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鴻門宴作文高中
我們都知道一個有名的歷史故事。鴻門宴,鴻門宴上本是除掉劉邦的絕好時機,然而只因為項羽的狂妄自大,優(yōu)柔寡斷,痛失良機。放虎歸山,自己還渾然不知,最后項羽兵敗垓下,烏江自刎。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鴻門宴作文高中,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關(guān)于鴻門宴作文高中1
今天,我讀了《二十五史故事》這本書。其中,《鴻門宴》使我感觸最深。
話說公元前206年,劉邦攻下咸陽。項羽打敗章邯后,也向咸陽進(jìn)發(fā),但在函谷關(guān)被攔了下來。他立刻將其攻破,將軍隊駐扎于此。劉邦的左司曹無傷害怕了,派人告訴項羽,劉邦想在關(guān)中稱王。項羽大怒,下令明天犒賞士兵,打敗劉邦!謀臣范增提醒道:切不可錯過殺劉邦的機會。
劉邦聞知,連夜找到項伯,叫項伯在項羽面前說好話,但項伯提出要劉邦一早去向項羽請罪。
第二天,劉邦來到鴻門,項羽出來迎接,劉邦向他謝罪,項羽把他邀進(jìn)大賬內(nèi)喝酒。
范增多次向他使眼色,可項羽卻置若罔聞。范增便悄悄對項莊說,你去舞劍助興,趁機殺死劉邦,項莊邊舞劍邊等待時機殺劉邦。
一旁的項伯十分著急,張良連忙找樊噲幫忙,樊噲二話不說,怒氣沖沖地沖入營帳把項羽都驚到了,自認(rèn)為可以收買人才,還給樊噲酒肉。后來,劉邦趁機找借口逃走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做人不可剛愎自用,有時要多多聽取別人的意見,項羽因為太過狂妄自大,自以為是,沒有聽取范增的意見,放虎歸山。其實可以這么說,項羽的失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自己!如果他能把握住這次機會,歷史的局面將有可能被改寫!
關(guān)于鴻門宴作文高中2
《鴻門宴》讓人想到的是刀光劍影,險象環(huán)生,我們著實為劉邦捏一把汗,同時又為項羽這西楚霸王著急。最終形勢峰回路轉(zhuǎn),劉邦化險為夷。我們或許會認(rèn)為,決定劉邦存活的是多人的保護(hù),但我認(rèn)為劉邦活命是必然,他不在項伯的維護(hù),不在張良與樊噲的對策,不在項王與范增意識上的沖突,而在于項王對劉邦力量作出的判斷?!爱?dāng)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力量對比之懸殊,一目了然,劉邦對項羽完全構(gòu)不成威脅。他們之間的問題是:劉邦是否能放棄先攻入關(guān)中的大功。若能,則萬事大吉,項羽高枕無憂;否則劉邦性命兇多吉少。而劉邦去鴻門赴宴謝罪,清楚無誤地表明了他的觀點,由于劉邦選擇了前者,項羽也就沒有殺掉劉邦的理由和必要。雖然范增的存在也為情節(jié)提供了一定的變數(shù),但劉邦的存活這是必然的。
在鴻門宴上,“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得復(fù)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一副卑躬屈膝的模樣,怎么能被項王視為勁敵?“項王項伯東鄉(xiāng)坐,亞父東南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鄉(xiāng)坐,張良西鄉(xiāng)侍?!边@樣的排座,尊卑很清楚,項羽并沒有把劉邦當(dāng)成對手,而是當(dāng)作一個有自知之明來投降的小角色。宴后,劉邦的不辭而別,他的懦弱讓項羽更加看不起他了。項羽的種.種表現(xiàn)無不體現(xiàn)著他對劉邦的輕視,而令項羽起這種情感的原因,歸根結(jié)底,就是他們之間力量的懸殊。當(dāng)然,日后劉邦的稱王和項羽的失敗就該另當(dāng)別論了。
力量的懸殊沒有使項羽起防人之心,過于自負(fù)讓項羽失去了天下。追溯到根本,自負(fù)究竟能讓人喪失什么,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該思考的問題。
關(guān)于鴻門宴作文高中3
昔“氣吞殘?zhí)敗啊逼聘林邸?,終虞姬自刎烏江邊,霸王掩面,烏江江水浪滔天。今又品一場《鴻門宴》,憶壯士當(dāng)年稱豪杰。
古往今來,成王敗寇,但對我而言,西楚霸王項羽在與劉邦的楚漢之爭中,卻是王一般的“寇”。
《鴻門宴》的背景是項羽大破秦軍。聽說劉邦已出咸陽,項羽惱火萬分,便攻破函谷關(guān),直抵新豐鴻門。聞聽此訊,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暗中告知項羽劉邦想要在關(guān)中稱王。項羽得知后怒發(fā)沖冠,決定出兵攻打劉邦。面臨如此險境,劉邦采用張良計策,赴鴻門謙卑地面見項羽,以求化險為夷。
一開篇,文章就以曹無傷的告密點燃了導(dǎo)火索,然后以項羽亞父范增的一番分析揭露了劉邦的勃勃野心,同時力主進(jìn)攻。爾后,輪到項伯出場。他本是項羽一方,卻不顧集體利益出賣項羽。也許項伯“素善留侯張良”,為報其救命之恩,可見他重情義。但他為了個人利益而缺乏遠(yuǎn)見是否也為項羽的敗“營造”了一個重要因素呢?后來的篇目便是圍繞項羽與劉邦的矛盾不斷激化,表面卻又風(fēng)平浪靜。其中最搶眼的鏡頭莫過于項莊舞劍和壓軸出場的樊噲了。這位勇士有膽有識、忠心耿耿,不僅是一介勇夫,更有著過人的機智。寥寥幾句,擲地有聲,斬釘截鐵,不愧被項羽贊為“壯士”。
當(dāng)然,這出大戲的結(jié)尾還是以劉邦的狡猾出逃告終。
項羽也被亞父斥責(zé):“豎子!”
