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推敲的典故大全
推敲一詞,比喻寫作時逐字逐句思考的過程,用來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時,反復琢磨,反復斟酌,那么推敲這個詞語是怎么來的呢?推敲的典故又是如何,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關于推敲的典故,希望你喜歡。
推敲的出處
后蜀 何光遠 《鑒戒錄·賈忤旨》:“﹝ 賈島 ﹞忽一日於驢上吟得:‘鳥宿池中樹,僧敲月下門。’初欲著‘推’字,或欲著‘敲’字,煉之未定,遂于驢上作‘推’字手勢,又作‘敲’字手勢。不覺行半坊。觀者訝之, 島 似不見。時 韓吏部 愈 權京尹,意氣清嚴,威振紫陌。經第三對呵唱, 島 但手勢未已。俄為官者推下驢,擁至尹前, 島 方覺悟。顧問欲責之。
島 具對:‘偶得一聯,吟安一字未定,神游詩府,致沖大官,非敢取尤,希垂至鍳。’ 韓 立馬良久思之,謂 島 曰:‘作敲字佳矣。’”后因以“推敲”指斟酌字句。亦泛謂對事情的反復考慮。
宋 張孝祥 《念奴嬌·再用韻呈朱丈》詞:“忍凍推敲、清興滿,風里烏巾獵獵。”
明 徐渭 《過陳守經留飯海棠樹下賦得夜雨剪春韭》:“醉后推敲應不免,只愁別駕惱郎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投軒》:“你的北來意費推敲,一封書信無名號。” 吳組緗 《山洪》二:“ 三官 認真的沉著臉,覺得這話值得推敲。”
推敲的典故
賈島是一千三百多年以前唐朝時候一個著名的詩人。他做詩很肯下功夫。他的詩每一句甚至每個字都是經過仔細琢磨的。有一年秋天,賈島到京城長安去趕考,他看到長安城街上,到處都是被風吹下來的落葉,就做了一句詩:“落葉滿長安”。他想再做一句詩,可一時又想不出好的句子來。越是想不出他就越要想,想著想著,不覺走到了渭河邊上。他看到一陣秋風把渭河的水吹起了許多波紋,就把這一句詩想出來了:“秋風吹渭水”。
賈島第一次在京城里參加科舉考試。一天他在驢背上想到了兩句詩說:“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開始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思考這事沒決定下來,便在驢背上吟誦,伸出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勢來,看到的人都很驚訝。當時韓愈臨時代理京兆尹(京城地方的長官),他正帶車馬出巡,賈島不知不覺沖撞到韓愈儀仗隊的第三部分,還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勢。於是忽然就被韓愈左右的侍從推搡到韓愈的面前。賈島詳細地回答了他在醞釀詩句的事,用“推”字還是用“敲”字沒有確定,想得出神了,忘記了要回避。韓愈停下馬車思考了很久,對賈島說:“用'敲'字好。”於是兩人并排騎著馬和驢回家,一同談論作詩的方法,(滯留了數日談論作詩)好幾天不舍得離開。韓愈因此跟普通老百姓賈島結為了好朋友。
人們聽說了這件事,都稱贊賈島是個肯下苦功夫的人,并且還根據這段故事造了一個詞,叫做“推敲”,用來表示反復思考斟酌的意思。
推敲的人賈島簡介
賈島768年(戊申年),唐代詩人。字閬仙。范陽(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元和五年(810) 冬,至長安,見張籍。次年春,至洛陽,始謁韓愈,以詩深得賞識。後還俗,屢舉進士不第。文宗時,因誹謗,貶長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蟬》詩“以刺公卿”(《唐詩紀事》)。開成五年(840),遷普州司倉參軍。武宗會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賈島詩在晚唐形成流派,影響頗大。唐代張為《詩人主客圖》列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懷民《中晚唐詩人主客圖》則稱之為“ 清奇僻苦主 ”,并列其“入室”、“及門”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孫晟等人十分尊崇賈島,甚至對他的畫像及詩集焚香禮拜,視之如神(《唐才子傳》、《郡齋讀書志》)。賈島著有《長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叢刊》影印明翻宋本。
李嘉言《長江集新?!?,用《全唐詩》所收賈詩為底本,參校別本及有關總集、選集,附錄所撰《賈島年譜》、《賈島交友考》以及所輯賈島詩評等,較為完備。賈島的家鄉(xiāng)范陽曾是安祿山的老巢,安史之亂平定後,這里又長期為藩鎮(zhèn)所據,處於半隔絕狀態(tài)。賈島出生於平民家庭,門第寒微。所以他早年行事率不可考。傳說他30歲前曾數次應舉,都不得志。失意之馀,又迫於生計,只好棲身佛門為僧,取法名無本。貧困的家庭景況,枯寂的禪房生活,養(yǎng)成他孤僻冷漠而內向的性格,耽幽愛奇,淡於榮利,喜怒鮮形於色,世事頗少縈懷。但他仍酷愛吟詩,常常為構思佳句而忘乎所以,“雖行坐寢食,苦吟不輟。”賈島也因此被視為唐代苦吟詩人的典型。
關于推敲的典故大全相關文章:
2.四字典故大全
5.人言可畏典故
關于推敲的典故大全
上一篇:春蠶到死絲方盡典故
下一篇:續(xù)弦的典故由來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