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v爽在线免播放观看,日韩欧美色,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软件,亚洲综合色网站,国产欧美日韩中文久久,色99在线,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學習啦 > 體育運動 > 武術 > 太極拳 > 陳式太極拳第一路圖解教程

陳式太極拳第一路圖解教程

時間: 方婷698 分享

陳式太極拳第一路圖解教程

  太極拳為武術拳種之一,是華夏民族值得驕傲的寶貴文化遺產(chǎn)。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陳式太極拳第一路圖解。歡迎閱讀!

  陳式太極拳第一路圖解

  圖解的幾點說明

  1.第一路圖解中的動作分解圖是按照陳照奎的拳照描制的。第二路(炮捶)圖解中的動作分解圖是按照陳發(fā)科老師拳照繪制的;另外,根據(jù)動作分解上的需要,又按陳照奎的體型增繪了一些圖。

  2.為了便利讀者查對拳式的方向,把圖照中姿勢的方向約定為:面向讀者等于向南,背向讀者等于向北,面向讀者右面等于向東,面向讀者左面等于向西。當讀者練習純熟后,可以根據(jù)場地形狀任選方向,不一定要把預備式從面南站立開始。

  3.圖中所有帶有實線或虛線的箭頭,均表示手或足的動作趨向,所有圖中的箭頭,均表示由本圖過渡到下一圖的動作趨向。凡動作較簡單,用文字即可能說明的,即不再在圖中表示其動作趨向,可參看文字和后一圖就能明了;另外,與前面某一式相同的拳式,將作分解圖由數(shù)幅略為一或二幅者,可參考前面的相同拳式的分解圖,不再在被略為一或二幅的圖中表示其動作趨向。

  4.帶有實線的箭頭表示右手或右足的動作趨向,帶有虛線的箭頭表示左手或左足的動作趨向。

  5.由于太極拳中腳的動作也較細致,為了表明腳與地面的關系,在腳旁繪上陰影,以資區(qū)別。(參閱下圖)

  第一式預備式

  身體中正站立,兩足距離比肩略寬,兩足尖微外撇,兩臂自然下垂,

  眼向前平視。(圖1)

  要點:

  預備式是開始動作前意識上和姿勢上的準備,它要求:內固精神,外示安逸;虛領頂勁,即頭要正直,頂要虛虛領起,如懸掛著一樣地頂勁;唇輕閉,齒輕合,下頦微內收;沉肩即兩肩微前卷,并放松下沉;含胸拔背,即胸部不內凹外凸地含住,脊背要有上下對拉拔長之意;襠要開,并有圓虛之感;兩膝微屈,立而不挺直,膝關節(jié)留有預余;全身放松,呼吸自然,意存丹田。上述要點,不單在做預備式時,而且在做整個拳套的任何動作時,都必須刻刻注意。另外,如上所述,各方面固然各有要求,但又彼此互有影響。例如:由于肩微前卷和松沉,就易于做到含胸拔背、精神內固、氣沉丹田和虛領頂勁;由于膝微屈,則襠易開而圓(襠即兩便之間的會陰部分,開襠即覺得有氣提起和這部分皮膚不下蕩)。

  第二式金剛搗碓

  動作一:身微下蹲,兩肘微屈,兩掌心朝下(兩手有合勁之意),眼向前平視。(圖2)身體微左轉;同時兩手左逆、右順纏,向左前斜角抬至高與肩平,兩掌心仍朝下。(圖3)身體右轉,并繼續(xù)下蹲,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左腳提起;在轉體的同時,兩手仍以左逆、右順纏,向右后方展開,掌心朝右后方,手指舒展勿軟。(圖4)

  動作二:左腳腳尖翹起,以腳跟內側貼地向左前方鏟出,隨著重心前移,漸至左腳踏實;同時兩掌仍以左逆、右順纏,向右后方繼續(xù)展開并微沉,在左腳踏實的同時,兩手隨體重前移。(圖5甲、乙)重心向前移于左腿,身體隨著左轉,右腳前上一步,以腳尖點地;同時兩手自后向前左逆、右順纏,左手手心朝下、屈肘向前擠出,右手隨著右

  腳上步時前撩,兩F形成合勁。(圖6)

  動作三:右掌變拳由外向上順纏,左掌由內向下逆纏;同時右腳提回。(圖7)左掌落至前,右拳隨即落于左掌心內;同時右腳向左腳旁蹬地震腳。(圖8)

  要點:

