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二語文下冊必背知識點
語文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chǔ),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科學,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碜钚鲁醵Z文下冊必背知識點,希望大家喜歡!
初二語文下冊必背知識點
詞類活用
1、互相軒邈:軒、邈,形容詞作動詞,分別指向高處伸展和向遠處伸展。
2、以樂其志:樂,形容詞使動用法,使……樂。
3、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詞作動詞,鞭打,驅(qū)使。
4、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數(shù)量詞作動詞,行千里。
5、腰白玉之環(huán):腰,名詞作動詞,掛在腰間。
6、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緼袍敝衣,名詞作動詞,穿著舊棉襖、破衣服。
7、手自筆錄:手,名詞作動詞,動手;筆,名詞作狀語,用筆。
8、心樂之:以…為樂,形容詞意動用法。
9、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名詞作狀語。
10、下見小潭:下,向下,名詞作狀語。
11、皆若空游無所依:名詞作狀語,在空中。
12、似與游者相樂:形容詞作動詞,嬉樂,逗樂。
13、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名詞作狀語。
14、斗折蛇行:斗,名詞作狀語,像北斗一樣。蛇,名詞作狀語,像蛇一樣。
15、其岸勢犬牙差互: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的牙齒一樣。
16、凄神寒骨:凄,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凄涼。寒,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寒冷。
17、近岸,卷石底以出:近,形容詞作動詞,靠近,接近。
18、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先,形容詞作狀語,在……之前。后,形容詞作狀語,在……之后。19、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守,名詞作動詞,做……太守。
20、名之者誰?名,名詞作動詞,給……命名。
21、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翼,名詞作狀語,像鳥的翅膀一樣。
22、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第一個“樂”,形容詞作意動用法,以……為樂。
23、泉而茗者:泉,名詞作動詞,汲泉水,取泉水。茗,名詞作動詞,煮茶。
24、罍而歌者:罍,名詞作動詞,端著酒杯。
25、紅裝而蹇者:紅裝,名詞作動詞,穿著艷妝。蹇,騎驢。
26、作則飛沙走礫:飛,動詞使動用法,使……飛;走,動詞使動用法,使……走。
初二語文下冊重點復習提綱
一、句號。
1、陳述句末尾的停頓。如: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單句)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復句)
2、語氣舒緩的祈使句末尾也使用句號。如:請你等一下。二、問號。
1、疑問句的末尾用問號。如:你見過金絲猴嗎?
2、反問句末尾也用問號。如:難道你還不了解我嗎?
3、選擇問,只在句末用一個問號。如:你是同意呢,還是不同意呢?
4、有的句子雖然有疑問詞,但不是問句,所以不要用問號。如:我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5、倒裝的問句,問號應該放在句末。如:怎么啦,你?
三、嘆號。
1、感嘆句的句末。如: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努力奮斗吧!
2、情感強烈的祈使句也用嘆號。如:同志們,跟我來!
3、語氣強烈的反問句也用嘆號。如:我哪比得上他呀!
