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婚嫁禮俗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古今如此。你是否了解過古代婚嫁禮俗呢?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古代婚嫁禮俗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古代婚嫁禮俗
西北過去的婚嫁禮俗比較繁復,其基本倫理觀點是儒家的“三綱五常”,突出“神權、父權、夫權”,夾雜著許多封建迷信的成份。以門當戶對為基礎的門閥制度,富貴貧賤論高低的等級制度,造成了生命價值的極大差別。這就形成了以金錢多少論身價,父母之命、煤妁之言成為神圣的信條,使千千萬萬個家庭說喜則喜,說憂亦憂。傳統(tǒng)的婚嫁觀念,雖被沖破,有的地方仍保留著遺俗舊習。
古代習俗,古代珠海的婚姻都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鄉(xiāng)規(guī)民約認為,男子婚齡16至25歲為好,否則“皆不能順陰陽交際以保太和”。古婚俗分六個步驟:一納采,男方派媒人向女方議親;二問名,女方答應婚事,男方則進一步詢名;三納吉,即男方了解女方姓名,生辰后,相師將之占卜,合配的則男方向女方回“字號”,是為商婚;四納征,占卜得吉后通知女方,并以錢物定婚;五請期,即確定舉行過門儀式的日期,吉日先由男方約定后交女方,女方必推辭,如此往來三次之后,始定婚期;六親迎,招親當晚,男方父母為兒子設“漸老宴”,兒坐在尊位。女方也設宴,并聚堂客唱鄉(xiāng)歌,謂之“歌堂”,明代此俗漸革。次日婿來迎聚,女方設宴款待,并贈新婿小許錢。明代嫁女上戶人家隨嫁者丫鬟1人,男童1人;中戶人家隨嫁者丫鬟1人,下戶人家無人隨嫁。
舊的婚嫁禮俗主要講究“六禮告成”
納采——媒人代表男方向女家提親,女家應允,男家備禮前去求婚。婚嫁中提到的“禮”,有兩種含義,一指禮品,錢財?shù)任镔|禮。二指禮節(jié)、禮儀等精神禮。
問名——男家請媒人問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女方具庚帖送男方,看家道。
納吉——男家卜得吉日之后,備禮通知女家決定,締結姻緣,掛鎖。
納征——男家以聘禮送給女家。聘禮就是錢財,是賣買婚姻的特征。
請期——擇定婚期備禮通知女家,送二程。
迎親——男方去女家迎娶。
上述六項儀程的進行,都要選擇吉利的日辰。
迎親工作
在迎親前男女請陰陽開嫁娶單子兩份,男女雙方各執(zhí)一份,說明禁忌事宜。再備迎親的工具和人員。接新媳的用具過去多是花轎,民國時期乘馬、驢,如今用自行車、手扶拖拉機,大小汽車。娶親時男方去單回雙,就是說迎親時男方去五人或七人,回來時添上新娘便是雙數(shù),女方送人的大客為雙數(shù),同時雙方都要有個女的,民間過去清規(guī)戒律頗多,現(xiàn)分述于后。
新房的設置提前將洞房布置完備,新郎早三天要住進去,謂之暖房。在新媳未來之前,有服規(guī)的和女孩子都不能進新房,盡管貧富有別,但洞房的布置都充滿吉樣喜慶的氣氛。
迎親的贐禮男家要備一斗麥(叫坐斗麥)、帶半桌碟果、十雙饅頭、二斤肉綹子、兩瓶酒、伴女罐、紅布、上頭梳子、蓋頭布等。還要準備包裝嫁妝品的東西。迎親的人吃飯時,除酒席外、都要吃點攪團,象征一團和氣,起程時還要給新郎的祖父母或父母磕頭,新郎也要給前去迎親的人磕頭并坐上迎親的車輛前行十余步,預示將來女人順從男人。
