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飲食文化特點是什么_特色飲食有哪些
湖南飲食文化特點是什么_特色飲食有哪些
湖南物阜民豐,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孕育了內涵豐富、獨特的湖湘飲食文化。下面我們就不妨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了解下湖南飲食文化的特點,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湖南飲食文化主要特點
據《中國烹飪》上發(fā)表的吳世昌、常任俠的專家考證,我國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以出現南北風味的分野。北菜以秦、豫、晉、魯為中心,活躍在黃河流域。它以羊、牛、豬為主料,家禽野味共登餐盤,喜愛鮮咸,汽汁醇濃,其典型菜點是“周代八珍”。南菜以荊、楚、伍、越為主體,波及長江流域,它是水鮮中雜以異肴。鮮咸中輔以酸甜?!掇o·招魂》中描述的一份楚宮祭奠菜單中,燉甲魚燜烏龜、煎鯽魚、烹野鴨等可見一斑。湖南古為楚國之地,如果就今日之鄂菜源于楚菜之話,那么湘菜與鄂菜是同出一策,以楚菜為母體演化而來。 在長沙馬王堆汗墓中曾出土許多被切剁的禽獸骨頭。經專家鑒定,這些東西是經烹飪加工而埋入地下的菜肴。從墓中出土的部分遺策看,當時菜肴的烹調加工方法很多,有羹、炙、煎、熬、蒸、臘、炮等十余種。此外,遺策上還講到調味品的運用。當時調味品相當豐富,有醬、鹽、醋、曲、糖、蜜、姜、桂皮、花椒等。2100多年前的這些烹調方法和調味品,至今大部分仍在湘菜的烹調加工技術中沿用。僅從西漢前后這個時期算起,湘菜的發(fā)展史也至少也有兩千多年了??梢哉f是源遠流長。如果說湘菜擠身八大菜系其歷史淵源悠久是原因之一的話,那么湖南在烹飪飲饌上有著優(yōu)厚的地理條件是原因之二。
湖南因位居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又因湘江縱貫全省,故簡稱湘。全境三面環(huán)山,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湘、資、沅、澧四水自此發(fā)源。奔流會聚洞庭湖,再注入長江。蔥郁的山林,蘊藏無數的資源;縱橫的江河湖泊,灌溉山地;山水的滋潤惠澤,形成豐饒而美麗的自然資源。洞庭湖為全國最大的淡水湖,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描述洞庭湖說:“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江水之勝,盡在此中。歷來湖面縮小,漸呈為全國著名四大米市之一,有“湖廣熟,天下足”之諺。為全國富蔗之區(qū)。西部雪峰山、武陵山、重巖疊嶂,又兼具四季分明,氣候溫濕、物阜民豐的特點,素稱“魚米之鄉(xiāng)”。在歷史背景上,因湖南地處內陸,與外界接觸較晚。就取材而方,多運用本地的農產、水產,少自外地輸入。以新鮮、價廉物美為原則,依四季物產的不同,所烹制的菜肴富有變化。長期以來形成一個自給自足的農業(yè)社會,所以湘菜能保存其傳統特色,漸成為一個獨立的湘菜系統。