  1.纏絲勁就是太極勁,是構成太極拳的核心。它是由兩個對立的基本纏絲統(tǒng)一起來的。套太極拳的任何動作,始終不可離開纏絲勁。因此,纏絲勁貫串于一切動作過程的始終。順逆兩個纏絲是整套拳的動作所普遍具有的,拳式內各個動作都有順逆纏絲,因此,順逆纏絲是屬于普遍性的基本纏絲。而里外、上下、左右、前后、大小,這五對是形容各個動作的纏絲在方位和大小上的不同點,所以是屬于特殊性的方位纏絲。但并不等于在普遍性的順逆纏絲上只具有單一的~對方位纏絲,而是根據(jù)各個動作的要求,有些是單一的,如左右順逆,有些則既有上下的不同,又有里外的不同'如動作三(圖7)就是這樣。關于纏絲勁可參看特點三,并在特點三中有纏絲圖可參考。

  2.此式為太極拳十三勢的第一勢,中間經(jīng)過了五對纏’勁的運用,最后一搗(震腳與右拳下?lián)粲谧笳菩膬?,即表這一拳式結束。

  3.震腳的作用,是使全身氣往下沉,并有利于血液循環(huán)譬如,站立過久感到疲乏,而環(huán)境又不允許走動時'兩腳腳尖點地,將腳跟提起,再下落微震,這樣運動數(shù)次,同能收到恢復疲勞的功效。另外,震腳的輕重可根據(jù)練者每與身體的強弱而定,但無論輕或重都必須使下沉的勁整。的整否,還可根據(jù)震腳聲加以判斷。

  4.太極拳的任何動作都要求“沉肩墜肘”。“沉肩”E預備式要點中所釋,“墜肘”即兩臂在任何動作中'肘關節(jié)保持一定彎屈,不可挺直;肘尖并有下墜之意。

  5.陳式太極拳中的掌,要求手指后彎,就是除大拇指其余四指全部向手背方面微彎(參看各圖中的掌型)。這可使氣貫注于指肚間(氣達兩梢),還可警惕和消除臂部拙力的缺點。

  第三式懶扎衣

  動作一:身先微左轉,再轉為微右轉,隨即轉正;兩手在小腹前隨轉體自左向外而上向右而下繞一小圈‘為圖8的姿勢)。接著身體再由微左轉,轉為微右轉;同手左逆、右順纏,合勁交叉于胸前;由左腿實轉為右腿實。(圖9)兩手擴大纏絲圈,右上順纏、左下逆纏地分開,形成開勁;開時由右腿實變?yōu)樽笸葘崱?圖10 -11)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右腳提起,即以腳跟向右貼地鏟出;同時兩手繼續(xù)劃弧,由大開轉為雙順纏大合(圖12甲);重心漸漸右移,右腳尖踏實,身體微左轉,右手稍左展。(圖l2乙)

  動作二:身微右轉,隨著重心右移,漸至右腿變實;同時兩手由合再開,右手大順纏向右臂展開,左手小逆纏后翻掌置于左腰前,左掌心朝上。(圖13)身體轉正,調整后胯,全身松開,氣往下沉。(圖14)

  要點:

  1.當右足邁出時,須恰是右手向左順纏下沉時,要有右手向左下沉而將右足向右壓出去之感。等到左逆右順再合后,這一動作充分表現(xiàn)出特點五“一動無有不動”的要求。

  2.陳式太極拳在每一式開始時,都要由內部引動外部,因此在外形上有一個小圈來帶動后面的動作。如由預備式開始做金剛搗碓時,兩手在胯旁屈肘稍提,即手心朝下微按,形成合勁,然后動作起來;由金剛搗碓開始做懶扎衣時,兩手則在腹前繞一小圈(如圖8中兩手的虛線)。在每一式完成時,都有一個調整的動作,如金剛搗碓最后是一搗,而懶扎衣最后是身體轉正,調整后胯。

  3.此式充分表現(xiàn)了上下(手與足)相隨的關系。劃一個圈轉到上搠時手為虛,手下的腳變?yōu)閷崳粗畡t為虛。這也是求得內勁中正的關鍵(但提腿獨立者除外。因~足站立,為了保持中正,平衡重心,站立的獨足是實,實足之上的手仍然要實)。這在圖l0和圖11中,表現(xiàn)得最為明顯。

  4.懶扎衣為陳式太極拳的基本拳式之一,它以左小里逆纏與右大外順纏所形成;要求做沒有凹凸、缺陷和內勁不斷'尤以小里逆纏為難,須多加注意和練習,才能達到要求。在懶扎衣這~拳式中,尤其要注意收(緊縮圈時)中有放、放(放開圈時)中有收的勁,其竅門在于收放過程中將里外纏絲的成分加多些,就易于達到這種要求;只有達到這種要求,才能“牽動往來氣貼背”。