四、逗號。
1、主語謂語都比較長,中間用逗號。如:我們看得見的星星,絕大多數(shù)是恒星。
2、賓語是較長的主謂詞組,前面用逗號。如:應該看到,科學需要一個人貢獻出畢生精力。
3、句首狀語后邊可以用逗號。如:對于這個城市,他并不陌生。
4、復句各分句之間,大多用逗號。如:石在,火種是不會絕的。
五、頓號。
1、句子內(nèi)部并列詞語之間用頓號。如:中國共產(chǎn)黨是偉大、光榮、正確的黨。
2、句子內(nèi)部并列的短語之間用頓號。如:我們要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
3、較長的并列成分之間,不用頓號,而用逗號。
如:這翻滾的麥浪,這清清的流水,這鮮艷的山花,使年輕人深深地陶醉了。(前兩個逗號不能用頓號)
4、概數(shù)之間不用頓號,但表確數(shù)的地方必須用頓號。如:十二三歲七八個人①學校距這里二三里。②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組。
5、集合詞語(尤其是約定俗成的詞語)念起來不停頓,不用頓號。如:公安干警中小學生大專院校男女老少省市領(lǐng)導調(diào)查研究
6、并列謂語之間(實際為分句)不用頓號。如:這個省今年水利建設(shè),任務重,工程難,規(guī)模大。
7、連詞“和”“與”“及”等前邊不用頓號。如:我國科學、衛(wèi)生、文化、教育和新聞出版業(yè)有了很大發(fā)展。
8、帶有語氣詞的并列詞語間不用頓號。如:①這里的山啊,水啊,草啊,都是我們從小就熟悉的。②我們的院子里種了一些菊花,月季啦,山竹啦,美人蕉等好多花。
六、分號。
1、復句內(nèi)部并列分句之間用分號。
如:語言,人們用來抒情達意;文字,人們用來記言記事。
2、非并列關(guān)系的多重復句,第一層前后兩部分之間,也用分號。
如:這樣的人往往經(jīng)驗很多,這是很可寶貴的;但是,如果他們就以自己的經(jīng)驗為滿足,那也很危險。
3、句中沒有逗號,不能徑直用分號。如:天才出于勤奮,知識在于積累。
七、冒號。
1、用在稱呼語后面,提起下文。如:同志們,朋友們:現(xiàn)在開會了。
2、用在“說、想、是、證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詞語后,提起下文。
如:他十分驚訝地說:“啊,原來是你!”
3、用在總結(jié)性話語后,引起下文的分說。
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門: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
4、用在需要解釋的詞語后,引出解釋或說明。
如:外文圖書展銷會日期:10月20日至11月10日
5、總括性話語前邊,也可以用冒號,以總結(jié)上文。
如:做,要靠想來指導;想,要靠做來證明:想和做是緊密聯(lián)結(jié)在一起的。
6、引語中間的“某某說”后不能用冒號。
如:“大橋就要通車了,”他環(huán)顧四周說,“請大家咬緊牙關(guān),作最后的沖刺?!?/p>
7、冒號一般管到句終,若只管到句子的中間而不能管到句終的,則不能用冒號。
如:本市文壇三位女杰:_在一起談笑風生。(冒號應去掉,或改為破折號)另外:同一句中不能用兩個冒號。
八、引號:
1、表示引用。
獨立引用——把引用的話獨立來用,末了標點放在引號內(nèi)。
如: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p>
非獨立引用——把引用的話作為作者的話的一部分,因為末尾不用標點。如在句末,標點放在引號外。
如:徐悲鴻筆下的馬,正如有人所評價的那樣“形神兼?zhèn)?,充滿生計”。
2、表示強調(diào)著重論述的對象。如:“小”和“大”比較起來,“小”總是被人輕視的。
3、表示含義特殊。如:這樣的“聰明人”還是少一點好。
4、表示特定稱謂如:為實現(xiàn)“四化”大干苦干。
5、表示諷刺和否定。如:他企圖在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中把自己裝扮成“偉大人物”和“英雄”
6、引號里面還要有引號時,里面一層用單引號。
如:他站起來問:“老師,‘有條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九、省略號:
1、表示引文的省略。如:她輕輕地哼起了《搖籃曲》:“月兒明,風兒靜……”
