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溝通的作文素材有哪些
關(guān)于溝通的作文素材有哪些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的最基本的一種技能,我們有什么事情還是要靠溝通來解決的。下面小編精心整理的關(guān)于溝通的作文素材篇,歡迎大家閱讀。
關(guān)于溝通的作文素材篇1
談起溝通藝術(shù),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一個古老的哲學問題:“森林中一棵樹倒了下來,那兒不會有人聽到,那么能說它發(fā)出聲響了嗎?”是呀,如果一個說話時沒人聽,那么能說進行溝通了嗎?那么,什么叫溝通?溝通是為了設定的目標,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個人或群體間傳遞,并達成共同協(xié)議的過程。溝通是人與人交流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很多人把它當作一門學問,更有很多人稱之為一種藝術(shù)。我們從出生到成長,無時無刻不在和別人進行著溝通。無論是在充滿激烈競爭社會中立業(yè),或者在平常生活中與人相處,每一個人不僅要有應對工作和生活中帶來的各種問題、困難和挫折,還要與下司、下屬、同事、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都需要我們切實提高自身素質(zhì),提升個人的溝通藝術(shù),運作好人際關(guān)系,創(chuàng)造性的完成領導交辦的的各項工作。
特別在當今信息社會,電腦主宰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很多時候我們忽視了人與人之間情感上、面對面的交流和溝通,更習慣與通過電腦屏幕的交流,在上下級溝通、部門溝通、個體間的溝通中等等,職位級別、語言系統(tǒng)、思維習慣、利益關(guān)系等個體差異,讓我們原本日常的溝通成為那么不容易。所以從講座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也可以反省自己和他人以前工作中溝通的許多時候是對還是錯,認識到越是個性差異越是需要溝通和交流。
特別是當我學到上下級之間溝通這些章節(jié)的時候,聽到講座中如何與各種性格的上司打交道時講到“由于個人的素質(zhì)和經(jīng)歷不同,不同的領導就會有不同的領導風格。仔細揣摩每一位領導的不同性格,在與他們交往的過程中區(qū)別對待,運用不同的溝通技巧,會獲得更好的溝通效果。”還有,“贊美部下作為一種溝通技巧”,真的覺得有太多太多的感觸,真的希望每一位領導、每一位下屬都能聽聽這門課,并領會其中真諦。在實際的管理我們常常只注重結(jié)果,按自己的思路去思考問題,以至于忘記有效“溝通”,從而事情按照愿望相反的方向發(fā)展。特別是我覺得,在對問題的分析與看法上,職位和對錯之間,后者應該占主要的。因為每個人受教育的程度、所學的知識、思維方式和對信息的掌握程度都不相同,對問題的理解與分析結(jié)果就存在著差異。只有通過“溝通”,才能為正確的決策提供參考。
當然,溝通需要技巧。記得這樣一件小事:一位不會打字的部門頭兒指著文章錯字對撰寫并打印文章的下屬說“以后打字的時候不要再有打錯的字了!”這當然也是一種溝通,將頭兒心中的不滿意反饋給下屬,但這卻是一種糟糕的溝通,打字怎么能不錯呢?連周圍聽到此話的同事們都覺得不可思議!報紙和出版書都會有錯字,專業(yè)打字員都會有錯字,一般寫作中的錯字當然是難免的。在追求打字速度的同時要不錯一個字是很難或者說是不可能做到的事。事后那位下屬說:差一點兒沖口說“那你自己去試試”,但事隔幾天再談起此事時,那位下屬釋然地說:是因為這個部門頭兒自己不會打字,所以才會說這種話。言下之意是諒解了上司是因為不會打字才出此言,不是故意刁難,讓我感動之余嘆息不止:溝通需要加上“有效”,需要加上“理解和諒解”,需要技巧。學好并掌握了溝通技巧,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將使我們在工作、生活中游刃有余。
識其要,知其難,溝通能力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成為個人成功的必要條件!一個人成功的因素75%靠溝通,25%靠天才和能力。我喜歡看中央電視臺的《對話》欄目,曾記得在某期《對話》節(jié)日中主持向嘉賓--諾基亞CEO奧利拉提問:成為CEO什么能力最重要?奧利拉相當干脆地回答“溝通和管理人的能力。”不久,《對話》又邀請到了當時愛立信的CEO柯德川,同樣的提題,回答卻驚人地一致——還是“溝通”。
我喜歡 “年年吉月月吉日日吉,時時吉時處處吉處”這句禪語,只要我們平時經(jīng)常換位思考,注意內(nèi)容與方法,時時是溝通吉時,處處是溝通吉處。讓我們學會有效的溝通,從心開始溝通,聽而思,思而悟,在溝通中提升,在溝通中受益。
關(guān)于溝通的作文素材篇2
春節(jié)后的一天,我饒有興致地在一所學校聽了一節(jié)作文評講課。