  5.兩臂轉為合勁,由于氣貼脊背和兩膊相擊,使搠勁不丟'則產(chǎn)生“合中寓開”的妙用;樣由于兩膊相擊,在兩臂分開成為開勁時,內部卻又具有合勁,又產(chǎn)生“開中寓合”的妙用。

  第四式六封四閉

  動作一:身微左轉,重心左移,左腿變實;同時兩手先各在原處旋臂劃一小圈(以引起動作),即右手大順纏轉臂捋至腹前,左手小逆纏擁至胸前,兩手形成合勁;身體微右轉,重心右移,左手以大拇指一

  側貼近右脅向里滾轉,成手心向左,右手逆纏使手心翻朝下(圖15甲、乙)身微右轉’重心右移,右腿變實;同時,右手轉臂順纏、左掌小逆纏’兩手合住勁,向右上方弧形擠出。(圖16)

  動作二:身再微左轉,重心再移回左腿,左腿變實時,右手順纏上托,勁貫掌指,指勿軟;左手逆纏轉臂手背一側腕關節(jié)弧形向左上棚,勁貫手背,五指斜向下垂勿軟。(圖17 -18)身體繼續(xù)微左轉;同時兩手順纏翻掌于兩耳旁,掌心斜朝外。(圖19)隨即兩掌合勁向右下按始深深呼一口氣,深呼氣完止時,恰恰雙按到底,以呼主,動作配合為賓);同時,身體隨雙手右按右轉,重心著移于右腿,左腳向右并步以腳尖點于右腳旁。(圖20)

  要點:

  1.兩手由合轉開或由開轉合,都要以腰脊為軸(身體的轉動)來帶動;在左右轉動時上體仍須直豎,不要前俯后仰;兩掌下按時,要氣貼脊背,襠口圓虛,以右手為主,左手為賓。

  2.六封四閉這一拳式,是指六成封四成閉的意思。它的作用跟華佗五禽經(jīng)內“金剛抖力相象。兩手下按時,須撮嘴悠緩呼出一口深長之氣,這對調整呼吸系統(tǒng)有極大幫助。

  第五式單鞭

  動作一:身微右轉即向左轉回;同時右手順纏向內、左手逆纏向外各翻一個圈,隨即右手變勾手右舉,左掌弧形移至腹前,在身體左右旋轉時,左腳也隨著以腳尖點地輾轉。(圖21- 22)

  動作二:接著重心全部移于右腿,提起左腳,身體下蹲,即以左腳跟向左虛虛貼地鏟出,此時胯根更撐開,隨著重心左移,漸至左腳尖落地,左腿變實。(圖23-24)

  動作三:左掌自腹前稍向右上托,即弧形向左順纏,纏至左側,高與肩平時,以掌根微下按;當左手纏至左方轉按時,右手配合著微微順纏向外形成開勁;兩腿虛實比例也同時加大,一經(jīng)形成單鞭,即松開后胯,將身體轉正。(圖25-26)

  要點:

  1.動作一中,兩手在身右各翻轉一個整圈時,須運用腰脊作軸來帶動,才能做得圓勁灑脫,并要使該動作表現(xiàn)出:勁是從右腳跟通過脊背上升而形于左手指,然后松開后胯,當再轉正時,又表現(xiàn)出該勁從左手指橫過脊背,乃至右手合攏地勾上的。該動以左腳跟落地為實,但要注意“虛”非全然 .無力,“實”非完全站煞,因為左腳跟落地輾轉時,重心在左腿上也隨著身體的轉動有所增減。

  2.動作二中,左腳左邁,要求腳尖翹起,以腳跟貼地輕輕鏟出,如貓捕鼠時邁步一樣,能穩(wěn)而不滯、輕而不浮,顯得既沉著而又輕靈。

  3.太極拳要求意氣須換得靈,單鞭就是一個好例子,左手左纏時意注左手,待到完成身體轉正時,意又轉注于右手上,所以圖25與26不同,前者意注左手,后者已移轉到右手。

  4.此式以左手運動為主,加大左手的運動量,因為在整套拳中左手比右手運動得少。另要求左手轉臂向左如柔軟的鞭子一樣甩出去,將勁運到左掌中指上(如圖25)。由于該式與右手運動為主的懶扎衣相對,因此懶扎衣與單鞭為太極拳第二勢,呼為二儀勢。另外,雖皆以練一只手為主,但須牽動到一動無有不動,以達到節(jié)節(jié)貫串。這種要求比雙手練習全動要困難些,須以運用特點五作為重點。

