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文化端午節(jié)高三作文
傳統(tǒng)文化端午節(jié)高三作文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yǎng)人們的觀察力、聯(lián)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統(tǒng)文化端午節(jié)高三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統(tǒng)文化端午節(jié)高三作文1
多少次的期盼,多少次的守望,在這粽香飄香的季節(jié),我們以隨同那屈原的帶領下,一起走進端午節(jié)……
“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端午清晨,人們紛紛踏出家門,到各自計劃的目的地進發(fā),這便是端午人們的一個習俗:踏青。路上人山人海,向遠望去,一片沸騰的海洋。出行的人們,還有一項任務,就是折一些樹枝,再買一個葫蘆,掛在自己的家門上。這,變成了端午的一道迷人的風景線。
走進端午節(jié),踏青游玩,折下樹枝,憧憬希望。
“四更堤外笙歌散,博得人稱假虎丘?!倍宋?,賽龍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河溪兩邊人山人海,鎖吶聲,腰鼓聲,鼓號聲,大鼓聲,匯成一片,響徹長空。隨著一聲槍響,兩條龍舟猶如離弦的箭飛向目標。湖水飛濺著,人們的心情也隨之飛濺,吶喊加油聲絡繹不絕,一浪賽過一浪。
走進端午節(jié),龍舟越過,團結一心,齊心協(xié)力。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碧綠的粽葉將糯米包裹其中,略帶著些微微的清香。我也動起手來,開始包粽子,將對屈原那深深的敬意凝住其中,仿佛屈原當時那英俊瀟灑的面孔已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隨之咕咚一身,帶著無限的悲憤,投入江中。百姓們紛紛包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會吃掉他的身體。從此,每逢端午佳節(jié),各家都會包粽子,空氣中粽香不曾散去。
走進端午節(jié),粽香怡人,祭奠屈原,銘記先烈。
走進端午節(jié),領略傳統(tǒng)文化別樣的內涵,感受傳統(tǒng)節(jié)日迷人的魅力,縈繞心頭的是纏纏的暖意,揮之不去的是綿綿的情意。
傳統(tǒng)文化端午節(jié)高三作文2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泵慨斅牭竭@首兒歌,我就想起了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是我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關于端午節(jié)的由來說起來要回到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當時楚國有一位士大夫叫屈原,他26歲就擔任楚國左徒兼三閭大夫。他主張授賢任能,章明法度,但遭到了小人的嫉妒詆毀,被楚王革職流放。后來,秦國揮兵南下,攻破了楚國的國都。屈原聽到消息,悲憤欲絕,雖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于是他在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楚國人懷念屈原,擔心魚蝦吃掉屈原遺體,就把米飯包起來,投到江里,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為了紀念屈原,人們把五月初五這一天定為“端午節(jié)”,也成“詩人節(jié)”。人們在這一天不僅包粽子,還舉行龍舟比賽。這一撫慰忠靈的習俗世代相傳,直到今天。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shù)字聯(lián)系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無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jié)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每年的端午節(jié),奶奶都會包各種各樣的粽子。我最喜歡吃肉餡的粽子,每次我都能一口氣吃三個。再過兩個星期今年的端午節(jié)就要到了,奶奶說今年要包更多的粽子,送給我的小伙伴吃,好期待啊!端午節(jié),你快快來吧!
傳統(tǒng)文化端午節(jié)高三作文3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很期待過端午節(jié)。誘人的粽子讓人垂涎三尺,長長的米粒煮得泛黃,里面包豆沙或棗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紅的顏色,四角倔強的翹著,可愛極。包粽子的葉子上沾滿水,也沁入一點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滿嘴便充滿米香,再咬一口,便會看到暗紅色的餡兒。餡兒甜甜的,有米,這種甜也不膩;米中融入棗或豆沙的香甜,也別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吃得滿嘴“小胡子”,媽媽見笑我只“大臉貓”。我卻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頭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
外婆會笑著看著我,慢慢挪動步子于床前,從枕邊的針線筐中取出幾個香囊。那時外婆還只有我一個孫輩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會有五六個外婆做的香包。這些香包各式各樣,在我記憶中,似乎沒有重樣兒的。外婆那時手還很巧,會做很多種圖樣。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陽、月亮、星星的;還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他無論做什么,就像什么,雖說沒達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絕不比路邊買的那些差。
雖然我并不怎么喜歡香包的那種味道,但那無疑我那時的最好飾品。猶如天花亂墜。小姨看著我,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說什么,依然“孤芳自賞”,跑去媽媽面前玩。
現(xiàn)在物人非,我穿過金色的童年,慢慢長大,表弟已經七歲,外婆也去世很久。我們家端午節(jié)的習俗只剩下“吃粽子”。沒有外婆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長著,一天又一天。但有時心里卻十分空洞,越臨近端午,越如此。
懷念我親愛的飾物——外婆充滿愛意的香包。
傳統(tǒng)文化端午節(jié)高三作文4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還有許多別稱,如:端五節(jié)、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女兒節(jié)、詩人節(jié)、龍日等等。
端午節(jié)的習俗有很多,各具風韻。在這一天,人們可以吃粽子,賽龍舟,端午節(jié)前后是春夏交替?zhèn)魅静〉母甙l(fā)時節(jié),古人在端午節(jié)前后插艾葉,懸菖蒲,用于驅蚊蠅,凈化空氣。
端午節(jié)也是愛國節(jié)。
春秋時期,偉大詩人屈原告訴皇帝要加以防范,以防被秦國所滅?;栌沟幕实鄄煌?。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中懷抱大石投江自盡。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fā),并以吶喊旗鼓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尊敬和懷念。
而今天,在端午節(jié)的這個日子里,我看著媽媽在包粽子,心血來潮,也想嘗試。我學著媽媽的樣子,首先把葉片和糯米洗干凈,加一點鹽和生抽攪拌均勻,用兩張大小不一的竹片疊在一起,折成一個漏斗型。可萬萬沒想到,我的漏斗有兩三個洞,米一直不停地往下掉。媽媽見狀,在旁悉心教導我。我開始做得很順利,可到后來我的糯米又放多了,葉片怎么也壓不住。媽媽語重心長地教導我:‘’舀一勺米放在漏斗里,不要太多了?!野凑諎寢屗f的做,果不其然,一個結實的粽子就做好了,最后用繩子捆緊。看著那有模有樣的粽子,我高興得手舞足蹈,心中的興奮之情難以用言語來表達。
端午節(jié)是傳統(tǒng)節(jié)日,浸潤著中華民族智慧的文化遺產,體現(xiàn)著一種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征,端午節(jié)的每一種延續(xù)下來的紀念活動,無不是寄托古代人民的美好情感與心愿。
新時代的少先隊員要肩負起保護文化遺產,傳承民族文化的重任,為成為中華民族的棟梁之才做好準備!我們也要向屈原學習,做一個愛國的少先隊員。
傳統(tǒng)文化端午節(jié)高三作文5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大家包粽子、劃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與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中,與在一起揉勻,最后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杰作”發(fā)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么地方啊?”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的,怎么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中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中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中“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中,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中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jié),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