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游記家鄉(xiāng)的風俗
作文游記家鄉(xiāng)的風俗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guī)范?根據(jù)多年的文秘寫作經(jīng)驗,參考優(yōu)秀的作文游記家鄉(xiāng)的風俗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作文游記家鄉(xiāng)的風俗(通用8篇)】,供你選擇借鑒。
作文游記家鄉(xiāng)的風俗篇1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今年的春節(jié),又如期地來臨了。我的老家在仙桃,仙桃過年的習俗可多了,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備年貨啊、貼對聯(lián)啊、大掃除之類的,這里還有一個特殊的習俗--吃團子。
提起團子,有的人要說了:“團子難道是《熊出沒》電影里熊二喜歡的團子?吃多了會不會變成笨狗熊?”哈哈!當然不是的!團子是一種糯米包著餡料蒸熟而成的食品,寓意團團圓圓,闔家歡樂。
這美味的團子做法比較簡單。先把大米送入石磨鍛煉一回,讓大米化整為零,成為米粉,然后,讓米粉泡個溫水澡,再讓它到太陽底下享受幾天的日光浴。曬干的米粉煮熟后,再加上水,揉成面團。接著,廚師會把干子切成半厘米見方的“丁丁”,把碧綠的芹菜和大蒜切成幾段,把蔥、肉等食材切成塊,放入鍋,它們這一大家子在鍋中翻轉(zhuǎn),跳躍,滋滋作響,爭先恐后地拿出自己的美味絕招,不一會兒就滿屋飄香。
家里的其他人此時恐怕都會深吸一口香氣,盼望著巧婦們快點把它們包入面團之中,好馬上吃上人間美味。最后,我就閃亮登場了!
我先拿一點面團,把它捏成半球形,然后舀一勺剛剛炒好的餡料,塞入面團里面,再迅速地把缺口補齊,圓圓的、白白的、胖胖的米團就成了!米團放到蒸籠里,蒸熟后,一打開蒸鍋,仙氣繚繞。在你吃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團子真香!我敢說,玉帝吃了這團子,連玉帝都不想作了。
這團子不但美味,還實用。
一個正常飯量的成年人,吃三四個估計就不行了,像我這樣的饕餮鬼頂多吃四五個,肚子就成了一個超級大團子,坐在沙發(fā)上就不想動了。
如果你早上睡懶覺起晚了,又不想出門,又沒人給你做早餐,那么,你從冰箱里拿兩個團子出來,放到鍋里蒸,等到你把牙刷完,你就能吃上一口熱乎乎的團子。
如果你晚上想吃宵夜,又沒人給你做,再拿兩個團子出來,蒸上不用管,幾分鐘之后,兩個團子就能讓你飽餐一頓??梢?,只要有了團子,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餓肚子了!
我的家鄉(xiāng)--仙桃,除了吃團子這個習俗,還有許許多多的習俗,你趕快來仙桃體驗體驗吧!仙桃歡迎你!
作文游記家鄉(xiāng)的風俗篇2
還是不太適應家鄉(xiāng)鞭炮聲的噼里啪啦,家鄉(xiāng)深夜依然燈火通明,家鄉(xiāng)煙花?爛的閃耀天際;在城市里就連20__跨年夜都是寂靜無聲,只有手機和電視作伴。怪不得說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最特別,最有年味。
農(nóng)歷臘月廿十多時家鄉(xiāng)就熱鬧起來,小販們掛出了紅紅的春聯(lián),大街小巷都擺滿各種各樣的年貨,人來人往,熙熙攘攘,人們都隨意地挑選著自己喜歡的年貨。大年三十那天,大家都忙著貼春聯(lián)和門神,到處喜氣洋洋,一派新年氣息,紅紅的祝福語映襯著人們紅紅的期許。在中午的時候都要祭祀香火神和祖先,每家每戶都帶著雞、肉、飯、酒水、水果、元寶,還有一顆虔誠的心去拜祖先,感謝這一年來的一切,喜悅、收獲、挫折和淚水。拜完年后還要放鞭炮除舊歲。年夜飯擺滿了雞鴨海鮮,親人們因團聚而開心的笑容為春節(jié)添上了別樣的溫暖。還有一項特別的風俗,從今晚一直到初三必須整夜亮燈,今晚的十二點放鞭炮還要下床踩地板,為自己下一年的事情做得踏踏實實。
