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讀后感以及人生啟示
《儒林外史》這部小說任用詼諧幽默而又筆觸尖銳的文字描述元末明初的一段考場官場趣事。小伙伴們看過這本書嗎?有何心得呢?一起來寫寫感受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挠嘘P儒林外史讀后感以及人生啟示6篇,希望大家喜歡。
更多“儒林外史”的相關文章推薦【↓ ↓ ↓ 】
儒林外史讀后感1
作為我國古代諷刺小說的代表,其必有高超的寫作手法。首先,書中人物形象生動且真實。體現(xiàn)著社會生活的種.種方面,更加能打動人。如賣兒子的修樂器老人,牛奶奶操辦婚事,都是生活中的日常瑣事。這讓我們對文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從而了解主旨意圖。也善于利用人物的矛盾心理來反應其丑態(tài),通過夸張來表現(xiàn)寓意。同時對人物進行了白描的手法,顯得客觀真實,不經(jīng)意間就流露出強烈的情感。
其次,小說還運用了雖云長篇,頗同短制的結(jié)構(gòu)。巧妙地安排兩百多個人物圍繞封建科舉制度展開敘述。雖然文章缺少主干,比較松散,但反映的內(nèi)容卻和諧而自然。而后,語言文字十分的明快、簡練。常常幾筆就勾勒出一個生動的人物形象或者一段精彩的情節(jié)。讀來更加讓人興味盎然,通俗易懂。最后,來說一下這篇小說的筆法。它達到了現(xiàn)實諷刺藝術(shù)的高度成就。
作者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對人物進行鞭撻。也從側(cè)面反映出作者對人物的喜惡,進而推斷出作者諷刺的是什么,想要闡述一個什么樣的道理。像對范進與馬二先生,既有辛辣的嘲諷也有同情。而對王玉輝則是憐憫,諸如杜少卿之流,為贊賞與向往。使諷刺更加準確有力,直擊心靈。但深入淺出,均是圍繞封建科舉制度下的社會,嚴謹自然。
這樣一部杰出的著作,每一次讀都會帶來不同的閱讀體驗,實乃為經(jīng)典。
其狠辣的諷刺,一針見血的語言,使我永遠無法忘懷。書中還有一些正面人物,如杜少卿,王冕。正反對比更體現(xiàn)了其鞭撻的力度,增添了一分對科舉制度的諷刺,實乃是好書。放下書時,還常?;匚吨毜降牡膶懽魇址?。
儒林外史讀后感2
《儒林外史》是一部諷刺小說,是一幅活生生的社會面貌圖?!度辶滞馐贰钒唁h芒射社會——寫秀才舉人、翰院名士、市井細民,而且是客觀的、寫實的,現(xiàn)在讀來,仍感嘆不已。
在當時認為舉業(yè)高于一切,于是讀書人便死作那些八股文,認為只要有了功名,便高人一等。于是隱藏在這種心理背后的丑態(tài)被折射了出來,君不見那八十歲才中了狀元的梁灝,花白胡子還是“小友”的周進,考了幾十年一朝中榜,歡喜瘋了的范進……儒林中為了功名利祿,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又何止這幾個?可是當他們考取了功名,真正為老百姓做事,當一個好官的又有幾人呢?進士王惠被任命為南昌知府,他上任的第一件事,不是詢問當?shù)氐闹伟玻皇窃儐柪杳裆?,不是詢問案件冤情而是查詢地方人情,了解當?shù)赜惺裁刺禺a(chǎn),各種案件中有什么地方可以通融;接著定做了一把頭號的庫戥,將衙門中的六房書辦統(tǒng)統(tǒng)傳齊,問明了各項差事的余利,讓大家將錢財歸公。從此,衙門內(nèi)整天是一片戥子聲、算盤聲、板子聲。衙役和百姓一個個被打得魂飛魄散,睡夢中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而他本人的信條卻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朝廷考察他的政績時,竟一致認為他是“江西的第一能員”。但與他們相比開頭出現(xiàn)的王冕,中間出現(xiàn)風四老爹,結(jié)尾出現(xiàn)四大奇人。他們?nèi)菦]有任何社會地位、游離于統(tǒng)治秩序之外的平頭百姓。他們的冰清玉潔、古道熱腸、淡泊明志,都與丑態(tài)百出的儒林和官場形成鮮明對照。
而那些有錢的財主們卻又為富不仁。貢生嚴致中是橫行鄉(xiāng)里的惡棍。他強圈了鄰居王小二的豬,別人來討,他竟行兇,打斷了王小二哥哥的腿。他四處訛詐,沒有借給別人銀子,卻硬要人家償付利息;他把云片糕說成是貴重藥物,恐嚇船家,賴掉了幾文船錢。嚴監(jiān)生死后,他以哥哥身份,逼著弟媳過繼他的二兒子為兒子,謀奪兄弟家產(chǎn),還聲稱這是“禮義名分,我們鄉(xiāng)紳人家,這些大禮,卻是差錯不得的”。
