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國運動的意義是什么
說到孫中山,首先想起的是辛亥革命和三民主義,其次便是護國運動。那么,聞名于世的護國運動,它有何歷史意義呢?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護國運動的意義是什么,希望你喜歡。
護國運動的意義
1、護國運動是近代由中國資產(chǎn)階級單獨領導的僅次于辛亥革命的又一次革命運動。從云南開始的護國戰(zhàn)爭粉碎了封建帝制的延續(xù)陰謀,恢復了共和制。 但是,護國運動并未最終推翻北洋軍閥統(tǒng)治。
2、護國運動的結果,推翻了“洪憲”帝制,推翻了袁世凱,而最終迫使段祺瑞宣布恢復《臨時約法》和國會。因此,護國戰(zhàn)爭是一次勝利的革命戰(zhàn)爭。但是護國運動的勝利果實終于歸于北洋軍閥段祺瑞,國家政權并沒有發(fā)生革命性轉移,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地位仍然沒有改變。護國運動是辛亥革命的繼續(xù),打倒了竊國大盜袁世凱,制止封建帝制死灰復燃,再造了共和,挽救了國家,鞏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它的功績永載史冊。
護國運動是唐繼堯發(fā)起的
辛亥革命勝利不到四年,袁世凱背離共和,悍然稱帝。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全國各派政治勢力(包括袁世凱的北洋系內部),先后都有人在反對帝制。歷史事實證明,討袁首先是全國人民的意愿,共和乃人心所向! 沒有這樣一個歷史大背景,任何個人的作用都是微小的。
就我們目前看到的史料,唐繼堯第一次公開反對帝制是在1915年12月23日,也就是護國起義的前兩天,唐繼堯當時仍以屬下的名義致電袁世凱,勸說袁放棄帝制。我們沒有找到唐繼堯此前反袁言行的任何書面材料。說唐繼堯直接策動了護國起義,沒有明確的依據(jù)!
蔡鍔在1915年11月中旬稱病逃出北京之后, 即與袁世凱集團斷然決裂,蔡鍔離京的目的性是很清楚的。
蔡鍔離京后,在日本先后拜見了孫中山、梁啟超和歐事研究會的領導同志,斡旋于革命黨、進步黨和歐事研究會之間,在與這三個反袁政黨初步達成共識的前提下,蔡鍔才正式啟程奔赴云南的。其間,蔡鍔還在臺灣游說日本大軍閥兒玉源太郎,這對于日本大偎內閣后來改變對華、對袁政策,不能說沒有幫助。
那么,蔡鍔和李烈鈞為什么同時選擇云南作為護國首義的地點呢?這一直是人們問得比較多的一個問題。
事實上,蔡鍔在北京期間與唐繼堯之間基本沒有直接往來,這可能與蔡、唐私交有直接關系。辛亥革命以后,唐繼堯一直在貴州任職,與蔡鍔接觸并不多。
首先與蔡鍔在政治上達成共識的,很有可能是10月間曾赴京公干的云南巡按使任可澄。
此外,云南地方過去深受蔡鍔信任的滇軍將領羅佩金、沈汪度、李鴻祥、謝汝翼、顧品珍、鄧泰中等、以及受北洋系排擠回滇的葉荃、黃毓成,很早就開始策劃反袁了;李根源、呂志伊、馬驤等社會名流當時也在云南積極籌劃反袁。
護國起義前夕,云南地方將領委托戴戡帶給蔡鍔的護國起義方案有兩個:第一個方案是擁戴唐繼堯為云南都督,舉兵討袁;第二個方案是推翻唐繼堯,擁戴蔡鍔為云南都督。后來是蔡鍔自己否決了第二個方案。
可見,護國起義的前期策動,不可能唐繼堯本人的功勞。
相反,在此之前,唐繼堯不僅表示過支持袁世凱稱帝,而且還指使任可澄查禁有反袁言論的《時事新報》,迫害革命黨人呂志伊、孤立李根源等,蔡鍔從北京出逃以后,唐繼堯還信誓旦旦向袁世凱表示要在政治上共進退。
11月下旬,歐事研究會派李烈鈞、熊克武到云南與唐繼堯共商討袁大計,由于當時唐繼堯的態(tài)度仍然模棱兩可,李烈鈞、熊克武被迫在越南海防遷延達半個多月之久,處境十分危險。
直到后來袁世凱公然收買重兵在握的滇軍將領張子貞,唐繼堯這才感到了事態(tài)的嚴重,迫使他不得不舉兵反袁。
應該說,反袁首先是革命黨和歐事研究會在二次革命以后的一貫主張,然后有了以梁啟超為首的進步黨的加盟。當時能夠同時與這三個反袁政黨達成一致的,不可能是唐繼堯,只可能是蔡鍔??藙谌S茲說“軍事是政治的特殊手段”我們不能把護國戰(zhàn)爭當做單純的軍事行為,如果沒有三個反袁政黨在政治上的一致支持,護國起義就有可能成為一次地方性的軍事盲動,而不是決定整個中華民族命運的重大歷史事件,護國也就不可能成為云南人民真正的光榮了。
從軍事上來講,以羅佩金、李鴻祥、謝汝翼、黃毓成等為首的滇軍高級將領策劃軍事行動,比唐繼堯本人早得多;而梁啟超、蔡鍔與袁世凱的公然決裂,則為護國起義拉開了直接的序幕。
護國運動主要人物
護國運動的原因是袁世凱要復辟帝制,所以討伐人物是袁世凱。而發(fā)起護國運動的有:南方將領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在云南宣布獨立,孫中山的中華革命黨和梁啟超的進步黨等組織曾派人赴云南策動武裝起義。
護國運動的意義是什么相關文章:
1.護國運動的簡介
4.二次革命名詞解釋
護國運動的意義是什么
下一篇:護國運動的背景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