大年初一清晨有些冷淡,可能因為昨晚整夜的鞭炮和煙花而興奮吧,清晨都聽不見喇叭聲,似乎是不愿吵醒還在酣甜睡夢中的人們。大街小巷的商店都關了門,放眼望去只剩滿地的炮灰和斜灑下來的幾道晨光,伴隨著蹦蹦跳跳的小孩的身影,拉開了新年的第一天。旭日東升,小鎮(zhèn)開始熱鬧起來,鑼鼓喧天,游園、舞獅、耍武術、球賽,顯揚出一派喜洋洋的節(jié)日氣氛。今天的飲食比較清淡,而且忌操刀、殺生,只能吃齋,顯得更加清淡。
初二在鄉(xiāng)下還有一個重要的儀式——拜年。但初二拜年的意義不同,重在為新的一年祈禱,希望新的一年一帆風順,萬事如意。接下來就回歸往常一樣了。初六左右回鄉(xiāng)下過年的人都陸陸續(xù)續(xù)地返回工作之地,小孩安心學習,大人忙于工作,生活似乎步入正軌,小鎮(zhèn)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
但在正月十五那天,當?shù)靥赜械娘L俗習慣又激起了人們的熱情。元宵鑼鼓相繼擂響,大人小孩都放下手中的活,都來觀看游行,只見游行大隊浩浩蕩蕩,一輛輛花車閃著五彩繽紛的燈光開過,幾個小孩宛如疊羅漢一樣搭得一個比一個高,頭旗、紅綠大旗、六國牌、八寶花、獅子班、彩龍、鑼鼓棚、八音隊、飄色臺……甚為壯觀,圍觀的人們也被這氣氛感染不停地吶喊助威。
突然有點不適應城市的靜謐和一如既往,天空還是那般藍,有時望著望著,就開始想念家鄉(xiāng)的樹葉年糕,還要多久才能回家鄉(xiāng)過那個別樣的年?
作文游記家鄉(xiāng)的風俗篇3
清明,象征著春天的開始。清明節(jié)這天,人們踏青、掃墓,吃清明節(jié)特有的美食——清明粿。
制作清明粿,看似簡單,實則工序復雜。青是做清明粿的關鍵。在外婆家河對岸的路旁,有許多青,這種不起眼的野菜,就是給清明粿染色的關鍵。到清明節(jié)的前幾天,外婆就會采摘一大桶青回來,剪下嫩的部分,研磨成粉。外婆告訴我:這種草長相普通,很難發(fā)現(xiàn),但只要上面沒有白色細絨毛,就一定是假的。
磨成粉之后,把青粉與糯米粉、米粉、水和在一起,這一步,也需要細致的手法。青粉是一小團一小團的,需要用手把青捏碎捏細,不然吃起來就有疙瘩。揉好的面團搓成長條,切成小塊,在里面包由筍、雪菜、肉、豆腐干炒成的餡。粿上的花邊很獨特,要包成類似鎖形的形狀,這種包制手法,外婆和媽媽總是很熟練,而我學了好多次都還沒學會。一個個精致的清明粿排排擺放在桌上整張桌子都擺滿了。每每到這個時候,孩子們就迫不及待地吵著要吃了。大人們就在蒸籠上放上一小段一小段的粽葉,一段粽葉上面放一個清明粿,這樣吃的時候不粘手。
待那清明粿蒸好時,一揭鍋蓋,滿廚房都飄著青的清香。鍋里躺著的,是一個個晶瑩透亮的墨綠色的清明粿,而孩子們早已垂涎欲滴,一人一個搶去吃了。一口下去,滿滿的餡料,還有油流出來。粿的味道美味可口,讓人吃了還想吃。
做好的清明粿冷凍在冰箱,可以保存半年以上,但通常一桌的清明粿,在六月底就吃完了。
清明粿,一道舌尖上的傳統(tǒng)美食。是我記憶深處的美味。
作文游記家鄉(xiāng)的風俗篇4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吃一天……”每當唱起這首歌謠時,我就會想起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來。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熱鬧的端午節(jié)。在這一天,人們會包粽子、賽龍舟……這個節(jié)日是為了紀念投河的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
在端午節(jié)這一天,我們來到了鄉(xiāng)下的姥姥家。一進門,看見姥姥在包粽子,只見姥姥順手拿了四片粽葉,把粽葉稍有重疊地鋪在一起,雙手放在粽葉下面,卷成一個漏斗狀,讓粽葉的“尾巴”在后,“頭”在前,再用手拿起一把糯米,裝到“漏斗”里去,拿一個棗子放在中間,然后用粽葉包好,一個小巧的粽子就完成了。