這林林總總的丑態(tài)也正說明了清朝黑暗統(tǒng)治下士大夫階層的墮落與無恥,政治的罪惡與社會的腐敗。幾百年后的今天,捧起《儒林外史》細細品讀。時而為當時士人名流的庸俗可笑而嘆息,時而又為貪官污吏的卑鄙丑惡而憤怒。吳敬梓以其幽默詼諧的語言,把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畫的入木三分。難怪后人有“慎勿讀《儒林外史》,讀竟乃覺日用酬酢之間,無往而非《儒林外史》”之嘆。
儒林外史讀后感3
暑假里我看了一部精彩的中國古代長篇小說——《儒林外史》,這本書是清代吳敬梓所作,是中國古典諷刺小說的佳作,魯迅認為它思想內(nèi)容“秉持公心,指摘時弊”。 書中真實的揭示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從而對當時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刻畫了形形色色、各行各業(yè)的人,讓我印象深刻的有兩個人——王冕、范進。
在元朝末年有一個叫王冕的人,他七歲時父親去世了 ,他用放牛賺的錢托人買畫畫用的工具和顏料,在荷花池邊自己學習畫荷花。漸漸地他的畫技越來越好,十二歲時王冕出名了,好多人來請他去做官,可他不求官也不求名,全都一一回絕了。在他母親去世后,他遵循母親的遺言,不肯出去當官,最終歸隱山林。
我最欣賞王冕不與貪官同流合污的氣節(jié),我喜歡正直的人,因為如果現(xiàn)在的律師、警察、法官不正直、顛倒黑白的話,那這個世界就會混亂。如果商人不正直,賣假貨、虛抬價……那我們就買不到貨真價實的物品了。
還有一個叫范進的讀書人,他從二十歲開始參加科舉考試,在三十多年里,他參加了二十次的科舉考試,終于考上了舉人,結(jié)果卻歡喜得瘋了。面對考試,考生應該盡最大的努力,但是要做最壞的打算,可是范進卻一心想當官,并且這種欲望持續(xù)了三十多年,所以一朝中舉,因為太興奮以至于瘋了。
我認為科舉考試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它給了平民一條升官發(fā)財?shù)穆罚瑝奶幨侨绻惠呑佣紱]考上的話,那就白白浪費了一生。古代的科舉考試就如同現(xiàn)在的高考,不同的是,在階級分明的古代社會里,科舉考試是寒門子弟的唯一出路;而在平等開放的現(xiàn)代社會里,高考并不是我們成功的唯一選擇,我們還可以經(jīng)商、搞發(fā)明或者學習一些技藝,無論你從事怎樣的工作,只要堅持努力,就一定會成功。
王冕、范進所處的時代,社會制度很落后,人們的生活非常困難;現(xiàn)在社會制度在進步,人民的生活也很幸福,所以,珍惜現(xiàn)在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吧!
儒林外史讀后感4
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小說——《儒林外史》,這是一位清朝時名叫吳敬梓的寫的一本諷刺當時官場的小說。我過去看得多的是國外名著,對中國的古典名著我總覺得難于看懂,所以興趣缺乏。拿起這本書是因為媽媽給我講的里面的一個故事,吝嗇鬼嚴監(jiān)生兩根燈芯的故事,這可比寫歐洲著名的吝嗇鬼葛朗臺還精辟,于是我就來了興趣,看起這本書來,雖說里面的語言還是有一些搞不太清楚的是我也從中國的古典文學中找到了樂趣。
《儒林外史》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的長篇諷刺小說。它把鋒芒射向社會,客觀地、寫實地寫秀才舉人、翰林院名士、市井細民。 由于吳敬梓具有高深的文學修養(yǎng),又有豐富的社會閱歷,所以才能把那個時代寫深寫透。他把民間口語加以提煉,以樸素、幽默、本色的語言,寫科舉的腐朽黑暗,腐儒以及假名士的庸俗可笑,貪官污吏的刻薄可鄙,無不恰到好處,謔而不苛。在藝術(shù)結(jié)構(gòu)上,它沒有貫穿到底的人物,而是分階段地展開,魯迅先生評為"如集諸碎錦,合為帖子,雖非巨幅,而時見珍異,因亦娛心,使人刮目矣。"
這部小說最讓我不能釋手的是作者對人物入木三分的刻畫,媽媽曾用很簡單的語言和我分析中國人和歐洲人的不同,如同中國的水墨山水和西洋人體油畫一樣,中國人講究的是意境、神韻,非常含蓄;而歐洲人追求的是人體結(jié)構(gòu)、色彩的豐富與層次,很直白。中國人的小說中對人物的描繪也是如此。