湖南飲食文化習俗
一、在湖南,“吃”具有比較豐富的社會意義。首先在人們的婚嫁喪娶 這類大事中,總是以吃作為其重要內容。結婚稱“吃喜酒”;死了人,俗稱 “吃肉”;添了人口,一定要吃“滿月”;過生日,則要吃荷包蛋,吃“壽 面”。其次,“吃”也是人們重要的社交手段之一,朋友、熟人見面,第一 句問候常常是:“吃了飯嗎?”去朋友家做客,能夠吃到 10 樣或 12 樣菜, 就意味著受到了主人最熱情的款待。
二、在湖南,由于地理、氣候等方面的原因,絕大部分地區(qū)種植水稻, 人們日常飲食以大米為主食。但在少數山區(qū),特別是湘北山區(qū)的一些地方, 種植旱糧作物,只能以玉米、紅薯、馬鈴薯等為主食。近年來,這些地區(qū)經 濟逐步發(fā)展,生產烤煙或藥材,賣給國家可以換回大米,所以逐漸也以大米 和玉米為主食了。紅薯、馬鈴薯逐漸從主食中分離出來而成為制作淀粉類食 品、釀酒、曬干菜等的原料或養(yǎng)家畜的飼料。在湖南,無論城市鄉(xiāng)村,人們 都是一日三餐。所不同的是,城市中,早餐比較隨便,一天之內最重晚餐, 一周之內最重周末的飲食。鄉(xiāng)村中,一天三餐無明顯差別,每逢農歷節(jié)日或 節(jié)氣,在飲食上一般要比城市來得隆重。一年之內,最重春節(jié)前后的飲食。 此外,無論是城市還是鄉(xiāng)村,幾乎家家戶戶都要根據季節(jié)時令來制做一些腌 菜、干菜、泡菜、酢菜、臘菜。每逢客至,總要端上桌來顯示主婦的手藝和 持家能力。
三、不分男女老幼,普遍嗜辣。無論是平日的三餐,還是餐廳酒家的宴 會,或是三朋四友小酌,總得有一兩樣辣椒菜。
據說辣椒原產于南美洲熱帶地區(qū),明末傳入中國。湖南地理環(huán)境上古稱 “卑濕之地”,多雨潮濕。辣椒有御寒法風濕的功效;加之湖南人終年以米 飯為主食,食用辣椒,可以直接刺激到唾液分泌,開胃振食欲。吃的人多起 來,便形成了嗜辣的風俗。湖南人吃辣椒的花樣繁多。將大紅椒用密封的酸 壇泡,辣中有酸,謂之“酸辣”;將紅辣、花椒、大蒜并舉,謂之“麻辣”; 將大紅辣椒剁碎,腌在密封壇內,辣中帶咸,謂之“咸辣”;將大紅辣椒剁 碎后,拌和大米干粉,腌在密封壇內,食用時可干炒,可攪糊,謂之“胙辣”; 將紅辣椒碾碎后,加蒜籽、香豉,泡入茶油,香味濃烈,謂之“油辣”;將 大紅辣椒放火中燒烤,然后撕掉薄皮,用芝麻油、醬油涼拌,辣中帶甜,謂 之“鮮辣”。此外,還可用干、鮮辣椒做烹飪配料,吃法更是多種多樣。尤 其是湘西的侗鄉(xiāng)苗寨,每逢客至,總要用干辣椒燉肉招待。勸客時,總是殷 勤地再三請吃“辣椒”,而不是請吃“肉”,可見嗜辣之甚。近年來,湖南 菜頗受歐、美、東南亞地區(qū)顧客的歡迎,尤以美國及加拿大人喜食味濃、香、 鮮、辣的湖南菜。在美國,有的湘菜館門前懸掛畫有大紅辣椒的牌子,上書 湖南辣椒,館內女招待的圍裙上,也繡著大紅辣椒。