我目瞪口呆地看姥姥包粽子,覺得姥姥包粽子就像變戲法一樣神奇,手指頭三繞二繞都有節(jié)奏,看久了就會入迷。
我看著姥姥包粽子,心中也想學,便說:“姥姥,我也想學包粽子?!崩牙颜f:“包粽子可不好學,你有信心嗎?”“沒問題,我可以的?!?/p>
一開始我錯誤百出,不是粽葉重疊方向錯誤,就是不能把糯米一粒不掉地放進去。還有我怎么也不能做成一個漏斗狀,包的時候由于沒扎緊,糯米灑了一地。
姥姥說:“不要緊再來一次,你一定可以?!蔽乙哺Φ貙W。終于,一個粽子包好了,我心中樂開了花。
吃著自己包的粽子,家鄉(xiāng)的端午在我心中更有節(jié)味了。
作文游記家鄉(xiāng)的風俗篇5
盼星星盼月亮,終于把春節(jié)盼來了。
除夕那天,媽媽拎著我上街,陪她買菜,街上人山人海。物品各式各樣,什么都有。我走在大街上四處張望,橋街邊一個賣鞭炮的老人正在大喊:瞧一瞧,看一看,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鞭炮大減價。一群人聞聲趕來把那邊買。賣鞭炮的小攤被堵得水泄不通。
看右邊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奶奶在和一位店主砍價,這位老奶奶平時說話磕磕巴巴,沒想到在砍價時說得滔滔不絕。此時的店主崩潰了,算了,大過年的,按她出的價格賣給她吧。老奶奶拿著東西滿載而歸。
媽媽買來蔬菜水果肉等就拉著我回家了。
到了晚上,媽媽、奶奶、嬸嬸一齊擁在廚房包餃子,爸爸、爺爺、叔叔在家高談闊論,我弟弟表妹躲在一個地方玩兒游戲。我們玩了一會兒,覺得沒意思。于是趴在窗戶上看夜景。月亮已經(jīng)掛在了天空中,散發(fā)著金黃色的光芒。下面是我住的小區(qū),已經(jīng)紅通通的一大片,我又來到了廚房,看著媽媽她們包餃子,她們先用手托著皮,用另一只手拿起勺子,舀了一塊肉,放在皮的中間,再將皮的兩端合起來,折成百褶裙的花邊,好美呀!
媽媽看我如此出神,便招呼我一起包。我坐在桌子旁邊,也學著她們的樣子包了起來,沒一會兒,一個餃子包成。我托著餃子。滿是得意,可是下一秒,餡兒就破皮兒而出,撲在了我的手上。我連忙在拿了一張皮,在外面包了一層,沒想到,又漏了,我氣急敗壞,一口氣包了三層,這個餃子在其他餃子中算是個大王。
餃子煮好了,我們一家人圍在桌子旁,吃著說著笑著,好不熱鬧。窗外的鞭炮聲響成一片,人們的歡笑聲也響成一片,在預示著新的一年來臨。
作文游記家鄉(xiāng)的風俗篇6
我的外婆家在連云港,這里的春節(jié)有很多的風俗和別的地方是不一樣的,下面就讓我來帶你去我外婆家的春節(jié)看一看吧!
小的時候,我就特別喜歡在外婆家過年,大概也了解并參與過一些過年時要做的風俗活動。比如:采購瓜子、花生、小果子、桃酥、小麻餅……這些過年必備的零食。
過年前外婆一定會包很多包子和蒸很多饅頭,外婆說過年那幾天,肯定會有親朋好友來家里做客,所以饅頭,包子這些主食要多準備一些,防止人來多了不夠吃。而蒸饅頭,包子,也有來年蒸蒸日上的美好寓意。除了包子和饅頭,外婆家每年還會做一道菜——炸丸子,外婆把丸子叫做“駝著”,這可是年夜飯不可缺少的一道菜。
接下來就是“祭灶”風俗。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這一天相當于小年,晚上要在灶前供上糖餅、糕點、糖果之類的甜食,求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說。
緊接著就是年三十了,年三十的要做的事就可多了,比如一早把大門上貼上鮮紅的對聯(lián),掛紅燈籠。最有意思的是在自家院子內(nèi)種上“搖錢樹”,所謂“搖錢樹”,便是從集市上買來的青竹子上系紅綠兩種顏色花生,固定在院子的柱子上,竹子的葉子越多,葉子越大,意味著來年財源越旺盛。還有還有,好多地方都是在下午三四點鐘吃年夜飯,而外婆家這邊通常選擇中午來吃團圓飯,哈哈,有意思吧。