《儒林外史》我已看完大部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個人。第一位是小說開篇描寫了浙江諸暨縣的一個村子里有一個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貧寒,他從小替人放牛,聰明穎悟,勤奮好學,他畫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并且他博覽群書,才華橫溢。他不愿意接交朋友,更不愿意求取功名利祿。縣令登門拜訪,他躲避不見,最后他逃往山中過起了隱姓埋名的生活。
第二位是一個考到五十多歲才中舉的秀才范進,范進中舉后的瘋癲模樣以及他岳父及鄉(xiāng)鄰在他中舉前后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這是大家所熟悉的,我這里要說的是范進中舉后去拜訪一位知縣,范進所表現(xiàn)出來的偽善:"范進方才說道,‘先母見背,遵制丁憂?!瘻h大驚,忙叫換去了吉服。拱進后堂,擺上酒來?!h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銀鑲杯箸。范進退前縮后的不舉杯箸,知縣不解其故。靜齋笑道,‘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這個杯箸?!h忙叫換去。換了一個磁杯,一雙象牙箸來,范進又不肯舉動。靜齋道,‘這個箸也不用。’隨即換了一雙白顏色竹子的來,方才罷了。知縣疑惑:‘他居喪如此盡禮,倘或不用葷酒,卻是不曾備辦?!浜罂匆娝谘喔C碗里揀了一個大蝦圓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quot;作者對范進和知縣,一個描寫其動作,一個描寫其心理,將范進虛偽的人格嘲諷得淋漓盡致。
范進與王冕對比,一個淡泊名利,早已看透了當官的險惡;一個為了能出人頭地,考到五十多歲才中舉。彰顯了不與官場同流合污的王冕人性的美好。
第三位就是我當初聽媽媽講的嚴監(jiān)生,他愛財如命的守財奴形象早已深深刻入我的心中。整篇都在講嚴監(jiān)生的文章中,雖然一個關于"吝嗇"的詞都沒寫,但是文章中卻處處隱藏著嚴監(jiān)生的吝嗇。他病得飲食不進,臥床不起,奄奄一息,還念念不忘田里要收早稻。他家中米爛糧倉,牛馬成行,可在平時豬肉也舍不得買一斤。最令人拍手叫絕得是嚴監(jiān)生死后的場景,他臨死時還因為燈盞里多點了一根燈草,而遲遲不肯斷氣。雖然《歐也妮葛朗臺》中也寫了葛朗臺臨死時死死盯著金子,直到手中攥著金子后才斷氣。但是《儒林外史》似乎更勝一籌,一根燈草就令一個人遲遲不肯斷氣,此種情況真令人驚嘆。這讓我不得不感嘆《儒林外史》真是一部諷刺世間為功名利祿而奮不顧生的人的經(jīng)典絕作。
《儒林外史》雖然寫的是明朝的科舉、官場,但是它對于當今社會仍有其價值。社會在前進,但仍有不少人信奉"拜金主義",物欲橫流,一生都在追求名利,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歷史就是明鏡,而古典小說則是歷史的縮影。讀了《儒林外史》,我不僅為其寫實的風格以及精妙的人物刻畫所折服,從小說中體現(xiàn)出來的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也深深吸引了我。
儒林外史讀后感5
眾所周知,中國的歷史上有著兩千五百年由封建王朝統(tǒng)治的時期,其中的最后一個朝代——清代,最終將差點江山社稷斷送他人。以前,我一直認為清朝的整體末落是從它的后期開始的,可當我讀完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之后,我的觀點發(fā)生了變化:清朝就像一個瀕臨死亡的人,各種各樣的壞社會風氣烏煙瘴氣地籠罩著它,其中之一就有使無數(shù)士人喪失淡泊名利意志的科舉考試。
科舉考試是能讓非官宦家庭出身的人升官發(fā)財?shù)囊环N便捷路徑。《儒林外史》一書就是圍繞一些士人與百姓、官宦寫的許多故事,通過故事深刻地諷刺了社會上那些惟利是圖的人與腐化的科舉考試。