四、湖南人愛吃苦味。據文獻記載,其淵源可追溯到先秦?!冻o·招 魂》中有“大苦咸酸,辛甘行些”的詩句。這里的“大苦”,據說就是豆豉。 那么這種由豆類加工而成的調味品,已有 2000 多年的歷史了。至今,湖南人 還有愛吃豆豉的習慣,如“瀏陽豆鼓”,就是地方名優(yōu)特產之一。其它如苦 爪、苦蕎麥,也都是湖南人所喜愛的食湘俗嗜苦不僅有其歷史淵源,而且有 其地方特點。湖南地處亞熱帶,暑熱時間較長。祖國傳統醫(yī)學解釋暑的含義 是:天氣主熱,地氣主濕,濕熱交蒸謂之暑;人在氣交之中,感而為病,則 為暑病。而“苦能瀉火”、“苦能燥濕”、“苦能健胃”。所以人們適當地 吃些帶苦味的食物,有助于清熱、除濕、和胃,于衛(wèi)生保健大有益處。
湖南的特色飲食
組庵魚翅
1958年4月毛澤東和其他中央領導人視察長沙火宮殿菜館,并品嘗了該店的名菜,給予很高的評價。湘菜的主要名菜有“東安子雞”、“紅煨魚翅”、“臘味合蒸”、“面包全鴨”、“油辣冬筍尖”、“板栗燒菜心”、“五元神仙雞”、“吉首酸肉”等。其中“紅煨魚翅”又名“組庵魚翅”,是湖南地方名菜。烹調方法是用魚翅加雞湯、醬油等,用小火煨制而成,汁濃味鮮,以清鮮糯柔著名。清代光緒年間進士譚組庵十分喜歡吃此菜,其家廚便將黃煨魚翅的制法作了改進,加上雞肉、五花豬肉和魚翅同煨,使魚翅更加軟糯爽滑,湯汁更加醇香鮮美。譚進士食之稱贊不已,從此聞名天下。因此,菜為譚家家廚所創(chuàng),故稱為“組庵魚翅”。
組庵魚翅又叫紅煨魚翅,是湖南傳統名菜。組庵魚翅用料講究,制作獨特。需選脊翅,去粗取精;另用母雞一只,豬前肘一個,蝦仁、干貝、香菇等佐料適量備用。母雞、豬肘同時用中火開,小火煨好取湯。魚翅脹發(fā)后用畜湯蒸制后,再入蝦仁、干貝、香菇等佐料煨爛而成,此菜味道醇厚,魚翅糯軟,營養(yǎng)豐富,實為菜中珍品。解放前,曲園酒家操作此菜,頗得食客贊賞。
全家福
全家福是家宴的傳統頭道菜,以示闔家歡樂,幸福美滿。全家福的用料比較簡易。一般主料為:油炸肉丸、蛋肉卷、水發(fā)炸肉皮、凈冬筍、水發(fā)豆筍、水發(fā)木耳、素肉片、熟肚片、堿發(fā)墨魚片、雞肫、雞肝等。輔料為:精鹽、味精、胡椒粉、蔥段、醬油、水芡粉、鮮肉湯等。制作比較容易:將上述主、輔料備辦周全以后,先把冬筍放進沸水鍋中煮五分鐘左右撈出,解切成柳葉片狀,再把豆筍切成一寸長,然后將木耳洗凈、撕開,將皮肉批刀成骨牌塊,雞肫和雞肝切成薄片,墨魚切成一寸見方的片狀,把肉丸和蛋卷扣入蒸缽內蒸熟,上菜時取出復入大湯盆內。
百鳥朝鳳
百鳥朝鳳是一道傳統湘菜,象征歡聚一堂,其樂融融。選一只肥嫩母雞宰殺,去血褪盡雞毛,除掉嘴殼、腳皮,從頸翅之間用刀劃開一寸長左右的雞皮,取出食管、食袋、氣管;再從肛門處橫開一寸半長左右的口子,取出其余雞內臟,清洗干凈,這樣,整個雞的形體未遭破壞。然后將整雞用旺火蒸至雞肉松軟,再放入去殼的熟雞蛋,續(xù)蒸20分鐘左右,即從蒸籠取出蒸鋪,倒出原湯于干凈鍋中,將雞翻身轉入大海碗內,剔去姜片,原雞湯燒開,加菜心、香菇、再沸時起鍋盛入雞碗內,撒上適量胡椒粉。至此,便成一道雞身隆起,雞蛋和白菜心浮現于整雞周圍的形同百鳥朝鳳的美味佳肴。