2、表示列舉的省略。如:色和么都有:稻雞、角雞、鷓鴣、藍背……
3、表示話未說完。如:“忘了?這真是貴人眼高……”
4、表示說話斷斷續(xù)續(xù)。如:“我……對不起……大家,我……”
十、書名號:
1、表示書名、篇名、報紙名、刊物名、戲曲名、影視歌曲名等。如:《史記》、《孔乙己》、《人民日報》、《人民文學》
2、書名號里面的書名號用單書名號。如:《〈中國工人〉發(fā)刊詞》
初二語文下冊期中知識點總結(jié)
一、通假字:
1、才美不外見:“見”同“現(xiàn)”,顯現(xiàn)。
2、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飼”,喂養(yǎng)。
3、食之不能盡其材:“材”同“才”,才能。
4、其真無馬邪:“邪”同“耶”,嗎。
5、板印書籍:“板”同“版”,雕版。
6、若止印三二本:“止”同“只”,只,僅。
6、已后典籍皆為板本:“已”同“以”,以后。
7、舟首尾約八分有奇:“有”同“又”,表示零數(shù)。
8、詘右臂支船:“詘”同“屈”,彎曲。
9、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橫”,跟豎相對。
10、蓋簡桃核修長者為之:“簡”同“揀”,挑選。
11、滿坐寂然:“坐”同“座”,座位。
12、四支僵勁:“支”同“肢”,肢體。
13、同舍生皆被綺繡:“被”同“披”,穿。
14、與之論辨:“辨”同“辯”,辯論。
15、裁如星點:“裁”同“才”,僅僅。
二、古今異義字
1、一食或盡粟一石或:古義為“有時”,;今義為“或者”
2、無絲竹之亂耳絲竹:古義為“管弦樂器”,文中指奏樂的聲音;今義為“絲綢和竹子”
3、無案牘之勞形形::古義為“身體”;今義為“形狀、樣子”
4、孔子云云::古義為“說”;今義為“云彩”
5、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冒:古義為“蒙、蓋”;今義為“冒出”
6、藥稍熔藥:文中指“松脂、蠟和紙灰”;今義為“治病的藥品”
7、有布衣畢升布衣:古義為“平民”;今義為“衣服的.一種”
8、而計其長曾不盈寸曾:古義為“尚”;今義為“曾經(jīng)”
9、其兩膝相比者比:古義為“挨著”;今義為“比較”
10、高可二黍許許:古義為“左右、上下、光景”;今義為“答應或表猜測”
11、嘗貽余核舟一嘗:古義為“曾經(jīng)”;今義為“嘗試”
12、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但:古義為“只”;今義為“轉(zhuǎn)折連詞”
13、微聞有鼠作作索索聞:古義為“聽”;今義為“用鼻子嗅”
14、雖人有百手雖:古義為“即使”;今義為“雖然”
15、兩股戰(zhàn)戰(zhàn)股:古義為“腿”;今義為“臀部”
16、幾欲先走走:古義為“跑”;今義為“行走”
假:古義為“借”;今義為“與真相對”
17、以是人多以書假余是;古義為“這”;今義為“判斷動詞”
18、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趨:古義為“奔向”;今義為“趨向”
19、不敢出一言以復復:古義為“辯解”;今義為“又、重復”
20、主人日再食再:古義為“兩次”;今義為“又一次”
三、詞類活用
1、策之不以其道(名詞作動詞,鞭打)
2、用訖再火令藥熔(名詞作動詞,用火烤)
3、會賓客大宴(名詞作動詞,舉行宴會)
4、婦撫兒乳(名詞作動詞,喂奶)
5、苔痕上階綠(名詞作動詞,長到,蔓上)
6、不能名其一處也(名詞作動詞,說出)
7、有仙則名(名詞作動詞,出名)
8、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名詞作動詞,穿著緼袍敝衣)
9、腰白玉之環(huán)(名詞作動詞,掛在腰間)
10、主人日再食(名詞作狀語,每天)
11、婦手拍兒聲(名詞作狀語,用手)
12、手自筆錄(名詞作狀語,動手、用筆)
13、只辱于奴隸人之手(形容詞作動詞,辱沒)
14、一食或盡粟一石(形容詞作動詞,吃盡)
15、無絲竹之亂耳(形容詞作動詞,使……亂)
16、無案牘之勞形(形容詞作動詞,使……勞累)
17、有龍則靈(形容詞作動詞,成為靈驗的水)
18、京中有善口 技者(形容詞作動詞,擅長)
19、食之不能盡其材(使動用法,使……盡)
20、是可謂善學者矣(形容詞作動詞,擅長)
21、遙聞深巷中犬吠(形容詞作狀語,遠遠地)
最新初二語文下冊必背知識點相關(guān)文章: