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復活的讀書筆記
“復活”是一個人的靈魂從污濁變清,良心從丟失到找回,所以男主人公“復活”了,變回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即使他曾經(jīng)在污濁的生活中卑污染過,但我仍認為他是一株蓮,因為他改過了,成為像蓮一樣沒有在世俗中失去自我的人。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guān)于關(guān)于復活的讀書筆記,歡迎查閱。
關(guān)于復活的讀書筆記1
人為誰而活?為自己?為親人?為朋友?為同事?為領(lǐng)導?
如果我們認真而又細致地思考這么一個問題,你或許會發(fā)現(xiàn),還真得需要仔細地想上一想!而想一想的結(jié)果,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人是自私的!
古人就說:“養(yǎng)兒防老”。當我們在熱情謳歌父愛如山、母愛如海之時,我們的父親、母親也許正看著孩子可愛的笑臉,為自己完成傳宗接代之任務(wù),也為自己能夠老而有所養(yǎng)、無后顧之憂而正自鳴得意、沾沾自喜呢。是的,悠悠說得可能是太現(xiàn)實了一點,講出了一句大白話,朋友們看著也許不舒服。然而,現(xiàn)實又是如此地不容置疑。
其實,用辯證法的觀點來看待事物,則任何事物都有其雙面性。我們不能否認人有敢于犧牲、無私奉獻的陽光一面,同樣也不能否認人有自私自利、欲壑難填的陰暗一面。
用《復活》作者托爾斯泰的話說,所有的人都是“由兩個人合成。一個是精神的人,自己追求的只是也能使別人幸福的幸福。另一個是獸性的人,所追求的僅僅是自己的幸福,而且為了自己的幸福不惜犧牲全世界一切人的幸?!薄?第一部,第十四章)所謂獸性的人,在悠悠看來,更廣義地說應(yīng)該稱之為自私的人。悠悠認為,托爾斯泰對人的雙面性分析是很透徹的,也是相當?shù)轿坏摹?/p>
《復活》中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就是一個自私的人。他毫無顧及地利用瑪絲洛娃對他朦朧而又純潔的愛意,無情無義地誘奸并隨即拋棄了她。聶赫留朵夫滿足了自己的獸性的欲望,卻將終身的痛苦留給了年輕而又無助的瑪絲洛娃。最終,瑪絲洛娃因不幸懷孕而被聶赫留朵夫的兩個姑媽趕了出去,從此,走上了出賣肉體的悲慘的人生之路。
其實,對于過著荒淫無恥的生活的貴族來說,像聶赫留朵夫這種獸性的行為是“常有這種事嘛。申包克跟家庭女教師有過這種事,是他自己說的。格里沙叔叔有過這種事,父親也有過這種事,……既然大家都這樣做,那么,可見這也是必要的”。(第一部,第十八章)一旦獸性的人占了上風,人的思想就會被無恥的陰暗所蒙蔽著,靈活也就會被私欲所籠罩。
好在聶赫留朵夫心靈中還保留著那片圣潔的家園,精神的人還能蘇醒于他的心間,使他的人性得到“復活”。他開始用他的行動為他的“獸性的人”贖罪。他拋棄了衣食無憂的貴族生活,將自己所繼承的土地分給了農(nóng)民,他為無辜服刑的人奔走呼號,想方設(shè)法為瑪絲洛娃爭取無罪釋放。雖然,他為瑪絲洛娃所作出的努力沒有得到圓滿成功,瑪絲洛娃最終還是被判苦役,后改成流放。但他的努力顯然贏得了瑪絲洛娃的原諒與認可。也正是對他這種行為的認可,使瑪絲洛娃沒有接受聶赫留夫的愛,因為“她愛他,認為如果同他結(jié)合,就會毀掉他的一生,而她跟西蒙松一起走了,就使他完全解脫了?!?/p>
無疑,《復活》讓我們讀到了一個感人肺腑的愛情故事,更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復活”是如此之不易。
“人性復活”的過程中痛苦的!為了讓人性復活,聶赫留朵夫經(jīng)常進行“靈魂大清掃”?!巴^了一大段時間之后,他忽然覺得內(nèi)心活動不通暢,有時甚至完全停頓,他就開始清除堆積在靈魂中的而成為停頓的原因的種.種污垢?!?第一部,第二十八章)然而,即便如此,聶赫留朵夫也時常經(jīng)受不住各種誘惑的考驗,有很長一段時間他就陶醉于醉生夢死的貴族生活,并以此為樂。
由此可見,要真正能經(jīng)受得住各種誘惑的考驗,人必須要經(jīng)常進行“靈魂大清掃”,讓“精神的人”時刻保持著活躍的精神。
世界充滿誘惑。面對誘惑,我們也許真得應(yīng)該做一個“精神的人”,而將“獸性的人”囚牢在人心的深處,永遠不將之釋放。盡管,這或許是一種長期的痛苦!然而,我們應(yīng)該有這種作出犧牲的勇氣!