整本書以“人生南北多歧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興亡朝復暮,江風吹倒前朝樹。功名富貴無憑據(jù),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一詞為開頭,點出了高官厚祿是蕓蕓眾生的追求,世上沒有幾個人能看得透。
全書分別介紹了很多不同的人物:有淡泊名利的蘧公孫,有憤世嫉俗的兩位婁公子;有自吹自擂的匡超人,有愛財勝命的嚴監(jiān)生等等。在這些人物中,最令我印象深刻、也最令我佩服的人就是王冕了。王冕作為全書第一章的主人公,也是全書的楔子,堪稱得上是所有士人的楷模:他淡泊名利、寧靜致遠,不被金錢與地位所迷惑。他格守仕途,學識淵博,而又不迂腐。比后文婁三公子、四公子來說更明辨是非,不輕信他人的只言片語;比文中那些卑鄙齷齪、惟利是圖的偽君子來說,能看的破世事,始終都很正直。
當__朝開國皇__來拜訪他時,他沒有顯得獻媚討好,而是和__促膝談國事;當假名士危素想請他會面時,王冕裝病不出,不因買辦對他使弄權(quán)勢進行恐嚇而膽怯。在這一章的最后,王冕指出“貫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又見“忽起一陣怪風,刮得樹木都颼颼的響,水面上的禽鳥格格驚起了許多”“只見天上紛紛有百十個小星,都墜向東南角上去了”,可見此言不虛。后來__讓人去請王冕當參軍,王冕卻早已料到,已隱居__山去了。最終他在__山患病逝世,王冕這一生,真可謂問心無愧、兩袖清風地離開了人世。
《儒林外史》就如一把鋒利的解剖刀,真實的解剖了清朝這個垂危的“病人”,以諷刺的手法對清政府的腐敗無能給予了有力的打擊,也對當時的偽君子、假名士嘲諷一番。在全文最后,一首《__》表現(xiàn)了作者對世風澆漓的無奈和傷感。
詩曰:從今后,伴藥爐經(jīng)卷,自禮空王。
儒林外史讀后感6
初識《儒林外史》是在看京劇《范進中舉》之后。看完之后不覺驚異于作者的獨具匠心,卻沒有領略導作者的真正用心,直到翻開《儒林外史》瀏覽了整個故事之后。
《范進中舉》講的是五十四歲的老童生范進終于考上舉人,歡喜至瘋,最后被平日最怕的老丈人胡屠戶一巴掌打清醒的故事。非常簡單的故事,但縱觀全文事實上卻并不是那么簡單。
中舉從范進身上來看是好事,苦考了三十四年終于出頭,從他發(fā)瘋來看足以看出那時的讀書人對功名癡情一片,像周進哭號著為秀才名分磕頭撞板。但他們的癡情并不是為了道德理論上的治國之經(jīng),而是純粹的個人升官發(fā)財。還有范進中舉前后判若兩人,中舉前萎縮地向老丈人低頭稱事,中舉后便有了老爺大人們的官腔。甚至在為母親守喪時,在打秋風的筵席上大吃大喝。而他僅僅是中舉,不出兩個月,什么房產(chǎn)、田地、金銀、奴役,不請自來。范進是千萬得中讀書人的代表之一,封建政府用他們的榮華為不得中的讀書人做榜樣,加深科舉對他們的毒害。
中舉對胡屠戶來說,也是意義非凡。對范進中舉前要打要罵由著性子來,一旦中舉后,因范進發(fā)瘋讓他打范進一巴掌,他卻說:“(范進)雖是我女婿,如今做了老爺,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如此便把一個勢利小人的嘴臉清晰的勾畫了出來,胡屠戶就是那些滿腦子也是功名,中了科舉余毒的市井小人的化身。
還有那些鄉(xiāng)紳,都在第一時間忙不迭的為范進送金送銀。跳出范進的故事,作者詳細描寫了臨死伸著兩指頭,唯恐兩個燈芯廢油的嚴監(jiān)生和強搶人豬,用云片糕當藥訛詐船家的嚴貢生兄弟倆作為代表。
綜上所述的人物,無一不受科舉的毒害。事實上不只這些人。還有舉著科舉飯碗的名士們,還有科場屢屢落敗的如看西湖風景都要擠出幾句經(jīng)典的馬二先生之類的人。還有佛門弟子,一聽胡屠戶為女婿范進母親做法師,屁滾尿流地馬上安排起來。甚至是賈寶玉最最推崇女子亦是如此。魯小姐受其父影響只認八股文,什么都以八股文馬首是瞻,自己終日練習八股,后來因為丈夫?qū)婆e毫無興趣,終日長嘆。書中充斥著諷刺味,辛辣尖刻,這與作者生活背景很有聯(lián)系。
作者吳敬梓慷慨好施,被族人看成敗家子。他后半生十分潦倒,但是旁人幾次三番找他參加科舉,他都不應。他的書桌下有八股細繩,每根下都有一個臭蟲,一個蚊子,就是“八股臭文”之意。因為貧困無法取暖,他常邀請朋友繞成行走還“歌吟嘯呼,相與應和”,并稱其為“暖足”。這樣的背景下,無怪乎書中描寫如此地耐人尋味了。
儒林外史讀后感以及人生啟示相關文章:
★ 儒林外史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