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節(jié)氣的由來簡介_芒種簡短來歷
芒種節(jié)氣的由來簡介_芒種簡短來歷大全
芒種節(jié)氣于每年公歷6月5-7日交節(jié),此時北斗的斗柄指向東南方位,太陽黃經(jīng)達75°。這個時節(jié)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氣濕度大,適宜谷類作物耕種。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芒種節(jié)氣的由來簡介_芒種簡短來歷,歡迎閱讀分享。
每年公歷6月6日或7日節(jié)令交芒種,這天太陽到達黃經(jīng)75度,當日正午,用圭表測日影,影長為古尺二尺四寸四分,相當于今天的0.585米,夜晚觀測北斗七星的斗一柄正指向巳的方位,也就是南偏東,這個階段一般在農(nóng)歷四月底或五月初,又叫午月。這時菖蒲已經(jīng)成熟了,所以又叫蒲月,也叫榴月、皋月、惡月。
芒種時節(jié)麥子也已成熟了,田野中麥浪滾滾,一片金黃,綠樹點綴在麥田中,黃綠相間,“麥倒一把鐮”,麥客們脖子上搭著白毛巾,彎腰弓步,用鐮刀飛快地收割著麥子,后邊的人)I1麥稈編成草繩捆成麥捆,有規(guī)律地擺在田野中,收割的人不時地直起腰用白毛巾擦去汗水,抬眼遠望豐收的麥田,自是喜上眉梢,他們收割的速度又加快了?!靶M趕天獷芒種趕刻”。芒種是農(nóng)民一年中最忙碌的時節(jié),這甘寸節(jié)是用分秒來計算的。要知道這個季節(jié)經(jīng)常會有異常天氣?!胺N在地里都是草,收回囤里才是糧”“麥收如救火”,人們于是把搶收小麥叫做虎口奪糧、龍口奪食,這里的“虎”指大風,“龍”指暴雨?!胞滭S西南風,麥收一場空”,如果收割不及時,一場大風,或者一場暴雨,就會使人們眼見到手的豐收成果受到嚴重損失。
“麥收如戰(zhàn)場”,所以農(nóng)民們一定要根據(jù)氣象情況安排好搶收時間。現(xiàn)在,除了在山莊窩鋪還有手工割麥的現(xiàn)象外,大田中已實現(xiàn)了機械化收割,尤其是聯(lián)合收割機可在短時問內(nèi)就將成熟的麥子收割完畢,既減輕了農(nóng)民的體力勞動,又保證了最好的收成。
芒種節(jié)分三候。初候“螳螂生”,這時節(jié)螳螂出現(xiàn)在了川間地頭的莊稼枝葉上開始精神抖擻地尋找適合自己口味的蟲子了。
二候“鶪始鳴”,鶪又叫伯勞鳥,每年到了芒種節(jié)的時候,伯勞鳥就開始鳴叫了。
三候“反舌無聲”,鳥兒已開始哺育后代了。
《月令七十二候注解》載:“五月節(jié),謂有芒之谷可稼種矣?!贝藭r的小麥、大麥等夏熟有芒作物,飽滿成熟,可以開鐮收割,其他的秋熟有芒作物可以播種了。“芒種芒種,忙收又忙種”,這個節(jié)氣還是搶種玉米、豆類、花生、紅薯及一些秋熟作物的大好時機。在長江流域,這時可以搶種I挽稻了。“芒種,芒種,樣樣要種,一樣不種,秋后囤空”。適時播種的莊稼很適宜生長。此時農(nóng)民對老天爺?shù)囊笫敲艿?,搶收麥子時是怕下雨,“一場大雨一場空”,而播種后又需要雨,“芒種無雨空種田”,這時天氣預報就顯得更力“重要了。風調(diào)雨順是人們的企盼,也是人們獲得好收成的自然條件,而跟據(jù)農(nóng)時合理安排農(nóng)事活動是莊稼生長良好的必要條件。
農(nóng)歷五月是一個旺盛的季節(jié),在我國各地都有節(jié)慶活動。哈尼族在每年芒種節(jié)前后的五月戌日或亥日舉行為期三天的五月一節(jié)。白族的栽秧會一般也在芒種與夏至節(jié)之間的五月份舉行。西藏地處高原,到五月時節(jié)氣候開始變暖,當?shù)厝司驮谖逶隆肮淞挚ā?,相當于漢族的春游逛公園。每年農(nóng)歷的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是我國流傳了兩千多年的民間節(jié)日。
古時這一天人們用蘆葦葉或竹葉包上江米煮熟后擲入江中,據(jù)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這一天在全國各地還要舉行聲勢浩大的民間活動“賽龍舟”?,F(xiàn)代端午節(jié)人們包粽子作為美食享用,賽龍舟已成為一種文化體育活動了。端午節(jié)還有一些其他風俗,如喝雄黃酒來驅(qū)除害蟲,端午節(jié)日出前采艾篙懸掛在家門外,采昌蒲用彩線裝飾掛于胸前等。民間的風俗活動給這個忙碌的節(jié)令增添了許多有趣的內(nèi)容,使緊張勞作的農(nóng)民們也有一些閑談的話題,增加生活的情趣。
1、小麥雖豐收,就怕收中丟。
2、吃了端午粽,寒衣不可送。
3、麥收要緊,秋收要穩(wěn)。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5、芒種插秧谷滿尖,夏至插的結(jié)半邊。
6、有收無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7、槐花稠,豆子收;槐花稀,豆子秕。
8、芒種忙兩頭,忙收又忙種。
9、埋麥露豆,提耬耩谷。
10、大豆鋤瓣,豇豆鋤蔓。
11、得不得,麥芒水。
12、兩腿拉得寬,_擺得歡。
13、麥在地里不要笑,收到囤里才牢靠。
14、棉花不治蟲,有苗沒有鈴。
15、芒種有雨豌豆收,夏至有雨豌豆丟。
16、芒種不種,再種無用。
17、種豆不怕早,麥后有雨趕快搞。
18、淺播豆,半邊露。
19、棉花灌在麥收時,十年就有九適宜。
20、三麥不如一秋長,三秋不如一麥忙。
21、麥子入場晝夜忙,快打、快揚、快入倉。
22、快割快打,麥粒不撒。
23、棉花果枝見花蕾,后邊緊跟脫褲腿。
24、麥子夾生割,谷子要熟妥。
25、埋麥露豆曬芝麻。
26、要釀好酒需好曲,巧手還得好工具。
27、芒種南風揚,夏季雨滿塘。
28、高壓燈,誘成蟲,棉田卵量減五成。
29、晚種一天,秸矮粒扁。
30、大豆鋤芽,蕎麥鋤花。
一、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jié),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yōu)質(zhì)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zhì),具有凈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diào)節(jié)酸堿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營養(yǎng)保健功能。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煮梅的方法有很多,最簡單的一種,是用糖與梅子一同煮來吃。做法很簡單:買三到四斤青梅,放入高壓鍋里,加一大湯碗的水(大約沒過一半梅子),到高壓鍋開響,換中火再燒十分鐘左右即可。新鮮煮好的梅漿非常酸,很難入口。關(guān)鍵是要加重糖,上面這樣一鍋梅子大約要加1斤白糖。冷卻后,把梅漿分裝進各種玻璃瓶里,放冰箱。嘴饞的時候,拿出來吃一碗,酸酸甜甜,很有夏日清新的感覺。
二、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農(nóng)事習俗活動,始于明初。每到芒種時節(jié),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fā)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豐登、村民平安。
也有人說,“安苗”為績溪的農(nóng)事習俗。相傳“安苗”起源于唐末宋初,清道光年間起(1852)逐漸興盛。據(jù)史料記載,農(nóng)歷六月初六是天公天母壽辰,是日在田頭地角鳴鑼、燒紙、插小紅旗。伏嶺、北村、胡家、磡頭一帶各村于芒種后第一個“龍、虎日”請僧侶做齋,然后撐旗打鼓,抬著太尉老爺巡游田畈,祈求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故謂“安苗”。
芒種前,各農(nóng)戶稻秧栽插完畢,五谷下種,農(nóng)民以此感到欣慰,為表喜悅,各村族長召集德高望重的長輩選擇吉日,家家做包、粿以示慶祝。于是,各村待最后一農(nóng)戶稻秧栽插完后,便由族長出示“安苗貼”昭示安苗日期,各村“安苗”不同日,由村主事視本村家事進展而定。雖然各村做包、粿不在同日,但在某村“安苗”之日內(nèi),不僅本村人可隨意走家串戶品嘗安苗包、粿,外村人也可進村入戶同亨口福,其樂融融,充滿了節(jié)日氣氛。
三、打泥巴仗
貴州東南部一帶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種前后都要舉辦打泥巴仗節(jié)。當天,新婚夫婦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體插秧,邊插秧邊打鬧,互扔泥巴?;顒咏Y(jié)束,檢查戰(zhàn)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歡迎的.人。
當秧田插完后,小伙子故意挑釁,借故往姑娘身上甩泥巴。而姑娘們也予以還擊,霎時間雙方擺開陣勢,以泥巴為武器,互相投擲。如果數(shù)人一起將對方抓住,就要將她(他)按倒在水田中翻滾,使其沾一身爛泥,狼狽不堪。新郎的父母不能參與,只在田邊觀看。身上泥巴最多的,往往是受對方青睞的人。休戰(zhàn)后,又一起來到河水溪旁,邊清洗邊打水仗,度過勞動、打鬧的一天。新娘在前一天來時,帶有一擔五色糯米飯和100個煮熟的紅色雞蛋。節(jié)日后返回娘家時,夫家姐妹要以更多的五色飯和紅鴨蛋為她們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