鈴聲響了,一位年輕的班主任老師捧著一疊作文本進來了,是個戴眼鏡的、瘦弱的、斯文的男教師。師生問好后,老師開口了:“同學們,上一篇作文后,我給一個同學的評語是這樣寫的:這是一篇很好的習作,但我好像在什么刊物上看見過,但愿不是抄襲的。”--教室里鴉雀無聲,學生都用疑惑的目光注視著老師。而這位老師環(huán)視了學生們的臉后又說:“第二天我在這個學生的本子上,也就是在我的評語后面,看到了這樣的幾行字:’老師,難道我是抄的嗎?您太不信任我了,我是個愛學習的學生啊!’我的臉開始發(fā)燙了,是啊,自己怎么可以這么懷疑人呢!后來我匆匆地在本子上又留下了這一句:’老師向你道歉……’”
這是師生間真心交流的一幕。這真摯的對話確實能化解一些誤會,消除一些隔閡,增進一些友誼。接著,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了“真誠”二字,老師情緒激動了,說話的聲音漸漸響了,學生們的眼睛亮亮的,臉上笑吟吟的,情緒完全調(diào)動起來了。此時,我發(fā)現(xiàn)了一張因激動而憋得通紅的小女孩的臉和一雙充滿自信的眼睛。直覺告訴我,這個女孩子一定就是老師說的那個要強、自尊的女孩。
事后一打聽,果真如此。我來到老師辦公室,了解了那小女孩的學習近況。其實,那女孩閱覽過大量課外讀物,也摘錄了許多好詞好句,當老師布置命題作文后,她就搜腸刮肚、把平時讀的、記的好東西都堆砌起來,完成了一篇“好”作文。她并沒有完全抄襲,有些雷同確屬偶然。那女孩與老師溝通后,消除了隔閡,放下了包袱,寫作激情與日俱增。
看到這些,使我想起一件往事。一次,當發(fā)現(xiàn)一個寫作很一般的學生寫了一篇很不錯的作文時,我下意識地感到懷疑,當即在他的本子上寫下了:難道靠抄襲能提高你的寫作水平嗎?重寫!當時我以為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對這種“剽竊”的行為(放寬些講是懶惰的行為)就是要嚴管!然而,事后我發(fā)現(xiàn)這位學生看到我總躲得遠遠的時候,自己的心里便覺得堵得慌--我到底冤枉了他沒有?我的教育方法是成功的嗎?這么做會不會使他對語文產(chǎn)生厭惡心理、對所有老師產(chǎn)生距離感?以后這類問題該怎么處理?……
對照眼前的一幕,我感觸頗多:學生對自己的尊嚴其實是看得很神圣的,學生的“反抗”是有道理的,因為他不愿接受一個無根據(jù)的判斷,不愿接受即使是正確但卻會嚴重刺傷自尊心的教育。
更深層的分析使我感到:溝通是一門藝術(shù)。要自覺地運用有效的方法,教師自己一定要有良好的素質(zhì)。除了要有良好的教學技巧、方法、手段外,更重要的是必須有一顆平等待人的心--只有真正尊重受教育者才能得到受教育者的尊重。其實,在崇尚民主、科學和法制的現(xiàn)代社會,自覺地、發(fā)自內(nèi)心地尊重他人尤其是尊重弱勢群體是一種崇高的美德。
任何一個學生都有自尊與自愛心,我們要精心地呵護。所謂“精心”,就是要有決心--首先是要決心克服自己可能固有的居高臨下的心理定勢與教學態(tài)度;就是要很細心--時時處處從細微處觀察學生、分析學生、了解學生,設身處地實事求是地為學生著想;就是要有耐心--要一直想著、實踐著與學生平等相待、教學相長的理念,能持之以恒地鉆研、琢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是連接師生之間的一座永恒的友誼之橋,這座橋可讓老師少走彎路,讓學生健康發(fā)展。但愿老師們都掌握溝通的藝術(shù),處處建起這種師生心靈之橋。
關(guān)于溝通的作文素材篇3
“媽媽怎么還沒來?媽媽是不是在路上被壞人帶走了?”欣欣一遍遍地念叨著。天快黑了,欣欣媽媽還未露面,電話也打不通,孩子焦躁不安。
路燈亮了,欣欣媽媽終于匆匆忙忙地出現(xiàn)在我們的視線中。“老師,真對不起!我臨時有事要處理,來晚了,來晚了……”欣欣急忙撲進媽媽懷里。此時,急性子的方老師面無表情地對著欣欣媽媽一通“轟炸”:“你們這些家長太過分了吧!有急事就是理由啊?把孩子放在幼兒園就沒想到按時來接?孩子哭著要媽媽,都幫你哄了好幾回了。你不心疼,我們心疼啊!真不知道你這媽媽是怎么當?shù)?”
欣欣媽媽的臉一下子漲得通紅:“你怎么這樣說話啊!還是人民教師呢!我今天確實是遇到了重要的事,實在走不開。孩子在幼兒園我也著急呀!但幼兒園有老師值班,所以我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心里想著老師一定會幫助我的!想不到你們老師競會是這種態(tài)度!”
看到欣欣媽媽一臉的尷尬和不滿,我趕緊上前解圍:“走,時間不早了,我們一起回家吧。”在路上,我一邊拉著欣欣的手,一邊和她媽媽聊開了:“欣欣媽媽,剛才方老師是有點著急,其實她對欣欣很好。她怕欣欣餓著,還拿蛋糕給欣欣吃呢……”欣欣媽媽聽了這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其實,大家工作都忙,都不容易,遇上突發(fā)的事情也是難免的。”我報以微笑:“對了。剛才在等您的時候,欣欣給我們講了好幾個故事,她挺大膽、挺聰明的。欣欣剛才還一直擔心你在路上出什么事了,這孩子真乖。”聽我這么一說,欣欣媽媽的表情柔和了許多,她向我解釋當時她正在洽談一個重要業(yè)務,實在無法脫身。我說:“沒關(guān)系,您以后要是遇上急事,不能及時來接欣欣,就先給我們打個電話。這樣欣欣就不會擔心.老師也不會著急了。”我繼續(xù)說,“您放心,只要您的孩子在我們幼兒園,我們老師一定會照顧好她的。”終于,微笑又回到了欣欣媽媽的臉上,她不停地跟我道歉,說今后遇上類似的情況,一定先跟老師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