關(guān)于復活的讀書筆記2
讀著《復活》,心靈一次又一次地受到震撼,不僅是為了男女主人公,特別是男主人公靈魂回歸的可歌可泣,更是因為自己內(nèi)心與之產(chǎn)生的共鳴。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應(yīng)有一次徹徹底底的復活。
在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身上時?;钴S著兩個人,一個是精神生命、真正的自我,他只追求既能成為自己,同時也能成為別人幸福的那種幸福;一個是健康、精力充沛、肉體的自我,它追求的僅僅是個人的幸福,而且為個人的幸福不惜犧牲全世界一切人的幸福。兩者不斷做著殊死的較量,誰贏就能支配他的一切行為。一次斗爭,便是一次反省,一次醒悟的可能。但兩者的競爭常常是不公平的。
相信自己,意味著處理各種問題都不能考慮追求輕松快樂的肉體的自我,而是幾乎總是同他作對;相信別人,意味著無需處理任何問題,所有的問題都已經(jīng)得到解決,解決問題的原則總是不考慮精神的自我,而只考慮肉體的自我。此外,相信自己,他往往總會遭到別人的指責--相信別人,他卻博得周圍人們的贊揚。'這樣看來,相信自己比相信別人要難得多。精神的自我要戰(zhàn)勝肉體的自我,往往要付出更多艱辛的努力。
在生活中,我也常常會遇到兩難的選擇:目睹無視紅燈川流的人群,我在猶豫;看到窗外點點的垃圾,手握廢紙的我在猶豫;面對路中央可能造成的意外,我在猶豫……然而,這些本無需猶豫的猶豫,卻在剎那間被肉體的自我所操控。他說:'別人都這么干,何必太認真呢?'或是'其他人都不干,你又何必出這個風頭,讓人笑話呢。'他勝利了。不止一次的勝利了。讓我過后時而會陷入深深的自責中。不能憑自己的想法做事,只是懼于他人的眼神,這眼神有時甚至是自己憑空想象的,可悲!或許平時表現(xiàn)得默默無聞,老實沉穩(wěn)的我,在別人眼中能稱得上好人。但作為我,可從來不敢這么想,我只敢說,我不是壞人而已,離好人遠著呢!
聶赫留朵夫精神的自我在為數(shù)不多的幾次勝利后,他總要為自己定下一些行為準則,并決定要遵循到底;記日記,開始新生活,希望這種生活永遠不會改變--他對自己說,這叫做翻開新的一頁。然而,每一次他都被城市的誘惑所降伏,不知不覺地再次墮落,而且往往比以前顯得更深。
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總是在一段墮落的生活中突然有所覺悟,認為不該一直這樣沉淪下去,一定要摒棄過去,開始一種全新的生活,豪言壯語,信誓旦旦,何其壯觀!可到頭來,還是一如既往地墮落,不求上進。
惡劣的行為是沒有過,可是卻有過比惡劣行為更惡劣的東西,有過能產(chǎn)生所有惡劣東西的思想。惡劣的行為可以不再重犯,可以進行懺悔,而惡劣的思想?yún)s只能不斷滋生惡劣的行為,一種惡劣的行為不過是在為其他惡劣行為蹚路;惡劣的思想?yún)s有使人難以抑制的走上這條路。'我有積極向上的思想,才能將一個人帶上成功的一面。
聶赫留朵夫是幸運的。他在一次庭審上遇到了那個他曾深愛的姑娘--喀秋莎。她的出現(xiàn)震撼著他的心靈。在一次次痛苦的斗爭中,一個自由精神的人,一個真實的強大的永恒的精神的人,在聶赫留朵夫身上蘇醒了,他不能不相信他。無論他實際的樣子和希望的樣子之間的差距多大,對一個已經(jīng)蘇醒的精神的人來說,一切都有可能。
聶赫留朵夫開始慢慢地復活了。以前他需要費盡心思,才能想出該做什么,而想出的事情總圍繞著他一個人--他自己;不過盡管生活的全部興趣當時都在他一個人身上,但所有的事情都是枯燥乏味的,但如今所有的這些事都是為了別人,而不是為了自己,所以這些事情變得也具有吸引力,所以這些事情也就多得不可勝數(shù),不僅如此,以前聶赫留朵夫班子及時的時候,往往總是感到煩惱和怨恨;現(xiàn)在辦別人的事,大多讓他感到愉快。