  5.太極拳八個特點要表現(xiàn)在每一個動作中,也可以說太極拳是八個特點聯(lián)合運動的拳。過,就某一個動作而言,則以某一個特點為主要內容,其余特點為次要,但并不等于不再運用其余特點了。因此要明確前面所提特點五,僅是指該式中以此特點為主而已。

  6.太極拳的任何動作,都要求“勁以曲蓄而有余”,所以在做該式時必須注意使右胯及關節(jié)微屈,不要伸直。

  第六式第二金剛搗碓

  動作一:身微左轉,襠口放寬;同時兩臂下沉,左重右輕,左掌在左側逆纏一個整圈,右勾手變掌外順纏轉為手心朝外上方,雙臂外搠并合住勁。(圖27)

  動作二:兩手擴大纏絲圈,’以左逆、右順纏自左而上合住勁地向右運轉;左手移至右胸前,掌心朝右;右手運轉至右 側,高與頭平;當兩手開始向右運轉時,重心右移,右腿變實。(圖28)以下同第二式“金剛搗碓”動作二的后部說明,惟方向不同,該式完成時是面朝正東。(接圖5-6)

  動作三與第二式“金剛搗碓”動作三相同,惟方向不同,該式是面朝正東。(接圖7-8)

  要點:

  1.動作一中,兩手各纏一小圈來引動后面的動作,為該式準備動作。

  2.圖27中的兩手合勁,與前面合式姿勢里的合勁不同,而是開勢中的合勁,應予分清。

  3.圖28中的姿勢,是兩膊相系著經(jīng)過左逆、右順各纏一圈后而形成的,同時是兩膊相系下合住勁,運用以腰脊為軸的身法來完成的。

  4.其余同第二式“金剛搗碓”要點。

第七 白鶴亮翅

  動作一與第三式“懶扎衣”動作一相同,惟該動與。金剛搗碓”的銜接處,兩手在小腹上不繞小圈,直接做胸前交叉的動作。(圖29- 31)

  動作二:隨著右腳向右側邁出,接著重心移于右腿,左腳向右腳靠攏,以腳尖虛點于右腳旁;在重心右移的同時,兩手均逆纏'右手向右上、左手向左下弧形分開。(圖32至該式所有動作都應朝著正東方向而做,自圖29-32四幅中所示皆其正面)

  要點:

  1.此式與第三式“懶扎衣”都銜接于“金剛搗碓,,,但銜接的動作不同,此式不以兩手在腹前繞小圈來銜接,而是要求氣貼脊背、雙臂先行微開后再合攏交叉;這樣來與上一拳式的勁接上,同時又表現(xiàn)出意欲合必先寓開,來達到特點六“相連不斷”的要求;合到終點時,又要先行微合后再開,這就又表現(xiàn)出意欲開必先寓合。開合時皆須意注掌根,才不致產(chǎn)生凹凸的缺點。

  2.此式是經(jīng)過兩合兩開后完成的。后一個合開的特點是雙足開時雙手合,等到雙手開時雙足又合,兩手由雙順纏而合,由雙逆纏而開。

  3.在做此式時可以檢查一下,是否符合虛領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屈膝圓襠等要求,并檢查在該式中以左腳尖點地和右腳踏實時是否具有支撐八面的氣勢。此式要求以特點五和特點四為主地表現(xiàn)出來。

  第八式斜行拗步

  動作一:身微左轉;同時,兩手右順、左逆纏,在左右兩側各纏一小圈,左手轉臂上舉至額前,右手下按;當兩手各纏半圈時,身體向右轉正;重心仍在右腳,右腿為實,隨轉體時以左腳尖點地輾轉。(圖33-34)

  動作二:身體繼續(xù)右轉,左腳提起,向左前(東北)斜方以腳跟輕輕貼地鏟出。同時,右手略向右后(西南)斜方逆纏而上展開,至高與肩平,掌心斜朝右前方;左手順纏,向右肩前(東南)方弧形推出,肘部仍保持彎屈。(圖35)

