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節(jié)氣打雷有什么說法
驚蟄過后,氣溫逐漸升高,氣候變暖,人們也就越來越會感到困乏,這就是俗稱的“春困”。那么你知道驚蟄節(jié)氣打雷有什么說法嗎?下面小編就來解答一下大家的疑問。
《淮南子·天文訓》云:“雨水加十五日指甲則雷驚蟄,音比林鐘”,滾滾春雷喚醒了蟄伏的萬事萬物,告訴我們春天已經(jīng)到來。民間畫匠描繪的二十四節(jié)氣神像中,驚蟄這一節(jié)氣通常畫的是手拿鑿與錘的雷神。驚蟄和雷神關系密切。因為人們一般認為是春天滾滾的雷聲喚醒了蟄伏大地之中的生命。正因如此,驚蟄是否打雷,被看成關乎一年氣象的象征性標志。如果驚蟄有春雷滾過,農(nóng)民們會認為是豐收的好兆頭。
俗諺說:“雷打驚蟄谷米賤”、“驚蟄聞雷米如泥”。如果沒到驚蟄就打雷,那就違反了節(jié)氣的規(guī)律,預示著年成不好。用農(nóng)民的諺語講,是“未蟄先雷,人吃狗食”。還有一種說法叫“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開”。
蟄字下面帶有“蟲”字,所以湖北、貴州等地認為驚蟄日如果打雷,夏季會毒蟲眾多,當?shù)刂V語“驚蟄有雷鳴,蟲蛇多成群”。
防感冒
梨素有天然礦泉水的美稱,多汁可口,清肺養(yǎng)肺,清熱降火,潤肺祛燥,適宜冬春交替季節(jié),有發(fā)熱和內(nèi)熱的病人食用,由于梨子營養(yǎng)素豐富,常吃梨還能有效預防感冒。
潤燥
驚蟄時節(jié),乍暖還寒,氣候比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
養(yǎng)肝
春季陽氣初升,正是養(yǎng)肝的季節(jié),梨子中含有較多的糖類物質(zhì)和維生素,有一定的保肝護肝作用。
補水
春季人們出現(xiàn)皮膚瘙癢,口鼻干燥的時候很多,梨子具有潤燥消風之效,春季可以多吃梨潤燥止咳,補充水分,緩解身體干燥現(xiàn)象。
綿茵陳蛇舌草煲鯽魚
材料:綿茵陳20克、蛇舌草20克、鯽魚1條(約400—500克)、豬瘦肉100克、蜜棗2個、生姜3片。
烹制:各藥物浸泡、洗凈并蜜棗去核;鯽魚宰洗凈,煎至微黃。一起與生姜下瓦煲,加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改文火煲2小時,下鹽、油便可。為3—4人量。
功效:清肝熱、祛濕困。
綿茵陳性平、微寒、味苦,有清熱利濕、去黃疸和降血脂、降血壓的作用,白蛇舌草性涼,味甘、淡,具有清熱散瘀、消癰解毒的功效,鯽魚能和胃腸、通陰利水、溫中下氣。配伍開胃益脾的蜜棗,使其既不寒涼峻利又祛濕健脾。
木棉花燉水蛇
材料:木棉花18克、圓肉15克、水蛇400克、豬瘦肉150克、生姜3片。
烹制:木棉花、圓肉浸泡,洗凈;水蛇、豬瘦肉洗凈切段和塊,置沸水中稍滾片刻,再洗凈。一起與生姜下瓦煲,加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改文火煲2小時即可,飲時下鹽。為3—4人量。
功效:祛濕毒、通經(jīng)絡。
木棉花為祛濕藥物,其性涼,味甘、淡,能清熱、利濕、解毒、止血。水蛇能補氣血、強筋骨、通經(jīng)絡、祛風除痰、養(yǎng)顏潤膚。配伍益氣生津、潤肺健脾的蜜棗及補陰益髓的豬瘦肉,湯味更醇和可口。
鮮土茯苓煲豬月展
材料:新鮮土茯苓250克、豬月展肉500克、生姜3片。
烹制:鮮土茯苓洗凈。切片;豬月展洗凈,切塊。一起與生姜下瓦煲,加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改文火煲2小時,下鹽即可。為3—4人量。
功效:祛濕健脾。
“月+展”是罕用字,方言中指(人或畜牲)手、腿上的腱子、帶筋的肉。干品的土茯苓煲龜?shù)纫褳槿怂?,采用鮮土茯苓煲豬月展,其氣味更鮮美醇和可口。鮮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具利水滲濕、健脾調(diào)中之功,如《本草綱目》說它能“健脾胃、強筋骨、祛風濕,利關節(jié),止泄瀉”。
川貝母海蜇皮豬瘦肉湯
材料:川貝母12克、海蜇皮80克、豬瘦肉200克、生姜3片。
烹制:川貝、海蜇皮分別洗凈,稍浸泡,晾干;豬瘦肉洗凈。一起與生姜下瓦煲,加水1750毫升(7碗量),武火煲沸改文火煲1個半小時,下鹽便可。為2—3人量。
功效:去痰濕、止鼻鼾、消痰涎。
春濕困重時,平素鼻鼾聲重的人此時更重;平素少鼻鼾聲的人此時亦有。鼻鼾多因痰多或肥胖引起。川貝為有名的化痰止咳藥,春季飲食可用,能清燥化痰、散結除熱、潤肺止咳,以其配伍海蜇皮煲豬瘦肉則有化痰涎、順肺氣、止鼻鼾的作用。
驚蟄節(jié)氣打雷有什么說法相關文章:
★ 驚蟄知識大全
★ 驚蟄有什么習俗
驚蟄節(jié)氣打雷有什么說法
下一篇:驚蟄節(jié)氣的天氣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