子龍脫袍
子龍脫袍是一道以鱔魚為主料的傳統湘菜。因其鱔魚在制作過程中需經破魚、剔骨、去頭、脫皮等工序,特別是鱔魚脫皮,形似古代武將脫袍,故將此菜取名為子龍脫袍。解放前,李宗仁任中華民國代總統時,曾在曲園南京分店大宴賓客,席間對子龍脫袍贊不絕口,因此,曲園曾名震金陵古都。子龍脫袍不僅制法獨特,且菜名別致新奇,耐人尋味,一直吸引著不少名士。如齊白石、吳晗、田漢等曾光顧曲園,品嘗此菜。解放后,曲園的老廚師還曾召往中南海,為毛澤東主席獻藝。現今只有又一村飯店芙蓉廳預約生產供應。
霸王別姬
霸王別姬傳統湘菜,問世于清代末年。本世紀,長沙的玉樓東、曲園、瀟湘、老怡園酒家常有供應。霸王別姬用甲魚和雞為主要原料,輔以香菇、火腿、料酒、蔥、姜、蒜等佐料,采取先煮后蒸的烹調方法精制而成。制法精巧,吃法獨特,鮮香味美,營養(yǎng)豐富,一經品嘗,留齒猶香,是酒席筵上的佳品。
三層套雞
三層套雞傳統湘菜,為長沙名廚柳三和擅長的名菜之一。20年代末,魯滌平主湘,其側室沙夫人患頭痛,醫(yī)者薦方以一麻雀、一斑鳩、一烏骨母雞,用天麻套蒸飲湯治病。柳三和根據配方易以母雞內放一鴿子,鴿子內放一麻雀,麻雀之內放天麻、枸杞之類,三物套蒸,制成三層套雞而名噪一時,頗受上層人士贊賞。何鍵主湘時,經常在三和酒家宴客。
長沙麻仁香酥鴨
長沙麻仁香酥鴨是長沙特一級廚師石蔭祥大膽推出的優(yōu)秀之作。此菜集松軟、酥脆、軟嫩、鮮香于一體,深得四方賓客稱贊。此道菜選良種肥鴨。烹飪時在鍋內放入花生油,燒至六成熱,下入麻仁鴨酥炸,面上澆油淋炸,至麻層呈金黃色時倒去油,撒上花椒粉,淋入芝麻油,取出切成條狀,整齊地擺放盤內,配下頭、翅、掌,以示鴨入席,周圍拚上香菜,造型美觀,色調柔和,焦酥鮮香,回味悠長。
花菇無黃蛋
花菇無黃蛋長沙的傳統名菜,早在20世紀30年代即聞名遐邇?;ü綗o黃蛋制作的關鍵在于掌握火候,既要蒸熟,又不能讓蛋清流出,破壞造型。蔡海云制作的無黃蛋,蛋面光滑不破,質地異常鮮嫩。顧客吃到這種沒有蛋黃的雞蛋,往往驚嘆不已。
牛中三杰
牛中三杰曾在李合盛餐館顯赫一時。所謂牛中三杰是指:發(fā)絲牛百頁、紅燒牛蹄筋和燴牛腦髓。著名劇作家田漢在湘時,對李合盛牛肉餐館的牛中三杰懷有特殊的感情。有一天,田漢與湘鄉(xiāng)名士鄧攸園共飲時,鄧酒酣脫口說出一聯:穆斯林合資開牛肉餐館;田漢應聲對出:李老板盛情款湘上酒徒。正好鑲入李合盛三字,李大喜,拿來筆硯,請?zhí)餄h書贈留念,傳為美談。牛中三杰精工制作。發(fā)絲牛百頁要選用牛肚內壁皺褶部位,切細如發(fā),色澤美觀,味道酸辣,質地脆嫩,入口酸、辣、咸、鮮、脆五味俱全。紅燒牛蹄筋選用牛蹄筋,加桂皮、紹酒、蔥節(jié)、姜片等精制而成,軟糯可口,味道鮮香。
猜你感興趣:
4.湖南湘菜導游詞
5.什么是飲食文化圈
6.漢朝的飲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