當然,為別人做事獲得的樂趣遠比之為自己要多得多,因為在這其中有密切的合作,真誠的鼓勵,贊賞的目光,成功的喜悅,分享的快樂,你的價值也在幫助他人時得到肯定,這是我們做一件事時獲得最大的滿足。
聶赫留朵夫為喀秋莎積極奔走。在奔走的過程中,他接觸到了以前從未接觸過的一些人:失去土地的勞苦農(nóng)民、作威作福的獄吏,從低到高各級ZF部門各色的人物,都讓他對自己的國家,所處的社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深刻的思索。他看到了人們永不休止地欺騙自己和相互欺騙,折磨自己和相互折磨,他們猥瑣貪婪地玩弄著自己發(fā)明的那套一個人統(tǒng)治另一個人的把戲。他認清了這個社會,看到社會丑陋黑暗的一面。他將不再只以自己為中心,不再只為喀秋莎一人而奔走,他將為整個社會謀求一些未曾有的東西。這如小說最后說的:'從這一夜起,對聶赫留朵夫來說,一種全新的生活開始了,不僅僅因為他進入了一個新的生活環(huán)境,還因為從這時起,他所遇到的一切對他來說已經(jīng)具有了與以前截然不同的意義。'
聶赫留朵夫的復活源于一次意外相見對他內(nèi)心造成的震撼,能使他不斷反省自己,剖析自己,從而走上一條相反的人生之路。而我們的'復活'僅僅是缺少這樣一次意外嗎?不是,肯定不是,我們?nèi)鄙俚淖钪匾氖歉矣趶突畹挠職夂托拍睿瑳]有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不可能驅(qū)使我們與自身的惰性作長期的斗爭。要想有所作為,就必須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敢于突破自己,敢于讓自己不斷地復活
關(guān)于復活的讀書筆記3
當我第一次看到“復活”這個書名時,我心里就產(chǎn)生了疑問:誰,怎樣就復活了?然而當我把這本沉甸甸的大書從書架上拿下來時,我知道了答案就在這一片片的白紙黑字里,只有用心去讀,才能體會到作者叫它“復活”的用意。
看完了書,合上書頁后,聶赫留朵夫成了一個思考的對象。這本書的主人公就是他。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早年與家中的女仆卡秋莎產(chǎn)生了愛情,但沒有過多的表露。當他做了幾年的軍官回來后,原本善良的他變成了一頭野獸,他玷污了卡秋莎,給了她一筆錢后就拋棄了她。在一次法庭審理案件時,聶赫留朵夫作為陪審員,目睹了審理馬斯洛娃(卡秋莎)毒死人命案的經(jīng)過,當馬斯洛娃的眼睛掃過他時,他心里極度恐慌,并產(chǎn)生了自己無法控制的悔恨情緒。隨后的幾天里經(jīng)過思想的斗爭,決定“救助”馬斯洛娃,及其他一些受苦的人并與馬斯洛娃一同流放到西伯利亞。
讀罷這本《復活》,我的感覺就是聶赫留朵夫能洗心革面,便會他原來的自己實在是非常不容易。早先他只是一個善良的貴族青年,過著屬于自己內(nèi)心真實想法的生活,與卡秋莎也只是單純的喜愛。但是周遭的人不但不認可他,反而覺得他很好笑,使他逐漸不信任自己的善良。經(jīng)過三年的軍旅生活,他更深刻的感受到了這一點,并決定做“跟大家一樣的人”。這使他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利益主義者”,迷戀酒色,享樂成癖。他把女人當作玩樂的工具,于是便在回來后誘奸了那個曾經(jīng)單純可愛的卡秋莎。但是在法庭上的相遇為他敲響了警鐘。他不敢直視馬斯洛娃那雙斜睨的眼睛。他感覺是自己曾經(jīng)的舉動迫使卡秋莎墮落成現(xiàn)在的馬斯洛娃,一個妓女,囚犯。