評,并不過頭。但這次采訪的經歷,增添了我對拔除“軟釘子”的信心。希望有所作為的干部大有人在,這樣的態(tài)度是改善治理的良好起點,幫助他們進一步提高能力和素養(yǎng),拔掉各種各樣的“釘子”只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