年三十晚上守歲,凌晨十二點的時候各家開始放鞭炮。在外婆家舅舅還會放一種叫“高升”的東西,聲音很響,威力也比鞭炮大很多。大年初一的早晨吃餃子,然后拜年,說吉利話,當然最開心的是我們小孩啦,占足了便宜,收到了很多紅包。再有就是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吃湯圓,團團圓圓。
這就是我在外婆家過春節(jié)的了解的一些風俗習慣,快來分享你們家鄉(xiāng)的風俗習慣吧。
作文游記家鄉(xiāng)的風俗篇7
我的家鄉(xiāng)在淄博,端午節(jié)有吃粽子的習俗,包粽子變成了過節(jié)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粽子做法并不單一,有豆沙的,黑米的,紅棗的等,五花八門,在端午這一天,家家都會包各式各樣的粽子。
小時的回憶,爺爺摸著黑就會起床,忙前忙后,先用水把粽葉洗凈,晾干,再準備好糯米,洗凈放在一邊一會兒用,再拿出豆沙,紅棗,黑米放在一邊。等一切準備停當,我們就開始盼著爺爺?shù)脑捔恕?/p>
爺爺是一個比較守舊的人,定要等到十點十分--十全十美,而我們卻不敢頂撞爺爺,只好在一旁等候。
十點十分爺爺一起身,我們就來桌前,爺爺可是一個包粽子老手了,他一拿,一盛,一放,一包,一個粽子就包好了,爺爺一邊包,一遍不一會兒,一筐粽子就包好了,而我呢,卻把米搞得一身,好不容易包好了一個,一拿,米像一個不聽話的孩子一樣沖了出來,滿地都是,而大人們呢,則在一旁哈哈大笑,爺爺卻和藹的看著我。
這包進去的.,是我的快樂,包進去的是餡,是美好的心,更是大人們對我們的關心和耐心。
沒過一會兒,一鍋美味可口的粽子被蒸好了,刨開一層粽葉,吃到了那甜甜的膩膩的味道,吃到了爺爺那輩的老手藝,帶著對歲月滄桑的處置坦然,,帶著對傳統(tǒng)的畢恭畢敬,帶著對一家人的十全十美的祝愿。
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作文游記家鄉(xiāng)的風俗篇8
正月初七吃“七樣羹”,這是潮汕地區(qū)頗有特色的一種風俗。
傳說:女媧制造萬物,第一日造雞,二日造狗,三日造豬,四日造羊,五日造牛,六日造馬,七日造出了人,因而正月初七又稱為人日。人日這一天必須食一種用七樣青菜做成的餅食,又稱“七樣羹”。
今年正月初七早上,媽媽買來一大袋蔬菜。我一看,芹菜、春菜、韭菜……差不多可以辦一個小型的蔬菜展覽會了。我不解地問:“媽媽,您不會是要我們今天一整天都吃菜吧?減肥呀?”媽媽卻笑著說:“傻孩子,今天是正月初七,咱們得吃七樣羹呀!”我又疑惑了:“七樣羹是什么呢?”媽媽隨手拿出幾樣菜,說:“七樣羹就是由七種蔬菜混在一起煮的菜肴?!蔽以桨l(fā)疑惑了:“為什么要七種蔬菜?有什么含義嗎?”媽媽笑著說:“這里邊學問可大了。七種蔬菜分別有不同的寓意。比如大菜,代表發(fā)大財;厚合菜代表合家平安;春菜是春回大地,春財滾滾來;芹菜是勤奮努力;韭菜是長長久久;蒜是‘算’,能寫會算有錢藏;蔥是聰明的意思。當然,也可以換其他好意頭的菜來煮!”“哇!這么說來,我可要多吃一些了?!毕騺聿幌矚g吃菜的我興奮地叫了起來。
趁著媽媽在廚房忙碌的間隔,我用手機在網(wǎng)上搜索了一下,原來,正月初七吃七樣羹還有一定的科學依據(jù)的:春回大地,萬物復蘇,蔬菜逐漸多起來。人們經(jīng)過春節(jié)大魚大肉之后,再吃七樣羹,既調(diào)理了腸胃,又適應了季節(jié)的轉(zhuǎn)變。
這時,廚房飄來七樣羹濃郁的肉汁菜香味,我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媽媽一邊給我們每人盛了一碗七樣羹,一邊隨口說了一句潮汕諺語:“七樣羹,愈吃愈后生(年輕)?!?/p>
原來七樣羹不僅美味還寄托了人們的美好祝福。人們希望新一年身體健康,財運興旺,這也是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與期盼。
正月初七吃七樣羹,真是潮汕地區(qū)獨特的風俗,也是一種獨特的飲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