于是經(jīng)過多日的思想斗爭,他找回了自己的本色,他要去“救助”馬斯洛娃,并要徹底拯救她,與她結(jié)婚。這就是聶赫留朵夫的第一次復活,這讓他重新認識了這個世界。它有許多被污染的地方需要清理。然而,我認為聶赫留朵夫能做到這一點的確是很不容易,這也是給我感觸最深的一點。在周遭可以說是十分惡劣的環(huán)境中,他墮落了??伤鼙慌c馬斯洛娃的重逢所震撼,并決定重新做人,這說明了他的本質(zhì)還是善良的。他重新開始記日記,“同自己談話”,“同人人身上都存在的真正的圣潔的自己談話”,這是他人生的轉(zhuǎn)變。試想,在一個人人都享樂的貴族環(huán)境中,一個公爵,只因一個妓女、囚犯的一個眼神就改變了自己,這是多么不可思議。然而聶赫留朵夫卻做到了,而且是在那個妓女、囚犯近乎于玩弄的態(tài)度下做到的。這不得不讓人好好思考一下自身。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聶赫留朵夫的第一次復活不僅“救助”了馬斯洛娃,讓她明白世上不知是黑暗,還有善良的人,也“救助”了其它受著不公平待遇的人。他幫助被誣陷的囚犯,去找典獄長、副省長,那些它并不想見的人。復活的聶赫留朵夫成為了黑暗社會中的一個亮點。
至于他與馬斯洛娃一起流放到西伯利亞,并不顧馬斯洛娃已不再需要他,仍舊希望馬斯洛娃能寬恕他,并想繼續(xù)幫助馬斯洛娃,這也就是聶赫留朵夫真正的復活了,他已經(jīng)徹底從一個貴族公爵便回一個善良的人了。
想想聶赫留朵夫,再想想我們自己。他在一個不甚明朗的環(huán)境中復活,找回自己,而我們在一個十分光明的環(huán)境中就應(yīng)該做得更好。但是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讓人無法接受的事實。在報紙上曾刊過有個見義勇為的人總是不遺余力對不正確的事做出糾正。有次他看見卡車司機亂吐檳榔汁,好心的勸他,卻因而被打了幾乎送了半條命!真是諷刺,報上這活生生的案例使的原本熱心的人不由得猶豫起來,最后大家看到不公平的事情不再勸阻,變成一幅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的樣子。這是一個好人的“墮落”。
再舉一個很常見的例子。如今有許多學生不好好學習,天天往游戲廳、網(wǎng)吧跑,家長、老師教育了半天,可惜學生不僅“堅決不改”,還“變本加厲”。學生不學習,也可以適當休息。但是根本不把學習當回事,只顧“休息”就是“自甘墮落”了。在一個很好
的環(huán)境中不知道珍惜,倒顯得不如到差的環(huán)境中體會一下再回來的好??墒怯钟姓l會到差的環(huán)境中去體會呢?既然沒有人想去,那么就是人們不知珍惜了。
《復活》使我懂得了人的善良又多么重要。珍惜現(xiàn)在良好的環(huán)境,真正去付出自己,把握生命的每一刻,不讓一絲一毫的不良因素動搖自己,這才是生活的真諦。
關(guān)于復活的讀書筆記4
《復活》這個故事的情節(jié)其實很簡單,描述了原本心靈純潔的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在誘奸了瑪絲洛娃以后拋棄了她。后來他們又相遇在法庭上,由于瑪絲洛娃被誣陷為殺人犯,引起了聶赫留朵夫心靈中善良的一面開始復活。覺醒的聶赫留朵夫為了彌補他所犯下的錯誤,幫助瑪絲洛娃洗脫她的罪名。而在這個過程中,聶赫留朵夫接觸了許多他平時都瞧不起的低下階級的人和奴隸,發(fā)現(xiàn)了許多非常不人道和不公平的制度,更發(fā)現(xiàn)了自己在墮落的期間是那么虛偽與令人討厭。而且也發(fā)現(xiàn)瑪絲洛娃因為自己當年所做的那件事而淪為妓女卻不知羞恥。通過聶赫留朵夫的努力,他不但讓自己心靈美好的一面復活了,也幫助瑪絲洛娃改過自新。
