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行草書法_郭沫若書法作品欣賞
郭沫若的書法作品中,行草占了絕大的數(shù)量。就郭沫若的行草而論,他的小字優(yōu)于大字。《水牛贊》、《游里加湖》、《蜀道奇》這三幅小字行草長卷的優(yōu)勝之處在布白,而布白的共同特點則在于行列的長短不齊。其中《蜀道奇》行列的長短錯落,變化最為豐富,是郭沫若小字行草的上乘佳作。下面是由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郭沫若行草書法 ,希望能夠幫助你們。
郭沫若行草書法欣賞
郭沫若行草書法1
郭沫若行草書法2
郭沫若行草書法3
郭沫若行草書法4
郭沫若行草書法5
郭沫若個人簡介
郭沫若 (1892-1978)四川省樂山人。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筆名沫若,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著名文學家,劇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學者,社會活動家。著述頗豐,主編《中國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編成《郭沫若全集》38卷。致力于世界和平運動,中國新詩奠基人,是繼魯迅之后公認的文化領袖。
郭沫若行草書法評價
郭沫若是中國現(xiàn)代史上一位卓越超群的文化偉人,在文學、歷史學、古文字學等廣闊的學術領域里留下豐厚遺產(chǎn),影響深遠。與其篤實的學養(yǎng)一脈相通,郭沫若在書法藝術方面同樣成就璀璨,在現(xiàn)代書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郭沫若在書法藝術上的探索與實踐歷時70余年。青年郭沫若的書法得到社會承認,始于辛亥年間。10年以后,他的著名詩集《女神》等作品集問世,使其書體在更廣泛的讀者面前顯露風采。20年代末,郭沫若旅居日本,由金文甲骨入手,以字辯史,借史鑒今,諳熟了祖國文字、書體的演進軌跡,創(chuàng)立了古文字研究的科學模式。1937年歸國抗戰(zhàn),在民族危難之中,其詩詞創(chuàng)作常與書法相結合,翰墨間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新中國成立以后,郭沫若在繁重的國事之余從事了更為豐富的書法創(chuàng)作。他慷慨為人,博識廣聞,為全國各地名勝古跡、工礦學校、以及社會各界、海內外友人留下難計其數(shù)的辭章墨寶。其書法作品數(shù)量之多,影響之廣,少有出其右者。
郭沫若以“回鋒轉向,逆入平出”為學書執(zhí)筆八字要訣。其書體既重師承,又多創(chuàng)新,展現(xiàn)了大膽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鮮活的時代特色,被世人譽為“郭體”。郭沫若以行草見長,筆力爽勁灑脫,運轉變通,韻味無窮;其楷書作品雖然留存不多,卻尤見功力,氣貫筆端,形神兼?zhèn)洹?/p>
郭沫若作為蘇軾以后四川又一大文人,其書法成就直堪與東坡媲美,為世所重。東坡書法向來受到書法界重視,為宋代尚意書風代表。郭沫若書法從宋四家出來,無論用筆、結體都有宋四家意味,但又個性突出。蘇東坡書法曾被黃山谷戲為“石壓蛤蟆”,但其橫向取勢的結體,實際從隸書而來的書法史上就已有歷史,與黃山谷書法取縱勢截然不同。正如秦效侃先生所指出的那樣:"字之結體漢唐即有橫縱二種。黃縱蘇橫,不必是病。沙孟海先生以“斜劃緊結”與“橫劃寬結”概括之。郭沫若書法與東坡書法同屬于橫畫寬結一類。郭沫若抗戰(zhàn)期間在重慶時,書寫了大量書法作品,同時,與馬衡、常任俠等人進行了江北漢墓的試掘,發(fā)現(xiàn)“富貴”等字磚,為保護文物做出了貢獻。由于他當時任國民黨政治部第三廳廳長和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團結了一大批文學美術書法界人士,為繁榮文藝事業(yè)作出了貢獻。郭沫若的書法研究,可以從他對甲骨、金文研究開始計算,成果豐碩。到六十年代,郭沫若與高二適等人展開《蘭亭》真?zhèn)未笥懻?,無論從何種意義上說,都極大地推動了書法研究的深入,帶來了書法事業(yè)在"文化革命"時期的發(fā)展。這些成就,尤其是后期蘭亭論辯中的數(shù)篇論文,無疑都充分地反映了他深厚的學養(yǎng)。一生大風大浪中過來的郭沫若,在其書法里頭,充分表現(xiàn)出其大學者、大文豪風范:每幅作品,無論長篇巨制,抑或短箋小札,用筆都十分肯定、果斷,沒有猶豫與遲疑;書寫內容多自作詩詞,無論舊體新體,都富有時代氣息;對古典書法有過廣泛深入的學習與探究,深得蘇東坡、顏真卿神韻。郭沫若學習書法,不象一般人兀兀窮年專于一家而難有自家面目,而是從一開始便有著強烈的個性色彩,非以自身作為先人奴隸,而是化他人為己用,獨具風骨。
看過“郭沫若行草書法”的人還看了:
1.郭沫若行草書法
3.行草書法欣賞
4.鋒字行草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