如今的放虎歸山,也為項羽后來的悲慘結(jié)局埋下伏筆??墒腔厥醉椨鸬乃凶鳛椋y道不算一位俠義心腸的豪杰嗎?
他縱然剛愎自用、高高在上,把劉邦安排在次座;他縱然任人唯親,對報信的項伯置之不理;他縱然有婦人之仁,不愿殺出賣自己的項伯……可仔細(xì)品讀他的一生,卻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古人崇尚的一個字——“義”!
他不理范增暗示,不忍殺劉邦,或許他認(rèn)為劉邦是來謝罪的,勝之不武。同樣是面對告密者,劉邦“力誅殺”,項羽卻置之不顧;面對樊噲的無理闖入,他禮賢下士地稱其為“壯士”,賜其“彘肩”。他的太多細(xì)節(jié),令人感動而又扼腕!他的“義”從本質(zhì)上來說,是一種倫理觀念,是一種骨氣。不同的社會時代背景,不同的階級身份,“義”的內(nèi)涵本不相同。中庸有云:“義者,宜也。”可見古人何其重道義!
許多人說,劉邦臉皮厚心腸黑,而項羽正好相反,最終能不敗給老謀深算的劉邦嗎?因為項羽重情義,不會像劉邦一樣,為了皇帝的寶座,不顧家人至親,此可謂冷血痛心!
許多字畫中,項羽被塑造成一個身材臃腫、大腹便便,身邊歌姬眾多,過著燈紅酒綠生活的一代昏君,而我心目中的項羽,他一襲白氅,瀟灑不羈。他常手執(zhí)一卷兵書,又或與絕色美人虞姬撫琴、賞月、品香茗,又或坐在中軍帳中,指揮百萬雄師英勇抗戰(zhàn),光線反射在他耀眼的鎧甲上,泛著不屬于凡人的光澤。廣袖一揮間指揮千軍萬馬,颯爽英姿間襯眉宇英氣。
易安居士贊你:“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劉邦做他的皇帝,你當(dāng)你的英雄,我會永遠(yuǎn)銘記你的光輝歲月。你,“項籍,下相人也”;你,“籍曰:‘彼可取而代也’”。你,“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你,“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此刻,楚歌四面震耳膜,壯士嘆息悲憤逝。懷著無限的不甘與悲憤,一代天驕西楚霸王,沉入滾滾烏江水,同時也湮沒在滔滔歷史長河中。那一個個無人能及的神話,氣壓萬夫的英雄項羽伴隨著金戈鐵馬的鏗鏘聲與孤傲不羈的悲憤嘆息聲,成就了中國史冊上雖褪色泛黃、卻仍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關(guān)于鴻門宴作文高中4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一首短短的《垓下歌》,道盡了項羽的一生,充斥著種.種復(fù)雜的感情,最終成為千古絕唱,惹得后人唏噓嘆息。
曹無傷告密,背叛漢軍,劉邦深知自己兵力不及項羽,故搶先來到鴻門一處,欲對項羽進(jìn)行解釋。劉邦巧用語言,因了解項羽“任人唯親”的重情性格,首先回憶起楚漢共同對秦時的那段戰(zhàn)友情,使項羽內(nèi)心溫存;又用一句“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貶低了自己的同時,抬高了項羽,滿足了項羽的虛榮心;最后抓住項羽重義這一點,又避重就輕,不提出是楚漢兩家未來必然的對立關(guān)系,而只怪在有小人挑撥離間上,使項羽羞愧不已,最終完全對劉邦消除了戒備心。不得不說,劉邦“謝曰”這段話中,充滿了智慧色彩,抓住項羽注重情義的弱點,將這場沒有硝煙的“內(nèi)心攻防戰(zhàn)”打得漂亮,贏得干脆。