雖然說整個故事時間發(fā)展并不長,作家只是寫了聶赫留朵夫幫助瑪絲洛娃撕脫罪名這一件事。但是這短短的一個故事里穿插了許多不同人的不同故事,以反映當時在沙皇統(tǒng)治時期人們的生活在不同的階級有著天淵之別。小說可以成為一本名著且深受大眾的喜,并使列夫·托爾斯泰成為名作家,我認為在于她所描述的故事,還有要表達的主題。書中所描述的內(nèi)容決不是作者自己憑空的想象,他通過描述這樣一個故事使我們看出在當時階級觀念是如此的可怕。從書中的人對待這位有身份有地位的聶赫留朵夫公爵的態(tài)度以及對待農(nóng)民、犯人、傭人的態(tài)度,就可以看出這個階級關(guān)念。
有錢并不代表一切,靠自己雙手爭取回來的東西。雖然你是有權(quán)活或富有的,說就是衣食無憂,但是或許你心里是空虛的,因為你所做的事都是違背自己的良心的,這種行為在潛意識中便成為了一種惡習。心中所追求的不再是正義和大眾的利益,所需的只是金錢而已,所以誰也不會關(guān)心事情的真相。所有的行動都是按照上級的指令,為的只是想保住自己的烏紗,原因僅此而已。
在故事的最后,聶赫留朵夫成功地為瑪絲洛娃洗脫了罪名,并使其所受的懲罰改判成流放。第三部很短,但是蘊含的哲理是最多的,聶赫留朵夫也開始了他的新生活。他從幫助那些可憐的人洗脫罪名的期間終于明白到了,社會和社會秩序大體上能夠存在并不是因為有這樣一些合法的罪犯在審判和懲罰別人,而是因為盡管敗壞到如此地步人與人還是互相憐惜、互相護的。“我們抱著一種荒謬的信念在生活,認為我們自己就是自己的生活主人,人生在世就是為了享樂??墒牵兰热晃覀儽慌傻绞郎蟻?,就是奉有某某的旨意,有所為而來的?!睂τ谶@句話,對于信奉上帝的人來說是一個不錯的解釋。在現(xiàn)今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總是存在著某種關(guān)系,看上去我們每一個人是一個個體,但是事實上我們卻又是一個整體。很簡單的解釋就是我們都是人類而不是別的。一種互助互就連動物也能夠理解和去執(zhí)行,為什么我們擁有高智商的人類卻無法做得到呢?恐怕世間上很難分辨人的善與惡,因為沒有一個定義去劃分出這兩種不同的人,即使有,也是自己對事物的不同認識和理解而造成的。世間上的事物都會有正負兩面,而且人也不會有完美的人。上帝說人有罪惡,那么說我們都應(yīng)該從善。時間的流逝使我們的觀念都改變了,善與惡已經(jīng)無法再以從前的標準來區(qū)分。隨著社會高速發(fā)展,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是這樣越拉越遠。由一個總體而分成了一個個小的單位,就是這樣,人之間的關(guān)系只建立在以一個人為中心向外擴張的狀態(tài)上了。
復活,人性的復活指的是對自己進行反思后改過自新。有了新的思想就會有新的看法,對于善與惡的區(qū)分自然也不同。真正高尚的心靈恐怕是需要多次的復活才能換來的。
關(guān)于復活的讀書筆記5
在復活一書中,聶赫留朵夫"懺悔貴族"的形象闡述了托爾斯泰作為作者想要表達的精神與主旨。在他身上,“精神的人”和“動物的人”二者交替出現(xiàn)。一方是人之初性本善的天性,一方是在作者抨擊的沙俄統(tǒng)治階級熏陶下腐朽靡爛的惡。
大學時期的聶赫留朵夫熱情而單純,象牙塔中不諳世事的少年腦中灌輸著在當時俄羅斯算得上不切實際的,及其理想主義的名主理念。雖然出生于地主家庭,在注重血統(tǒng)的沙俄是不可與統(tǒng)治階級分割的一分子,但聶赫留朵夫仍堅定不移地反對著土地私有制,“占有土地是不正當?shù)摹?,為被剝削的農(nóng)民、工人呼吁正義,爭取改革。