  動作三:身體左轉,重心左移,左腿變實。同時,左手繼續(xù)順纏而下,經(jīng)腹前向左摟過左膝,即變勾向左上提至高與肩平;右手由外而里繼續(xù)逆纏,屈臂纏經(jīng)右耳旁,掌心朝右耳。(圖36)動作四:身微右轉;右手經(jīng)左手旁由左前向右繼續(xù)逆纏,與左手分開。(圖37)松右胯,身體微左轉,兩肩下沉,右手微下按,左手懸棚。(圖38至該式所有動作,都是朝著正東方向而做的,左腳的落地點應與39圖同,圖33-38中所示,皆其正面)

  要點:

  1.動作二的右手、左手和左足要向著三個方向同時展開。(方向詳見動作說明)

  2.動作一、二中,兩手動作時,看來似乎是左手經(jīng)身體向右.右手經(jīng)身體向左纏轉,其實是兩手均在左右兩方轉動,并以腰為軸的身法來完成的。所以,不可光是摔轉胳臂。

  3.右掌纏經(jīng)右耳旁的動力,要有來自左手成勾和弓左腿的感覺。右掌經(jīng)右耳旁轉臂逆纏而出,要使脊背繃緊,產(chǎn)生氣貼脊背的功用。

  4.圖37、38兩圖,從外表上來看,似乎相同,其實前者內勁是雙開,而后者由于肘的下沉,使全身氣向下沉,內勁就變?yōu)殡p合。

  5.此式為左勾右掌,與“單鞭”式恰相對。該式在左右兩方作此順彼逆的纏絲,它們是在統(tǒng)一的條件下各自動作,能使身體感到輕松愉快。

  第九式初收

  動作一:兩腳尖隨身體微右轉;同時,左勾手變掌與右手雙順纏,向左胸前以掌根合攏,左手在前,右手合于左肘旁。(圖39)

  動作二:身微右轉并向右下挫,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即旋轉而起,提回左腿,左腳尖自然下垂,右膝微屈,成右獨立式;當體右轉時兩手以左逆、右順纏,隨左腳上提而起時,變?yōu)殡p逆纏向下合勁,兩掌心斜向前下。(圖40、41。自圖39至45,圖中姿勢的方向已轉為符合于動作說明中的方向)

  要點:

  1.在動作一中(圖39),兩掌須在兩膊相系下前后相蚓地合勁。身右轉,兩手以左逆、右順向右轉半圈時,兩掌心朝下,同時右腿漸下挫;轉過半圈后,兩手開始上提,兩心又前后相對;左腳提起,身體起立,成為右獨立式,兩掌心又皆斜向前下合勁。雙逆纏時應意注兩手小指。

  2.此式是初次收回琵琶之意,要求運用右腿下挫后的彈性勁和兩手微小的左逆右順的纏絲勁使身體旋轉而上,成獨立姿勢。

  3.此式為合勁的獨立式,要達到穩(wěn)定,比以開勁達到穩(wěn)定要難些,關鍵在于頂勁領起,氣沉丹田,兩手逆纏以及意注兩手小指,這樣才易于做到穩(wěn)定。

  第十式前蹚拗步

  動作一:接著左腳開始下落;同時兩手向右側以左順、右逆下纏(內勁勿丟,以繼前式)。(圖42)左腳繼續(xù)向前(東)下落,腳尖斜朝左前,身體左轉。同時,左手順纏轉臂至胸前,掌心朝右前;右掌逆纏到左小臂上方,掌心朝左前,兩臂交叉。身體繼續(xù)左轉。(圖43-44)

  動作二:重心移于左腿,右腳向右前(東南)斜方橫邁一步;同時兩掌逆纏分向左右展開,兩掌心皆朝外,手指朝上。(圖45和附圖45正面圖)

  要點:

  1.由兩掌落于右側而纏至胸前,要做到內勁不斷;兩臂交叉時須加緊一合,然后分向左右展開;展開時要意注于兩掌的大指上。

  2.由獨立式向左轉體時上步須穩(wěn)定;由上下轉為左右纏絲的過程中都是合勁,并且不可有斷續(xù)凹凸處。

  第十一式 第二斜行拗步

  動作與第八式“斜行拗步”動作同,唯銜接動作稍異,仍可用第八式的說明來配合著參看圖照。(圖46-48,再接35-38。圖46是銜接圖45的正面圖的方向而下,其實動和左腳上步的方向仍與第八式同,是向著東北斜方上步的)

  要點:與第八式“斜行拗步”要點同。

  第十二式再收動作、方向和要點皆與第九式“初收”相同。(圖39-41)

  第十三式 前蹚拗步動作、方向和要點皆與第十式“前蹚拗步”相同。(圖42-45)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陳式太極拳第一路圖解

713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