項羽留劉邦在鴻門舉宴,期間范增的舉玦暗示被項羽“默然不應(yīng)”,項莊舞劍被項伯?dāng)r下。氣氛一度緊張,劉邦如坐針氈。而后樊噲出場又是一頓言語,依舊“攻打”項羽的情義這一塊,說得項羽啞口無言,只能以一“坐”字回應(yīng)。最終劉邦逃跑,明智的留下有勇有謀的張良善后獻(xiàn)禮,因此項羽也并沒有因劉邦的不辭而別而感到不愉快。鴻門宴就此結(jié)束,而楚漢之爭也就此開始,而這場宴會中楚漢兩方的表現(xiàn),似乎也正是宣布了最后四面楚歌的結(jié)局。
劉邦武力不及項羽,性格不及項羽,處處不及項羽,可他唯一能夠戰(zhàn)勝項羽的正是他能夠看清自己的不足,勇于面對它們,敢于戰(zhàn)勝它們。這也正是一個領(lǐng)導(dǎo)人最該擁有的,因此不管世人如何批評他的種.種不足,他自己又是如何的機關(guān)算盡,可勝了就是勝了,是誰也無法改變的事實。我們不應(yīng)只看到劉邦不好的一面,也需要多看看劉邦的智慧。
項羽全程沒有看清四下的劍拔弩張,成了整個宴會中唯一的一個“糊涂人”。是他的重情重義蒙蔽了他的雙眼,舍不得殺掉這個昔日的戰(zhàn)友。加之他太過自信,只愿相信自己看到的,而不愿聽取范增的意見,最終迎來不好的結(jié)局。重情重義固然無錯,可錯在這份情義放在了不該放的人身上。甚至放在不該放的人身上亦是無錯,真正的錯處大概是在他無法認(rèn)清這份錯吧。
楚霸王一生飽含情義,終有虞姬不離不棄,有烏騅含淚殉主。嘆霸王烏江自刎,惜霸業(yè)付諸東流。劉邦的歷史世代相傳,項羽的傳奇無人能及。
關(guān)于鴻門宴作文高中5
品鴻門宴,后知項王虞姬之戀;嘆嘆嘆,卻辜江東百姓期盼。
一段多么耐人尋味的故事,一場多么純潔的愛情,一個多么悲慘的結(jié)局……
只可惜一切都去了,已沒有人知道答案。演繹,卻掩蓋了故事的美麗。
楚漢爭天下,項劉爭一家,三十萬雄虎之師對陣三千犬流之輩,卻落得大敗而歸,作何解釋?沒有了亞父范增,項羽就這樣一敗涂地。多少次能翻轉(zhuǎn)敗局,多少次要重演歷史,但命運卻終將被吹落在歷史的秋風(fēng)中,不見蹤影。
何苦?放走劉邦,項羽也曾忍心?豪氣沖天的項羽卻一時貪念舊情?多少個疑問需要我們提出,多少個謎團(tuán)需要我們?nèi)ヌ剿?,鴻門宴上發(fā)生了什么故事?當(dāng)事人之后卻全遭弒殺,只剩劉邦一人稱帝。鴻門宴上的消息,又是如何傳出?筆錄者聽誰之言?是歷史已改,還是項羽與帝王之位無緣?
張良,年輕時的范增,同下五盤棋,范增雖然勝四局,但其心中早有思量。棋逢對手,使強者不孤獨于世,弱者得已大開眼界。
亞父范增,忠于項家,后被項羽“此一時,彼一時”所趕走。不忘舊主的他,后賜一個錦囊于項羽,稱“若身處困境或想起老夫時打開”,亞父一語,卻沒有觸動項羽之心。范增走后,張良為師,提倡項劉和平。稱帝之心,怎能容得項羽聽這一勸。
弒殺懷王,更惹天下民憤。項羽設(shè)的傀儡,也毀于其手。四方諸候,攜劉邦反項,人心叵測,世亂成荒。
人心病,天知否?被逼無奈,走近烏江??善渌坪跻淹袅四莻€錦囊。
劉邦已近,項羽虞姬雙雙自刎。在項羽身上,劉邦找到帶血的錦囊,打開,內(nèi)容如是:“主公,末將已說服韓信,待韓將軍到來之際,主公即可取勝……”
范增是否真的完成說服?在他室內(nèi),有這樣一句話:其實,棋局還有一種結(jié)局,那就是兩敗俱輸。是的,劉邦稱帝,卻是站在最高的位置,孤獨。
那么,范增和項羽離別時,說了什么呢?我們不得而知。
其實,古事非一頁即可概括。我現(xiàn)在再猜想一件事:如果張良與范增再次對弈,是否會出現(xiàn)另一種結(jié)果——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