然而,參軍后,聶赫留朵夫很快地沾染了腐敗的生活方式,再次回到馬斯洛娃身邊后將她誘奸致孕又用100盧布打發(fā)拋棄了她,使她被掃地出門,生活困苦,領(lǐng)了黃色執(zhí)照開始妓女生涯。
馬斯洛娃的如同德伯家的苔絲,被誘奸后生活急轉(zhuǎn)直下。但她不同于苔絲,因為苔絲于艾里克是罌粟般引誘其墮落,讓其甘心于沉溺罪惡中的禁果;而馬斯洛娃于聶赫留朵夫,是救贖,是藥引,是他獲得精神上新生的燈塔。因為他,馬斯洛娃不再相信“上帝和愛”,不再相信美好存在于世間。這個因自己的孽障淪落煙花之地,勾欄之中,被徹底地傷害而即將不久于人世的女子,喚醒了被動物面支配的聶赫留朵夫殘存的“精神的人”。自此,他開始了為馬斯洛娃上訴,從而接觸社會各個階層的人間百態(tài),產(chǎn)生對沙俄社會的反思與痛恨,直至獲得馬斯洛娃的原諒,散盡家財與她同被流放西伯利亞的道路。而馬斯洛娃也在原諒聶赫留朵夫中復活了自己。
全書中,最令我恐懼的不是沙俄統(tǒng)治的殘忍不公,不是社會底層人民飽受剝削虐待的凄苦生平,而是這些社會因素造成的精神上完全的,徹底的,悲哀的空虛。托爾斯泰曾描述馬斯洛娃作為妓女的生活,下午起床,挑衣服,吃油膩的甜食,與鴇母吵架,傍晚縱情享樂直至凌晨。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行尸走肉般的生活失去了任何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在風雨中的車站失去了信仰的馬斯洛娃,仿佛也失去了靈魂。于徹骨的麻木與放蕩中,馬斯洛娃只是個挖掉了精神的軀殼,沒有了自我,沒有了意識,以一個渺小的,獸性的姿態(tài)存在著。這恐怖的空虛蔓延著,不僅在底層人民中出現(xiàn),也更在貴族,這些因腰纏萬貫連基本的謀生工作都不需要實行的游手好閑者們中出現(xiàn)。托爾斯泰也在文中借聶赫留朵夫問道,受苦的意義是什么?存在的意義是什么?
于我而言,這就是為什么馬斯洛娃和聶赫留朵夫兩個具有典型的形象能如此觸動人心。只有走出精神上的空虛,才能夠真正的活,名曰“復活”??仗撌沁@些可憐人們逃避難以承受的苦痛的途徑。聶赫留朵夫也一樣,他困惑于社會中如此的苦難與不公之意義,徹夜翻讀圣經(jīng)焦急尋找答案,得出結(jié)論為,要克服如此的苦難與罪惡,唯有“在上帝面前承認自己的罪”。這具有濃郁熏陶的思想?yún)s也不失為真理,歸根結(jié)底向上帝懺悔是為了尋求寬恕。承認并知曉了自己的罪惡,繼而尋求某種更高精神存在的寬恕,受害者的寬恕,或自我寬恕,但寬恕并非包庇。承認罪孽,并帶著罪孽活下去,無論你是信徒或無神論者,這都是通往心靈凈化的唯一道路。西蒙松之類的革命者攻擊的是制造社會性麻木空虛的源頭,即封建體系。而聶赫留朵夫與馬斯洛娃,代表了千萬渺小的封建受害者,即沒有能力或不愿傾其所有來改變?nèi)鐣娜嗣?。在政教合一,根深蒂固的沙俄,托爾斯泰?chuàng)造此二人的意義是,個人信仰與懺悔,宗教主義的路途,才是絕大部分麻木而無力改變社會的民眾尋求解脫的方式。面對俄羅斯民族深沉的苦難,托爾斯泰一生的思想沉淀給出的解決方法,盡顯了生活在精神世界的文豪思想,從個人的精神上解救這個他所深愛的民族,而非社會性的改革。
個人宗教主義具有足以抗衡封建腐爛的社會體系的能量,也可能是在不能改變體系之前,人民的唯一救贖。這就是我眼中,復活的主旨。
關(guān)于復活的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
★ 《復活》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