娶親的講究迎親的人又叫娶人的人,到女家后,忙吃三頓飯,先便飯,次面條,最后是酒席。飯罷,由迎親的領頭人給女家長輩磕頭,后女方家主婦在院子里支起案子擺陪奩,俗稱陪房——衣服、鞋襪、化妝品、被毯等什物,讓來客看,常引起一片夸贊聲。此時男方主事人則付給女方折儀(陪奩折價)、針黹錢(做針線的手工錢)。然后叫娶人的人將陪房點清裝進箱子里加鎖,帶到男方家。起程時還要向女方家長行禮,把年老人請到桌子前遞杯、斟酒、磕頭。迎親人中的女客則去新娘房里給新娘梳妝,俗稱“上頭”,先往帶來的伴女罐滴上少許清油攪上幾下,象征兩口感情如蜜和油,這個伴女罐等新郎回門時帶回。上頭時先把預先用硬紙剪好的提撿放在頭發(fā)中心,把發(fā)挽起來用紅頭繩扎住,前后左右梳下,蓋上紅蓋頭。上完了頭就把伴女紅布剪成約五分的小條給新娘衣扣上拴一條,其余分給娶送人員佩戴。新娘出門時由娶親人背著上轎(車、馬),這時新娘要放聲哭訴,一直要哭到離開娘家好遠一段才停,哭訴感謝父母養(yǎng)育之恩及和父母離別之情。娶親隊伍起步后,娘家送人的有一位兄弟拿著鞭搟走在轎旁叫幫轎,保衛(wèi)新娘安全。娶親人在離開女方家時,手拿一把筷子丟在門檻外,其含義是不帶走娘家的財運。新娘上馬時按陰陽開的嫁娶單子方位而坐,當年妨的“三相人”(如虎、馬、狗)還應回避。啟程后男方先走一人——“打前站”,目的是讓男方做好迎親準備。“打前站”的人手里拿著一束紅紙條,寫上“花紅蓋之”四字,遇到十字路口、廟宇、墳墓、崾峴、河溝、磨盤、碌碡,水井等撒上一條,以壓煞鎮(zhèn)邪。娶親途中如遇到別的娶親人馬,新娘互送小禮品(手帕或發(fā)卡),不能照面,以示吉利。
結婚前后的儀程新娘進門,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按嫁娶單子開的方向下馬,所妨“三相人”回避。進門后拜天地,設有香案,新媳跪著,由新郎行祭禮。禮畢將新娘引入洞房,新郎進去將蓋頭用搟杖挑下,洞房炕角放置五升坐斗麥,斗上放著尺子、剪刀、秤、鏡、插上搟杖、頂著蓋頭,床的對面懸著長明光,寓意長命燈,三晝夜不熄。新娘入了洞房,待酒席宴罷,就開始“耍房”,這是婚禮中最有趣的活動,參加的人越多越好,有“三天無大小”的說法,不僅朋友可以耍,長輩也可以。有口頭耍的,動作耍的,五花八門,熱鬧非凡,樂趣無究,切忌低級動作。第二天早晨梳妝后,引新娘拜灶,拜灶畢,鍋臺上扣著三個盅子,分別扣著錢、柴、肉,讓新娘揭,如果揭開是錢或者柴(財),便是有福的;是肉,便是饞嘴。新娘再入洞房,主家端上盤子,放著兩樣菜及油炸饃,小兩口及女大客吃一點,然后“開生臉”。先由新郎在新娘額頭上拔三根頭發(fā),女大客便動手刮臉。下午送女方大客,大客在返回之前,年長者則叮囑其公婆,女兒尚小,教養(yǎng)不周,還望指教,以示謙意。臨走時照樣要給男方家長行禮,男方給女方送人的端錢和薄儀,新郎送出門也要磕頭,走的人還要給他小錢。第三天早晨新媳入廚試刀面。十日內小兩口團聚不空房。還有見父母,認大人的講究。新娘婚后十天娘家接去住十天叫“坐十”。再過一月娘家接去住一月叫“坐對月”。第一年收麥,娘家接去叫“躲麥”,遇第一個正月十五娘家接去叫“躲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